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3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三期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研训总帖 [复制链接]

21#

        9月28日,区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研训活动在新街一小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的研训内容紧跟学科热点,从听课、讲座再到参与式培训,可谓是干货满满,收益颇丰。
        胡立平老师执教的一年级科学课《观察叶》将活动拉开帷幕。胡老师为孩子们用心准备了5种不同的叶片,形态各异,大大地调动起孩子们观察叶的兴趣。观察叶时,胡老师细心为叶子编好序号,方便了孩子们的观察。这节课中,最有趣的环节就是让学生在观察结束后进行交流,胡老师采取了5种不同的交流方式,说、展、猜、画、演,形式生动有趣,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反馈交流。一年级的孩子本是最好动的,但整节课上,孩子们都很乖,专注力也很不错,我想这不光是因为胡老师的课设计得好,也是因为胡老师不断地鼓励孩子们,用小组奖励的方式来激励孩子们做得更好。胡老师展现出来的用心、细心和对孩子们的爱心值得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好好学习和借鉴。
        接下来是杭州市教研员徐春建老师带来的一年级教材解读。徐老师深入浅出地为我们介绍了一年级教材的特点,结合实例向我们解释了四个模块的表达模式,让我们对一年级科学课的整体架构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徐老师还反复和我们强调了一年级科学课中进行科学记录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注重课堂常规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习惯。
        中午,我们老师还进行了一年级科学课的参与式培训。做纸蛙、测量,这两个听起来很简单的实验,真的实际操作起来就发现问题重重。几位培训的老师都精心设计了记录单,使得我们在动手的同时也不忘动脑思考碰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双层折的纸蛙比单层折的更有力量,跳的时候手的力度不能太大等等,慢慢地摸索出技巧,这对于以后上这节课能提供很大的帮助。
        下午,由东道主新街小学的方琼飞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五年级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做一个生态瓶》。从初步设计到修改设计再到制作、展示,整个过程很好很通畅地体现了技术与工程的特点。只是孩子们稍显拘谨了一些。最后的展示环节匆匆而过,稍微有点仓促。
最后是三个联合成长共同体的班长的结业总结发言,他们回顾了两年来走过的路,分享了留下的“足迹”,展示了取得的成绩。三位老师都深深感叹,在萧山小科团队中前行,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信息港小学 楼倚春)
TOP
22#

9月28日,2017学年第一学期萧山区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在新街小学拉开了序幕。对于刚踏入这个团队的新成员,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活动回来,感触很多。
一、《观察叶》观摩课感想。
第一节是胡立平老师执教的《观察叶》,听了这节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几个方面。
1、课堂调控能力强。对于一年级的新生,我一直觉得课堂纪律是老师最大的挑战。可是在他的课堂,课堂纪律根本不是一个事,一切都显得自然,教学活动都井然有序开展着,学生听得很认真。
2、导入开门见山。用学生比较熟悉的银杏叶导入新课,激发学生观察叶的兴趣。通过观察银杏叶,简单回顾了科学中常用到的观察方法:眼睛看、用手摸、鼻子闻,为后面教学做好铺垫。
3、适当取舍,整合教材。本课的内容较多,胡老师对教材进行了调整、取舍,选择了其中两个重要知识点来进行教学。胡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了一个师范,如何观察一片银杏叶。可以画出它的简图,说说它的颜色、形状、气味等。再分小组进行观察,画好后小组成员轮流说说这片叶的特点。然后让学生上台说说这片叶的特点,形式多种多样。有直接介绍这片叶的特点;有猜谜游戏;有用肢体动作表达这片叶的特点来猜。最后,拿出一片大芭蕉叶,让学生说说跟我们之前看到的叶子有什么不同?相信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叶子的特点,比从老师口中直接得到的答案,印象会更深,教学效果会更好!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环境教育渗透其中。在欣赏树叶贴画的同时,不仅给学生带来了美的享受,同时不忘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制作树叶贴画时,我们去捡的落叶,颜色、形状尽量多样一些,但不可以摘树叶。
二、《做一个生态瓶》观摩课感想。
第二节是方琼飞老师执教的《做一个生态瓶》。方老师的课,给我们展现了做一个生态瓶的全过程。先自己在纸上画一画,生态瓶中有什么,要求画的简单易懂。再让学生说说池塘里有什么,从而丰富生态瓶的内容。最后,让学生自己做一个生态瓶,在展台上展示,并对其评价。学生一步一步下来,相信收获也一次比一次多。
听了这节课,我也有一点小小建议:
在对做好的生态瓶评价时,老师应该放手。让他们拿着自己的生态瓶,说一说自己的制作过程,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也是对他们这节课的总结,能很好地在孩子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讲座感想。
本次活动中,特别邀请了杭州市教研室徐春建老师给我们做了《一年级教材解读》。 徐老师讲过“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准备一桶水、一缸水”。教师如果不学习,教学活动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要认真学习新教材和新科学课程标准,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改信息,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同时,萧山区教研室杨春晖老师以《学习新课标 践行新教材》为主题给我们做了相关工作布置,希望我们在小学科学教学路上与时俱进。
四、实验课参与式培训感想。
这次实验课主要培训了两个内容,分别是折纸青蛙和测量。看似如此简单的实验,真的让我们去动手学一学,做一做,想一想时,与之前想的太不一样了,什么问题都会碰到;小组合作时,大家各抒已见,提出自己的困惑与想法,以及应对策略。可想而知,对于学生来说,还会遇到更多的问题。
此次研训活动回来,让我大开眼界,受益良多。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作为年轻的老师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继续努力吧!
TOP
23#

