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1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18吴彬研修共同体专帖 [复制链接]

361#

此“铁”不是那“铁”




NO.54K-190517
      这里有一点请大家注意(不是跟学生讲而是自己要有意识),铜并不是不能被磁铁吸引,你把铜钥匙与强烈磁铁去吸,会发现也会有一点吸力的。磁铁对铜是有影响的,只是这种影响非常弱。所以学生建立一种“里面铁成分多就能吸”这个模型我认为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比教师要得出的磁铁能吸铁这个结论要好得多。学生建立的模型是,金属中有一些元素会受到磁铁影响,被吸过来,只是学生把这种元素用“铁”这个词语来替代。此时学生讲的“铁”并不是科学意义上的铁。
      所以我认为学生得出 的“磁铁可以吸里面含有铁成分多的物体”这是指向大概念的,而磁铁可以吸铁(老教材中对磁性的描述是磁铁可以吸引铁一类的性质我个人认为比现在表述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要严谨),这并不指向大概念。
最后编辑wubin98146 最后编辑于 2019-05-21 10:13:42
TOP
362#

吴彬考虑的很深入,很多话题值得坐下来深入探讨!
TOP
363#

回复 352楼wubin98146的帖子

吴老师对教材的思考很深入,对器材的改进很用心。
TOP
364#

吴老师思考深入,见解独特。
TOP
365#

提供“标准器”学习磁铁的磁性


NO.55K-190521
      感谢大家对磁铁有磁性的讨论!      这一课我想到一种提供材料的方法(收到前面水勇留言的启发)。在提供的物体上注明材料。如铁夹子(主要成分:铁)、铜钥匙(主要成分:铜)。
      提供硬币时怎么操作?
      我们一般把硬币作为演示实验,作为对磁性的运用。在演示时先让学生猜一猜两个5毛的硬币谁能吸,三种1毛的硬币谁能吸,杭州那次名师工作室中展示的课例也是这种方法。我认为这样的猜测毫无意义。因为这时的猜测学生没有抓手,没法把前面实验中得出的经验运用起来。前面学习的经验是什么?学生本来觉得铜可以吸,但实验后发现铜不能吸,如果从颜色来判断,这5毛硬币都是铜的颜色,怎么又能吸了?运用时造成冲突。如果为了强调眼睛有时会分辨错误,而磁铁才是准确的,能吸的里面含有铁。这对后面的1毛硬币又有冲突了,因为里面含有镍。

      我认为这样处理是否会更好一些?提供硬币时也作为分组实验,学生在前面一个探究活动约8分组后,发现这些硬币,然后提供一份硬币成分的说明,因为这些硬币是国家行为,资料的提供有说服力。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修正。然后安排集中研讨。研讨的趋向是要得出:“磁铁可以吸引铁一类(铁、镍可能还有,但这两种可以吸引)的物质。”

      这种设计方案,就解决了学生对金属混合搞不清的问题。既然搞不清,就直接告诉你,或提供权威的资料(因为这节课的重点不在搞清这些金属材料)。资料的学习也是探究活动的重要一环(这是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的)。这种方法相当于考古时提供的“标准器”,通过对标准器的学习对这种器物先形成一种综合的知觉,学生也是一样,在对提供的标准材料进行研究时,才能判断磁铁究竟可以吸引哪些物体,然后才能去运用。
最后编辑wubin98146 最后编辑于 2019-05-21 10:14:18
TOP
366#

提供“标准器”学习磁铁的磁性



      感谢大家对磁铁有磁性的讨论!      这一课我想到一种提供材料的方法(收到前面水勇留言的启发)。在提供的物体上注明材料。如铁夹子(主要成分:铁)、铜钥匙(主要成分:铜)。
      提供硬币时怎么
wubin98146 发表于 2019/5/21 9:25:16
标准器,这个方法以前也用过,我记得林师傅很会用这个方法,也用的很好。这个思路我看行,非常有针对性。
TOP
367#

