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334353637383940» / 4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18吴彬研修共同体专帖 [复制链接]

361#

此“铁”不是那“铁”




NO.54K-190517
      这里有一点请大家注意(不是跟学生讲而是自己要有意识),铜并不是不能被磁铁吸引,你把铜钥匙与强烈磁铁去吸,会发现也会有一点吸力的。磁铁对铜是有影响的,只是这种影响非常弱。所以学生建立一种“里面铁成分多就能吸”这个模型我认为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比教师要得出的磁铁能吸铁这个结论要好得多。学生建立的模型是,金属中有一些元素会受到磁铁影响,被吸过来,只是学生把这种元素用“铁”这个词语来替代。此时学生讲的“铁”并不是科学意义上的铁。
      所以我认为学生得出 的“磁铁可以吸里面含有铁成分多的物体”这是指向大概念的,而磁铁可以吸铁(老教材中对磁性的描述是磁铁可以吸引铁一类的性质我个人认为比现在表述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要严谨),这并不指向大概念。
最后编辑wubin98146 最后编辑于 2019-05-21 10:13:42
TOP
362#

吴彬考虑的很深入,很多话题值得坐下来深入探讨!
TOP
363#

回复 352楼wubin98146的帖子

吴老师对教材的思考很深入,对器材的改进很用心。
TOP
364#

吴老师思考深入,见解独特。
TOP
365#

提供“标准器”学习磁铁的磁性


NO.55K-190521
      感谢大家对磁铁有磁性的讨论!      这一课我想到一种提供材料的方法(收到前面水勇留言的启发)。在提供的物体上注明材料。如铁夹子(主要成分:铁)、铜钥匙(主要成分:铜)。
      提供硬币时怎么操作?
      我们一般把硬币作为演示实验,作为对磁性的运用。在演示时先让学生猜一猜两个5毛的硬币谁能吸,三种1毛的硬币谁能吸,杭州那次名师工作室中展示的课例也是这种方法。我认为这样的猜测毫无意义。因为这时的猜测学生没有抓手,没法把前面实验中得出的经验运用起来。前面学习的经验是什么?学生本来觉得铜可以吸,但实验后发现铜不能吸,如果从颜色来判断,这5毛硬币都是铜的颜色,怎么又能吸了?运用时造成冲突。如果为了强调眼睛有时会分辨错误,而磁铁才是准确的,能吸的里面含有铁。这对后面的1毛硬币又有冲突了,因为里面含有镍。

      我认为这样处理是否会更好一些?提供硬币时也作为分组实验,学生在前面一个探究活动约8分组后,发现这些硬币,然后提供一份硬币成分的说明,因为这些硬币是国家行为,资料的提供有说服力。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修正。然后安排集中研讨。研讨的趋向是要得出:“磁铁可以吸引铁一类(铁、镍可能还有,但这两种可以吸引)的物质。”

      这种设计方案,就解决了学生对金属混合搞不清的问题。既然搞不清,就直接告诉你,或提供权威的资料(因为这节课的重点不在搞清这些金属材料)。资料的学习也是探究活动的重要一环(这是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的)。这种方法相当于考古时提供的“标准器”,通过对标准器的学习对这种器物先形成一种综合的知觉,学生也是一样,在对提供的标准材料进行研究时,才能判断磁铁究竟可以吸引哪些物体,然后才能去运用。
最后编辑wubin98146 最后编辑于 2019-05-21 10:14:18
TOP
366#

提供“标准器”学习磁铁的磁性



      感谢大家对磁铁有磁性的讨论!      这一课我想到一种提供材料的方法(收到前面水勇留言的启发)。在提供的物体上注明材料。如铁夹子(主要成分:铁)、铜钥匙(主要成分:铜)。
      提供硬币时怎么
wubin98146 发表于 2019/5/21 9:25:16
标准器,这个方法以前也用过,我记得林师傅很会用这个方法,也用的很好。这个思路我看行,非常有针对性。
TOP
367#

梳理观察到的月相


NO.56K-190521

       这是月相变化这这一课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本课的基石,后续的研究都是从这个原点出发。
       在前一个月中,我印发了记录表,让同学们事先观察记录,可惜前一个月雨天较多,可以来交流的不足5个月相。



        月相的实际图帮上了大忙(看图)这是论坛上翔哥的杰作,我打印到纸上就可以用了。因为这是实际的月相照片,可以作为一个资料来学习,补观察的不足。
       上课先把同学们观察到的几个月相贴到黑板上,然后让同学们思考没有观察到的月相应该贴在什么位置,理由是什么?说理由就是找规律。大家的意见很一致,贴完后来提问就顺理成章了。继而过渡到模拟实验的研究中。
最后编辑wubin98146 最后编辑于 2019-05-23 09:01:27
TOP
368#

这个板书
TOP
369#

回复 367楼wubin98146的帖子

这个图很好用啊,比较清晰直观
TOP
370#

回复 365楼wubin98146的帖子

确实需要与学生的前概念产生反差、矛盾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