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来建模——《蜡烛会熄灭吗》思考学习(四)
章老师这节课总的一个思路就是要运用知识来解决一个问题——蜡烛会不会熄灭?怎么会熄灭?怎样能不熄灭?在问题解决伴随着猜测、实验、推理、建模的过程,这是一个高水平思维参与的过程。上次说到哪些因素会遏制学生高水平思维的发展?这里我换一个说法,章老师用了什么策略来保障学生高水平思维的发展。
高水平思维与低水平思维的差别在哪里?我只能通俗地讲,专业的说法请大家去查文献资料。比如一件事,你让他怎么做,他照模照样按照你说的做好,以机械工程中的工作为例,一般工人只要简单地把一颗螺丝拧好,怎么拧是由上级的主任告诉他,拧几圈,什么时间拧,隔多长时间拧等等,工人照这个标准执行。在这个过程中该工人需要是思维大多是记忆,属于低水平思维。而那些工程师,他要面临特殊事件的处理,这里有决策、还要对整个工程有设计,施工过程中要反馈调整,这就需要高水平思维的参与。而我们科学课中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应该就是高水平思维。
我认为《蜡烛会熄灭吗》这节课中章老师的立足点就在此处。章老师所有的教学都是围绕该点展开的。
具体分析请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