梳理观察到的月相


NO.56K-190521

       这是月相变化这这一课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本课的基石,后续的研究都是从这个原点出发。
       在前一个月中,我印发了记录表,让同学们事先观察记录,可惜前一个月雨天较多,可以来交流的不足5个月相。



        月相的实际图帮上了大忙(看图)这是论坛上翔哥的杰作,我打印到纸上就可以用了。因为这是实际的月相照片,可以作为一个资料来学习,补观察的不足。
       上课先把同学们观察到的几个月相贴到黑板上,然后让同学们思考没有观察到的月相应该贴在什么位置,理由是什么?说理由就是找规律。大家的意见很一致,贴完后来提问就顺理成章了。继而过渡到模拟实验的研究中。
最后编辑wubin98146 最后编辑于 2019-05-23 09:01:27
TOP
368#

这个板书
TOP
369#

回复 367楼wubin98146的帖子

这个图很好用啊,比较清晰直观
TOP
370#

回复 365楼wubin98146的帖子

确实需要与学生的前概念产生反差、矛盾
TOP
371#

《纸屋亮灯》课例分享与思考

NO.57K-190523(去温州的火车上)
2019年5月21日在柯桥轻纺城小学举行绍兴市steam教学研讨活动,21日有两个课例,课堂时间都为1个小时。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做了纸屋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已经讨论了两种基本电路——并联和串联。
      整节课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是设计,第二制作,第三展示交流。学生要完成的任务是让纸屋中的灯亮起来。

      学生可以支配的材料基本在这个图中了,活动操作中,给了学生近半个小时的时间,学生充分沉浸在制作动手的探究状态中。
      对这个课例我的思考有以下几点
      第一,这个课例整体的设计很好。它是一个大项目中的其中一课,这个课例中有两点集中体现出来——设计与制作。这两点也是steam项目的核心体现。
      第二,选题也不错。四年级的学生学习了电路的知识,这部分科学的知识可以在本次项目中作为主要的科学知识的支撑被运用起来。一方面可以节约整个steam项目的时间,另一方面也激活了学生学习的科学知识。
      第三,从几个细小方面我认为可以改进完善。
      1、一课一得,就是突出重点。本节课中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纸屋,我猜想是在上节课,教师要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纸屋。用不同的纸屋来点亮纸屋,使得学生要考虑的参数大大复杂化,最重要的是,这为设计纸屋中的电路提供了不同的难易标准,使得评价很难进行。学生在交流设计方案时,相互能借鉴的东西大大减少。我认为作为一个课例要考虑该课的重点是什么,作为设计安装电路的第一课,应该避免不同纸屋带来的众多干扰,提供标准的纸屋模型在该课中更为有效。
      2、以小见大。根据学生提供的电路,学生的电路是很简单的,这样提供给学生的纸屋也应该要简单,但这个简单的纸屋可以是复杂纸屋中的一部分。这样定位每一节课,使得每一节课就像一个一个小阶梯,学生能顺着个阶梯慢慢上蹬,最终登上顶峰。
      3、考虑展示效果。从展示的角度看,这节课给学生提供的纸屋可以用透明的有机玻璃制作,并且要把其中一面墙去掉作为学生安装电路的操作面。课例中学生安装时都是把房屋的顶打开,从上面进行安装,使得学生的高度明显不够,使操作上增加了认为难度。展示时纸屋不是透明的,学生看不到里面的灯有没有亮。
最后编辑wubin98146 最后编辑于 2019-05-23 09:02:59
TOP
372#

我觉得很多地方还可以精简,课堂不够高效,整堂课看起来更像社团活动。
TOP
373#

科学课steam教学方兴未艾,大有可为!
TOP
374#

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感悟。
TOP
375#

回复 372楼戚调菊的帖子

戚老师一针见血。
TOP
376#

回复 373楼跋涉者的帖子

中国的教育总是有点好大喜功,学个壳子。要我说,先把科学教学踏踏实实地搞好,上好每一堂课,科学课都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改进空间,很多时候都谈不上真正的“科学课”。这种情况下,现在全国一片大搞steam教育,科学教师本来不足,又要兼搞steM,其结果就是科学课不研究,steam瞎研究。当下的教育的实情不是有好东西就可以塞进来,目前需要教师,专职的科学教师。没有一定量的科学教师队伍,只知道把东西塞进来,谁去消化?
TOP
377#

