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三期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研训总帖 [复制链接]

31#

2017年9月28日,我参加了参加了在新街一小举办的萧山区小学科学“深化教程改革”研训活动,今天的活动特别的充实与丰富,有课堂展示,有关于一年级教材解读的讲座,还有针对一年级课堂的参与性实践培训,收获满满。
第一、两节课反思与感想
第一节课是胡立平老师的一年级科学课《观察叶》,通过眼睛看、手摸、鼻子闻等方法,渗透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观察叶子的颜色、形状、气味等。胡老师仅通过一个环节,渗透了2块内容,也为后面观察更多的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值得我们学习。在课堂的交流汇报环节,胡老师的处理方法也很好,1让多数同学都上台进行了汇报,覆盖面甚广。2通过猜叶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总体来说,这节课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科学学习习惯,是一节很好的一年级示范课。
第二节课方琼飞老师的《做一个生态瓶》,是一节技术与工程课。方老师花了20分钟的时间对生态瓶进行设计讨论再设计,让学生对生态瓶的制作印象更加深刻;同时让每一个孩子都动手制作,材料准备上方老师肯定花了不少的心思,等这节课结束,生态瓶展示台上,都是孩子们的成果,非常漂亮!
第二、参与式培训的感悟
通过折纸青蛙,让老师也感受到了动手的乐趣,以及折纸蛙的难度。怎样在一年级的课堂上开展纸蛙的折、跳,还要老师经过认真的设计。
活动中,还有徐春健老师对一年级第一单元教材的解析,有教师的成长点滴,还有三位班长对这两年来各位学员成绩的梳理!今天的活动结束了,但是我们学习的道路还在继续……


金山小学    冯水金
TOP
32#

这次培训活动收获很大。首先是胡立平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课程《观察叶》,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1.展示各种叶子;2.学生绘制树叶并进行细致观察;3.学生小组和集体讨论描述叶子形态特征。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教学内容(叶片、叶脉、叶柄、纹路等)顺利传递给学生。胡老师通过展示不同种的叶子,包括最后展示的巨大芭蕉叶,非常生动的告诉学生每种植物的叶片的千差万别,不需要过多的语言,用事实说话。其次是方琼飞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课程《制作生态瓶》,主要流程为:1.设计生态瓶;2.修改生态瓶设计方案;3.制作生态瓶。方老师在授课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自己动手设计生态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入到这个活动中,虽然在最后的操作过程中是通过了小组合作的方式,但是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的设计单他们也会有想要真正实现他们的愿望,回家之后也会进行各种尝试。最后是一年级参与式培训体验(折纸青蛙和用各种不同工具进行测量)这一次的参与式培训亲身体验,收益颇多,在这种动手操作的教学中要适当多给予学生耐心和帮助指导,毕竟一个成年人都可能无法完成,就不能要求一年级的小朋友做的有多完美,重要的是过程。
TOP
33#

主贴
TOP
34#

  
    9月28日,非常荣幸参加了深化课程改革的研修活动,此次活动让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一、    示范课
《观察叶》
1、    胡立平老师的的《观察叶》,内容丰富,精彩纷呈。首先以银杏叶为例从叶的形态、色、气味等方面描述叶子,为同学们做示范。并且还特意指导学生画叶的顺序,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观察叶子的顺序。
2、    胡老师寻找了5种形态各异的叶子,非常值得我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同学,易于区分的叶子更方便他们描述。在备课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至关重要,只有这样课堂设计才能更有效实施。
3、    在描述叶子的过程中,胡老师采用了做游戏猜的方式,用先描述叶子猜几号叶子的方法,还有通过学生比划猜叶子的方法,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目光。这也是值得我去学习的,课堂呈现方式多样。但是用手比划猜叶的效果不太好,可能也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的认知并没有到这种程度。
4、    最后,巨形的芭蕉叶将这堂课推向高潮,极大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说明了不同的叶子有不同的特点。
5、    叶画的制作胡立平老师准备了视频教学,使学生更容易学习。

《生态瓶》
1课程的引入不是特别顺畅,后来看帖才知道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知识储备不够。
2、在画生态瓶的过程中,执教老师教了同学们四笔画鱼的方法,大大节省了时间。同时用画的方式了解生态瓶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3、这类型的课程如何上好,也是需要我去仔细斟酌的。

二、    参与式教研活动
       中午的参与式教研活动有:折纸蛙、测量桌子的宽和高。
折纸蛙的过程很有趣,我们发现用双层纸折的小纸蛙跳地更高、更远。而且将纸蛙的腹部折出更多的折会使它跳得更高。
        用不同的工具测量桌子的高和宽时,我们小组考虑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应该是难以将小木棒等材料对齐,可以尝试让学生做记号,按记号量。还有一个问题,若果不是整数的测量工具时该如何记录,正当我困惑时,同组的老师提出,可以用几指寛来记录,这是个很好的方法。

三、这一天的活动很充实,而且有很多的收获,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回澜小学   邸靖晏
TOP
35#

      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研训活动在新街小学开展,作为新学期的第一次活动,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一年级的教学工作树立了指示牌,让大家有章可循。整个活动分为三部分:1、教材解读;2、课堂展示;3、参与式培训。
      在课堂展示活动环节中,金帆小学胡立平老师和新街小学方琼飞老师分别展示了《观察叶》和《做个生态瓶》。
     一年级教材大家都没上过,胡老师的课在期待中亮相,效果也相当不错,整堂课可以用三个词形容。1、亲切。胡老师虽说是男老师,但在一年级小朋友面前亲切和蔼,语调平缓,抓住了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富有童趣的言语贯穿整个课堂,让孩子们可以延长注意力时间;2、真实。将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叶子带入课堂,在用眼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等方法中学会如何学会观察叶。在比较不同叶的环节中,让孩子学会观察,这也是学科学必不可少的。3、大胆。课堂交流总结在任何一门学科中都非常重要,小组实验、讨论、观察后将结果呈现在全班面前,其实也是小组思路的再现。在这一环节中,就算是高年级的孩子在交流过程中也会碰到各种问题,胡老师大胆让一年级小朋友上台说一说,展示想法,这个班的孩子们也相当不错,大方、勇敢,没有任何怯场。但是全班整体氛围一堂课小来不够活跃,孩子们显得比较拘谨。
     《做个生态瓶》整节课中规中矩,通过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生态瓶,先一起讲解成分,在明白需要那些东西之后再操作,目的性比较强。
       参与式培训这种方式在科学研训活动中还是第一次采用,角色互换,再次重温学生时代,在不同的位置上会看到不一样的问题,制作跳跳蛙,看似简单,深藏大玄机,制作过程中不同的折法、比赛时拇指所按的位置都会影响跳跳蛙跳跃的距离;用不同材料测量桌子的长度和高度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简单操作、如何减小误差;在一年级孩子的思维范围内会用怎样的方法去解决,在参与式培训中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想法。
      通过此次研训,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将有更明确的目标、努力的方向。
                                                                                                                                                                                                                             盈丰小学         傅美林
TOP
36#

