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三期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研训总帖 [复制链接]

1#

9月28日,2017学年第一学期萧山区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在新街小学拉开了序幕。对于刚踏入这个团队的新成员,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活动回来,感触很多。
一、《观察叶》观摩课感想。
第一节是胡立平老师执教的《观察叶》,听了这节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几个方面。
1、课堂调控能力强。对于一年级的新生,我一直觉得课堂纪律是老师最大的挑战。可是在他的课堂,课堂纪律根本不是一个事,一切都显得自然,教学活动都井然有序开展着,学生听得很认真。
2、导入开门见山。用学生比较熟悉的银杏叶导入新课,激发学生观察叶的兴趣。通过观察银杏叶,简单回顾了科学中常用到的观察方法:眼睛看、用手摸、鼻子闻,为后面教学做好铺垫。
3、适当取舍,整合教材。本课的内容较多,胡老师对教材进行了调整、取舍,选择了其中两个重要知识点来进行教学。胡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了一个师范,如何观察一片银杏叶。可以画出它的简图,说说它的颜色、形状、气味等。再分小组进行观察,画好后小组成员轮流说说这片叶的特点。然后让学生上台说说这片叶的特点,形式多种多样。有直接介绍这片叶的特点;有猜谜游戏;有用肢体动作表达这片叶的特点来猜。最后,拿出一片大芭蕉叶,让学生说说跟我们之前看到的叶子有什么不同?相信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叶子的特点,比从老师口中直接得到的答案,印象会更深,教学效果会更好!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环境教育渗透其中。在欣赏树叶贴画的同时,不仅给学生带来了美的享受,同时不忘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制作树叶贴画时,我们去捡的落叶,颜色、形状尽量多样一些,但不可以摘树叶。
二、《做一个生态瓶》观摩课感想。
第二节是方琼飞老师执教的《做一个生态瓶》。方老师的课,给我们展现了做一个生态瓶的全过程。先自己在纸上画一画,生态瓶中有什么,要求画的简单易懂。再让学生说说池塘里有什么,从而丰富生态瓶的内容。最后,让学生自己做一个生态瓶,在展台上展示,并对其评价。学生一步一步下来,相信收获也一次比一次多。
听了这节课,我也有一点小小建议:
在对做好的生态瓶评价时,老师应该放手。让他们拿着自己的生态瓶,说一说自己的制作过程,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也是对他们这节课的总结,能很好地在孩子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讲座感想。
本次活动中,特别邀请了杭州市教研室徐春建老师给我们做了《一年级教材解读》。 徐老师讲过“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准备一桶水、一缸水”。教师如果不学习,教学活动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要认真学习新教材和新科学课程标准,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改信息,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同时,萧山区教研室杨春晖老师以《学习新课标 践行新教材》为主题给我们做了相关工作布置,希望我们在小学科学教学路上与时俱进。
四、实验课参与式培训感想。
这次实验课主要培训了两个内容,分别是折纸青蛙和测量。看似如此简单的实验,真的让我们去动手学一学,做一做,想一想时,与之前想的太不一样了,什么问题都会碰到;小组合作时,大家各抒已见,提出自己的困惑与想法,以及应对策略。可想而知,对于学生来说,还会遇到更多的问题。
此次研训活动回来,让我大开眼界,受益良多。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作为年轻的老师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继续努力吧!
分享 转发
TOP
2#