9月28日,伴着细细小雨,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在新街小学隆重举行。活动流程是上午聆听了胡立平老师执教的《观察叶》,接着由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的徐春建老师剖析了教科版新教材特点简介《植物》单元。午饭后,又体验了一年级教师的参与式学习和方琼飞老师执教的《设计生态瓶》。总的来说,干货满满,需要用心慢慢消化。下面我将自己不够全面的看法分享如下:
    其一,胡老师执教的《观察叶》课。
胡老师调用学生的多种感官,有看,有触摸,有鼻子闻,有动手画,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掌握叶子的主要结构。此外,胡老师还设计了游戏以及学做叶画的环节。这两个环节其实是对学生掌握叶子特点有更高要求。过程具有趣味性,也提供给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胡老师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强调在研究叶的过程中不能摘叶子,要取地上的落叶。这一设计有效地向学生灌输敬畏自然,爱护生命的观点。
   其二,方琼飞老师执教的《设计生态瓶》。
这节课方老师把重点放在学生自主设计上。从课前准备来看,方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学生准备教具,值得我学习。科学课倡导在做中学,就要求老师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并创造亲手做实验的机会。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整个设计过程中,学生可能被在座的老师吓到,课堂气氛略显安静。事后才了解到他们才4年级,没有了食物链与食物网以及生态系统的前知识,这节课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困难的。好在他们都完成了自己的生态瓶设计,对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还是有一定的认识。最后在展示环节略显仓促,可以每组推出最优秀的生态瓶,进行评比,加深学生对设计生态瓶的理解以及如何让生态瓶里的动物生活的更好。
其三,一年级教师参与式培训。最让我惊讶的是施老师给了我们纸蛙折叠的操作步骤,但我还是没能依葫芦画瓢顺利完成纸蛙折叠。这更不用说一年级的小朋友了。所以在以后上课的过程中,要多做前测和后测,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才能实现有效有趣的教学。之后的《比较与测量》中,老师采用手拃,积木块,回形针,小棒以及胶带测量,使我们意识到各种工具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特别是手拃的时候,没到一拃数据怎么计算。采用积木测量时,给学生引进十进制单位等。此外老师自己还动手做了班级统计表,将桌子高度与宽度分成两张表格,方便学生找到对应的地方填写数据。其实角色转变后,我们能更好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们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法,让我们的科学课堂更能吸引孩子们的目光。      
小结:徐春建老师的《植物》单元解析,给我们今后的低段教学指明了方向,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分享砥砺我潜心修行,朝着前进的方向,不断奋进。          湖滨小学毕静如
TOP
24#