9月28日教研活动感想
1、对胡立平老师《观察叶》一课的感想。
   确实像很多人听后的想法一样,我也感觉到这个班的小孩子真的好乖,之前听过几节一年级孩子的科学课,都闹得不行,孩子的回答也是天马行空不找边际。之后我也仔细想了想是不是真的这群孩子比较特别,特别的听话,或是胡老师没有把孩子的热情调动起来。但这两个想法肯定都是不对的:一个班中有一个孩子乖两个孩子乖,甚至有一半的孩子都那么乖都很正常,但要把那么多文静听话的孩子分到一个班上,那这几乎是不可能,而且一年级活泼好动的孩子一定是占多数;其二是胡老师没把孩子的热情调动起来吗?这也根本不可能,胡老师课上有许多孩子特别感兴趣的植物叶,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活动,并且每个孩子都有充足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既在自己小组里说,又上台发言。我仔细想了想,所以我认为孩子们能那么的遵守纪律的最大原因就在于胡老师课堂上对孩子常规调控到位。胡老师课堂调控的特点有两个:指令清晰、奖励到位。孩子该观察什么,按什么顺序观察,如何交流,小组中按怎样的顺序观察,胡老师都和孩子们交代的清清楚楚。各个细节都到交代到位,孩子们能不乖吗?胡老师课堂上既有小组表扬又有个人表扬,孩子们被胡老师的小红花贴得服服帖帖。所以现在我们科学老师刚接触一年级的孩子,怎么让孩子在热闹的科学课堂上“静”下来这是每个科学老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胡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2、对方琼飞老师《做一个生态瓶》一个的感想。
这一课挺难上的。我认为最大的难点在于对“做一个生态瓶”中“做”这个字的理解。平常我们课堂上,与其说是“做一个生态瓶”不如说是“放一个生态瓶”。因为往往学生就只是把石头、水草、小鱼小虾简单的按顺序放放进去。似乎并没有什么思维含量。而方老师课上就很好的把握好了“做”和“放”之间的平衡,把简单的“放”真正升华到了有意义的“做”。为什么说是有意义,因为方老师课堂上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放石头,为什么放小鱼小虾,放进去的这些东西之间有怎样的联系。让学生真正理解到整个生态瓶是一个平衡、统一的整体。
3、对中午实验培训的感想。
   我觉得这样的活动特别有意义,意义在于让老师们在思考。第一,不管你有没有上一年级的科学课,都让你好好的思考一年级的这两个实验活动该如何开展。第二,大家一起思考,这么多科学老师齐聚在一个教师中,大家一起交流同一个问题,不仅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你也能从别人那里学到很多东西。第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培训记录纸上的这些问题,如“孩子在测量桌子的时候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就是让我们老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我意识到要上好课,首要问题就是先了解孩子的想法。
TOP
37#

         9月28日,带着秋的一丝寒意,迎着淅沥的雨滴,大家相聚新街小学,这次相聚我的感受可以用四个词来形容:温暖,享受,满足,思考。
步入新街小学,美丽的校园,丰富的校园文化吸引我的目光,崭新的苗木博物馆,各种植物争奇斗艳,科学教室外的时间轴墙,叙述着历史科技的进步。好久不见的同行热情的招呼,新街小学丰富的小点心,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互述着这段时间的故事,让秋的寒意瞬间消融,倍感温暖。
         每次科学教研活动还是一如既往地紧张和快节奏,排地满满的活动让人在放空了两个月后又有了吃饱的快感,两节课,观点报告,实验培训,三个组织总结交流,最后任务布置,信息量爆棚,绝对的头脑风暴,视觉盛宴。
       一年级的熊孩子在胡立平老师的手里变成了乖乖兔,一个个对植物的叶展开了观察,课堂上通过一个个小组的表扬和个人称赞,让孩子们专心致志,让我们对胡老师的教学常规大大点赞。胡老师抓住了一年级孩子的心,通过教师画画和贴纸片来帮助学生认识,具体形象,加深孩子的记忆,通过自己的思考,整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在这节课上有进步,通过一系列的画叶、说叶、展叶、贴叶、猜叶等活动学生多感官的认识了树叶,更是在后面展示了一张巨大的芭蕉叶,引起孩子的认知冲突,加深印象。最后还布置了树叶贴画和生命教育。课堂有序而充实。不禁让我们感叹,自己课堂上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太短了,只有十五分钟左右,往往还没有上完大部分内容就东张西望了。
        六年级的孩子上《做一个生态瓶》的画风立马变得深沉且具有层次。学生更多的是思考和辩证,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对生态瓶进行设计,在设计——研讨——再设计——再研讨的过程中改进产品的呈现,最后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设计思路,再进行制作,充满了思考的高度。通过对设计的讨论和产品的制作,让学生对生态瓶的制作目的和方法有了很明确的思路,有了更好的创意。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了工程技术的一个简单过程,自身有了进步。可惜老师操作的时候感觉还是有些拖沓和对多媒体运用的生疏多少有点失分。但并不影响这节课的成功。
         两位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各自课堂中的亮点和自己的智慧,也展示新街小学孩子们的风采。让在座的老师享受了一场视听盛宴。
        一年级的实验培训让我们回到了童年,做纸青蛙,测量课桌的长和高,体会了一把一年的实验。结果就是深感自己的动手能力还是较弱,有待学习改进。也对一年级的孩子提出了疑问,他们能否完成这些复杂的记录单,并能得出如此复杂的实验结果。或许他们更适合更简单的格子数,还有太小的材料他们能不能顺利操作。都是不小的挑战。
         活动还给我们带来徐春建老师的心灵鸡汤,让我们对一年级的内容和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非常感谢这次教研活动。                                                                                                                                                                                                                                          所前二小丁灿标
TOP
38#

2017年9月28日,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活动在新街小学开展,一天的活动下来收获很多,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主要从三方面来讲讲我的感受。
一、两节课的评价反思
第一节课是胡立平老师执教的一年级的《观察叶》,胡老师从观察一片银杏叶——观察描述不同的叶子——制作叶画,让孩子们经历了从眼睛看、鼻子闻、用手摸等方法来观察叶子,比较他们的相同和不同。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动口,极大地发挥了孩子的各方面能力。而且胡老师的课堂掌控能力很不错,还非常亲切自然地融入了与孩子的交流中,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地方。一年级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什么小组合作意识,可胡老师的课堂上却一直呈现着小组合作的状态,而且大家都配合得不错,可见是花了不少功夫的,值得自己学习与深思。
第二节课是方琼飞老师执教的《做一个生态瓶》。方老师从设计一个生态瓶——发现问题——讨论解决问题——重新设计生态瓶——制作生态瓶。整堂课思路非常清晰。而且在实验材料的准备上也花费了大量的经历,从学生对自己制作的生态瓶的开心可以看出孩子们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二、    参与式培训感想
两个实验活动收获很多。纸蛙的跳远比赛中首先知道了怎么折纸蛙,从中发掘怎么才能让它跳得远。而且明确了一些让纸蛙公平比赛的规则,引发自己更深刻得思考如何设计让课堂的效果更好。第二活动了解了用粗略的量的方法,可以用回形针、小木棒、正方体等物体来进行衡量。比较大的问题是对于多出来的部分怎么让孩子来较好地描述结果。
三、    小结
今天观摩的课以及徐春建老师关于一年级教材的讲座给我以后的一年级教学指明了方向,鞭策着自己不断向前。
                                                            湘师实验小学 沈华燕
TOP
39#

        9月28日,本学期第一次研训活动在新街镇小举行。丰富的活动内容,多彩的活动形式,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小学科学新课程改革正在跨步前行、飞速发展。
        这次活动让我收获很多,特别是对新增的一年级课程的公开课观摩和随后两位老师的讲座,我更加体会到小学科学教师的任重而道远。一年级的孩子有其独有的特点——天马行空的想象,这是成人世界甚至是高年级学生所不能做到的。他们的一言一行常常会超乎我们的想象,有时甚至是“不可预测”的。如何上好一年级的科学课呢?在学生没有养成课堂常规习惯,识字量很少的情况下,对孩子和老师都是一种新的挑战。高桥金帆实验学校的胡立平老师执教的一年级新教材《观察叶》一课,以认识银杏叶为引子,通过让学生说叶、展叶、猜叶、画叶、演叶等各种各样趣味十足形式,引导学生聚焦叶的特点,助力学生观察力的提升和科学习惯的养成。整节课学生们都能聚精会神地参与其中,小组合作的意识初步形成,有的学生已经展现出了出色的表现力和领导力。随后的专家讲座更是让我对一年级的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杭州市教研员徐春建老师为大家讲解了一年级新教材内容、教材意图及教学建议,杨春晖老师开展了《学习新课标,践行新教材》的专题讲座。在聆听了两位老师的讲座后我认识到,和以往高年级教学方式有所不同,一年级的教学需要在方法和形式上有所创新,新的课堂形式应当是轻松愉悦的,课程内容应是紧凑精炼的,课堂模式是人人参与的。在科学教学的道路上,我们还需砥砺前行,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
(劲松小学 邵晨曦)
最后编辑锦绣沙拉酱 最后编辑于 2017-09-30 16:40:25
TOP
40#

2017年9月28日,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活动在新街小学开展。
第一节课是胡立平老师执教的一年级的《观察叶》,胡老师从观察一片银杏叶——观察描述不同的叶子——制作叶画,让孩子们经历了从眼睛看、鼻子闻、用手摸等方法来观察叶子,比较他们的相同和不同。课堂中,胡老师通过展示不同种的叶子,包括最后展示的巨大芭蕉叶,非常生动的告诉学生每种植物的叶片的千差万别,不需要过多的语言,用事实说话。
第二节课是方琼飞老师执教的《做一个生态瓶》,让学生对生态瓶进行设计,在设计——研讨——再设计——再研讨的过程中改进产品的呈现,最后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设计思路,再进行制作,充满了思考的高度。同时让每一个孩子都动手制作,学生对生态瓶的制作印象更加深刻;材料准备上方老师肯定花了不少的心思,等这节课结束,生态瓶展示台上,都是孩子们的成果,非常漂亮!

