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三期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研训总帖 [复制链接]

1#

一年级科学《观察叶》评课


高桥金帆实验学校  侯文英


      2017年9月28日,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活动在新街小学开展,今天参加这个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胡老师执教的《观察叶》是以一棵银杏树的银杏叶引入,让孩子们认识银杏树和银杏叶,同时也让孩子们利用感官(眼睛、手、鼻子)观察。接下来就是观察叶子:首先呈现5种形态各异不同的叶子并给编号;再是图片展示,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眼看、手摸、鼻闻;最后要求孩子们画叶、说叶、贴叶。在孩子们观察叶结束后,胡老师通过展、说、猜、画、演几个环节来实现班级交流汇报的目的。胡老师以一片很大的芭蕉叶和前面观察过的五种叶子进行比较,引导孩子说出大小、形状、颜色等的不同,让孩子们知道不同的植物叶子是不同的。最后为了提高孩子们在课后对植物、对科学的兴趣,胡老师展示了叶画---小狐狸,并播放制作视频,要求感兴趣的小朋友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去捡树叶。注意是捡树叶,而不是摘树叶,以两张截然不同的图片来结束本节课。
    在本节课有很多亮点,值得我去学习。
    一是:课件精心设计。课件中没有多余的东西。每一张图片都很重要,必不可少。有些图片和视频自己单独拍照并处理。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学习。
    二是:教学目标明确,目标达成。为了达到该目标,胡老师精心地准备了很多活动,展、说、猜、画、演,让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慢慢地体会到叶子的不同,虽然一年级的             孩子们语言表达不是很好,但是孩子们一定通过这些活动感受到了不同植物的叶子是不同的。
   三是:注重培养孩子们课后对科学的兴趣。从课堂到课后(生活中)这就是我们科学老师教育的目的,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
   四是:课堂上奖励及时到位。对孩子们良好的行为、态度等的一种肯定。这节课是叶子,所以胡老师用了银杏叶奖励贴,可见胡老师的用心和细心。值得一学!!
    对于本堂课,我有几点建议:
    一是:对一年级孩子们的奖励,可以直接奖励到孩子自己那里,贴在手上或是额头上。这样可以更直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二是:让几个表现好的孩子来观察银杏叶时,建议每位小朋友都有一片银杏叶,让他们都眼睛看看、手摸摸、鼻子闻闻,让他们都来感受一下。孩子们肯定会积极地回答。
    人人参与、人人记录、课堂是每位小朋友的天地!

五年级科学《制作生态瓶》评课


       第二堂课是方琼飞老师执教的《制作生态瓶》。方老师以图片—几个生态瓶引入,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积极地回答,然后说明今天的任务---制作生态瓶;接着是让孩子们自己设计生态瓶,并思考植物给动物的生长提供什么;动物给植物的生长提供什么;非生物(水、沙子、等)有什么作用。最后展示做生态瓶的材料并思考这些工具用来干什么的,呈现制作的顺序,让学生动手制作生态瓶并评价。
整个一堂课,方老师只是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完全起到了教师的辅助作用,充分地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这节课由于是学生的设计和制作,看似课堂上没有很多亮点,实际上亮点就在学生自己本身。该课堂目标明确、效果明显。
       对于本堂课,我还有几点看法:
      一是:可以以视频引入,通过学生看生态瓶,思考里面有哪些生物和没有生命的非生物,进而再思考植物和动物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非生物可能起到什么作用。学生们思考      的可能不对,没有关系。该教学时间大概是7分钟左右。
      二是 :学生设计生态瓶和制作生态瓶这两个环节可以放在一起进行。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计划,制作出生态瓶,由于有的学生设计的不合理,所以会很快出现问题。根据出            现的问题,我们再进一步来思考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关系,非生物的作用,比我们老师说一百遍有效的多。找出问题的所在,学生们在对自己的生态瓶进行改进,使植物和动          物的数量达到一个平衡稳定的状态。

