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板书实施的原则及要求——2月15日浙江省网络研修后的反思(一)
2月15日,浙江省网络研修进行了二下教材的培训,两个单元《磁铁》和《我们自己》。总的感觉《我们自己》这个单元有一些列的数据收集和分析问题,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难度比较大。谢老师分享了很多实施的策略,非常有用。《磁铁》与三年级总体类似,通过徐老师的介绍,我感觉这个单元比三年级《磁铁》单元有所改进,总的感觉,大概念的指向更加明显了,同时徐老师也指出了用教材教的问题,用教材教就要打破课与课之间的隔阂,根据学生的发展,在大概念的指引下来设计每一节课。
在徐老师结束时有教师提到了“集体板书”的问题,我想对此说说自己的体会。“集体板书”似乎是在低段科学开展后才提出的,我们会误以为,这是低段科学的专属,这一认识是误区。怎么认识“集体板书”的问题,我们得先思考集体板书怎么产生。集体板书在科学课开展成熟的国家是普遍采用的,无论是高段还是低段,区别在于地段的集体板书在课上完后,老师会打印出来发给每一个同学,而高段学生是自己抄写下来。它是全班同学都共同总结并认同的结论,它往往在研讨之后,教师问大家:“这节课我们最重要的收获有哪些?”学生讲的每一点,教师都要征求全班同学同意,同意后由教师记录在黑板上。“集体板书”需要把我一个原则:教师的角色这时仅仅是书记员,没有任何导向性。真正的“集体板书”,并不是由个别聪明的同学先想到的结论,或是教师写自己认为重要的结论。
这样的集体板书反过来对科学教学有什么促进呢?总的一点是要凸显“探究味”,真的探究是教师无法预料学生发展的精确结果(教师会有预期判断),很多时候会出现一些探究的副产品(详见85 楼对探究副产品的论述),这样就要明确这节课所有学生的认识到达什么程度,这一“明确”的过程就是通过研讨来完成。“集体板书”是这个班级集体探究的总成果,下节课教师要根据这个结果来设计或调整教学计划,所以并非每个并行班级的集体板书会一模一样。
从这个意义上讲,集体板书如果实施好了,它标志着,学生在这节课中真正进行了探究活动,也就能真正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