                                                                                                                                                                                                    新街四小 俞小明

最后编辑十二楼的杨梅 最后编辑于 2017-10-09 20:35:33
TOP
41#

评课与感想
2017年11月2日,萧山区小学科学一年级新教材“比较与测量”单元培训在湘师实验小学开展。下面是我对今天两节展示课的评价与反思。
一、第一节课《在观察中比较》
这节课的课前活动,闻老师让学生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让学生站在不同的高度进行比较,让学生初步得意识到公平比较的重要性,可以头或者脚对齐进行比较,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服务。课堂正式开始后,整节课创设的情景是恐龙学校有好多恐龙,恐龙上学要排队,该节课的整体框架我认为是:播放恐龙的视频,展示图片看一看哪个恐龙最大,哪个恐龙最小—>在讨论中得出比较要公平—>每个小朋友依据不同方法给四个恐龙排排队—>小组展示并介绍排队结果—>记录恐龙排队的结果。在这节课中,我学到了很多在今后的课堂中可以借鉴的东西。
1、创设富有童趣的情景,给上学的恐龙排排队。在恐龙学校这个情景很好的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闻老师的课堂更多的让学生说,让学生去想办法。没有规定学生具体要比什么,怎么比,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工具,但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尝试,当然是在公平的基础上。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形成公平比较的想法,并尽力做到公平。而不是根据老师的方法一步步做下来,最后会导致重点是实验操作是不是规范,这样反倒喧宾夺主,闻老师这样的处理值得我学习,值得让我思考一年级的小朋友我们是否要求他们实验操作要做得非常准确?
3、在研讨中,闻老师让学生自己说,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采用全班同学一起探讨来发现我们可以通过从高到矮、从矮到高、从胖到瘦、从瘦到胖、从长到短、从短到长等方式给小恐龙排队。并引导学生说明是怎么比较的,在描述和操作中渗透如何公平的比较。
二、第二节课《起点和终点》
这节课的课前活动,让两个学生进行跳远比赛,引出比赛公平的重要性,并引出起点,为后面的课堂教学做铺垫。课堂正式开始后,整节课创设的情景是森林里要开运动会,小青蛙想参加跳远比赛,很多小青蛙一起讨论,它们先要选出它们中间跳得最远的小青蛙参加跳远比赛。该节课的整体框架我认为是:黑板演示纸蛙跳,明确起跳时要在起点后和终点的确定—>热身运动——学生尝试纸蛙跳远—>看视频,明确等会儿如何比赛—>小组进行比赛并选出最远的—>全班进行比赛。
1、以故事情境引入本节课的课堂,很好的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黑板演示纸蛙跳让学生,很直观的展示比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学生知道终点应该标在纸蛙离起点最近的那点。
3、视频展示两个小朋友如何进行纸蛙跳远比赛,为学生后面纸蛙的跳跃提供指导,而且视频更加直观。
4、设置互当裁判,让比赛更公平,而且也起到相互观摩终点如何进行标记,青蛙起跳时应该在哪里。因为这节课的终点就是起点和终点的标记。但是在课堂上还是有学生是直接画终点的,也没有学生指出跟老师说,那么这个终点就失去了意义,这点我还是有困惑的,小组内是怎么评出,是否出现不公平是否考虑提一下。
                                                                                                                       江寺小学  张琴琴
TOP
42#

112日,天气晴好,秋日里的暖阳照的人心里都是暖融融的。湘师实验小学的报告厅里,座无虚席,教学研讨正在进行中。

第一堂课是上城区教研员闻蓉美老师执教的《在观察中比较》,闻老师人如其名,温柔美丽,整一堂课下来,闻老师最打动我的就是她低下身来亲近每一位学生的这种姿态。她跟孩子们交流沟通,都是低下自己的身体,保持自己的肩膀和孩子们差不多高,这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习惯,其中折射出的是她的教学理念,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她脸上时时挂着微笑,这让小朋友们觉得亲切,尤其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常常微笑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微笑也是一种鼓励,说明这是一个宽松开放的课堂。确实,闻老师的教学也是比较开放式的,在给恐龙排排队的过程中,她没有给学生提出很多方法,而是说明三点要求后让学生自己思考方法,自己去操作。实验结束后,全班进行研讨,讨论得很热烈,一个小组上来介绍,组内明确分工,一人解说,一人摆放,另外两人监督,下面听的小朋友如有意见也可直接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小朋友们也很积极,边听边想边思考,研讨的部分还是很充分的。我认为后面的记录环节可以在给恐龙排排队的过程中就直接完成好,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第二堂课是湘师实验小学沈华燕老师执教的《起点和终点》,以跑步比赛如何做到公平引入青蛙跳远如何做到公平,如何比出胜负。因为是趣味性的活动,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也比较活跃,沈老师通过板贴小青蛙的方式控制课堂进程,学生还是很配合的。在学生进行青蛙跳远比赛前的方法介绍起点终点确定这个过程花了较多时间,导致后面比赛结果的研讨时间不够了,比出冠军后就奖励结束了。听过好几次一年级的课,自己也上过,发现年轻老师上课都有这样一个通病,担心一年级的小朋友不会做,担心他们会出错,担心他们听不明白,所以实验操作前重复指导很多次,说的话也会比较多,以求面面俱到,但是这样就往往会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研讨环节时间不够,草草收尾。我想教师需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去犯错,从中明白错误的原因,这也可以是一种认知的途径。虽然老师前面花了很多时间说哪些不对,哪些要注意,但其实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老师前面讲过的一些要注意的地方,教学其实可以利用这些点,拍下来或者记下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同学做错了来评判纠错,他们的记忆会更深刻。

接下来的三个讲座,从不同的角度拓宽了我们的视野,闻老师以自己在国外的所见所闻告诉我们国内外教学的差异,学习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我们可以借鉴他们合作学习、注重交流的教学理念。姜老师则通过一个个的实例告诉我们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层层推进的过程,知识是基础,但知识只有会合理的运用了,才是学生真正获得了的,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素养。杨老师细致的给我们做了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为我们接下来的教学指明了方法和方向,我们学到了那么多位老师试教的经验,就能在后面自己的教学中运用了。

一天下来,又是干货满满得回去,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虽然很累,但是收获那么多绝对是值的!  (大园小学 胡璐佳)