参与式培训感想


       对于折叠纸青蛙,要求每位学生掌握折叠的方法、技巧;考虑纸张的大小、厚薄;思考青蛙的头要尖、后退要有弹性。还要求每位学生掌握判断起点和终点比赛时的公平方法,选择青蛙的后退和起点对齐,起跳后,以青蛙的后退所在位置为终点。这样较为精确,因为青蛙的后退和桌面贴着。最为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掌握青蛙跳得远的技巧、用力的技巧。
      体验用手、小方块、小木棒、回形针测量凳子的长度和高度的过程中,发现了手、小方块、小木棒、回形针都易移动,存在很大的误差。 用带有粘性的纸来测桌子的长和高,很是浪费。可以采用没有弹性的绳子来代替更好。用没有弹性的绳子先测出桌子的长和高,用记号笔标明起点和终点的记号,再用手、小方块、小木棒、回形针来测起点和终点的距离就可以啦。
      至于不够一搾、不够一个小木棒的长度等,可以采用超过其一半的,算一个,没有超过一半的,舍掉。

小结


      今天观摩的一年级课堂,以及徐春建老师对一年级植物单元的引领为我今后一年级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也同时告诉自己:优秀的人并不多。有优秀的同行们的引领,我相信我一定能紧跟脚步前行。加油!!
最后编辑侯文英 最后编辑于 2017-09-29 12:33:44
分享 转发
TOP
2#

