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910111213141516» / 5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18年共同体沈银彬专帖 [复制链接]

121#

回复 119楼章兴波的帖子

谢谢,我只是做了很普通的事,我还需更努力,要向你们学习的还有很多😊
最后编辑沈银彬 最后编辑于 2019-01-11 22:08:01
TOP
122#

回复 107楼沈银彬的帖子

沈老师感谢您对课堂的关注,关于围成圈的一些想法与您分享:      

      我现在尝试研讨时就围成一个圈,这不是我独创,来源于兰本达“探究——研讨”法。
      在没有实践之前,我的想法是,这只不过是一种形式,来回走动还要浪费掉时间,插秧式的坐法不是也可以研讨吗?
     没有实践就没有话语权,不要凭空想象,操作一下看看。
      一实践就发现了里面的秘密,它带来的是完全全新模式的研讨。
      这种研讨有几个特点,第一,要求每位学生都阐述自己的观点(在人数多的情况下,采用隔一个或隔几个的方式。)第二,教师在一般情况下不进行有导向性的评价(但在三种情况下,教师进行干预,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追问,有时候我们认为自己的追问策略真是太高明了,实际上兰本达教授老早在70年前就总结研究出来了,具体请大家去看这本书)。第三,学生的发言总体是越来越精彩,实质是思维层次越来越高。一般会呈现“说科学事实”慢慢过渡到“进行类比”再发展到“建立模型”,这是学生概念发展的一般过程。
      其实我们想一想,如果是科研人员做研讨,是不是这样?就是这样!但在中国比较困难,中国人习惯听“一把手”的。所以中国人的科学素养是差的。


      以我在上的《电磁铁》为例,我试教和实际上的,学生的发展完全是不一样的。在皂湖听课的老师一定还有印象,皂湖的学生是不善于表达的,准确的说是不能适应比较开放式的教学,因为他们这样的机会比较少,学生被要求接受的方式比较多。五年级的学生几乎没有分组动手做过实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回顾一下学生的发言。我凭映像回顾(我要听清楚学生的每一句话,以判断是否学生进到前面讲到的三种情况中,我就要进行干预)。
      前面的学生几乎都讲了一些科学事实“这个装置可以吸回形针”“这个会发烫”“手上会触电”“没有电池,还能吸。”
     到转弯的地方一个男同学说“它能改变南北极”,这就比科学事实进一步了,他进行了类比,它发现了该装置与磁铁之间的一个相似处,和一个不同处。这时就需要老师干预了。首先我澄清了第一点,你发现了该装置有南北极,你是怎么发现的?对于第二点我的干预是“怎么会改变呢?”学生对结果进行了阐述(虽然这位学生说在实验中有老师提示,但学生的阐述是非常清晰准确的)。这就是围成圈研讨的力量!
TOP
123#

回复 122楼wubin98146的帖子

吴老师真的是在教学中有思考有想法的老师。“追问”是很好的教学方法
TOP
124#

因为平时在用心做了,用的心被其他老师看见了,换回荣誉。
祝贺沈老师,向沈老师学习。
用心在平时。
TOP
125#

祝贺沈老师评上优秀会员
TOP
126#

真心为你的教学点赞
TOP
127#

祝贺被评为优秀会员。
TOP
128#

银彬,有空时建议你看看吕坚关于《水“轻”油“重”出新招》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3345-2.aspx
TOP
129#

回复 128楼巴塞罗那的帖子

已经学习,非常精彩
TOP
130#

回复 122楼wubin98146的帖子

其实那天听你上课,就感觉你很胆大,很有想法。皂湖的孩子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时不适应,很正常。皂湖的孩子是很幸运的,当然东关的孩子更幸运,因为遇到了你。可以看出,皂湖的孩子有很多都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可能,有些孩子从读书开始至今也没能有几次回答问题的机会,那天,一节40分钟的科学课堂上,半个班级的孩子有了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我觉得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这样的课堂会发展全体学生。当听说你平时也是这样上课的——由衷的敬佩!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