TOP
43#

2017年11月2日,萧山区小学科学一年级新教材“比较与测量”单元培训在湘师实验小学举行。这次活动中,不仅有萧山小科队伍中的老师进行课堂展示,还请来上城区教育学院的闻蓉美老师为我们展现了一节生动的一年级科学课。两位老师上的两节课,其实在萧山小科队伍中,已经有好几位老师进行过展示了,但这两位老师还是独具匠心,上出了自己的亮点和风采。
第一节是由闻蓉美老师执教的《在观察中比较》。闻老师的课堂,气氛轻松自由。闻老师没有按部就班地指导学生先比什么再比什么,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比较的方法,不拘束孩子的思维。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听到了比高矮、比长短、比胖瘦这些各不相同的答案。学生活动完之后,闻老师又请上小组成员一起来交流。一个人说,一个人摆,另外同学监督,每位成员都有事可做,真正体现了小组合作的意义,也尽可能在课堂上覆盖到全体学生。闻老师温柔的笑容,轻柔的声音,不用声嘶力竭,却把握住了课堂的纪律,这点很值得我学习。但是这节课最后匆匆收尾,学生的排列记录没有充分展开就结束了。我在想,是不是可以在学生给恐龙排队的时候,就一起把表格填好了?
第二节是由沈华燕老师带来的《起点与终点》。沈老师这节课从跑步比赛如何才公平引到青蛙跳远怎么做到公平,为后面的活动做好铺垫。后面的青蛙跳远比赛,趣味十足,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整节课,沈老师在讲解青蛙跳远比赛的方法和起点终点确定方面花了很多时间,又黑板演示,又视频讲解,最后又请学生来说,可以说是考虑得非常周到。但也花掉了很多时间,导致后面的讨论环节匆匆结束。而且讲得太多,学生一心期待后面的跳远比赛,讲的东西也不一定能听得进去了。有时候我们老师跟学生讲怎么做是对的,也许不如让他们在错误中去发现怎么做才对会更好,亲身经历了感受会更深。
接下去的三个讲座,干货满满。闻老师让我们见识到了加拿大STEM课程的教学模式,增长了见识。姜老师则通过几个例子,使我们明白知识教学仅仅只是基础,让学生能够合理运用知识才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最后,杨老师给我们详细地分析了一年级第二单元教材内容,指导教学的方法,为我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信息港小学 楼倚春)
TOP
44#

2017年11月2日,在美丽的湘师实验小学我有幸参加了萧山区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一天行程满满,两堂课堂观摩,两节专题讲座,再加上杨春晖老师深度的教材分析,一天的活动下来收获颇丰。
一、闻蓉美老师执教的《在观察中比较》
在观察中比较这一堂课,闻老师也是通过给学生观看一段恐龙视频来做引入的。视频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观看视频时学生们的注意力都很集中,学习兴趣浓。接着,闻老师展示了一张恐龙图片,让学生们说一说图中恐龙哪个大哪个小,学生们的想法各式各样。闻老师在听取了学生们的观点后,进行归纳,近的恐龙大,远的恐龙小。在远近不同的情况下,比较恐龙大小不合理。引出本次课程要探究的内容,如何合理的比较恐龙的大小。闻老师的采用风趣的语言,用给小恐龙排排队的方式让学生先动手给恐龙模型排排队。让学生先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发觉合理比较的方法。这种方式和先给学生讲述如何实验再让学生动手做来比,更能调动学生思维能力,创造力。学生的想法多种多样,老师可能想的没有那么全面,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维,而不会因为老师自己的想法限制学生的思维广度。
二、沈华燕老师执教的《起点与终点》
沈老师的课程引入采用让两位学生赛跑的形式,学生积极性高,每位学生都跃跃欲试,在比赛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引入了起跑点,公平性等概念,让学生对课程有一定的预先准备,方便之后课程的展开。在讲授本堂课的重点“纸青蛙跳远”时,沈老师先是用了一个森林运动大会的故事,生动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从而自然的把课程内容过渡到实验中来;接下来沈老师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板书,展示了如何确定纸青蛙的起点以及终点,强调比赛的公平性,避免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盲目操作无从下手。沈老师还准备了与实验匹配的视频,生动形象的展示了实验的做法,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印象。在让学生进行青蛙跳远前,沈老师先让学生们做小青蛙试跳练习,类似运动员的热身运动,即能更好的符合故事背景又能在试跳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整个课程下来,学生兴趣高,课堂气氛很好。沈老师也为跳远冠军以及课堂表现好的学生准备了大青蛙作为奖励,学生积极性很高。
两节课听下来,我觉得两位老师对课堂的把握都很好,学生能在老师的引领下能井然有序的动手实验,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很浓。这都是我该学习的地方。(湘师附小  张琪)
TOP
45#

       2017年11月2日,有幸参加了萧山区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二)。上午,进行了两节课的课堂观摩,并且听了闻蓉美老师的讲座。下午,姜向阳老师的讲座和杨春晖教研员的教材分析,也是我们的饕餮盛宴。
        一、《在观察中比较》由上城区教育学院小学科学教研员闻蓉美执教,本次课让我由衷的佩服。整堂课闻老师都用了童话故事在贯穿,非常符合小朋友的年龄特点,易于和小朋友们沟通。首先,闻老师以恐龙学校引入,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用课本中的图片说明比较恐龙的时候必须把他们放在一起,否则比不出来的。然后,闻蓉美老师讲了一个故事,四只小恐龙要去上学,恐龙1、2、3、4号在排队问提上起了争执,让小朋友们帮帮他们,按照某种方法排序,并且让他们心服口服。小朋友们积极的想办法,帮恐龙排队,有的从小到大排,有的从高到矮排,有的从胖到瘦。在小朋友们展示方法的过程中引发了讨论,也暴露了比较过程中的问题所在,通过老师的引导,同学们领悟到什么叫长短,什么是胖瘦,并且懂得要对齐一边才能公平比较。这个过程是本课最出彩的地方,放手让孩子探索性的学习,记住的知识才最牢固。最后,孩子们用很短的时间又比较了一次,记录好了数据。
       二、第二节课,沈华燕老师展示了《起点和终点》,沈老师也用了讲故事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很值得我们借鉴。一堂课很流畅,在纸蛙比赛的过程中渗透公平意识。有一个缺点是让学生画终点线时,有些笔的颜色太浅,看不清。
       三、接着,我们听了闻蓉美老师的讲座――《基于STEM理念下的课堂练习》。闻蓉美老师来自澳大利亚的所见、所闻、所感,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STEM更倾向于一种理念和思维方式,指向核心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丰富了我们的元认知。也对中澳两国的教育现状做了对比,让我们更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
        四、下午,姜向阳也进行了讲座《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导向的科学教与学》,指出素养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深度学习的发生。最后,杨春晖老师也对一天的内容做了总结。一天满满的活动,像一顿大餐,让我在饱餐之余,反思自己的不足。
TOP
46#

2017年11月1号,我有幸参加了在湘师实验小学举办的小学科学新蕊教师第三期研训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闻蓉美老师和沈华燕老师执教的一年级科学课程,闻蓉美老师《基于STEM理念下的课堂学习》讲座,还有姜老师和杨老师对于一年级教材的研讨分析。老师课堂的不同展示,教材的深度探究除了能帮助年轻老师解决实际教学中出现各种不同问题,还能够提供多种可实际操作的方案。
首先,由闻老师执教的《在观察中的比较》带给我一种不一样的课堂感受。小学一年级第二单元的这一节课,我有幸听过几位不同老师的讲解,而闻老师和其他老师最不同的就是:闻老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学生的帮手助手。在课前五分钟,闻老师通过比较两位学生身高的高矮,简单的向学生灌输了比较的概念和公平的意识,除此之外,学生在观察恐龙时,闻老师没有制定一个详细具体的规则,例如你一定要这样做这样做,而是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讨论自己得出结果,甚至把结果正确与否的判断权也交给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调动起来了。最后,在学生观察完之后,请小组同学一起上台把自己的结果向其他同学展示,一个同学讲解,一个同学操作,两三个同学监督,各自有各自的分工,学生的合作学习也得到了巨大的体现。这种游刃有余的教学方式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顺利的实施的,这背后的精心准备可见一斑。
之后,又学习了由沈华燕老师教授的《起点和终点》。沈老师给我印象较深的是课堂导入利用了一则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动起来。为了能让小青蛙顺利参加运动会,小朋友们要帮助他们进行一个青蛙跳远比赛,这种活动课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那么课堂管理的成功与否就是课堂重点讲授的关键,而沈老师就非常好的做到了这一点,整节课流畅舒服学生的收获也多多。此外,同样的沈老师在活动设计时也是采用了小组合作方式。在纸带上进行比赛时,一个小朋友操作青蛙跳远,而另一位小朋友则进行监督,这样做的好处除了使得比赛能够顺利进行以外,还把比赛的公平意识一直灌输给小朋友,一定要在起点起跳,终点划线一定要准确,老师不需要再三强调,监督员就会做的好好的,这节课的重点也抓的牢牢的。
今天研训活动感触最深的就是,规规矩矩,带各种条条框框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好的,其实小学生比我们认为的知道的多的多,他们的世界充满想象,舞台是他们的,应该试着还给他们。

