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18吴彬研修共同体专帖 [复制链接]

91#

真是个有心人!
TOP
92#

吴老师确实认真,是用情、用心在做教学,值得学习!
TOP
93#

吴老师不愧是太极高手,上课都深得太极精髓,无招胜有招啊!
TOP
94#

我在大师的课堂中看到了教育学。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目的培养人才的活动,教育学的研究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现实性、辨证性、科学性。
上述的表述,简单的说,教育学要实践教学生,理论搞研究。大师就是在朝这个方向发展。网络语:老司机带带我!
TOP
95#

探究——研讨     清晰的科学课堂!  理想的科学课堂!值得追求!
TOP
96#

探究——研讨     清晰的科学课堂!  理想的科学课堂!值得追求!
章兴波 发表于 2019/1/11 13:37:29
我也追求这个,实践起来是遇到的问题是新问题。一起研究!
TOP
97#

把问题藏在材料中——《电磁铁》教学反思(四)
      我的一些教学尝试得到论坛上很多老师的鼓励与支持,感谢!一些老师问到一些细节问题,我想一节课的材料或许是科学老师最为关注的细节吧。的确在材料的准备上我也做了一定的思考(主要受到闻蓉美老师的启发)。因为这一节课我尝试了教师不提出问题,是想让学生在玩电磁铁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所以材料中需要藏有问题。就是我们经常在讲的“有结构”。请看材料图:






      实际上课中,每两个同学为一个小小组,可以得到这样上图中一份材料,其中你会发现电磁铁是需要每个人制作的,每个人都可以玩的,而提供给的漆包丝是一条长一条短。在第一次学生的材料中除了做电磁铁的材料外还包括图2中的材料,包含回形针、大头针、铝条,而指南针与小磁铁是在学生大约进行6分钟和12分钟时依次下发的。


      这些材料中隐藏着什么问题?如果你是有思考的科学教师,一定逃不过你的火眼金睛。或者说我的期望是什么?
      第一,学生首先兴致勃勃地做电磁铁(方法是教师导入课时演示过,学生感到很神奇的。)成功了,通上电可以能吸回形针,能吸小铁钉,但不能吸铝条。——指向通电线圈有磁性。
      第二,小塑料杯,期望学生由第一点想到测试格物吸铁。——指向有磁性。磁力线可以穿过物体。
      第三,学生在吸的过程中发现这个装置不同位置吸铁钉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如果他能把磁铁磁力大小的研究方法进行迁移,学生会用回形针进行不同点的磁力大小的测试。发现与条形磁铁类似。——指向该装置有磁极。
      第四,指南针的作用,你懂的。让学生发现该装置是有南北极的,希望在学生自主交流中发现不同装置南北极是不一样的,进而研究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指向电磁铁的南北极可以改变。
      第五,给学生的漆包丝有长有短,是希望学生在与同伴交流中发现,磁力大小的问题。——指向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
      第六,小磁铁的作用,是希望学生在以上的研究过程中想到,铁钉有磁极,这个磁极与磁铁的磁极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发现该装置与磁铁不一样,两头都能被磁铁吸引,但一头在吸引之前会表现出明显的排斥力,希望学生能用学过的知识对这个现象进行解释(建模的过程)。
      以上六条,并不是并列产生的问题,整体是步步深入的,往往伴随着前面问题的研究又发现了后面的问题。最终是指向“磁场”这个大概念问题(物体可以对一定距离以外的物体产生作用《以大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
     但在实际上课中,学生能发展到哪个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这种让学生自己在一堆材料面前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身与科学家的研究方式非常类似,不同在于材料是教师提供的——控制了非良诱的因素,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某些方面的能力(主要是科学探究的能力),而不是真正让他们进行科学家的研究(科学家的研究远比这个复杂得多,还要考虑很多政治上、经济上等非科学性的问题),鉴于这样的原因,学生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除了学生的经验,学生的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是两项(实际上两者是合一的)重要的制约因素。你可以想象同样上这样一节课,有长期科学能力练习的学生和没有受过类似练习的学生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请注意我说的是发展程度,并非最终结果不一样),因为长期有探究能力练习的学生会有很好机制在杂乱的一堆问题(材料)中整理出头绪,聚焦研究问题,并能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控制变量的研究,也更善于交流,在交流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而类似练习教少的学生,他们的兴趣点会在重复别人的动作——在杂乱的问题(材料)周围长时间徘徊,难以理出头绪。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只要继续走下去,他们都能到达彼岸,也就是说结果是相同的,这就是当下科学教学所承载的意义。
      在皂湖小学送教的这节课中,全班学生最终能确认的只有一条(与本校试教时有很大差别,具体见反思二、三)——该装置有磁性。但我认为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得出这个结论同样要证据的支撑,学生的发现是能吸回形针、大头钉、不能吸铝。铜丝上不具备吸力。通电才能吸铁,不通电就不行。关于南北极的问题,只有个别同学发现了,该装置只能使指南针的一头跟着转动。我把这一条写在了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中。大家想想,如果下一节课继续,学生的研究会朝哪个方向发展?肯定往南北极的方向去研究了。我们不妨把第一节课当做是聚焦问题的课,有何不可呢?提出问题”作为新课标中特别指出的修改点,但怎么去落实是有待研究的,问题的提出并不是那么容易,能用一节课提出一个真正的问题也是值得的。让学生在杂乱的问题(材料)面前迂回一会,徘徊一会,思考一会,并不是浪费时间,学生在这里发展的是提出问题的能力,梳理信息的能力——科学素养的核心能力。
最后编辑wubin98146 最后编辑于 2019-01-12 15:50:05
TOP
98#

