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活动感受
2017.11.2活动感受
上午,我先是聆听了杭州市上城区闻蓉美老师的《在观察中比较》一课。这一节课下来,给我的感觉是:真是一节开放式的盛宴。之前也听过其他优秀教师的这节课,闻老师的这节课和他们的这节课相比,无论是在教学形式上,还是在教学理念上,有着明显的不同。闻老师的上课流程大致是:观看视频-----提问-----探究-----班级汇报------总结------完成实验记录-----整理。本堂课,实现了完全以学生为主,教师辅助指导。在确定探究的目标之后,完全由学生去操作、去给恐龙排队。学生在这样开放式的教学中,能自主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思考、语言表达的能力。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潜在的能力才被开发出来。探究时,有的组能很好地进行小组合作、有的组能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另外的比较。到了班级交流、汇报结果的时候,真是想不到: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很棒!!无论是语言表达、坚持自己的观念、坚持自己的原则,还是辩论方面,都能做到落落大方、处事不惊。在很长时间的交流后,闻老师很简短地总结了一下,然后让学生花大约两分钟的时间,完成活动记录。独立完成实验记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但是今天我才发现:原来孩子们并不是什么不会,只要你肯放手,孩子们一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这节课上的很成功,学生们的表现也很出色,中高段的学生也不一定能做得很好。可见闻老师的课堂教学功底、课堂教学设计、把控能力很强,不愧是名师!!闻老师的课也给了我启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助教学、沟通、思维、安全、重合作、重反思。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会尝试一下闻老师的教学风格,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课堂把控能力。
第二节课是由湘师实验小学的沈华燕任教,内容是:《起点和终点》。课前准备(赛跑)------讲故事-----怎样确定跳远的终点线-------热身运动------播放视频(青蛙跳远比赛)--------学生进行青蛙跳远比赛活动-------组内交流、班级交流------拓展活动(课外折纸青蛙)。沈老师这节课有很多亮点:1、课前学生跑步比赛,既可以让学生知道怎样才能做到公平比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讲故事,让学生能参与其中,想想办法怎样让两只小青蛙能够公平地比赛跳远。3、使用微视频,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知道如何弹跳青蛙和怎样确定青蛙跳得最远。视频观看后,沈老师还提问了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看懂视频里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再次巩固了这块的知识。4、探究后的小组评价和班级评价非常有必要。对于最后的冠军,奖励一只大纸青蛙也是非常好的评价。
沈老师这节课,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些不足:1、在确定终点线时,教师演示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情况没有展示出来。在演示青蛙跳远时的一些可能出现的情况,沈老师讲解的不是很透彻。2、评价时,奖励学生冠军时,又奖励其他学生,这样激励性不强。
接下来是聆听专家的报告,首先是闻老师的《于STEM理念下的课堂学习》,闻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去加拿大交流时学到的一些知识。
一是:STEM是什么?
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总称。加拿大更倾向于教学理念、思维方式的培养。学习面向每位学生,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二是:基于STEM的课堂教学
教育改变
教师中心---------------学生中心
每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沟通、思维、个人和社交能力。
教学方式:
五步提问法:提问---探究----操作---讨论----反馈----提问
“配对”教学法:思考----配对---分享
“探究时、项目式”学习步骤
三是:两国的比较
加拿大重在:合作、独立承担、沟通、思维、包容、多元、安全、重合作、重反思
中国:竞争、合作承担
听了闻老师的报告以及之前她上的一节课,再次确定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
教师辅助教学,重合作、中反思,在中国势在必行。
下午的报告是由姜向阳老师讲授,内容是《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科学教与学》,他也指出我们在教学时应该从学科转向面向学生;强调学生的深度学习即是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学习。素养是在人与情境的互动中生成;知识是嵌入一定的情境中的。教师应该使学生“以学待用”走向“以用促学”。
最后由杨老师就一年级的科学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进行教材解析。本单元属于技术与工程领域:公平比较,精确测量。本册开始科学课的探究目标是思维目标。杨老师就本单元的每节课进行了解析:每节课的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层层递进,最后让学生知道刻度尺的由来。实际上学生在这一单元的比较和测量中,就是在进行科学家们之前的探究------发明尺子,也学会了统一标准和尺度。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们也慢慢地具备了合作、思考、记录等一些科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备课中应该以学生为主、教师辅助教学,努力地重合作、重反思,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升。
金帆小学 侯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