       2017年11月2日,我们在美丽的湘师实验小学迎来了第二次萧山区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是小学科学一年级新教材“比较与测量”单元培训。一天行程满满,两节课堂观摩,两个专家讲座,以及杨春晖老师对《比较与测量》单元的分析,一天下来,感触很多,收获颇丰。
        一、闻蓉美老师执教的《在观察中比较》
        第一节是由上城区教研员闻蓉美老师执教的《在观察中比较》。听了闻老师的课,很享受,里面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1、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温柔亲切,与学生沟通交流时,总会走到他身边,低下身去,这些小举动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在她的课堂中,学生表现很活跃,有不同意见时很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2、给上学的小恐龙排排队,这个情境的创设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富有童趣,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在给恐龙排队的活动中,闻老师没有过多的强调实验具体怎么操作,而是对实验提了一些要求,让学生自己思考方法,自己去操作,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宽松、开放式的教学。
       4、在研讨活动中,闻老师采用小组上台展示的形式来汇报。小组内分工明确,一个人说,一个人摆,另外同学监督,使每个人都有事可做。汇报时,闻老师没有过多的言语,能让学生自己说的尽量放手。当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采用全班同学一起探讨来发现。当学生都说不清时适当引导、点拨。
       二、沈华燕老师执教的《起点与终点》
       第二节是由东道主湘师实验小学沈华燕老师执教的《起点与终点》。沈老师从故事导入,提出问题:怎么比出哪只青蛙跳得远?由此引出课题《起点和终点》。新课的展开先从确定起点和终点,再到两人一组的青蛙跳远比赛,最后评出全班的跳远冠军。整节课下来,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思路清晰明了,也有很多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1、以故事情境导入新课,学生很喜欢,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在小青蛙跳远比赛这个活动中,沈老师对学生可能会碰到的种种问题都做了板演,明确终点是青蛙身体离起点最近的位置,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3、评价机制多元化,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为以后的小组合作意识建立埋下了种子。
        三、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上午,我们聆听了上城区教研员闻蓉美老师《基于STEM理念的科学教学》的专题讲座。闻老师以自己在澳大利亚的所见所闻所感,从STEM是什么,BC省看到基于STEM的教学,基于STEM理念下的教学启示这三个方面做了具体展开。STEM的教学是包容的、多元的、安全的,更重视学生的活动、合作与反思。
       下午,我们又聆听了杭州市滨江区特级教师姜向阳老师关于《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导向的科学教与学》的专题讲座。姜老师特别强调知识素养与发展素养是并不对立的。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深度学习。
       最后,杨春晖老师对《比较与测量》单元做了深入细致的教材分析,每一课时都从聚焦、活动、研讨三方面来具体展开,为我们接下来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TOP
3#


       2018年1月9日,阳光明媚,天气甚好,萧山区一年一度的科学年会在北干小学顺利举行。
       由于个人原因,缺席了上午半天的活动。虽然没亲临现场,但翻阅老师的跟贴,我也感受到了,上午两堂课很精彩,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第一节课是由城东小学的陆祝林老师执教的《做一个测量纸带》。祝老师对本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设计,都做了精心的准备,使难度更贴近一年级的认知水平;整节课的教学流程很清晰,先让小朋友测量小圆筒一圈长度,发现用小方块测量不再准确的问题后,引出了纸带,并通过微视频等方法,让孩子们最终完成纸带的制作并测量了小圆筒的周长;陆老师的课,特别注重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学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师生互动好。
       第二节课是由北干小学的曾夏招执教的《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最后一课,曾老师课的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单元整体意识;每一环节处理也非常巧妙,教学流程清晰,带领着学生进行比较和测量;作为一名科学新老师,曾老师为我们起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下午,喻伯军老师先对上午的两堂课做了简单的评课,肯定了两位老师的成功之处,同时也分别指出了两堂课还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及改进方法。之后喻老师还给我们做了关于STEM教育的讲座,喻老师从STEM教育的特点出发,特别强调了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有机结合,真正地去做,努力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最后杨老师回顾总结了2017年萧山小学科学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对2018提出了新的展望。
       2018,让我们一起努力,且行且珍惜!
                                                                                                                      欢潭小学      汤营营
TOP
4#

       2018年3月27日,我们有幸聆听到小科界的泰斗、浙江特级教师章鼎儿老师关于《小学科学课的学习活动研究》的讲座,感触颇多,受益匪浅。章老师的讲座主要从重视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研究、从当前的学习活动观察分析开始、学习活动研究的建议与案例这三方面来展开的。重视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研究就是研究学习,就应该是学习主体研究中的核心研究。对于怎样进行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研究,章老师用大量的事例、课例给我们做了具体的分析和指导,我们应该从学的角度,从学生思维的角度来审视我们传统的教学活动,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真正从“教”的研究走向“学”的研究。
TOP
5#

        2018年4月17日,伴着温暖的阳光,和着轻柔的春风,我们在高桥金帆实验学校迎来了本学期第二次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三期新蕊、骨干、联合发展协同体”活动暨特级教师工作站活动。
        一天活动下来,戴军方老师做的观点报告——《指向观察与描述的课堂教学设计》对我触发最大,印象最深。戴老师的报告主要从什么是观察、指向核心素养的观察探究课如何教学这两大方面来具体展开的。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去看的过程。在教学这类观察探究课时,首先要精准定位活动目标,从观察是一种态度和观察是一种方法定位目标,推动思维的发展。其次,精妙设计观察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观察的热情和欲望,同时留足时间给孩子,保证观察的全面、充分。第三,精彩演绎活动的开展,将课堂上生成的“错误”变成“资源”,让学生“看到的”成为“知道的”。最后,精心制定评价措施。戴老师的这个观点报告,为我们教学这类观察探究课做了详细地指导。观察是这类课的命脉,更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要想上好这类课,一定要把观察真正落实到位。后面戴老师团队的两堂观察探究课更是对这类课型做了很好的引领作用,真正把观察探究课演绎到了新的高度,真是收获满满的一天。
TOP
6#