       今年是我踏入小科教学的第一年,昨日非常有幸地能够参与到小科“深化课程改革”的活动中。此次活动的规模之大,内容之精,让我感慨颇多,也深深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以下我就以三个活动的感想为契机,简单阐述我的收获:
一、胡老师的《观察叶》
       整节课是以1.图片导入(银杏叶)—2.小组观察画、说、贴—3.学生上台表述—4.视频展示做叶画的大致流程进行的。
在整个上课过程中,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胡老师充分表现出了施教者该有的耐心,循循善诱,层层递进。学生们在整个课堂中都以一种合适的节奏进行学习,获取知识。
       观察银杏叶时,胡老师教给学生方法,要用眼看、用手摸、用鼻子闻;在小组的观察活动中,每2个小组观察同一种叶,强调要充分运用这些感官进行观察;在上台表述学生自己的发现时,胡老师运用了多种方法:比如说先是直接展示叶子的图片,让学生直接描述所看所得;让学生先描述,然后让其他学生猜测;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描述,其他同学猜测,都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值得我学习。
        在教学准备方面,胡老师不光做了精美的课件,还准备了各种形状、易辨别的叶子,学生的活动记录纸,夸张又直观的芭蕉叶,奖励纸,小贴纸,可谓丰富多样。
 二、方老师的《制作一个生态瓶》
        整节课是以实验记录纸为载体,通过让学生自行设计—改进—再设计—制作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动脑想,用笔画,用手做,让每个学生参与进课堂。
        一开始以自行设计生态瓶开始,稍稍有点突兀,学生有点难以一下子走入状态。之后选取学生的设计进行投影,找出问题所在,这是让学生去找学生的问题,比教师直接去传授更能加深印象。通过学习,再去修改自己的设计,直到做成实物。
在讲到生态瓶存在什么问题时,方老师是通过展示两幅不同的图片,询问学生哪一个更好。学生通过观察都能直接选择,水草的问题,泥土的问题等。
最后将所做的生态瓶进行展示,可以设计成一个长期观察的实验,或是作为一个拓展性的课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参与式课程培训
     在课上我学习了纸青蛙的折叠方法,形式不唯一,但是如何才能让青蛙跳的更远,这是我在课后仍然要思考的问题。测量的标准也非常关键,要以青蛙的嘴尖为起点,青蛙跳后身体离起点的最近点为终点,进行计算。
在测量桌面的长度与宽度时,用手,用工具,进而让学生逐步明白统一的测量标准的重要性。
     非常感谢此次培训,让我受益良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好的正视自己的不足,让自己的教学能够逐步改善。(长山小学    沈念楚)
TOP
25#

     9月28日,天空飘着细雨,空气透着凉意,但是心是火热的,因为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动。
     第一堂课是金帆小学的胡立平老师上的《观察叶》,这是一年级的内容,我自己在前段时间也刚好上过,感触深一些。胡老师将教材内容进行了拆分,本堂课主要活动就是观察描述记录叶的特征,并且通过一个个的活动将叶的特征探究的很充分。先由教师带领着观察一片叶,再小组观察记录描述同一种叶,接着请小组和个人上台交流自己的观察。交流的方式也很多样,有口头表达的,也有用身体手势表达的,这样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喜欢丰富多样的活动。后面的观察一根植物纸条的活动胡老师在这堂课中去掉了,我觉得这也是很合理的,本身一年级的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不能让他们接受太多内容。胡老师叶很了解一年级学生,树叶的名字学生记不住,树叶上编号,便于学生交流。
     第二堂课是方琼飞老师的《生态瓶》,这一课是六年级的课,方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在设计完成后可以每位同学都体验到做生态瓶的乐趣。老师的用心准备可以让孩子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这是每位一线教师都要学习的。方老师的教学设计也是进行了调整,跟书本上的安排有些不同。方老师先放出生态瓶,让学生想想里面可以放什么,然后出示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池塘里有什么,再根据池塘的生态系统适当调整自己的生态瓶设计。设计好后,梳理制作步骤,然后再进行制作。但是我认为这堂课前面部分内容有点多,有些地方也是重复了,这样就花费了比较多的时间,导致最后生态瓶做好后的交流时间非常少,可以说是突然就结束了。我想前面的内容再删减一下或者调整一下,给后面生态瓶的评价留点时间会更好些。
     实验培训,学习折纸蛙和用多种方法测量桌子的长度和高度。小小的纸蛙看似容易,要想折的纸蛙能跳得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自己折了两次,第一次不熟练,翻来覆去折了几次后纸都折了,根本跳不起来。第二次折就好一些,能跳起来,但是跳的也不远,我发现这跟手指放的位置和用力大小有很大关系,用力大了容易翻身。我们教师大人做起来都不容易,可想而知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肯定是难上加难,这堂课我看很容易变成手工比赛课,对于实际教学还得多琢磨琢磨才行。用多种方法测量桌子的长度和高度,我觉得预测这一步可以不用,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长度的概念是很模糊的,他们不知道什么东西是多长,你要他再利用一根小棒一颗回形针去预测桌子的长度和宽度,我觉得是比较难的,或者口头猜一猜也行,或者直接测量就可以了。一年级的孩子,四肢协调能力有限,动手能力叶有限,对于学生来说,操作起来还是有些难的,尤其是接缝处,怎样让他们连接好,减小操作误差得在实际教学中研究研究。
     每次活动,总是干货满满带回家,希望自己在平时教学中也能多钻研,这样自己的教学才会有所提高。
TOP
26#