                                                                      劲松小学  黄芳芳
TOP
47#

2017.11.2我们在美丽的湘师实验小学参加了萧山区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研训活动(二)。上午我们首先聆听了两位教师执教的一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和第二课。
第一节课是由上城区教研员闻蓉美老师执教的《在观察中比较》。闻老师从播放《侏罗纪公园》视频导入,然后比较图中恐龙的大小,再到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一步步引导孩子比较从不公平到公平,让孩子学会了比较的标准和方法。闻老师的课精彩之处在于能够引导孩子一步步来交流讨论自己的想法,小组内和小组间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直到全班小朋友都心服口服。这样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自由民主,而且闻老师整堂课中都非常亲切和蔼,能与孩子很好地交流,值得我好好学习。
第二节课是由湘师实验小学的沈华燕老师执教的《起点与终点》。沈老师从有趣的故事引入,抛出问题:怎么比出哪只青蛙跳得远?由此引出课题《起点和终点》。沈老师先从确定起点和终点,再到小青蛙的热身运动,最后是两人一组的青蛙跳远比赛,评出全班的跳远冠军,一步步思路非常清晰。而且沈老师还运用小青蛙的奖励与这堂课非常契合。当然在与孩子的交流及引导孩子的积极性上还需多磨练磨练,一年级孩子的教学也是一门课程。
上午最后一个环节是闻老师给我们作的《基于STEM理念的科学学与教》讲座。闻老师给我们讲述了BC省的一些教学方式以及我们与他们的区别,介绍了STEM的理念,也通过一些实例的介绍让我们了解了以后教学中需关注的方面,我们要用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我们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我们就用那样的方式进行教学”,非常喜欢这句话,也奋力向这个方向靠拢。
下午我们还聆听了杭州市滨江区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姜向阳老师作的《素养发展目标导向的科学学与教》的讲座。姜老师向我们讲述了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如何实现的方法,知识教学与发展素养的关系,在知识的教学上我们要让孩子深度学习,从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最后杨老师对我们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单元进行了教材分析。1—7课每课都从聚焦——探索——研讨环节进行了细致的讲述,让我们知道了如何把握这些课的教学。总之,今天的活动满满,收获的东西也满满,非常充实的一天。
                                                    湘师实验小学   沈华燕
TOP
48#

       2017年11月2日,我们在美丽的湘师实验小学迎来了第二次萧山区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是小学科学一年级新教材“比较与测量”单元培训。一天行程满满,两节课堂观摩,两个专家讲座,以及杨春晖老师对《比较与测量》单元的分析,一天下来,感触很多,收获颇丰。
        一、闻蓉美老师执教的《在观察中比较》
        第一节是由上城区教研员闻蓉美老师执教的《在观察中比较》。听了闻老师的课,很享受,里面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1、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温柔亲切,与学生沟通交流时,总会走到他身边,低下身去,这些小举动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在她的课堂中,学生表现很活跃,有不同意见时很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2、给上学的小恐龙排排队,这个情境的创设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富有童趣,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在给恐龙排队的活动中,闻老师没有过多的强调实验具体怎么操作,而是对实验提了一些要求,让学生自己思考方法,自己去操作,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宽松、开放式的教学。
       4、在研讨活动中,闻老师采用小组上台展示的形式来汇报。小组内分工明确,一个人说,一个人摆,另外同学监督,使每个人都有事可做。汇报时,闻老师没有过多的言语,能让学生自己说的尽量放手。当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采用全班同学一起探讨来发现。当学生都说不清时适当引导、点拨。
       二、沈华燕老师执教的《起点与终点》
       第二节是由东道主湘师实验小学沈华燕老师执教的《起点与终点》。沈老师从故事导入,提出问题:怎么比出哪只青蛙跳得远?由此引出课题《起点和终点》。新课的展开先从确定起点和终点,再到两人一组的青蛙跳远比赛,最后评出全班的跳远冠军。整节课下来,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思路清晰明了,也有很多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1、以故事情境导入新课,学生很喜欢,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在小青蛙跳远比赛这个活动中,沈老师对学生可能会碰到的种种问题都做了板演,明确终点是青蛙身体离起点最近的位置,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3、评价机制多元化,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为以后的小组合作意识建立埋下了种子。
        三、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上午,我们聆听了上城区教研员闻蓉美老师《基于STEM理念的科学教学》的专题讲座。闻老师以自己在澳大利亚的所见所闻所感,从STEM是什么,BC省看到基于STEM的教学,基于STEM理念下的教学启示这三个方面做了具体展开。STEM的教学是包容的、多元的、安全的,更重视学生的活动、合作与反思。
       下午,我们又聆听了杭州市滨江区特级教师姜向阳老师关于《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导向的科学教与学》的专题讲座。姜老师特别强调知识素养与发展素养是并不对立的。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深度学习。
       最后,杨春晖老师对《比较与测量》单元做了深入细致的教材分析,每一课时都从聚焦、活动、研讨三方面来具体展开,为我们接下来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TOP
49#

2017年11月2日,在湘师实验小学开展萧山区小学科学一年级新教材“比较与测量”单元培训,下面是我听课后的感想:
第一节课《在观察中比较》
这节课开始前闻老师让两位身高有明显差别的同学上台比比谁高,一个站在台阶上一个在台阶下,让同学们认识到了比较要讲究公平要站在同一高度上来进行比较,为后面的课埋下了伏笔。上课开始后闻老师看了恐龙世界的视频,创设了一个恐龙学校上学排排的情境,希望小朋友们能帮恐龙来排排队。然后出示了书本上的图片看一看哪个恐龙最大,哪个恐龙最小(得出近大远小)→在讨论中得出比较要公平→每个小朋友依据不同方法给四个恐龙排排队→小组展示并介绍排队结果并说明自己是按照上面标准给恐龙排队的→记录恐龙排队的结果。在这节课上有很多值得我今后去学习的地方:
1、闻老师的语气语调,我感觉就像在讲故事,孩子们都听的非常的认真仔细。
2、情境的创设也非常的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阶段
3、闻老师的课堂有很大的开放性没有给孩子们制定什么比较的标准就是让孩子自己去比较,然后通过上台讲解大家讨论最后的出最终的结果。
二、第二节课《起点和终点》
第二节课在课前做了一个跑步比赛的游戏看看谁先跑到老师这边,通过这个游戏引发学生认识到比较的时候要注意公平,要在同一起点出发。上课正式开始以后沈老师用了一个非常好吸引孩子的故事来导入小青蛙跳远比赛,然后小青蛙争论着都要去参加比赛,它们先要选出它们中间跳得最远的小青蛙参加跳远比赛。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是先给孩子们明确了起点和终点的概念怎么来确定起点和终点→观看视频热身运动尝试着让小青蛙跳起来→观看视频如何进行比赛→小组内进行比赛选出本组的冠军→全班比赛选出全班的冠军。在这节课上有几个点做得比较好的:
1、故事的情境导入,可以很好的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他们非常的感兴趣。
2、沈老师在讲解起点和终点的过程中也非常的细致,把一些可能发生的情况都做了仔细的讲解。
3、视频的教学比老师在上面枯燥的讲解跟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
4、比赛的机制也可以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
                                                                                                                                                                                                                                                                                        湖滨小学  孙超
TOP
50#