         9月12日,2018学年第一学期萧山区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在萧山世纪实验小学举行。
        王芳老师和203班的小朋友们共同给我们演绎了精彩的课堂。听了这节课,感触很多,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王老师亲和力强,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温柔亲切,一下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同时也很好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整堂课下来,孩子们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热烈。
        2、教学流程清晰。从学生熟悉的声音导入四季,引出课题《不同的季节》;再到学生动手把词语宝宝分类,聚焦核心,探索温度、人类和动、植物四季的变化;接着研讨不同的季节会给我们来了哪些影响(有利的和不利的);最后布置拓展任务:做一个“季节礼盒”。
       3、课的设计很巧妙。特别是对于拼贴展示,探索季节变化这一环节的处理上,让2个原本没多大交集的探索活动有机结合,把不同的季节,动、植物等的变化全渗透在几个词语宝宝中进行教学很巧妙、很有创意,两个环节连成一个整体,过渡很自然。
        今天又是干货满满的一天,回来后还得慢慢消化吸收。
TOP
7#

         2018年11月1日,我有幸参加了党湾小学组织的学科学“新课标 新教材 新实践”研训活动暨特级教师工作站活动。一天的活动满满,收获满满。
        上午,三位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三堂不同风格的课,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汪刚钧老师执教的《神奇的纸》。汪老师的课堂非常扎实、高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课前材料准备充分。在课堂中,汪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许多支撑性的材料,比如说:当孩子说到瓦楞形纸箱时,他马上就可以拿出实物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这样对孩子认识、学习瓦楞状纸都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第二,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清晰明了。汪老师尊重教材,按教材的顺序先聚焦:白纸有什么特点?接着提出挑战任务:我们来折一折,让这张纸横跨在盒子上能承受订书机的重量。孩子们在任务的驱动下,积极接受挑战。再通过活动手册上的实验,对比折叠前后两张纸的变化?最后通过微课的形式对课后拓展的活动进行了适当的指导。
       第三,尊重学生,照顾全体。当学生第一次挑战任务失败后,汪老师给予孩子再次修正的机会(再去折一折),让孩子们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励着学生要不惧失败、勇于挑战。                  
                                                                              欢潭小学      汤营营
TOP
8#

       2019年3月6日,萧山区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暨特级教师工作站活动在朝晖小学举行。
       STEAM是当下的一个热门词汇,更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本次活动中,我亲身体验了一回STEAM课程,感觉挺有意思的。本次STEAM课程的挑战任务是搭建轨道,完成一个360度回旋。我们组在杨老师的带领下,沉下心来,开始设计,考虑到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会有摩擦力,阻力等因素,过山车的最高点肯定要比回旋的最高点高;考虑到轨道立柱要牢固,立柱下面要加一个三角形支架来加固。本着“精打细算”的原则,我们组先买了2根细弯管,1根粗直管。买好材料,搭建轨道,寻找能让弹珠正好完成360度回旋的点。试了几次,弹珠经常脱轨,是吸管组成的轨道间距总在变化,利用胶带把吸管固定一下试试?轨道间距固定了,但新的问题又来了,不管吸管怎么调整,弹珠都过不了360度回旋的点。再次购买材料(1根细弯管),剪成一样长的两根,加在原来的轨道上多次尝试,弹珠正好能完成360度回旋。量好尺寸,开始做立柱,考虑到经费问题,把1根粗直管对剪开,用胶带固定。最后调试阶段,弹珠又过不了360度回旋,原因是拉长的弯管处弯下去了。调换弯管的方向,再次调试,终于成功了。这次的STEAM课程给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第一,看似一个非常简单的任务,也要经历这么多次的实验,在不断的碰到问题与解决问题中调整改进,一步步更近目标,最终完成挑战任务。第二,STEAM课程对参与者的综合素养要求更高,更强调小组之间的群策群力、团结协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