第一次听小学一年级的科学课,发现一年的小朋友课堂表现让我眼前一亮。当然这也跟胡老师的引导,课堂掌控力分不开,受教了。
生态瓶这一课刚刚上过在去听,发现还是很有收获。
新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动,精彩继续
TOP
27#

    9月28日,需要记住的日子,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期的“新蕊”教师共同体的取经之路。
    一、听课感想
    在这一天我聆听了金帆学校的胡老师的《观察叶》,这节课中首先胡老师先演示如何来观察叶,并教学生如何画简笔画。在学生观察树叶之前,并提出要求,先画后说再贴。并给学生15mins的时间来完成这一环节。
    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来“说”特点,说特点、边说边画、先画后猜、说特点猜,用动作来猜。用多种形式来展现各种各样的叶子。最后胡老师还拿出了芭蕉叶,学生体会不同的树有不同的叶子。
    最后通过微课,让学生知道如何来制作叶画。在这个过程也进行了生命教育不能摘叶子,要捡叶子。
    《生态瓶》这一课中,以设计——研讨——再设计——制作为主线。
    先让学生自行设计,接着通过对于生态瓶的研究,再次设计,最后制作。而且,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每个学生都在设计,都在动手。而且在制作之前也先告诉学生每个工具的作用。最后展示学生的作品,并指出其不合理的地方。
    二、参与性活动感受
    说说是给一年级小孩子做的实验,但对于我们这些老师,要完全理解教材的意图,从实验设计、材料提供、有效开展这些方面为孩子们的科学实验服务,还是不简单的。比如,纸蛙的制作就难倒了很多老师,即使做好了,跳得效果也不好,不利于进行跳远比赛。这里,我一直有一个疑惑,按正常的跳远规则,应该是纸蛙完全站在起跳线后面,然后终点是纸蛙离起点最近的一部分算起。但是纸蛙的身长比较长,如果跳得不够远,可能后脚离起点线会很近,甚至后脚还没跳过起点线,这样该怎么算?是否可以把纸蛙放在起跳线得前面,后脚刚好紧贴起跳线,再来比较跳的远?金山小学倪弯弯
最后编辑析出物 最后编辑于 2017-09-30 09:38:27
TOP
28#