2017.11.2活动感受

2017.11.2活动感受

上午,我先是聆听了杭州市上城区闻蓉美老师的《在观察中比较》一课。这一节课下来,给我的感觉是:真是一节开放式的盛宴。之前也听过其他优秀教师的这节课,闻老师的这节课和他们的这节课相比,无论是在教学形式上,还是在教学理念上,有着明显的不同。闻老师的上课流程大致是:观看视频-----提问-----探究-----班级汇报------总结------完成实验记录-----整理。本堂课,实现了完全以学生为主,教师辅助指导。在确定探究的目标之后,完全由学生去操作、去给恐龙排队。学生在这样开放式的教学中,能自主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思考、语言表达的能力。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潜在的能力才被开发出来。探究时,有的组能很好地进行小组合作、有的组能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另外的比较。到了班级交流、汇报结果的时候,真是想不到: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很棒!!无论是语言表达、坚持自己的观念、坚持自己的原则,还是辩论方面,都能做到落落大方、处事不惊。在很长时间的交流后,闻老师很简短地总结了一下,然后让学生花大约两分钟的时间,完成活动记录。独立完成实验记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但是今天我才发现:原来孩子们并不是什么不会,只要你肯放手,孩子们一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这节课上的很成功,学生们的表现也很出色,中高段的学生也不一定能做得很好。可见闻老师的课堂教学功底、课堂教学设计、把控能力很强,不愧是名师!!闻老师的课也给了我启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助教学、沟通、思维、安全、重合作、重反思。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会尝试一下闻老师的教学风格,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课堂把控能力。

第二节课是由湘师实验小学的沈华燕任教,内容是:《起点和终点》。课前准备(赛跑)------讲故事-----怎样确定跳远的终点线-------热身运动------播放视频(青蛙跳远比赛)--------学生进行青蛙跳远比赛活动-------组内交流、班级交流------拓展活动(课外折纸青蛙)。沈老师这节课有很多亮点:1、课前学生跑步比赛,既可以让学生知道怎样才能做到公平比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讲故事,让学生能参与其中,想想办法怎样让两只小青蛙能够公平地比赛跳远。3、使用微视频,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知道如何弹跳青蛙和怎样确定青蛙跳得最远。视频观看后,沈老师还提问了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看懂视频里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再次巩固了这块的知识。4、探究后的小组评价和班级评价非常有必要。对于最后的冠军,奖励一只大纸青蛙也是非常好的评价。

沈老师这节课,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些不足:1、在确定终点线时,教师演示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情况没有展示出来。在演示青蛙跳远时的一些可能出现的情况,沈老师讲解的不是很透彻。2、评价时,奖励学生冠军时,又奖励其他学生,这样激励性不强。

接下来是聆听专家的报告,首先是闻老师的《于STEM理念下的课堂学习》,闻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去加拿大交流时学到的一些知识。

一是:STEM是什么?

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总称。加拿大更倾向于教学理念、思维方式的培养。学习面向每位学生,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二是:基于STEM的课堂教学

  

教育改变
教师中心---------------学生中心

每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沟通、思维、个人和社交能力。

教学方式:

五步提问法:提问---探究----操作---讨论----反馈----提问

“配对”教学法:思考----配对---分享

“探究时、项目式”学习步骤

三是:两国的比较


加拿大重在:合作、独立承担、沟通、思维、包容、多元、安全、重合作、重反思

中国:竞争、合作承担

听了闻老师的报告以及之前她上的一节课,再次确定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

教师辅助教学,重合作、中反思,在中国势在必行。

下午的报告是由姜向阳老师讲授,内容是《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科学教与学》,他也指出我们在教学时应该从学科转向面向学生;强调学生的深度学习即是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学习。素养是在人与情境的互动中生成;知识是嵌入一定的情境中的。教师应该使学生“以学待用”走向“以用促学”。

最后由杨老师就一年级的科学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进行教材解析。本单元属于技术与工程领域:公平比较,精确测量。本册开始科学课的探究目标是思维目标。杨老师就本单元的每节课进行了解析:每节课的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层层递进,最后让学生知道刻度尺的由来。实际上学生在这一单元的比较和测量中,就是在进行科学家们之前的探究------发明尺子,也学会了统一标准和尺度。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们也慢慢地具备了合作、思考、记录等一些科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备课中应该以学生为主、教师辅助教学,努力地重合作、重反思,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升。

金帆小学  侯文英

最后编辑侯文英 最后编辑于 2017-11-05 10:35:15
TOP
51#

    2017年11月2日, 我有幸参加了在湘师实验小学举办的萧山区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收获良多。
1.第一堂课是闻蓉美老师执教的《在观察中比较》
    闻老师通过给学生观看《侏罗纪公园》视频片段做引入。在上课支出便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接着,闻老师展示了一张恐龙图片,让学生们说一说图中恐龙哪个大哪个小。在学生回答比较的过程中逐渐出现矛盾,发现问题,激起学生去解决问题的想法。针对矛盾与问题的产生,闻老师采用自由探究的方式去引领小朋友们去探索比较恐龙的大小。依次进行了组内操作,组内交流,班级交流,错误纠正等活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除此以外,闻老师对于作为的安排让我很受用,一边是听课区一边是实验区,这对纪律的维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课堂也显得更加井然有序。
2.第二堂课是沈华燕老师执教的《起点与终点》
    沈老师用赛跑的形式引入新课,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体现,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与此同时,引出比较需要公平的前提,以及围绕公平展开一系列的有效讨论,激发与拓展了学生思维。沈老师授课时,用与教学相关的故事创造问题情境,既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情,又让一年级的每位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活动。这是本节课的一大两点。在比赛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引入了起跑点,公平性等概念,让学生对课程有一定的预先准备,方便之后课程的展开。沈老师还准备了与实验匹配的视频,直观展现青蛙跳远的技巧。最后用大青蛙奖励胜利者,相信也能在奖励的过程中调动起更多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TOP
52#

        2017年11月2日在湘师实验小学开展了“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比较与测量”单元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第一节课是上城区教育学院小学科学教研员闻蓉美老师为我们展示《在观察中比较》这一精彩课堂。在课堂全程中,闻蓉美老师完全展示了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让孩子们摆脱了拘束、紧张不安的情绪,打开了心扉,积极参与课堂中来,回答声音越来越响亮,表达完整。课前先让孩子自我介绍,让全班氛围活跃起来,之后进行了学生比高矮的讨论,让孩子自己发言公平与否,如何才是公平,挑动了孩子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正式上课,老师播放了约20-30秒左右的恐龙视频,刚刚挑起孩子观看兴趣,却戛然而止,让孩子们注意力集中在投影屏幕上,进行了恐龙大小比较。让孩子们一个个自己发言,最后得出近大远小,发现比较是需要放在一起才能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闻蓉美老师简单地讲述了情景与要求,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去描述、去总结,锻炼孩子们综合能力。四只小恐龙要去上学,需要进行排队,请孩子们帮助他们进行排队,方法越多越好,排好队,请你讲讲你的方法。孩子们或许会有对的或许遇到问题,但都尝试自己去实践与解决。这场原汁原味原生态课堂让孩子们兴趣盎然。
        第二节是湘师实验小学沈燕华老师为我们带来的《起点与终点》。课前进行了简单的跑步比赛,让孩子们自己判断第一名,进行了公平的讨论,引出了起点终点的概念。之后特别生动地讲了动物运动会小故事,引出小青蛙跳远比赛,让孩子们来做裁判,三次不同的跳远让孩子自己来找比赛公平——同一起点,三次不同结果的重点如何判定,都是由孩子们自己发言,自己统一,以及如何选最终成绩。之后播放了青蛙跳远视频,指导孩子们如何让纸蛙跳的更远,播放比赛视频,指导孩子如何比赛。这里在孩子自我实践中,会发现孩子的观看效果不佳,可以让一组孩子直接来课堂展示,可能效果会更为出色。沈燕华老师最后安排的折纸蛙拓展活动完美结尾。                                                                        (临浦一小       洪振桦)
TOP
53#