漫谈高水平思维和低水平思维——绍兴steam专题研训反思

NO.58Z-190523(平阳国际大酒店)
      这次活动第二天,都是一些讲座类的经验介绍,其中丁建国老师介绍了它的一个项目系列——捡拾兵乓球装置。其实类似的项目很多学校早就已经做过了,有些是结合科技节。这个项目,我校在大约7、8年前也做过,我还记得那时吴兰英所带学生用矿泉水瓶制作的捡拾兵乓球的仪器最好,测试时最快。那时候就关注一个结果,并不去过多关注一个过程。这其实也和整个教育氛围不能脱离,中国的教育总是行政命令办事,不允许去思考,这样做合不合理,怎么做更合理,因为考虑也没有,只要按照文件走就行了!那时候就是看结果,看表演,请领导来看,上交一个高大上的三小制作。实际上都是教师代办,家长代办,与学生没有半毛钱关系,领导也是心知肚明,大家骗来骗去,弄点事情做做而已。
      我们没有想(实际上是被要求不想),可是人家美国佬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你看10年后,人家又提出一个steam教学理念,又一炮走红了,席卷世界了,中国一看,不能落后,赶紧也公布stem教学白皮书吧。于是一级一级的红头文件又开始了,什么都是stem,什么都套stem,学校里开发课程只要套上这个头,校长无不支持。
      中国没有stem吗?老早有人提出要跨学科整合,中国不重视技术教学吗?劳技课一直开设在那里。手上捧着金碗不好用,巴巴要路远迢迢拿人家镀金碗才好用。只是我们没有去好好用,好好思考,好好实践。中国自己不是提素质教育吗?这难道不是素质教育?只是我们教育体制决定了,我们的教育高层,最擅长还是发红头文件,而不是去思考。所以什么都是口号,空架子,绣花枕头稻草芯。中国有好的研究教学的理论家,也不缺好教学理论,缺的正是把这些好东西运用于教学的机制。捧着金碗去要饭,就是我们当下教育现状。
      前面说了那么多,无非想说,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师被要求不需要思考。不是不要思考,思考是要的,学生是思考怎么把考试成绩拉上去,教师思考怎么把学生的成绩拉上去,而不是去思考,我这样教真的对学生发展有利吗?学生被要求用记忆,把大量的知识记住用于考试。这里就涉及高水平思维和低水平思维的问题,我们的学生,特别是中考高考,都在运用大量低水平思维。而stem的核心恰恰是要运用高水平思维。
      当天有一位杨书记在介绍柯桥stem高层建构时同样讲到这个问题,或许stem会成为教育评价体制改革的动机,但也有可能stem仍然只是一种美好的幻想,在中考高考不改革的状态下,它根本没有生存的空间。
最后编辑wubin98146 最后编辑于 2019-05-23 21:33:08
TOP
378#

漫谈高水平思维和低水平思维——绍兴steam专题研训反思

NO.58Z-190523(平阳国际大酒店)
      这次活动第二天,都是一些讲座类的经验介绍,其中丁建国老师介绍了它的一个项目系列——捡拾兵乓球装置。其实类似的项目很多学校早就已经做过了,有些是结合科技节。这个项目,我校
wubin98146 发表于 2019/5/23 21:29:18
大家都不敢去想这个问题,越想越迷茫。可不可以这样想,美国佬的教育方式是西医,见效快,我们是中医,能够达到那种量变引起质变的效果。呆想想的
TOP
379#

回复 377楼wubin98146的帖子

看着吴老师的感想,很沉重,其实也认识到了自己有这个金碗,也认识到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在提倡学习.....
TOP
380#