     2017年9月28日,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活动在新街小学开展,今天参加的这个活动行程满满,收获亦是多多。
     尽管我没亲自任教一年级,但是三年级的动植物单元和一年级的动植物在内容上的重点内容几乎一样,然后去年带过一个二年级班语文和班主任。因此,听课中,依然有很多值得共鸣和学习的地方。
    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两节课的评价反思
    第一节是胡立平老师执教的《观察叶》,我认为课的流程是:观察一片银杏叶—>观察描述不同的叶子—>制作叶画的介绍。在观察描述不同的叶子这一环节胡老师采用了比较多的形式,我觉得不错。
    1、对于观察叶子进行了详细的引导,为后面的观察奠定基础。
    2、在观察不同的叶时,胡老师选择了特征有明显差别的叶子,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树叶的形状不一样。
    3、在观察并交流完五种不同的叶子后,胡老师拿出芭蕉叶,很好的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在视觉上一个很大的冲击对比,明显让学生自己得出不同的叶大小不一、形状不一、颜色不一的特点。
    4、学生回家制作叶画进行了视频指导,由课后孩子自己完成。这主意也不错。一年级的孩子,需要明确具体的指导,有实物有步骤,更能激发孩子们的思考与想象。我今年教的是三年级科学,也给他们做了叶画,我是利用美术课,让学生完成制作的。从材料准备到学生制作,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我没怎么指导。孩子们自由发挥,天马行空,整体也还不错,不过忘记提醒他们把名字写漂亮一些,稍有遗憾。
    对于这节课,我还有以下两点想法:
    1:、我觉得用身体比划树叶还是比较不形象,采用学生描述和描绘的方法让学生猜很有趣味性。
    2、叶画的制作或许可以另起一节课。
   3、开课用银杏叶导入时有点冷场。提问是否可以改成:谁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这片银杏叶,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发言应该会激烈一些。他们肯定能说出银杏叶的颜色和形状。然后再来让孩子摸一摸、闻一闻,相机将说到的观察方法贴到黑板上。老师再小结提一提观察这个概念。一开始就说观察,学生好像有点懵。
    第二节课——《生态瓶》,这堂课的流程我认为是这样的:生态瓶图片的引入—>设计生态瓶—>认识池塘生态系统—>修改设计—>制作生态瓶。以下几点我觉得值得我学习。
    1、在制作生态瓶前让学生把设计用画图的方式表现出来,并指导简易的画法。直观形象,效果好!
    2、在制作生态瓶时,运用不同的工具,在制作前让学生思考并介绍工具的使用,让生态瓶的制作比较有序。我以前在教五年级的学生制作生态瓶这一课时,工具比较单一,很多都是徒手玩完成,课堂的纪律和效率会低一些。
    对于这节课,我还有以下两点想法:
    1、感觉学生对于第一次生态瓶的设计没什么头绪,因为学生对于生态瓶是陌生的,是否让学生了解生态瓶是什么以后再进行设计。建议先让学生看生态系统的图片,由生态系统再引入生态瓶的概念,这样学生在设计生态瓶时,呈现的内容可能会丰富一些。
    2、最后制作好的生态瓶,是否应该有一个评价方案!这样可能对学生后续观察生态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参与式培训的感悟
    培训中,掌握了折叠的纸蛙的技术,明确了如何公平公正测量青蛙跳跃的距离,纸蛙的头的顶点对准起始点,终点的位置也应该是跳跃后纸蛙头的位置。我们在测量时,没多想就是听话的按照起点是纸蛙的头,终点是纸蛙的最后一点进行测量。虽然心存疑惑,感觉这样测量和数学上是有出入的。但没在意。要改!我们的某些学生也可能跟我们一样,想都不想就照着做了。一方面要允许学生质疑,另一方面,教师在遇到模棱两可的情况时,要三思而后行。
   活动中还掌握了一些让自己制作的纸蛙跳得远的方法,要摁得轻、放得快。
    第二个活动,体验用手、小方块、小木棒、回形针测量凳子的长度和高度,发现了手、小方块、小木棒、回形针都易移动,需要表面每一个的起始点和终点,后一个的起始点需要与前一个的终点重合。记录时表格要简洁,重复的内容要归为一类,方便数据的比较。
    疑惑:当出现一个多出一部分应该让学生如何合理的描述,特别是小木棒一个距离比较大。
                                                                                (大同小学       曹高凤)
TOP
29#

2017年9月28日小学科学研训活动总结




9月28日,萧山区小学科学老师齐聚新街小学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深化课程改革”研训活动,研训期间我们聆听了胡立平老师与方琼飞老师的展示课,并作为学生参与了一堂科学实验课。这一天下来,受益匪浅。

