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三期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研训总帖 [复制链接]

1#

        9月28日,区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研训活动在新街一小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的研训内容紧跟学科热点,从听课、讲座再到参与式培训,可谓是干货满满,收益颇丰。
        胡立平老师执教的一年级科学课《观察叶》将活动拉开帷幕。胡老师为孩子们用心准备了5种不同的叶片,形态各异,大大地调动起孩子们观察叶的兴趣。观察叶时,胡老师细心为叶子编好序号,方便了孩子们的观察。这节课中,最有趣的环节就是让学生在观察结束后进行交流,胡老师采取了5种不同的交流方式,说、展、猜、画、演,形式生动有趣,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反馈交流。一年级的孩子本是最好动的,但整节课上,孩子们都很乖,专注力也很不错,我想这不光是因为胡老师的课设计得好,也是因为胡老师不断地鼓励孩子们,用小组奖励的方式来激励孩子们做得更好。胡老师展现出来的用心、细心和对孩子们的爱心值得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好好学习和借鉴。
        接下来是杭州市教研员徐春建老师带来的一年级教材解读。徐老师深入浅出地为我们介绍了一年级教材的特点,结合实例向我们解释了四个模块的表达模式,让我们对一年级科学课的整体架构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徐老师还反复和我们强调了一年级科学课中进行科学记录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注重课堂常规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习惯。
        中午,我们老师还进行了一年级科学课的参与式培训。做纸蛙、测量,这两个听起来很简单的实验,真的实际操作起来就发现问题重重。几位培训的老师都精心设计了记录单,使得我们在动手的同时也不忘动脑思考碰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双层折的纸蛙比单层折的更有力量,跳的时候手的力度不能太大等等,慢慢地摸索出技巧,这对于以后上这节课能提供很大的帮助。
        下午,由东道主新街小学的方琼飞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五年级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做一个生态瓶》。从初步设计到修改设计再到制作、展示,整个过程很好很通畅地体现了技术与工程的特点。只是孩子们稍显拘谨了一些。最后的展示环节匆匆而过,稍微有点仓促。
最后是三个联合成长共同体的班长的结业总结发言,他们回顾了两年来走过的路,分享了留下的“足迹”,展示了取得的成绩。三位老师都深深感叹,在萧山小科团队中前行,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信息港小学 楼倚春)
分享 转发
TOP
2#

2017年11月2日,萧山区小学科学一年级新教材“比较与测量”单元培训在湘师实验小学举行。这次活动中,不仅有萧山小科队伍中的老师进行课堂展示,还请来上城区教育学院的闻蓉美老师为我们展现了一节生动的一年级科学课。两位老师上的两节课,其实在萧山小科队伍中,已经有好几位老师进行过展示了,但这两位老师还是独具匠心,上出了自己的亮点和风采。
第一节是由闻蓉美老师执教的《在观察中比较》。闻老师的课堂,气氛轻松自由。闻老师没有按部就班地指导学生先比什么再比什么,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比较的方法,不拘束孩子的思维。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听到了比高矮、比长短、比胖瘦这些各不相同的答案。学生活动完之后,闻老师又请上小组成员一起来交流。一个人说,一个人摆,另外同学监督,每位成员都有事可做,真正体现了小组合作的意义,也尽可能在课堂上覆盖到全体学生。闻老师温柔的笑容,轻柔的声音,不用声嘶力竭,却把握住了课堂的纪律,这点很值得我学习。但是这节课最后匆匆收尾,学生的排列记录没有充分展开就结束了。我在想,是不是可以在学生给恐龙排队的时候,就一起把表格填好了?
第二节是由沈华燕老师带来的《起点与终点》。沈老师这节课从跑步比赛如何才公平引到青蛙跳远怎么做到公平,为后面的活动做好铺垫。后面的青蛙跳远比赛,趣味十足,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整节课,沈老师在讲解青蛙跳远比赛的方法和起点终点确定方面花了很多时间,又黑板演示,又视频讲解,最后又请学生来说,可以说是考虑得非常周到。但也花掉了很多时间,导致后面的讨论环节匆匆结束。而且讲得太多,学生一心期待后面的跳远比赛,讲的东西也不一定能听得进去了。有时候我们老师跟学生讲怎么做是对的,也许不如让他们在错误中去发现怎么做才对会更好,亲身经历了感受会更深。
接下去的三个讲座,干货满满。闻老师让我们见识到了加拿大STEM课程的教学模式,增长了见识。姜老师则通过几个例子,使我们明白知识教学仅仅只是基础,让学生能够合理运用知识才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最后,杨老师给我们详细地分析了一年级第二单元教材内容,指导教学的方法,为我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信息港小学 楼倚春)
TOP
3#