一年级科学《观察叶》评课
高桥金帆实验学校  侯文英
2017年9月28日,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活动在新街小学开展,今天参加这个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胡老师执教的《观察叶》是以一棵银杏树的银杏叶引入,让孩子们认识银杏树和银杏叶,同时也让孩子们利用感官(眼睛、手、鼻子)观察。接下来就是观察叶子:首先呈现5种形态各异不同的叶子并给编号;再是图片展示,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眼看、手摸、鼻闻;最后要求孩子们画叶、说叶、贴叶。在孩子们观察叶结束后,胡老师通过展、说、猜、画、演几个环节来实现班级交流汇报的目的。胡老师以一片很大的芭蕉叶和前面观察过的五种叶子进行比较,引导孩子说出大小、形状、颜色等的不同,让孩子们知道不同的植物叶子是不同的。最后为了提高孩子们在课后对植物、对科学的兴趣,胡老师展示了叶画---小狐狸,并播放制作视频,要求感兴趣的小朋友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去捡树叶。注意是捡树叶,而不是摘树叶,以两张截然不同的图片来结束本节课。
在本节课有很多亮点,值得我去学习。
一是:课件精心设计。课件中没有多余的东西。每一张图片都很重要,必不可少。有些图片和视频自己单独拍照并处理。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学习。
二是:教学目标明确,目标达成。为了达到该目标,胡老师精心地准备了很多活动,展、说、猜、画、演,让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慢慢地体会到叶子的不同,虽然一年级的孩子们语言表达不是很好,但是孩子们一定通过这些活动感受到了不同植物的叶子是不同的。
三是:注重培养孩子们课后对科学的兴趣。从课堂到课后(生活中)这就是我们科学老师教育的目的,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
四是:课堂上奖励及时到位。对孩子们良好的行为、态度等的一种肯定。这节课是叶子,所以胡老师用了银杏叶奖励贴,可见胡老师的用心和细心。值得一学!!
对于本堂课,我有几点建议:
一是:对一年级孩子们的奖励,可以直接奖励到孩子自己那里,贴在手上或是额头上。这样可以更直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二是:让几个表现好的孩子来观察银杏叶时,建议每位小朋友都有一片银杏叶,让他们都眼睛看看、手摸摸、鼻子闻闻,让他们都来感受一下。孩子们肯定会积极地回答。
人人参与、人人记录、课堂是每位小朋友的天地!
五年级科学《制作生态瓶》评课
第二堂课是方琼飞老师执教的《制作生态瓶》。方老师以图片—几个生态瓶引入,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积极地回答,然后说明今天的任务---制作生态瓶;接着是让孩子们自己设计生态瓶,并思考植物给动物的生长提供什么;动物给植物的生长提供什么;非生物(水、沙子、等)有什么作用。最后展示做生态瓶的材料并思考这些工具用来干什么的,呈现制作的顺序,让学生动手制作生态瓶并评价。
整个一堂课,方老师只是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完全起到了教师的辅助作用,充分地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这节课由于是学生的设计和制作,看似课堂上没有很多亮点,实际上亮点就在学生自己本身。该课堂目标明确、效果明显。
对于本堂课,我还有几点看法:
一是:可以以视频引入,通过学生看生态瓶,思考里面有哪些生物和没有生命的非生物,进而再思考植物和动物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非生物可能起到什么作用。学生们思考的可能不对,没有关系。该教学时间大概是7分钟左右。
二是 :学生设计生态瓶和制作生态瓶这两个环节可以放在一起进行。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计划,制作出生态瓶,由于有的学生设计的不合理,所以会很快出现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我们再进一步来思考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关系,非生物的作用,比我们老师说一百遍有效的多。找出问题的所在,学生们在对自己的生态瓶进行改进,使植物和动物的数量达到一个平衡稳定的状态。
参与式培训感想
对于折叠纸青蛙,要求每位学生掌握折叠的方法、技巧;考虑纸张的大小、厚薄;思考青蛙的头要尖、后退要有弹性。还要求每位学生掌握判断起点和终点比赛时的公平方法,选择青蛙的后退和起点对齐,起跳后,以青蛙的后退所在位置为终点。这样较为精确,因为青蛙的后退和桌面贴着。最为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掌握青蛙跳得远的技巧、用力的技巧。
体验用手、小方块、小木棒、回形针测量凳子的长度和高度的过程中,发现了手、小方块、小木棒、回形针都易移动,存在很大的误差。 用带有粘性的纸来测桌子的长和高,很是浪费。可以采用没有弹性的绳子来代替更好。用没有弹性的绳子先测出桌子的长和高,用记号笔标明起点和终点的记号,再用手、小方块、小木棒、回形针来测起点和终点的距离就可以啦。
至于不够一搾、不够一个小木棒的长度等,可以采用超过其一半的,算一个,没有超过一半的,舍掉。
小结
    今天观摩的一年级课堂,以及徐春建老师对一年级植物单元的引领为我今后一年级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也同时告诉自己:优秀的人并不多。有优秀的同行们的引领,我相信我一定能紧跟脚步前行。加油!!
TOP
3#