    11月2日,小学科学一年级新教材“比较与测量”单元培训在湘师实验小学举行。第一堂课是由上城区美女教研员闻老师执教的《在观察中比较》,这一堂课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以下几点。
    首先,闻老师让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美女老师的魅力,听课的整个过程中都沉浸在闻老师那甜美的笑容中,一颦一笑都吸引着我们一年级的孩子。我想,老师自身的容颜装扮对教学是有着巨大的作用的。
    其次,闻老师的课堂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开放式,这样的课堂真正把学生放在了主题地位,老师在课堂上起着引导的作用,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学生自己的探究中享受获得知识的乐趣。《在观察中比较》学生通过观察恐龙再对恐龙从大到小、从高到矮、从胖到瘦的比较,让学生对恐龙进行了排队,特别是从胖到瘦的比较中,让我看到了资深老师课堂中的随机应变,吾受益匪浅。
    第二堂课是湘师实验小学沈老师的《起点与终点》,从学生的跑步比赛入手,让学生判断是否公平,从而引出起点和终点。通过一个小故事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青蛙跳远的探究活动结合自己做的视频让学生在比赛实践中感悟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不过这一活动的组织我感觉有些许细节问题是我今后需要注意的,比如说小朋友们在操作过程中纸带需要展平、如何让孩子在探究过程中的有序操作等。
    接下来就是几个专家讲座了,闻老师结合她的国外教研给我们讲授了《基于STEM理念的科学教学》,姜老师结合具体学科给我们讲授了《素养发展目标导向的科学学与教》,最后是杨老师的《比较与测量》单元分析及活动总结,给我一年级第二单元的教学提供了方法和指明了方向,总之,这一天的学习实在是太有意义了。             戴村镇小  陈玉海
TOP
54#

  2017年11月2日,小学一年级科学深化课程的改革的研讨活动在湘师实验小学举行。这次活动,有来自上城区的教育团队,有来自河南的考察团队,当然还有我们萧山的科学团队,阵容庞大,活动也精彩纷呈。
     下面我就自己的一天来的感想,按活动的顺序来阐述。
    第一个活动是由上城区教研员闻蓉美老师执教的《在观察中比较》。这课是小学一年级教材第二单元中的第一课。闻老师娓娓动听的声音,层层递进的思维,引领着一年级的孩子们经历了一次美妙的探索。课前,闻老师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引出公平一词,激发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公平意识;导入时,用《侏罗纪公园》的剪辑视频,暴露孩子的前概念,引出近大远小,再次聚焦公平;接着通过活动让孩子运用公平给孩子准备了有结构的材料,让孩子给恐龙排排队,比谁的方法多;活动后,闻老师让孩子一组一组上来汇报交流,做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地进行。整堂课,孩子的思维一直活跃着,一直是自由的,是遵循学生思考的痕迹,顺势引导。这样的课堂,很是享受。膜拜!
    第二堂课是湘师实验小学的沈华燕老师执教的起点和终点,沈老师的这趟课,上次活动中,赵熠老师也上过,思路有些相似。沈老师课堂流畅,孩子们的表现很棒,只是最后的展示评价稍有点匆忙,这个评价怎样才能更加自然,值得考虑。
     接着,我们聆听了闻老师的讲座,闻老师给我们介绍来自加拿大的stem教育,大开眼界。从培养人的角度出发,依兴趣而分团队式的学习的确很有意思。不过听我朋友说这样的学习方式和他们的国情是分不开的,他们那里的人工作亦是如此,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亦没有固定的办公时间。他们的工作也是项目式的。
    但是中国的国情如此,我们也不能盲目地学习。不过,加拿大的那样的教育方式,感觉跟国内的幼儿园的学习极像,那么自由,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我们小学,我个人觉得在班级建设时,倒是可以借鉴一些,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在课外活动时,依兴趣分组,成立一个个团体,去完成一些社会实践。
     下午时姜向阳老师讲座很接地气,从我们现实的问题出发,引发我们思考。“告诉我,我会忘记;教会我,我会记得;参与过,我会学会。”这富有哲理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课堂中,孩子尽可能多的参与,对她帮助越大!
    最后是杨老师解读一年级第二单元的教材,以及对我们萧山两个团队的作业布置。
   一年级是虽然是新教材,可是在各位专家,前行者同伴的引领下,对于一年级教学指明了方向。
                                           大同小学       曹高凤
TOP
55#

       一天的满满的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下面分享我一下我的感受。第一节课是闻蓉美老师执教的《在观察中比较》。从热身活动—视频导入—出示图片—模型的展示—小组活动、交流与汇报—师生总结,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层层递进,一堂课下来还觉得意犹未尽,沉浸在课堂中,陶醉在里面。
       闻老师课前短短的热身活动快速拉近与孩子间的亲密度,融进了孩子们的小世界里,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公平的原则,也让孩子充分信任闻老师,为之后的活动埋下了伏笔。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公平的原则。接着视频的引入非常直接,形象,突出了这节要观察的对象以内容,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直到慢慢交流图片中的物体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之后便自然过渡到恐龙模型。在小组活动中,闻老师给我们展示什么叫“开放式教学”,活动探究中没有过多的提示,简洁的话语让孩子们听懂就开始活动探究。汇报交流中,孩子们在小世界里争执谈论中得到结论,很棒。最后闻老师运用了知识单,让孩子们们学会记录,学会思考,学会怎样交流,短短的40分钟时间,孩子们跟着闻老师愉快的学习探究,在充满笑声的课堂中孩子们主动获得了学习的知识。
       第二节是沈华燕老师执教《起点和重点》,从游戏活动—故事引入—小组活动、比赛—小组展示—师生交流、汇报。一节课下来,沈老师思路清晰,带着孩子们享受课堂。最初的活动比赛,让学生对公平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之后小组内进行比赛埋下了伏笔。故事的引入抓住了小孩子们眼球,让孩子们有了较大的触动。活动前黑板上的演示,视频的播放再一次加深活动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给接下来的活动预设了许多的可能。
       接下来闻老师给我们阐述了“基于STEM理念下的课堂学习”相关知识。在两国的国情的对比下阐述了STEM是什么?在它的理念下是科学是怎样的课堂,可以用在我们教学中的有哪些。所以在国情和学生的认知下,我们可以有选择的参考和借鉴,在慢慢的道路中摸索我们需要加强和改进的。
       下午是姜向阳老师做了《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科学教与学》的报告,让我们在一次深刻的体会到教学应该做到放下课本,抛开杂念,由学生为主导,让我们的教学十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最后扬老师给我详细的剖析《比较与测量》单元的教材,让我们更加了解教材,在教学中给出了一盏明灯,指明了方向。
TOP
56#

       紧凑的活动安排将我们的外出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每一次小科的教研活动都犹如甘露,给予我们滋养。虽然我还未接触《比较与测量》单元的实际教学,但两个单元对于一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存在很多共同性。    两节展示课分别由上城区闻蓉美老师和萧山区沈华燕老师执教。《在观察中比较》这节课中,闻老师的语言非常甜美、亲切,课堂自然生动,学生们也都被闻老师的情绪所带动,表现得非常棒。闻老师并未采用贴纸奖励机制,但学生们并没有因此而特别不受控。由此可见,我们学生的内部动力驱动也很充足,但这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条件、正确引导。闻老师将听讲区和活动区区分开来,个人认为这样的操作很不错,不会让外界因素影响听课效率,希望以后有机会也能这样尝试。此外,本节课的讨论环节很精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这些正是我们想让学生掌握的可贵品质。《起点和终点》一课中,沈老师的课堂设计带有情境性,声情并茂,对于一年级学生非常有吸引力,感觉在听绘本故事一般。整节课堂结构清晰,教师展示和视频演示相结合。在视频中,有一次青蛙跳跃后翻身了,沈老师并没有就这种情况进行解释,这导致之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一翻身就重新跳。另外,老师没能强调小组内4人成绩比较的顺序,有一个小组四位成员在两条纸带上都跳了,这并不合理。
    之后的三场讲座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野:闻老师带来的加拿大STEM课堂、姜向阳老师的《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科学教与学》和杨老师的《比较与测量》教材解析。我们的课堂不能固步自封,要向新的、先进的课堂学习,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学生学的开心、学的有趣。(赭山小学)
TOP
57#