1月9日,有幸在北干小学参加了萧山小学科学2017年会。一天时间里,从两位老师的课堂展示到专家讲座,内容丰富,收获满满。
第一节是由陆祝林老师执教的《做一条测量纸带》。陆老师注重学生评价,以评价到人结合评价到组,用奖励徽章的方式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明白到怎么做是对的、好的,以此激励其他同学不断完善课堂表现。做测量纸带这一课,我也上了。但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最后结果的读数上会出现很多错误,这跟如何做数字标记有很大的关系。课上,陆老师示范的方法是把数字标在刻度线后,我觉得这种方法比较容易读错结果,标在刻度线的前面会比较好一点。陆老师的课注重学生体验和趣味性,逻辑清晰,环节设置得也很好,值得我好好学习。
第二节是曾老师的《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正好承接着前一节课。作为新老师,曾老师的课过程流畅,注重学生评价。但偶尔会凭自己主观来判断学生回答,课堂上老师说的太多了。这也是我经常要犯的毛病。
两节课后,徐老师一一做了点评,并分析了第二单元的整体教学思路,叮嘱我们要有单元整体教学的思想。
喻老师关于STEM的讲座拉开了下午场的序幕。喻老师呼吁我们关注STEM,注重技术与工程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最后,杨老师总结了2017年萧山小科人所取得的成绩,展望更加美好的2018。一起努力!                         (信息港小学 楼倚春)
TOP
4#

       有幸在这次银河小学举办的小科研训活动中,聆听到大咖章鼎儿老师这场两个多小时的讲座。章老师以学生学习活动研究为主题,从研究学习活动的重要意义展开,辅以具体课例,娓娓道来。见解独到,发人深省。
       首先,章老师对上午两节课进行点评。但跟平常的评课先说些优点再指出不足的惯例不同,章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所认为的课本内容编写上的问题。章老师指出,《谁轻谁重》这一课的重点不应该是排序,而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来比较轻重。回想自己在上这节课时,似乎就偏离了重心,花了好多时间在讨论排序的问题上,至于测量方法,只是按部就班地照书上的编排来。整节课学生热热闹闹地进行了活动,但是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可能就非常有限了。如果最终只得到一个正确的排列结果有多少意义呢?
       章老师的讲座深刻精辟,开门见山指出了我们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局限于“教”的研究,忽视了“学”的研究。老师不应该是研究自己怎么把这个内容教好,而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研究学生怎么把这个内容学好。思考我自己,在教学中,总想着让学生能跟着我的想法走,配合我的教学,这样其实会慢慢固化学生的思维,无法真正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惭愧!章老师的讲座给了我很大的警醒,也给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的学起来。                                                                                                                                                                                              信息港小学 楼倚春
TOP
5#