回复 1楼罗海军的帖子

一年级科学《观察叶》评课
高桥金帆实验学校  侯文英
2017年9月28日,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活动在新街小学开展,今天参加这个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胡老师执教的《观察叶》是以一棵银杏树的银杏叶引入,让孩子们认识银杏树和银杏叶,同时也让孩子们利用感官(眼睛、手、鼻子)观察。接下来就是观察叶子:首先呈现5种形态各异不同的叶子并给编号;再是图片展示,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眼看、手摸、鼻闻;最后要求孩子们画叶、说叶、贴叶。在孩子们观察叶结束后,胡老师通过展、说、猜、画、演几个环节来实现班级交流汇报的目的。胡老师以一片很大的芭蕉叶和前面观察过的五种叶子进行比较,引导孩子说出大小、形状、颜色等的不同,让孩子们知道不同的植物叶子是不同的。最后为了提高孩子们在课后对植物、对科学的兴趣,胡老师展示了叶画---小狐狸,并播放制作视频,要求感兴趣的小朋友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去捡树叶。注意是捡树叶,而不是摘树叶,以两张截然不同的图片来结束本节课。
在本节课有很多亮点,值得我去学习。
一是:课件精心设计。课件中没有多余的东西。每一张图片都很重要,必不可少。有些图片和视频自己单独拍照并处理。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学习。
二是:教学目标明确,目标达成。为了达到该目标,胡老师精心地准备了很多活动,展、说、猜、画、演,让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慢慢地体会到叶子的不同,虽然一年级的孩子们语言表达不是很好,但是孩子们一定通过这些活动感受到了不同植物的叶子是不同的。
三是:注重培养孩子们课后对科学的兴趣。从课堂到课后(生活中)这就是我们科学老师教育的目的,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
四是:课堂上奖励及时到位。对孩子们良好的行为、态度等的一种肯定。这节课是叶子,所以胡老师用了银杏叶奖励贴,可见胡老师的用心和细心。值得一学!!
对于本堂课,我有几点建议:
一是:对一年级孩子们的奖励,可以直接奖励到孩子自己那里,贴在手上或是额头上。这样可以更直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二是:让几个表现好的孩子来观察银杏叶时,建议每位小朋友都有一片银杏叶,让他们都眼睛看看、手摸摸、鼻子闻闻,让他们都来感受一下。孩子们肯定会积极地回答。
人人参与、人人记录、课堂是每位小朋友的天地!
五年级科学《制作生态瓶》评课
第二堂课是方琼飞老师执教的《制作生态瓶》。方老师以图片—几个生态瓶引入,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积极地回答,然后说明今天的任务---制作生态瓶;接着是让孩子们自己设计生态瓶,并思考植物给动物的生长提供什么;动物给植物的生长提供什么;非生物(水、沙子、等)有什么作用。最后展示做生态瓶的材料并思考这些工具用来干什么的,呈现制作的顺序,让学生动手制作生态瓶并评价。
整个一堂课,方老师只是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完全起到了教师的辅助作用,充分地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这节课由于是学生的设计和制作,看似课堂上没有很多亮点,实际上亮点就在学生自己本身。该课堂目标明确、效果明显。
对于本堂课,我还有几点看法:
一是:可以以视频引入,通过学生看生态瓶,思考里面有哪些生物和没有生命的非生物,进而再思考植物和动物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非生物可能起到什么作用。学生们思考的可能不对,没有关系。该教学时间大概是7分钟左右。
二是 :学生设计生态瓶和制作生态瓶这两个环节可以放在一起进行。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计划,制作出生态瓶,由于有的学生设计的不合理,所以会很快出现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我们再进一步来思考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关系,非生物的作用,比我们老师说一百遍有效的多。找出问题的所在,学生们在对自己的生态瓶进行改进,使植物和动物的数量达到一个平衡稳定的状态。
参与式培训感想
对于折叠纸青蛙,要求每位学生掌握折叠的方法、技巧;考虑纸张的大小、厚薄;思考青蛙的头要尖、后退要有弹性。还要求每位学生掌握判断起点和终点比赛时的公平方法,选择青蛙的后退和起点对齐,起跳后,以青蛙的后退所在位置为终点。这样较为精确,因为青蛙的后退和桌面贴着。最为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掌握青蛙跳得远的技巧、用力的技巧。
体验用手、小方块、小木棒、回形针测量凳子的长度和高度的过程中,发现了手、小方块、小木棒、回形针都易移动,存在很大的误差。 用带有粘性的纸来测桌子的长和高,很是浪费。可以采用没有弹性的绳子来代替更好。用没有弹性的绳子先测出桌子的长和高,用记号笔标明起点和终点的记号,再用手、小方块、小木棒、回形针来测起点和终点的距离就可以啦。
至于不够一搾、不够一个小木棒的长度等,可以采用超过其一半的,算一个,没有超过一半的,舍掉。
小结
    今天观摩的一年级课堂,以及徐春建老师对一年级植物单元的引领为我今后一年级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也同时告诉自己:优秀的人并不多。有优秀的同行们的引领,我相信我一定能紧跟脚步前行。加油!!
TOP
4#

