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三期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研训总帖 [复制链接]

1#

     9月28日,天空飘着细雨,空气透着凉意,但是心是火热的,因为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动。
     第一堂课是金帆小学的胡立平老师上的《观察叶》,这是一年级的内容,我自己在前段时间也刚好上过,感触深一些。胡老师将教材内容进行了拆分,本堂课主要活动就是观察描述记录叶的特征,并且通过一个个的活动将叶的特征探究的很充分。先由教师带领着观察一片叶,再小组观察记录描述同一种叶,接着请小组和个人上台交流自己的观察。交流的方式也很多样,有口头表达的,也有用身体手势表达的,这样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喜欢丰富多样的活动。后面的观察一根植物纸条的活动胡老师在这堂课中去掉了,我觉得这也是很合理的,本身一年级的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不能让他们接受太多内容。胡老师叶很了解一年级学生,树叶的名字学生记不住,树叶上编号,便于学生交流。
     第二堂课是方琼飞老师的《生态瓶》,这一课是六年级的课,方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在设计完成后可以每位同学都体验到做生态瓶的乐趣。老师的用心准备可以让孩子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这是每位一线教师都要学习的。方老师的教学设计也是进行了调整,跟书本上的安排有些不同。方老师先放出生态瓶,让学生想想里面可以放什么,然后出示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池塘里有什么,再根据池塘的生态系统适当调整自己的生态瓶设计。设计好后,梳理制作步骤,然后再进行制作。但是我认为这堂课前面部分内容有点多,有些地方也是重复了,这样就花费了比较多的时间,导致最后生态瓶做好后的交流时间非常少,可以说是突然就结束了。我想前面的内容再删减一下或者调整一下,给后面生态瓶的评价留点时间会更好些。
     实验培训,学习折纸蛙和用多种方法测量桌子的长度和高度。小小的纸蛙看似容易,要想折的纸蛙能跳得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自己折了两次,第一次不熟练,翻来覆去折了几次后纸都折了,根本跳不起来。第二次折就好一些,能跳起来,但是跳的也不远,我发现这跟手指放的位置和用力大小有很大关系,用力大了容易翻身。我们教师大人做起来都不容易,可想而知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肯定是难上加难,这堂课我看很容易变成手工比赛课,对于实际教学还得多琢磨琢磨才行。用多种方法测量桌子的长度和高度,我觉得预测这一步可以不用,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长度的概念是很模糊的,他们不知道什么东西是多长,你要他再利用一根小棒一颗回形针去预测桌子的长度和宽度,我觉得是比较难的,或者口头猜一猜也行,或者直接测量就可以了。一年级的孩子,四肢协调能力有限,动手能力叶有限,对于学生来说,操作起来还是有些难的,尤其是接缝处,怎样让他们连接好,减小操作误差得在实际教学中研究研究。
     每次活动,总是干货满满带回家,希望自己在平时教学中也能多钻研,这样自己的教学才会有所提高。
分享 转发
TOP
2#

112日,天气晴好,秋日里的暖阳照的人心里都是暖融融的。湘师实验小学的报告厅里,座无虚席,教学研讨正在进行中。

第一堂课是上城区教研员闻蓉美老师执教的《在观察中比较》,闻老师人如其名,温柔美丽,整一堂课下来,闻老师最打动我的就是她低下身来亲近每一位学生的这种姿态。她跟孩子们交流沟通,都是低下自己的身体,保持自己的肩膀和孩子们差不多高,这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习惯,其中折射出的是她的教学理念,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她脸上时时挂着微笑,这让小朋友们觉得亲切,尤其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常常微笑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微笑也是一种鼓励,说明这是一个宽松开放的课堂。确实,闻老师的教学也是比较开放式的,在给恐龙排排队的过程中,她没有给学生提出很多方法,而是说明三点要求后让学生自己思考方法,自己去操作。实验结束后,全班进行研讨,讨论得很热烈,一个小组上来介绍,组内明确分工,一人解说,一人摆放,另外两人监督,下面听的小朋友如有意见也可直接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小朋友们也很积极,边听边想边思考,研讨的部分还是很充分的。我认为后面的记录环节可以在给恐龙排排队的过程中就直接完成好,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第二堂课是湘师实验小学沈华燕老师执教的《起点和终点》,以跑步比赛如何做到公平引入青蛙跳远如何做到公平,如何比出胜负。因为是趣味性的活动,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也比较活跃,沈老师通过板贴小青蛙的方式控制课堂进程,学生还是很配合的。在学生进行青蛙跳远比赛前的方法介绍起点终点确定这个过程花了较多时间,导致后面比赛结果的研讨时间不够了,比出冠军后就奖励结束了。听过好几次一年级的课,自己也上过,发现年轻老师上课都有这样一个通病,担心一年级的小朋友不会做,担心他们会出错,担心他们听不明白,所以实验操作前重复指导很多次,说的话也会比较多,以求面面俱到,但是这样就往往会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研讨环节时间不够,草草收尾。我想教师需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去犯错,从中明白错误的原因,这也可以是一种认知的途径。虽然老师前面花了很多时间说哪些不对,哪些要注意,但其实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老师前面讲过的一些要注意的地方,教学其实可以利用这些点,拍下来或者记下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同学做错了来评判纠错,他们的记忆会更深刻。