很好的活动,可惜又没有去
TOP
381#

月相模拟时的几个要点



NO.59K-190528
      在整理月相后,学生会产生一系列问题,这时引入月相模拟实验的好时机。但从月相观测的实际图,与模拟实验中间需要一些脚手架,学生才能迅速找到联系。



      首先,要正确使用黑白球。这一定要讲清楚,并让学生进行个别演示。容易搞混的点在哪里?因为这个模拟实验中,作为教师来说,自动回避了不相关的因素,而学生并不会这样操作。比如月球的自转在月相中不用考虑,而学生则不会这么想。所以对黑白球一定要讲清楚。我采用的方法是,先用一个正常的月球让学生演示围绕地球转,在此基础上,加上一个黑罩,来说明一半是白天,一半是晚上,这与地球是一样的,有晨昏线(引入五年级的内容)最后出示黑白球,这样学生就能理解黑白球真正的用意。
      搞清楚怎么运行后,接下去就是怎么观察。观察的人应该是地球上的人,所以拿地球的人负责观察,由于是模拟实验,则可以设立几个典型的观察点,如图一。手执月亮的同学,每到观察点上可以停一停,让观察者看仔细,并记录下月相。同时利用地面上的方块,规定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过近会使月相看不清。


这样避免了无目的的乱转,没有轮到同学自动充当监督员。


月相亮面没有对太阳,赶快调整!

我一个人思考一下。
最后编辑wubin98146 最后编辑于 2019-05-30 08:44:31
TOP
382#

月相模拟实验看起来比较简单,课堂上讲解也比较多,但是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不少问题,需要教师现场实时指导。
TOP
383#

还有,在模拟前,确定方向十分重要。
TOP
384#

省教育厅“百人千场小学科学名师”送教活动在上虞区东关小学进行


NO.60B-190528


通讯员:吴彬


     2019528,省教育厅“百人千场小学科学名师”送教活动在上虞区东关小学进行,来自海宁市行知小学的董伟国老师、桐乡濮院教育集团的张秋佳老师、海宁市硖石小学校长姚伟国老师为上虞区的科学老师传经说法。


     昨天上午,桐乡濮院教育集团的张秋佳老师,驱车一个多小时,随同该校的顾老师来到我校,为明天上课的做准备,通过交流,原来是张老师上课的内容是五年级科学《给冷水加热》,这个内容由于在五年级已经上过,在展示时要放到四年级的学生中进行,这样就要给四年级的学生补一节课,使之达到五年级学生科学知识水平。


     今天早上全区近百名科学骨干,名优教师陆续赶到东关小学,活动在845分开始,第一节课是本校宋素芬老师带来的科学拓展课《土培苔藓学问大》。第二节课由海宁市行知小学的董伟国老师展示课《神奇的纸》,让学生经历了一张普通纸在华丽变神的神奇力量。第三节是桐乡濮院教育集团的张秋佳老师执教的《给冷水加热》,用活动——研讨——再活动的课堂模式,让学生体会收集证据的艰辛历程。下午姚特剖析了三节课后为老师们带来了《科学课堂上的实证活动设计》的讲座。




      本次活动,在下午310分结束,大家都意犹未尽,特别是姚特案例式的分析,给在坐教师带来了慢慢的干货。
最后编辑wubin98146 最后编辑于 2019-05-30 08:46:12
TOP
385#

听张秋佳老师看《给冷水加热》反思NO.61K-190530




TOP
386#

吴彬兄弟的听课笔记和分析评估真是赏心悦目啊
TOP
387#

有记录有反馈有反思,必定有提升,值得学习。
吕坚
TOP
388#

回复 352楼wubin98146的帖子

材料的选择寻找,可以吴老师真的用心。
TOP
389#

回复 336楼wubin98146的帖子

此铁非彼铁,真有思想。’
TOP
390#



凤仙花开了。


麦长麦穗了。

肥沃的土壤,凤仙花未开,也有花苞了。蚕豆的花已经谢了,蚜虫太多,花掉了好多。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