2017.11.2活动感受

2017.11.2活动感受

上午,我先是聆听了杭州市上城区闻蓉美老师的《在观察中比较》一课。这一节课下来,给我的感觉是:真是一节开放式的盛宴。之前也听过其他优秀教师的这节课,闻老师的这节课和他们的这节课相比,无论是在教学形式上,还是在教学理念上,有着明显的不同。闻老师的上课流程大致是:观看视频-----提问-----探究-----班级汇报------总结------完成实验记录-----整理。本堂课,实现了完全以学生为主,教师辅助指导。在确定探究的目标之后,完全由学生去操作、去给恐龙排队。学生在这样开放式的教学中,能自主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思考、语言表达的能力。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潜在的能力才被开发出来。探究时,有的组能很好地进行小组合作、有的组能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另外的比较。到了班级交流、汇报结果的时候,真是想不到: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很棒!!无论是语言表达、坚持自己的观念、坚持自己的原则,还是辩论方面,都能做到落落大方、处事不惊。在很长时间的交流后,闻老师很简短地总结了一下,然后让学生花大约两分钟的时间,完成活动记录。独立完成实验记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但是今天我才发现:原来孩子们并不是什么不会,只要你肯放手,孩子们一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这节课上的很成功,学生们的表现也很出色,中高段的学生也不一定能做得很好。可见闻老师的课堂教学功底、课堂教学设计、把控能力很强,不愧是名师!!闻老师的课也给了我启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助教学、沟通、思维、安全、重合作、重反思。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会尝试一下闻老师的教学风格,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课堂把控能力。

第二节课是由湘师实验小学的沈华燕任教,内容是:《起点和终点》。课前准备(赛跑)------讲故事-----怎样确定跳远的终点线-------热身运动------播放视频(青蛙跳远比赛)--------学生进行青蛙跳远比赛活动-------组内交流、班级交流------拓展活动(课外折纸青蛙)。沈老师这节课有很多亮点:1、课前学生跑步比赛,既可以让学生知道怎样才能做到公平比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讲故事,让学生能参与其中,想想办法怎样让两只小青蛙能够公平地比赛跳远。3、使用微视频,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知道如何弹跳青蛙和怎样确定青蛙跳得最远。视频观看后,沈老师还提问了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看懂视频里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再次巩固了这块的知识。4、探究后的小组评价和班级评价非常有必要。对于最后的冠军,奖励一只大纸青蛙也是非常好的评价。

沈老师这节课,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些不足:1、在确定终点线时,教师演示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情况没有展示出来。在演示青蛙跳远时的一些可能出现的情况,沈老师讲解的不是很透彻。2、评价时,奖励学生冠军时,又奖励其他学生,这样激励性不强。

接下来是聆听专家的报告,首先是闻老师的《于STEM理念下的课堂学习》,闻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去加拿大交流时学到的一些知识。

一是:STEM是什么?

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总称。加拿大更倾向于教学理念、思维方式的培养。学习面向每位学生,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二是:基于STEM的课堂教学

  

教育改变
教师中心---------------学生中心

每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沟通、思维、个人和社交能力。

教学方式:

五步提问法:提问---探究----操作---讨论----反馈----提问

“配对”教学法:思考----配对---分享

“探究时、项目式”学习步骤

三是:两国的比较


加拿大重在:合作、独立承担、沟通、思维、包容、多元、安全、重合作、重反思

中国:竞争、合作承担

听了闻老师的报告以及之前她上的一节课,再次确定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

教师辅助教学,重合作、中反思,在中国势在必行。

下午的报告是由姜向阳老师讲授,内容是《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科学教与学》,他也指出我们在教学时应该从学科转向面向学生;强调学生的深度学习即是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学习。素养是在人与情境的互动中生成;知识是嵌入一定的情境中的。教师应该使学生“以学待用”走向“以用促学”。