接下来的三个讲座,从不同的角度拓宽了我们的视野,闻老师以自己在国外的所见所闻告诉我们国内外教学的差异,学习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我们可以借鉴他们合作学习、注重交流的教学理念。姜老师则通过一个个的实例告诉我们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层层推进的过程,知识是基础,但知识只有会合理的运用了,才是学生真正获得了的,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素养。杨老师细致的给我们做了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为我们接下来的教学指明了方法和方向,我们学到了那么多位老师试教的经验,就能在后面自己的教学中运用了。

一天下来,又是干货满满得回去,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虽然很累,但是收获那么多绝对是值的!  (大园小学 胡璐佳)

TOP
3#

11月2日,在湘师实验小学参加了举办的萧山区小学科学一年级新教材“比较与测量”单元培训活动。
第一节展示课是由上城区教研员闻蓉美老师执教的《在观察中比较》。以前看过闻老师的视频,人如其名,这回能现场听她的公开课,确实有幸。在和一年级学生们的课前互动中,展现出她富有亲和力的教态。在导入部分,闻老师利用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们认识到比较的公平性,在接下来的比较活动中,将比较的规则制定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其中。在活动后的小组交流中,闻老师时间留给了学生,让他们各抒己见,表达自己比较恐龙大小的准则和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
      第二节展示课是由湘师实验小学沈华燕老师执教的《起点和终点》,从跑步比赛活动引入,并提出问题怎么做才能公平比赛。课中利用微视频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青蛙跳远比赛的操作。在活动中,学生们积极性很高,做到了做中学,玩中学。                                                     (新街四小 孙林建)
TOP
4#


201819日,又到一年科学年会。每年的科学年会,都是一次教学的盛会,总结过去的一年,展望新的一年!每一次的活动都精彩纷呈,内容充实丰富,学生作品展更是汇集了老师、家长和学生三方的智慧。每一次的外出学习都是我汲取他人智慧的机会,我很珍惜每一次这样的活动。


陆老师执教的《做一个测量纸带》刚好是我最近也在上的一课,听了陆老师的课,我觉得有这样几点是我可以借鉴学习的:

1.及时适时的随堂评价激励学生,通过小组评价让他们养成认真实验,安静倾听的课堂习惯;通过个人评价激励孩子积极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2.让孩子经历划刻度的活动,体验尺子上的刻度制作的过程,虽然孩子在进行活动的时候不会有这样的意识,但是等他学到后面跟尺子进行比较的时候他会联想到的。这就是主题单元教学的意义所在,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发展的过程。

3.陆老师教态沉稳,语速缓慢,符合一年级孩子的语言和认知水平。

同时我认为有些地方也可以适当进行改善,在学生制作测量纸带前的倒入过程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研讨比较匆匆,制作测量纸带的方法也是老师直接通过视频教给学生,标数字的大家都统一的,这里就无法了解到学生真正的想法。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标标看,教师再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讨论。

第二节课是北干小学的曾老师执教的《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曾老师是新老师,但她的教态还是很稳重的,但也存在一个我认为是年轻老师的通病,就是老师说的多,老师对学生不放心,要讲述的事无巨细才肯让学生动手去做,这一点我认为是年轻老师和年长的教师最大的区别。年轻老师也要学会放手,要大胆地让学生去试错,有了错误的经历,再体验成功的喜悦我想他们会更有成就感。还有一点我认为可以改善的是结尾,曾老师是让学生回家用尺子去测一测家里的物品。我认为她应该还要提一下为什么用尺子是比较好且方便的,因为尺子是大家都一致通用的,单位统一的这样一个工具,这样一个单元的教学才会比较完整,当然可能她后面还会有一课拓展下这一点,但我认为在这里还是应该提一下这一点。