2017年11月2日,小学一年级科学深化课程的改革的研讨活动在湘师实验小学举行.一整天下来,意犹未尽,受益良多。
      第一堂课是闻蓉美老师执教的《在观察中比较》。
闻老师《侏罗纪公园》视频引入,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接下来,闻老师展示了一张恐龙的图片,问学生:那只恐龙大,哪只恐龙小,学生各持自己的观点,激烈争论,产生矛盾,引出今天的课堂《在观察中比较》。课堂活动中,我是真正看到了以学生以主体的教学,整堂课,我没有看到闻老师规定让学生如何测量恐龙,也没有看到学生该测量恐龙什么,都是通过闻老师采用自由探究的方式去引领小朋友们去探索比较恐龙的大小学生,学生通过组内交流,班级交流,一起纠正,获得新知。学生参与度很高,思维也很活跃,这样的课堂对学生帮助是极大的。闻老师巧妙的将整个教室分为了听课区和实验区,这样的设计为我的教学解决了一大难题,即部分学生在上课时,总是会被实验材料所影响,降低听课效率的大难题(特别是又不能马上能把实验材料收起来的实验课)。
第二堂课是沈华燕老师执教的《起点和终点》
沈老师以2位学生赛跑,发现问题,引出课题。赛跑--对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能在一堂科学课上进行跑步比赛,显然学生兴致都很高,都想试试,蠢蠢欲动,引入课题环节非常成功,值得学习。在活动过程中,沈老师是设定了一定的情景,即森林运动会,以故事的方式展开教学,符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让我觉得当一年级科学教师真的要学习太多技能。沈老师的整堂课结构清晰,教师展示和视频演示的完美结合,让学生不仅获得了快乐,也学到了知识,非常成功。但是,我觉得有一个地方还是沈老师需要在强调一下,就是小组比赛《谁的青蛙跳的远》,有几个小组对该环节不是很熟悉,看到黑板没有写序号的8组,以及2个第7小组,这样会引起一下本来可避免的问题
接下来是三场讲座,闻老师阐述了“基于STEM理念下的课堂学习”相关知识,让我们打开了更大的视野,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固步自封,我们可以有选择的参考和借鉴。姜向阳老师的《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教与学》报告,让我真正明白了所谓得核心素养,同时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教学方向。杨老师的《比较和测量》教材解析,让我更加的透彻了解教材内容及节与节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教学方法,也指明了方向。      (临浦一小  高青)
TOP
58#

       2017年11月2日,小学一年级科学深化课程的改革的研讨活动在湘师实验小学举行。现场来了很多的老师们,省内的省外的,阵容十分庞大。
       第一节课是上城区的教研员闻老师带来的《在观察中比较》,这节课我自己也上过,相比较一下,闻老师就是把课堂给予了学生,教师只是引导者。闻老师的上课流程大致是:观看视频-提问-探究-班级汇报-总结-完成实验记录-整理。课前利用比身高的游戏,为接下来的课堂进行了铺垫。一开始的视频导入,到图片比较大小,由于远近不同,比较不公平,又引出了用模型比较大小。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用排队伍的方法,教师没有限制学生到底应该比较什么,这一个是开放的环境。让学生先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发觉合理比较的方法。这种方式和先给学生讲述如何实验再让学生动手做来比,更能调动学生思维能力,创造力。学生的想法多种多样,老师可能想的没有那么全面,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维,而不会因为老师自己的想法限制学生的思维广度。最后,在学生观察完之后,请小组同学一起上台把自己的结果向其他同学展示,一个同学讲解,一个同学操作,两三个同学监督,各自有各自的分工,学生的合作学习也得到了巨大的体现。
       第二节课是沈老师的《起点与终点》,一开始有点绘本的感觉,森林运动会开始了,选一只跳着最远的青蛙了参加比赛。沈老师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就是为了找出跳着最远的青蛙。比如起点与终点的确立,如何跳,两人比较到小组比较再到班级比较。(金山小学倪弯弯)
TOP
59#

     11月2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湘师实验小学举办的萧山区小学科学一年级新教材“比较与测量”单元培训活动,不论是上午的两节展示课还是之后的专家讲座都让我受益匪浅。
      第一节展示课是由上城区教研员闻蓉美老师执教的《在观察中比较》。闻老师在和一年级学生们的课前互动中,就展现出她柔美的嗓音和富有亲和力的教态。在座位安排上,闻老师采用了小组活动和听课分区域的安排,让一年级的孩子们在听课时专心致志,在探究时心无旁骛。在导入部分,闻老师利用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们认识到比较的公平性,在接下来的比较活动中,将比较的规则制定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其中。在活动后的小组交流中,闻老师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小组,让不同小组的成员都能各抒己见,表达自己比较恐龙大小的准则和方法,并且给学生自我发现和自主纠正的空间。
      第二节展示课是由湘师实验小学沈华燕老师执教的《起点和终点》,沈老师用学生喜爱的跑步比赛活动引入,由学生自己发现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怎么做才能公平比赛,从而导入本节课的重点——起点和终点。在演示如何公平比赛的环节,沈老师先是在黑板上用纸青蛙在“赛道”中演示如何确定起点和终点,并强调终点的记录规则,再利用微视频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青蛙跳远比赛的操作。在活动中,学生们积极性很高,都能认真学习如何操控青蛙跳远,小组成员都为了得到更好的成绩而卯足了劲。最后,将比赛结果统一呈现在黑板上,一目了然。沈老师给得到冠军的学生以奖励,孩子的脸上露出了既兴奋又骄傲的表情,可见这一节课留给他们非常深刻的印象。
                                                                                                                                     劲松小学 邵晨曦
TOP
60#

        2017.11.02,在萧山区湘师实验小学参加了深化课程改革的第二次活动,第一次活动中执教教师的课堂风采还记忆犹新,这次两位上课的老师又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精彩。活动中不仅有萧山区的科学教师, 还有不少来自其他地方的培训学员参加活动,相信这是一次难忘的培训。
        第一堂课由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小学科学教研员闻蓉美老师执教《在观察中比较》。闻老师的课堂轻松愉悦,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似乎在整堂课中只是一个活动的主持人,节目由孩子们自己扮演、完成。有好多地方值得学习借鉴:1、语调语速:一年级的小朋友进入小学学习还只有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可能还不能很好适应小学生的节奏,听的习惯还在慢慢培养,闻老师跟孩子们交流的时候都是看着对方慢慢说,语气温和,在感受到对方理解了再强调下一件事,这种方式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非常适用,在平时上课时由于教惯了高年级,总是会出现急进的状态,导致出现似懂非懂的现象。2、关注面:闻老师的课堂关注面非常广,基本所有的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大大提高的孩子们的积极性,虽然自己在课前总能意识到这个问题,但现实总是让自己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了想到达到自己预设的问题的效果,总是将焦点留在几个出色的孩子身上,导致出现急进的现象,闻老师的课就是比较缓,会等。3、懂得放手:这一点是我最欣赏的地方,我们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总是瞻前顾后,担心这担心那,怕孩子们处理不好,怕出现状况,以至于自己变成啰嗦的老太太,对高年级的孩子都是这样,更何况一年级的小朋友,《观察和比较》一课就是要教会孩子方法,怎样去做,那自然要先教,然后才是孩子们自己的巩固,这是正常思维,但是闻老师确是让孩子们自己找方法,然后把自己小组的方法告诉别的小组,做成了小老师,在互相教互相学中达到了我们想要的结果,虽然时间我们会花得多,现场有可能会比较混乱,孩子们的思维活络,我们要应对的方法要比较多,但是这样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孩子们学到的更多。以后对小学的科学课堂会有非常深刻的记忆。
      第二堂课由湘师实验小学沈华燕老师执教《起点和终点》。听这堂课时最大的感受就是沈老师是个非常细心、认真的老师。在第一次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将它们一一解决掉了,每个环节都设计的非常到位。比如:1、课前活动环节:两人跑步必赛,游戏虽小,确十分精妙,直接点出比赛要公平,要同一起点,在后面进行小青蛙跳远比赛的时候就会牢牢记住这一原则。2、小视频运用:可以说这一环节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光说小朋友们很难想象这一环节的现场状况,视频演示,将需要注意的地方都一一演示,孩子们有针对性的操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沈老师的课堂我觉得扶的太多,所以课堂语句就比较多,相反孩子们表现的机会就相对较少。
      每一次的活动都是我学习的平台,收获的摇篮,在听中学,相信自己也会变得更强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