4月17日参加了高桥金帆举行的第三届新蕊、骨干、联合体及特级教师工作组活动。我印象最深的是下午沈洋老师给我们带来的“一起趣科玩吧”------小学低段科学“1+x”教学策略试水的讲座。沈老师从科学素养、课程性质、教学建议三个方面展开了他自己教学中的实践过程及自己的思考,鼓励青年教师要有理想,多付出才会有更多的收获。沈老师把他在学生和家长间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的例子展现给我们看,建议我们要善于利用家长资源。老师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好多事无法兼顾到位,这时候家长就是我们强大的后盾。在我执教的班级里也不乏高学历的家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很有建树。我应该好好整合家长团这笔丰富的资源,家校形成合力一起来帮助孩子的科学学习。                                                                                                         信息港小学 楼倚春
TOP
6#

        有幸参加了在世纪实验小学举办的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研训活动,崭新的校舍,高大上的设施设备无一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芳老师执教《不同的季节》一课,我觉得这篇课文可以说既简单又难上的。内容简单,多数孩子都多少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掌握起来不难。但正因为内容简单,要上出趣味上出特色来就很难了。王老师的课初听觉得,语言温柔又有童趣,很符合低段孩子的年龄特点。“词语宝宝”、“春姑娘“等等词汇都能让二年级学生有一种熟悉亲切的感觉,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听到后面,才发现了王老师的用心之处。她为四个季节所准备的词汇都是精心挑选的,紧紧围绕后面讨论季节对植物、动物等方面的影响这些环节。让学生都能在里面找到相对应的词语来更好地理解季节对我们的影响。同时,在教具的准备上,颜色鲜艳,用到了文字、图片还有声音,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感官、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季节,感受季节。只是学生分组贴词语活动后,那些板子就放了回去,感觉没有很有效地发挥实际作用。总之,王老师的教态自然亲切,教学设计用心独特,这些都值得我好好学习。                                                  
                                            
                                                                                                                                                                                                                                                                                                                              信息港小学 楼倚春
TOP
7#

2018.11.1党湾一小 小学科学“新课标 新教材 新实践”研训活动暨特级教师工作站活动
对党湾一小王晓军老师执教的《神奇的纸》一课的几点感想:
1.    情境导入很有意思。请学生上去坐一坐纸做的凳子,用手摸一摸倒了热水的纸杯,这样的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很自然地引出了“瓦楞状”的概念。
2.    学生探究活动时间比较充足,让学生可以更好更充分地认识到瓦楞纸和普通纸在形状和性能上的区别。
3.    课堂评价,特别是口头的评价比较单一简单,针对低段孩子,语言上可以更生动童趣一点,评价的因素也应该丰富一点。
4.    在比较瓦楞纸和普通纸的承重能力活动时,王老师用了2块木块,让学生在两块木块间放纸。但这里面有可能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两块木块间的位置可能会移动。如果前后两次木块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实验结果很可能会有问题。这一点,汪钢均老师就考虑得比较周到了。他给学生准备的材料上,两个盒子是固定在板上的,这样就消除了一个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信息港小学 楼倚春)
TOP
8#

3月6日,在朝晖小学“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中,我们一起体验了一节2个小时的STEAM课程《疯狂过山车》。虽然这是一节针对7、8年级学生的STEAM课,但真的制作起来才发现一点都不简单。在科学知识方面,高中物理学过的势能转化为动能再转化为势能,根据公式马上进行计算。但尽管有了一定的数据支撑,真的制作起来还是碰到很多问题:怎么让吸管具有支撑力?怎样让弹珠不偏离轨道?框架怎么架设……更何况还有制作成本的限制,在材料的选用上也是个大问题。这么多问题光靠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这里体现地淋漓尽致。我们这个临时组成的小组,每一个成员都能通力合作,最终我们的过山车也顺利完成了要求的任务,只不过在时间上花的时间比较多。这样的课不仅学生喜欢,老师们也是很感兴趣。但是我觉得可能是由于时间受限,整堂课只是选取了设计制作的那部分,没有前期的导入铺垫,后面的展示评价也是草草带过。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体验一次完整的STEAM课的流程。                                                      信息港小学  楼倚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