以上只是我自己听了两节课后简单的想法,徐老师和喻老师对课的评价也让我受益良多,启发我有更进一步的思考。(大园小学 胡璐佳)

TOP
5#

新的一个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就能聆听到大师级教师章老师的讲座,发人深省,章老师希望每位老师能够从“教”的研究走向“学”的研究。确实,不管是我们自己在上课,还是听公开课,想的都是我该怎么教,我要怎么设计学生是容易接受的,没有认真去思考我所教的孩子是怎么想的,怎么学习的。章老师揭示了现在教学现状中存在的巨大问题,也在警醒着我们平时就要多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学生通过你设计的教学活动,学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老师不舍得放手,不愿意放手,不敢放手,不知道怎么放手,就像现阶段的我自己,喜欢学生按着我预想的走,喜欢学生听我话得学,这是多么愚蠢啊,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一味地控制学生会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认为学习是为了老师学的。学习更应该是孩子主动积极的去进行。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从旁帮助他们,引导他们。


章老师给我提供了教学研究的新方向、新思路,我也会慢慢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TOP
6#

满满的一天,满满的收获!今天不仅听了4节课,还听了两位萧山名师的报告,佩服名师们对工作的坚持和认真,他们的这种品质很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更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积累,当你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机会会更偏爱于你。刘特也是语重心长的用自己的事例警醒这年轻教师,年轻是奋斗的,不要太安逸,安逸留给以后。沈洋老师的“1+X”教学策略总得说来就是要课内课外结合,把课外的各项资源都利用起来。其实有的时候不是我们没有一点资源,而且要去想,哪些资源我们可以利用起来。我这个学期也开始尝试利用起家长的资源,让家长帮助孩子一起实验,记录实验,整理总结实验。原先以为我们的家长可能没有这样的能力,但是只有做了才知道我们的家长中也有好的家长。当然,要想家长做得好,老师的方法建议也是十分重要的。听了沈洋老师的报告也给了我一些启发,我会再改进自己的一个方式将家长的资源利用起来,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TOP
7#

优点:
兴趣是引发学生思考的积极动力。王芳老师先利用小猪佩奇,迅速抓住小朋友的注意力;然后播放两段不同的声音(小鸟叫、蝉叫),听声判断季节,使人耳目一新;最后抛出问题一年还有什么季节?冬天、秋天能听到什么声音呢?除了各种声音外,四季还有什么秘密呢?非常自然的引出课题——《不同的季节》。
同时王芳老师还充分利用了图片引发学生的前概念,再从三个不同角度:①人类活动的四季变化;②植物的四季变化;③动物的四季变化,非常详细说明一年四季的不同。
缺点:
    把词语填入不同季节的游戏环节,最后没有反馈,个人感觉此活动缺少实效性。后面不同角度说明四季不同的三个活动没有主次之分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缺乏高潮。(万向小学 朱丹丹)
TOP
8#


9月12日,在世纪实验小学听了王芳老师执教的《不同的季节》,这一课上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主要是,关于四季的内容学生知道的还是挺多的,基本的现象区分四季对学生来说没什么难度,如何将这一课上的更有内涵,如何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是需要细细思考的。
王老师通过拼贴四季变化图,巧妙得设计四字词语把四季中温度的变化、动物植物人类活动的变化串连起来,整体性还是很强的,也很巧妙。但是整堂课下来,感觉这些东西学生在没上这堂课前也能都答上来,思维的提升不足。四季温度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有一些节点,学生对这些节点的认知会比较强烈,但是中间转换变化的过程感受稍微欠缺一些,这里可以通过活动或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再多点体会。另外季节变化对人类的一些影响还可以换种形式来表现,可以是具体的问题情境,这样我想学生代入感会更加强一些。
王老师教态自然,板书丰富,对学生亲切,充分让学生发言,尽可能让学生展示,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大园小学 胡璐佳)
TOP
9#

2018年9月12日,萧山区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研训活动在萧山区世纪实验小学举行。王芳老师执教的《不同的季节》给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新的思路。王老师以词语板中不同类型的词语开展了四季的温度变化、植物叶的数量颜色变化、动物变化和人们活动变化这四大环节,环环相扣,思路明晰。特别是在四季温度变化的处理中,用曲线反应温度的变化,这种以图形呈现方式带给孩子们最直观的不同。同时,王老师语言富有童趣,教态亲切,在小组活动时注重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活动和讨论以及培养孩子们认真听取他人想法。王老师的课堂在细节中处处透露着科学理念。

             夹灶小学  童佳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