用材料引导学生的研究——在活动中不断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每一种材料的呈现都隐含着教师用心的设计,真好!
吴老师对于学生发现问题的研究思考很深入,值得我们学习!
TOP
99#

吴老师给我感觉是一个很儒雅的老师。
此外,吴老师教学中根据学生表现顺势而为,学生先发现问题,吴老师再抓住问题进行探讨,达到stem课程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行动实践里面去发现问题、寻找证据、收集证据,落实到行动上,再把总结出来的结论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
TOP
100#

吴老师的板书,字好好看~
TOP
101#

探讨的氛围真浓厚,多像前辈们学习
TOP
102#







       学生获奖以此证明。本次活动在滨江小学博文小学进行,我校三支队伍参加,我辅导的是奋进号直航,老项目了,这个项目就是一个概率。16人参加,4人获奖。
TOP
103#

2019.1.16听朱小雪特级教师《从“杂”到“专”的核心密码》有感


        其实不能要求每位教师向朱老师那样,这很不现实,因为朱老师付出太多,她已经不是个人在付出,她背后有整个家庭的支持和付出。在完成一个个“不能的任务”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幸苦。      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我们的体制还很大改进的空间。朱老师的“杂”说说是杂,但每一项杂对于绝大多数的老师来说都是“专”这才导致了朱老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因为一项工作要从不懂变成专家,是要相当的精力。这里面有很多“不可能的任务”。如果朱老师没有这么多的岗位的更换,我想朱老师会轻松很多,但也可能走不上现在的职位。
      作为普通教师而言,主要向朱老师学习她的精神,有选择地在一点上钻研,个个都是优秀的教师。
TOP
104#

祝贺吴彬指导学生获奖,上虞区的获奖而可以发上来!
TOP
105#

吴老师听网络讲座有自己的个人体会,真好!
TOP
106#

回复 5楼wubin98146的帖子

吴老师能从生活中发现材料,平时肯定是一个仔细观察热爱生活的人。
TOP
107#

        说到朱小雪特级,我与她有一面之缘,应该在06年吧,当时我校组织老师去温州实验小学考察,当时朱小雪是温州实验小学的科学教研员,当时他们的团队是施昌魏、陈耀。个个都是独挡一面的精英。当时他们就有一个无菌的克隆实验室在进行社团活动,他们三剑客朱老师主要功写文章和课题,施老师主要是研究课例,而陈耀老师则是负责社团。我印象很深,当时陈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他怎么利用双休日带学生去野外考察桃花水母。
TOP
108#