首先是胡立平老师的一年级展示课《观察叶》。胡老师用对银杏叶的观察带入课程,引出观察叶时需要用到眼、鼻、手等感官,从形状、颜色等方面描述叶。此后,胡老师展示出5种不同形状的树叶,将学生分成10个组,每2个组观察同一种叶子。学生们先用10分钟时间画出树叶的简图,再一组同学之间轻声描述本组观察的叶子的特点,然后每个学生将自己画的叶子贴在相应叶子的展示板上。接着,胡老师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简图,请学生上台描述自己画的叶子,请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画的叶子等方法讲述了5种树叶的特点。最后,胡老师用叶贴画的视频教学生怎么制作叶贴画来结束本堂课。整一堂课下来,一年级的学生表现出非常棒的课堂纪律,安静认真地听讲,跟随胡老师设计的路线,一点一点学习如何观察树叶怎么描述树叶。课堂流程非常顺利,胡老师对课堂的整体掌控和节奏的控制都做得很好,这一点非常值得学习。以后在上一年级的课堂时,也要用到一些奖励机制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让学生时刻注意课堂纪律,在不失活跃气氛的课堂中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一年级课堂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对我们小学一年级科学老师的挑战。

下午我们参与了体验式科学实验课,《制作纸蛙》,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其实是测量,通过纸蛙跳跃长度的评比,引出起点终点的感念,然后利用小木块、小木棒、回形针等方式测量桌子的长度和高度。平时作为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解,现在作为学生进行实验课,才发现,原来作为学生上一堂实验课会遇到很多问题,有一些是如果老师不关注学生就不会发现也不会计较的问题。比如用回形针测量时,由于回形针很小,测量费时间,学生会把回形针串联起来量,这个方法看似简便了操作,但实际上会发生测量误差,联起来的回形针会比较短。这样的问题在一个大课堂里,老师不注意看的话,很容易忽视。再比如纸青蛙的制作,看似很简单的操作,但步骤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很复杂,一个纸青蛙的制作也许就要花去很多时间,那么怎么去帮助学生快速的完成也是我们要考虑的一点。

实验课后,我们听了方琼飞老师的展示课《制作生态瓶》。方老师首先让学生用画简图的方式设计自己的生态瓶,再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简图,讲解生态瓶的几大要素——植物、动物、非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接着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材料让学生们制作自己的生态瓶,最后比较讲解学生制作的生态瓶有什么问题,制作生态瓶需要注意的细节,展示学生的生态瓶,课堂到这里就结束了。整堂课下来,几个阶段衔接顺利,学生问答流畅,制作生态瓶时,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认真制作,做好后整理干净自己的台面,尽然有序。

除了听课和参与实验课堂,我们还听了教研员徐老师对一年级教材《植物》单元的解读。徐老师讲解深入浅出,语言风趣幽默,着重讲解了教材的设计,教具的选择与使用,教师用书的使用,一年级课堂的把握。此外,还听了第二期的各位班长的总结报告,从报告里的各项数据可以看出小学科学老师共同体的平台广阔,每位老师的认真努力,萧山区对科学老师的重视和培养。作为新蕊的新成员,我需要向前辈看齐,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升自身修养,与每位新蕊教师共同成长。


TOP
30#

    第一节是胡立平老师执教的《观察叶》,以银杏叶的观察开头,让学生们初步认识到可以用眼、鼻、手从颜色、形状、气味、厚薄等方面来观察和描述叶的特征。接着胡老师示范了如何记录和绘图,让学生们跟着在空中画画,明确要先画叶片再画叶柄最后画叶脉,原来画图也是有方法的。借着胡老师借助猜一猜、比一比等活动,提升了科学学习的趣味性,借着叶画的制作可以作为课后兴趣的拓展,最后芭蕉叶的呈现使学生们沸腾了,气氛杯瞬间点燃。
    第二节课是东道主新街小学方琼飞老师执教的《制作生态瓶》,先是通过生态瓶图片的引出本节课研究的主题,接着让学生们设计生态瓶,再通过与池塘生态系统的学习与比较修改设计自己的生态瓶,最后出示材料学习制作方法并进行制作和展示。总体上下来流程还是比较顺利的,就是开始时学生参与度不是很高,但后来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还是很高的,这充分体现了科学课中活动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还参加了参与式培训,在《制作纸蛙》一课中,我们体会到了,制作纸青蛙还是比较有难度。想让青蛙跳的远,不仅跟纸张的质地、折法有关,还与你按压的力度和角度有关。《测量长短》这一课中,难度比较低,学生们的参与度也会很高,他们会明白原来可以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表示长短,但我们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表述。                                  ——党湾二小    吴彬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