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89101112131415»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18年共同体沈银彬专帖 [复制链接]

331#


五下《
沈银彬 发表于 2019/3/29 10:04:07


为用心的沈老师点赞!每堂课都那么用心,真的要替孩子们感谢你!


课堂教学的思考很深入,用多个钩码数据差异就明显了!超赞!


这两幅学生操作的图片很典型,个人觉得情有可原:悬空拿测力计很不稳定,累且容易抖动,不容易读数!建议想办法支撑稳定手臂,利于规范操作和读数。如用凳子支撑、手臂帮助等!实在不行用横杆加凳子进行操作,稳定很重要!

TOP
332#

五下《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反思

20190402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这也是本节课教学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c
沈银彬 发表于 2019/4/2 22:34:39

有教学思路,有教学改进点,不仅能反思自己的课堂,还能找到课堂新的生长点,孩子们开心就是最大的收获!真好!赞!


一定浓度强调的很好,如果能找出这个浓度规律就更佳,可以作为课外探究的方向!


加热的时候对比加热很好,一般如果出现多个物体实验,建议都开展对比!我们经常用玻璃片加热的,既能看见食盐还能看到水中的杂质!


提醒:记录表格中水量也要有单位,不是每个写的话,在标题行中要注明!

TOP
333#

                         五下《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反思

                                                                                                              
沈银彬 发表于 2019/4/5 16:18:41


沈老师的教学反思直面问题真好!
1.钩码体积太小,数据差异不大——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浓盐水、浓糖水等浓度低一些,差异更小;建议用大石块和橡皮泥之类的物体!
2.马铃薯小了引发的问题和1相同;所以建议马铃薯尽可能大!
3.下水实验的差异大,后来差不多了,不是浓盐水的原因就是马铃薯的原因:一浓盐水被加了清水,浓度淡了,二有可能马铃薯一直泡在浓盐水的原因,改变了马铃薯的情况?或者其他原因!
TOP
334#

[quote]

五下《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反思

20190402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这也是本节课教学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f
酸牛奶 发表于 2019/4/6 10:47:45
感谢朱老师,百忙之中,每篇帖子都看得这么用心,给我提了许多很好的建议
TOP
335#

回复 328楼沈银彬的帖子

把钩码换成橡皮泥,效果是否会更好。
TOP
336#

浓盐水与马铃薯数据接近。有可能是马铃薯太小,我看作业本上标注13毫升,是浓盐水吗。仪器本身不紧密,只有通过放大的方式来看效果。建议你小的马铃薯放5个,用5个马铃薯来作对比。
TOP
337#

沈老师太用心了,为你点赞!不过朱老师功不可没,因为他的饵撒得好,还有鞭子抽得好。
TOP
338#

回复 305楼沈银彬的帖子

前段时间把几个年级的科学书翻了一遍,现在看老师们的实验感觉很亲切
TOP
339#

回复 298楼沈银彬的帖子

绿色的测力计是推压测力计?第一次见,长见识了。
TOP
340#

回复 299楼沈银彬的帖子

沈老师每次课堂和反思都好认真,向您学习
TOP
341#

回复 287楼沈银彬的帖子

材料准备细致到位
TOP
342#

回复 272楼沈银彬的帖子

左边这个小姑娘求知若渴的眼神真是感动到我了
TOP
343#

回复 263楼上虞樊少飞的帖子

是的,看沈老师的帖子能学到很多
TOP
344#

浓盐水与马铃薯数据接近。有可能是马铃薯太小,我看作业本上标注13毫升,是浓盐水吗。仪器本身不紧密,只有通过放大的方式来看效果。建议你小的马铃薯放5个,用5个马铃薯来作对比。
wubin98146 发表于 2019/4/6 17:42:33
13毫升是马铃薯排开的水量
TOP
345#

回复 323楼沈银彬的帖子

沈老师越写考虑的越深,厉害了。
TOP
346#

沈老师总能关注到课堂上容易忽略的问题,如扇闻是否必要等
TOP
347#

沈老师太用心了,为你点赞!不过朱老师功不可没,因为他的饵撒得好,还有鞭子抽得好。
wubin98146 发表于 2019/4/6 17:45:40
主要是有沈老师、吴老师、章老师等一大批在教学上用心投入的老师,课堂因交流而精彩,学生因反思而幸福!我只是给大家除了个主意,给大家加加油而已!
TOP
348#

点赞,学习
TOP
349#

上虞区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新教材教学研讨

上虞区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新教材教学研讨暨学科带头人展示、名师高徒研修活动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4022.aspx

TOP
350#

热是怎样传递的

热是怎样传递的

20190410






最后编辑沈银彬 最后编辑于 2019-04-10 22:01:29
TOP
351#

热是怎样传递的

20190410


[/alig......
沈银彬 发表于 2019/4/10 22:00:07


做沈老师的学生很幸福!!!
用这个方法融蜡油,真好!方便!
用三角架稳定,真好!
TOP
352#

回复 350楼沈银彬的帖子

烧过之后,三脚架会不会烫手,我学你融蜡油,可能时间长了,三脚架很烫的,还有这个观察的过程中,蜡油融化后会滴下来,可能是我蜡油太多了,桌上要垫。
TOP
353#

今天早上又做了几个,还是不够匀


TOP
354#

这个金属圆片加热后会变形,中间高四周低
TOP
355#

回复 350楼沈银彬的帖子

材料准备充分,活动有意思
TOP
356#

热是怎样传递的

20190410


[/alig......
沈银彬 发表于 2019/4/10 22:00:07


这个学生实验方法很好,对于现象的观察也一目了然,烫手、手拿的不稳等很多问题都避免了。
TOP
357#

一下《它们去哪里了》教学反思

一下《它们去哪里了》教学反思

2019年4月11日


        本课是在第五课《观察一瓶水》基础上进行学习,学生有了观察和描述水的特征的基础。本课的核心探究问题是:“它们去哪里了”,到底去哪儿了呢?除了通过观察来寻找物质还存在水里的证据,传达给学生这样一个信息:它们还在水里,只是因为变得太小了,我们看不见了而已。也是给他们埋下一颗种子,像科学家一样,继续探究,总会有新的发现。

        在具体教学中我将食盐、红糖和小石子三样物体放在一起进行观察和实验。学生面对丰富的实验材料,实验的专注度受到质疑。是否可以分批次出示,或者先做食盐红糖的实验,在做小石子的实验,一年级的小朋友,呈现过多的实验材料是否好呢?

        其次,在材料准备上,小石子是否可以替换成了沙子。沙子在形态上更接近盐和红糖,具有迷惑性。

        再者,小朋友非常喜欢听故事,寻找糖宝宝的故事,小朋友听得津津有味。还想到了用显微镜得方法寻找糖宝宝,非常厉害!




TOP
358#

今天早上又做了几个,还是不够匀



金近小学李煜鋆 发表于 2019/4/11 8:39:39
比我的均匀
TOP
359#

[quote]沈老师太用心了,为你点赞!不过朱老师功不可没,因为他的饵撒得好,还有鞭子抽得好。
wubin98146 发表于 2019/4/6 17:45:40 [img]http://lt.zjxxkx.com/i
酸牛奶 发表于 2019/4/7 21:13:53 [url=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2972-35.aspx#314801]
领头羊带领的好
TOP
360#

今天早上又做了几个,还是不够匀



金近小学李煜鋆 发表于 2019/4/11 8:39:39
个人经验用撒蜡烛粉末的方法在实验效果更好,操作更方便!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