阿彬什么时候写写你与名师之间的故事。期待哦!
TOP
109#

回复 97楼wubin98146的帖子

吴老师上完课后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及时的反思,值得学习
TOP
110#

吴大师有想法。
TOP
111#

吴彬老师的观点研究很深入啊!说明吴老师真的是用心做学问,可敬!
TOP
112#

相信不久的将来,吴彬必定会是吴特!
TOP
113#

相信不久的将来,吴彬必定会是吴特!
一剑飘香 发表于 2019/1/20 19:51:58
:default20:。
TOP
114#

        说到朱小雪特级,我与她有一面之缘,应该在06年吧,当时我校组织老师去温州实验小学考察,当时朱小雪是温州实验小学的科学教研员,当时他们的团队是施昌魏、陈耀。个个都是独挡一面的精英。当时他们就有一个无菌的克隆实验室在进行社团活动,他们三剑客朱老师主要功写文章和课题,施老师主要是研究课例,而陈耀老师则是负责社团。我印象很深,当时陈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他怎么利用双休日带学生去野
wubin98146 发表于 2019/1/17 8:53:37

温州实验小学是一个特级教师的摇篮,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教师!真是厉害!学校的教研氛围不是一般的好!有幸去参观过陈耀老师在的籀园小学!
TOP
115#

师兄的学识和情怀是我所不能学到之高度!激励自己多看书,多学习!
TOP
116#

大师,什么时候请我们喝茶,教教大家怎么才能静气。
TOP
117#

回复 116楼上虞樊少飞的帖子

好,喝茶聊天,我有好地方。
TOP
118#

每每看吴老师的论坛贴,尤其是上完课之后的反思,觉得吴老师是一个教学非常严谨的老师,向你学习。争取写一写课后的感悟、反思
TOP
119#

2018年工作教学总结与心得


    教育教学其实是两回事,教学是比较单一的,它的阵地主要在课堂中进行,而教育却要广泛得多。中国自古就有“要做事先做人”的古训,中国式传统的师徒制中是真正的教育,而当下学校所承担的主要是教学了。其实现在有不少学校已经开始反思其中的不足,缺少对学生人格上品德上的足够关注,一味追求分数导致学生心理失衡的问题逐渐暴露。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只看到教学,更要注重自己的修为,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学生。这一年中的课外时间,我大部分花在书法、古琴的学习研究中,把这个作为提上自己修养的一个窗口。当然研究中肯定需要看书学习,会很忙,但很充实。

    在学校中教学依旧是如常进行,今年一二年级科学课都稳步推进,我虽然承担是高段的科学课为主,但对低段的科学课同样进行关注和研究,我的课题和论文都是与之有关的研究。教研课一年级《在比较中观察》集中体现了我对低段科学教学的思考,该课在今年12月份作为嵊州的一次教学培训中进行展示,获得我区林特的肯定。在外出学习的中,我抓住每一次机会,认真反思。参加省的两次活动中,我的现场点评互动收到表扬并得到大会的礼品。没有到现成的省活动,就下载视频研究。平时注重写教学反思,在教研员朱老师的要求下,加入了上虞区教学共同体,把教学反思都以专贴的形成发在小学科学教学网的论坛上,朱老师在一次共同体成员聚会中表扬说:吴彬的帖子我每一贴都认真地看过,思考很有深度!教学上的思考源于我对教学专著的阅读,今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由喻老师签名亲手寄送,对此我认真阅读学习并写成读书心得,重点重新再度兰本达《探究-研讨教学法》,同时参看《以大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收获颇丰。

    教研组建设上和实验保障上,我做好的是服务工作。今年下半年,科学教师调动非常频繁,一些代课教师刚来上任,不知道教学常规与方法,我总是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在实验材料上做好保证。在教研组资料的收集中,我采用了快劳夹式的资料收集,这个方法使得我们的教研组的资料更加全面和不易丢失。但由于教研组专职教师较少,教学研究开展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工作态度上我有我的节奏,我不善于为他人改变这个既定的节奏,这样导致我在有些表面光鲜的工作上不能灵活地应对。但人无完人,谁都不是神仙,人的精力必定有限,慧中者难重外秀,外秀中难有慧中。兼而有之者,鲜有!但可努力。
TOP
120#

吴彬老师兴趣广泛,特长显著,教学上研究有深度,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