最后由杨老师就一年级的科学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进行教材解析。本单元属于技术与工程领域:公平比较,精确测量。本册开始科学课的探究目标是思维目标。杨老师就本单元的每节课进行了解析:每节课的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层层递进,最后让学生知道刻度尺的由来。实际上学生在这一单元的比较和测量中,就是在进行科学家们之前的探究------发明尺子,也学会了统一标准和尺度。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们也慢慢地具备了合作、思考、记录等一些科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备课中应该以学生为主、教师辅助教学,努力地重合作、重反思,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升。

金帆小学  侯文英

最后编辑侯文英 最后编辑于 2017-11-05 10:35:15
TOP
5#

2018年1月9日在萧山区北干小学参加了一年一度的科学年会。听了2位老师执教的公开课,获益匪浅。
第一堂课是由陆祝林老师执教的《做一个测量纸带》。陆老师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被评为区一等奖,是一节很棒的课。我本人也参加了区里举办的一年级教学设计,在没有教一年级课的基础上设计一堂课,真的很难,应该起点较高,不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教学。听了陆老师的这堂课,我深深体会到了同样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差别在哪里。这堂课的教学流程是:以用小正方体测一个圆盘的周长引入-----用空白纸带来测量------用小正方体来测纸带------怎样做一个测量纸带(看视频)---现场制作测量纸带并测量(下发空白纸带和小圆筒)--测量结果分析---测量纸带能测其他物体吗?本节课的亮点是:1、让学生自己在空白的纸带上用小正方体制作测量纸带,让学生体会到纸带上的一格是怎样来的。2、及时的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个别和小组评价。这节课我个人感觉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1、用小正方体测一个圆盘的周长,学生看不清楚,可以用测量老师的肚子或是测量一个小水桶的周长。2、既然学生已经知道了用小正方体来测一个空白纸带,就可以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做一个测量纸带,(在不看视频和教师交代下)学生做出测量纸带后,小组评价然后看视频,看看自己做的和视频中做纸带的操作步骤有什么不同,怎样改进?3、测量结果的分析可以“不一样的原因正在哪里?”做好把学生做的纸带进行比较,找出原因的不同。
第二堂课是由曾夏祝老师执教的《比较尺子和测量纸带》。曾老师虽然是新教师,但是她一点不怯场。这节课上课的流程是:纸带的比较(用不同方法测量)----观察与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生上台量一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怎样测?找错误)----小组实验量一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汇报交流---软尺测量桌面----尺子集合啦。本节课的两点是:1、曾老师上课进行学生个人评价。2、纸带的比较具有总结性,用意棒!3、纸带和直尺、直尺和软尺比较时 层层推进,很有条理。4、在进行汇报交流时能抓住关键点。对数字17和15的处理。这节课我个人感觉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1、教师讲解的比较多,学生发言较少。2、对于学生测量自己的铅笔的数据也要肯定,它不一定是错误的测量数据。3、建议纸带的比较这个环节可以放到本节课的后面进行总结。
我还认真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喻伯军老师的《STEM教育的思考和教学》。喻老师对STEM 进行了很好的分析,使我对STEM教学从模糊印象到对它有了很深的理解。今后,我力争将教学与STEM教育融合,在设计教学时要注意要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实践;要关注现实问题,创设情境学习;争取有的课程以工程技术过程为主导;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允许学生在探究后出现多个正确的答案。
                                                                                                                                                                                                金帆小学    侯文英
TOP
6#

今天听了章老师的讲座,真是感触颇深!一直以来,自己上的每一堂课多数是拿来的或是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从来没有真正地、认真地研读教科书及教参。研究教科书以及每节课实验探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合理性,发现教材中的设计问题,并解决教材中的存在问题。在平时,教师应该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每一堂课,且根据每班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环节的微调。教师应该打破教材知识设计的桎梏,形成属于自己---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的教学风格。
TOP
7#

