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1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18吴彬研修共同体专帖 [复制链接]

391#

此贴删除
微信图片_20190618090030.jpg (, 下载次数:0)

(2019/7/6 20:16:44 上传)

微信图片_20190618090030.jpg

微信图片_20190618090020.jpg (, 下载次数:0)

(2019/7/6 20:16:44 上传)

微信图片_20190618090020.jpg

最后编辑wubin98146 最后编辑于 2019-07-06 20:16:44
TOP
392#

回复 391楼wubin98146的帖子

说得很有道理。问学生这个实验你是怎么做的?”“做的过程中有什么意外的发现吗?”“你们小组是怎么合作完成”,这个比什么都重要。科学操作中,实验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小学阶段,让学生明白该怎么操过,实验的结果是如何产生的还是其次。这样更能体现出实验基础是否扎实。
TOP
393#

对实验抽测的若干思考

NO.62Z-190618





      上周二(6月11日)我区进行了全
wubin98146 发表于 2019/6/18 9:38:26 大师说的很有道理,虽然实际的操作中,工作量会大大增加,假如时间充裕,力量强大,的确可以试试。
TOP
394#

有思维的碰撞才能有长足的进步和完善。
TOP
395#

对实验抽测的若干思考

NO.62Z-190618





      上周二(6月11日)我区进行了全
wubin98146 发表于 2019/6/18 9:38:26
师兄的帖子总是发人深思~
TOP
396#

此贴删除
微信图片_20190705094938.jpg (, 下载次数:0)

(2019/7/6 20:14:44 上传)

微信图片_20190705094938.jpg

最后编辑wubin98146 最后编辑于 2019-07-06 20:14:44
TOP
397#

是的,茎的种类是资料库的内容,作为课外知识
TOP
398#

评价试题背后的问题分析
三年级的期末考试卷。请看判断题2、3、9题。是否有问题?
一、
一株凤仙花可以收获上百粒种子。

wubin98146 发表于 2019/7/5 10:49:03
很欣赏对题目自己的思考!
1.一株凤仙花可以收获上百粒种子。——交流会有没有组织?题目也可以更严谨,比如有的凤仙花可以收获上百粒种子。
2.所有植物的茎都是垂直于地面向上生长的。——应该引发孩子的思考,所有……
3.一般标有红色的一端通常是南极,用字母S表示。——既然没有意义可言,何须标识,既然标识,那是不是应该关注一下,不然包起来干什么呢?
TOP
399#

科学实践——从现象到结论的距离


NO.62Z-190730
    暑假,说实在,不应该谈教学。这并不是消极。因为教学不是只有教科书上的内容,暑期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增加教科书以外的知识,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更有厚度。看到很多教师仍在论坛上发关于教学的事,也触发自己的思考,权当记录。
    沈老师发了一个帖子,说观察土壤时,发现气泡,就是空气吗?讨论的结果基本一致,是空气。
    问题在于课堂上怎么上?一般的上法是,教师准备好干的土壤,或演示,或学生操作,
    师:发现什么?
    生:有气泡。
    师:说明什么?
    生:有空气。
    师:你真棒!
    在此我申明一下,没有针对哪一位老师,在当下的课堂中,基本都是这样操作,包括我自己。以下讨论纯粹从学术角度,或从更好的角度来思考。
    从科学事实到科学结论,这之间是有一段路的,这段路就是“科学实践”。
    从科学史看,可以知道这段路是非常曲折的,科学家经过不断地“科学实践”才能下结论,从时间上看,可能是几个月,几年,甚至是一辈子。但从当下的课堂看,我们把这段路无限地缩短,有时缩短到短短几秒钟,在这样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告诉学生,科学结论如此简单,这是对科学态度极其严重的偏颇。

    发现气泡就是科学现象,土壤中有空气,就是科学结论。当下的课这两者的过程太短了,短到学生来不及有其他的思考,或者本来有的也扼杀在摇篮中。从气泡到推断出空气,这个过程其实是需要反复论证的。存在两个问题,气泡一定是空气吗?是否有其他气体。第二,这个气泡是土壤中的吗?排除其他因素,如荷叶效应等,能引导学生观察更仔细。在具体操作上,是否可以在慢一点,如学生说到:有空气。教师是否在问一句:为什么你这样想?这会营造一种讨论的氛围,让有些有其他想法的学生有发表想法的空间。
    讨论到最后可能仍然无法下结论,不能下结论,这本身就是讨论的重要结果,比教师直接说的一个结论有意义得多。

    讨论可能难以下结论,要让学生感觉到,下结论是难的,但并不是没有作为。教师的作用是在讨论中进行相机引导,引导有些学生会把自己的经历与现象联系起来,如,植物经常浇水会死亡。干燥的土壤很松。蚯蚓在下雨天会离开土壤……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建立模型:土壤中微粒之间有空隙,这些空隙在干燥的时候,就会有空气进入。这个意义是什么,它有助于植物呼吸,所以淹水后的陆生植物几天后就会死亡。这时学生的结论是什么?这些气泡是空气的可能性很大,是土壤在干燥时,土壤之间的产生的空间造成的。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结论。

      科学结论虽然只有一句话,但他的外延是非常丰富的。这个丰富性来源于科学家在得出这个结论时众多无死角的思考,如果要提倡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这样的思维品质。并非是一个现象就马上得出一个结论,这样的结论是没有生命力的,经不起推敲的。
最后编辑wubin98146 最后编辑于 2019-08-02 20:21:38
TOP
400#

