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4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18吴彬研修共同体专帖 [复制链接]

71#

学习,赞
TOP
72#

思维在这样的研讨中发展——皂湖送教《电磁铁》反思(二)


      我现在尝试研讨时就围成一个圈,这不是我独创,来源于兰本达“探究——研讨”法。
      在没有实践之前,我的想法是,这只不过是一种形式,来回走动还要浪费掉时间,插秧式的坐法不是也可以研讨吗?
     没有实践就没有话语权,不要凭空想象,操作一下看看。
      一实践就发现了里面的秘密,它带来的是完全全新模式的研讨。
      这种研讨有几个特点,第一,要求每位学生都阐述自己的观点(在人数多的情况下,采用隔一个或隔几个的方式。)第二,教师在一般情况下不进行有导向性的评价(但在三种情况下,教师进行干预,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追问,有时候我们认为自己的追问策略真是太高明了,实际上兰本达教授老早在70年前就总结研究出来了,具体请大家去看这本书)。第三,学生的发言总体是越来越精彩,实质是思维层次越来越高。一般会呈现“说科学事实”慢慢过渡到“进行类比”再发展到“建立模型”这是学生概念发展的一般过程。
      其实我们想一想,如果是科研人员做研讨,是不是这样?就是这样!但在中国比较困难,中国人习惯听“一把手”的。所以中国人的科学素养是差的。


      以我在上的《电磁铁》为例,我试教和实际上的,学生的发展完全是不一样的。在皂湖听课的老师一定还有印象,皂湖的学生是不善于表达的,准确的说是不能适应比较开放式的教学,因为他们这样的机会比较少,学生被要求接受的方式比较多。五年级的学生几乎没有分组动手做过实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回顾一下学生的发言。我只能凭映像回顾(我要听清楚学生的每一句话,以判断是否学生进到前面讲到的三种情况中,我就要进行干预)
      前面的学生几乎都讲了一些科学事实“这个装置可以吸回形针”“这个会发烫”“手上会触电”“没有电池,还能吸。”
     到转弯的地方一个男同学说“它能改变南北极”,这就比科学事实进一步了,他进行了类比,它发现了该装置与磁铁之间的一个相似处,和一个不同处。这时就需要老师干预了。首先我澄清了第一点,你发现了该装置有南北极,你是怎么发现的?对于第二点我的干预是“怎么会改变呢?”学生对结果进行了阐述(虽然这位学生说在实验中有老师提示,但学生的阐述是非常清晰准确的)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wubin98146 最后编辑于 2019-01-23 15:30:21
TOP
73#

回复 72楼wubin98146的帖子

看了大师的这个帖子:一、我很担心,假如我们这一代学生科学素养到底要不要上去?因为上去了,可能就会不听话。不上去,就会不进步。调侃下。二、我很无奈,大师提到了干预,我觉得意义深远,但是这对于教师的要求很高啊,我觉得我当下缺乏这样的业务素养,关于普遍的现实,很多教师还无法达到这个要求,所以很无奈啊!
TOP
74#

教学如抚琴  静下来才有积淀


      前几天,少飞兄传给我这张照片,不知道他是什么渠道获得,哈哈。瞬间提升了我的光辉形象。
      抚琴重在关照内心,内心的思绪会在琴音中传达出来,内心能静下来,琴音自然松沉而有内涵。
      这不就是我们的教学吗?不潜下心来研究,钻研、思考,教学从何而得呢?
      人们经常说“教学是良心活,教好教差无所谓?”倘若在教学中时常关照内心,自然而然执教的课堂就能如静下来抚琴的琴音松沉而有内涵。
      琴道中自然蕴含教学之道。
TOP
75#

哇,竟然是一枚抚琴的男神。上虞的教师真是多才多艺!
TOP
76#

上完公开课之后又进行反思,神愈神级。
TOP
77#

哇,竟然是一枚抚琴的男神。上虞的教师真是多才多艺!
yuqin0430 发表于 2019/1/2 12:48:03
“一枚”
TOP
78#

回复 74楼wubin98146的帖子

人生路,。。。。。张国荣那首歌怎么唱来着!!
TOP
79#

回复 16楼wubin98146的帖子

树林,山洞,陷阱,这样的情景创设,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真好
TOP
80#

抚琴男,深思男……只有深入思考,沉浸其中,这是最大的享受……许多事都同此理,抚琴、教学……亦是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