4月17日萧山区小学科学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区名师团队、特级教师工作站成员以及第三期新蕊、骨干、联合发展协同体的全体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的流程是:名师观点报告----教师课堂展示---特级教师评课----教研员活动总结及任务布置。
    上午先是由我校小学科学名师戴军方校长进行观点报告,报告的主题是《指向观察与描述的课堂教学设计》。在核心素养下,观察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应该怎样定位、怎样设计观察活动、怎样展开演绎,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长沙小学方佳老师的《观察一种动物---蜗牛》和我校胡立平老师的《观察鱼》,精彩演绎了学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安静地观察获得新的知识的过程。通过和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
下午先是由湘湖小学的名师沈洋老师进行观点报告,报告的主题是《小学低段科学“1+X”教学策略试水》。沈老师分享自己平时所做的一件事情---“1+X”力量,借助家长的力量来完成“一课一玩”学生家庭实验活动。课上课外都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谁轻谁重》一课,湘师实验小学的徐瑶老师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来判断“谁轻谁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物体的形状》一课,城东小学的陈斌老师通过运用平铺的方法帮助小猪卡其“填坑”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物体每个面的大小、形状不一样,导致平铺的数量不一样。在活动中,学生们能积极参与,寻找不同的“填坑”方法,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浙江省特级教师刘晋斌老师对四位老师进行了课堂点评。对于四位老师的课堂给予高度的评价,并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和建议。
萧山区教研员杨春晖老师最后进行本次活动总结,并布置工作任务。
通过聆听两位名师的观点报告、观摩方四位教师一年级的课堂展示课、聆听浙江省特级教师刘晋斌老师的课堂点评,教师们能在确定教学目标上、在设计教学过程和学生探究活动上、在进行学生课堂评价上、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上,得到启发并达到思维碰撞。在名师团队的带领下,我们探讨并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已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应该具有的品质和科学素养。相信在名师团队的带领下,我们必定在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应该具有的品质和科学素养拓路前行。
    金帆小学   侯文英
最后编辑侯文英 最后编辑于 2018-04-20 18:04:04
TOP
8#

     9月12日的萧山区小学科学区级 “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在新使用的世纪实验小学举行,王芳老师执教二年级新教材第一单元第六课《不同的季节》,这一课的内容难度较低,对学生来说没什么挑战性,所以如何上的出彩,受学生喜爱是比较困难的,王芳老师先是用小朋友比较熟悉的卡通人物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通过两段有鲜明的季节特点的语音引出本次课程的主题。在探究不同的季节的变化特点上,王老师使用的语言非常优美,“春姑娘”、“夏小伙”等词语的使用,拉近了学生与自然的距离,这样使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和喜爱。王老师从不同的季节里的温度、动物、植物、人们的活动等几个方面的研讨,让孩子们对四季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在最后通过展示自己制作的“季节礼盒”并对孩子们提出了制作希望,润物无声地进行了情感教育,整堂课可以说已经演绎的非常完美了!
(已补)金帆实验小学   侯文英
TOP
9#

2018年11月1日 萧山区小学科学“新课标 新教材新实践”研训活动在党湾一小举行,今天的活动内容丰富,上午聆听了三位老师精彩的课和杨老师等三位名师的点评,下午小组交流关于二年级学生学习策略并完成制作学习策略的思维导图。一天下来,收获满满,真是受益匪浅!王晓军老师的《神奇的纸》以坐板凳、拿杯子等形式引入课堂,学生们通过在折-教-比-放和比一比的两个任务中,学生们发现了很多普通纸和瓦楞纸的不同,通过比较发现它们的特征。王老师的课给我们一种清晰自然,水到渠成的感觉。下面就王老师的课提几点建议:1、王老师的话语可以再精炼一些。2、普通纸和瓦楞纸的承重和隔热能力可以分开进行,这样研究每个特征时会更加透彻,学生们也不会混淆。一堂成功的课就是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大胆地去说。这正是我今后要学习的地方!高桥金帆实验小学  侯文英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