科学实践——从现象到结论的距离


NO.62Z-190730
    暑假,说实在,不应该谈教学。这并不是消极。因为教学不是只有教科书上的内容,暑期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增加教科书以外的知识,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更有厚度。看到很多教师仍在论坛上发关于教学的事,也触发自己的思
wubin98146 发表于 2019/7/30 11:12:32
吴老师总是会敏锐地观察小学科学这块土壤中的许多人都习以为常的“空气”,话语中让人感受吴老师思考问题往往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不断追问中深入问题的精髓,让人佩服!
TOP
401#

回复 268楼wubin98146的帖子

没有好的评价体系,就没有人去关注。
TOP
402#

回复 401楼上虞王飞的帖子

确实评价体系很重要
TOP
403#

回复 399楼wubin98146的帖子

有一定深度的问题造就一定厚度的教学,学生才会有所真收获。吴老师对细微问题的深入分析,是站在学生发展角度思考,有助于优化我们的教学实践。
吕坚
TOP
404#

回复 403楼风之灵动的帖子

感谢吕校阅读并支持!
TOP
405#

提供“标准器”学习磁铁的磁性


NO.55K-190521
      感谢大家对磁铁有磁性的讨论!      这一课我想到一种提供材料的方法(收到前面水勇留言的启发)。在提供的物体上注明材料。如铁夹子
wubin98146 发表于 2019/5/21 9:25:16
“标准器”为孩子学习磁铁的磁性实验提供了标准。
TOP
406#

月相模拟时的几个要点



NO.59K-190528
      在整理月相后,学生会产生一系列问题,这时引入月相模拟实验的好时机。但从月相观测的实际图,与模拟实验中间需要一些
wubin98146 发表于 2019/5/26 23:29:25
教室不够大了,到大厅里上课了。
TOP
407#



凤仙花开了。


麦长麦穗了。

肥沃的土壤,凤仙花未开,也有花苞了。蚕豆的花已经谢了,蚜虫太多,花掉了好多。

wubin98146 发表于 2019/6/3 8:28:43
            长麦穗了,养护的真好。
TOP
408#

回复 381楼wubin98146的帖子

月相的变化看起来简单,学生操作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TOP
409#

回复 390楼wubin98146的帖子

麦穗的成长是个好实验,长势很好。
TOP
410#

这个记录活动非常赞!留存给自己学习!
TOP
411#

回复 399楼wubin98146的帖子

要合理的让学生自己得出一个结论需要教师们不断的优化教学。
TOP
412#

一个优秀的老师
TOP
413#

认清大概念不迷航

NO.63Z-190904
      一开学论坛讨论又开始活跃了,看到有一位“习科学”在论坛上提出关于核心概念的问题,我深受启发。
      习科学老师的问题:
      课标中在物质科学领域有6个核心概念,1 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2 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3 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  
请问既然1已经说了物质,为什么要把水和空气单独拎出来再说呢?  如果说它们重要,各占一个单元,那磁铁也是啊
    
    我的思考:
    我的理解是,从大概念而言,确实不是这样来表述的,水和空气并没有单列出来,表述为“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很小的微粒构成的。(《以大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这个就是课标列举的三个关于物质核心概念的大概念。
      但在小学阶段,水和空气有别于其他物质,第一,他是学生每天都需要的,每天都接触到的,可以作为学习这个大概念的典型物质。第二,他们是地球上对生命而言最重要的两种物质。
       至于为什么磁有一单元,为什么不单独对“磁”单独来一个核心概念的阐述呢?因为对磁认识的大概念不是认识“物质是很小微粒构成的”典型学习载体,而是学习其它大概念的载体,如“物体可以对一定距离以为的物体产生作用。”。“在宇宙中能量的总量是不变的。”在科学标准中是用其它表述方法进行表述,主要从能量的角度来表述,与声、光、电等能量形式综合在一起。
      也就是说,对水、空气和磁的学习,一开始可能有相同的起点,但在深入学习后,他们就开始各走各的路,以达到不同的彼岸。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认清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小学科学教师承担的是把学生送达知识彼岸其中一段航程,虽然不能送达彼岸,但决不能迷失方向。
   不知道我有没有讲清楚,希望对你理解有帮助。
最后编辑wubin98146 最后编辑于 2019-09-04 09:12:01
TOP
414#

回复 399楼wubin98146的帖子

要合理的让学生自己得出一个结论需要教师们不断的优化教学。
王家东 发表于 2019/8/4 15:42:08
通过教师的活动组织,学生自己能得出结论,那时教师的幸福指数超高的呐
TOP
415#

认清大概念不迷航

NO.63Z-190904
      一开学论坛讨论又开始活跃了,看到有一位“习科
wubin98146 发表于 2019/9/4 9:07:48
有种读科普文的感觉,有点烧脑(自己的阅读能力有待加强)
TOP
416#

回复 415楼yuqin0430的帖子

确实有点搞,核心概念,大概念,思维概念等等这些概念要搞清楚就烧脑了。我写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所以写完后还特地读了几遍,尽量写得清楚点。
TOP
417#

回复 413楼wubin98146的帖子

学习了
TOP
418#

高塔建得很好,学生很喜欢
TOP
419#

优秀的吴老师,真心热爱科学
TOP
420#

认清大概念不迷航

NO.63Z-190904
      一开学论坛讨论又开始活跃了,看到有一位“习科
wubin98146 发表于 2019/9/4 9:07:48
学习永远没有止境,似乎又落后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