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定海区小学科学团队专帖 [复制链接]

271#



   429日,我和袁优红名师工作室的全体同行一起在定海区东海小学参加了由定海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每年一次的定海区小学科学教研之春活动,分别聆听了特级教师袁优红和名师周燕娜的一堂教学展示课,两位名师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各个环节安排精到、合理,层层递进,学生学得开心,学有所得。两堂展示课对本区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都具有一定的引领意义。下面具体对两堂课说说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



 袁优红《点亮小灯泡》: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小灯泡的构造、电池、导线的特点等,我觉得时间用得恰到好处,因为认识这些和后面的连接小灯泡都有内在关系,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尤其是指导学生画一画灯泡的环节很实用,解决了不少学生在作业时画灯泡十分不规范的问题。另外袁老师在指导学生分析哪几种类型的连接方式小灯泡会亮时,抓住了“四个连接点”,即小灯泡的底部连接点、侧面连接点,电池的正极、负极连接点,只要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分别和电池的两个连接点一对一相连就能亮,从个别现象上升到了一般性的规律,让学生的理解提升了一个档次。回想自己上课时,往往只关注到具体的某种连接方法,而没有引导学生去找一找规律性的东西,这点值得我学习。接下来袁老师把解剖开来的小灯泡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小灯泡的内部结构,进一步体现了“以学定教,沿着学生的思路走”,因为此时学生已经初步建立起了“通路”的概念,就差打通“小灯泡内部连接是怎样的”这条道路了,教师此时适时提供,显得水到渠成。



 周燕娜《做一个钟摆》:周老师的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明确提出了重心及重心的变化,从课前游戏到找摆的重心等活动都可以体现这一点。事实上本课研究摆长变化对摆快慢的影响,重心根本无法回避,既然无法回避就正面对待,觉得周老师对“重心”处理的难易程度对六年级学生来说恰到好处。另外周老师的实验记录单设计也较有特色,采用表图合一的形式,直观形象,一目了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7 14:38:15编辑过]

TOP
272#

 

    两位名师都带着孩子的想法,孩子的原有认识,孩子的思维发展规律去改编教材,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去实践。


    袁特的《点亮小灯泡》,让学生先画一画小灯泡、电池,引发学生的前概念,在交流中纠正小灯泡的结构,老师再出示正确的小灯泡的结构图,加深学生对灯泡的两个连接点的认识,最后通过“画一画”正确的小灯泡,包括横放的,为后面的连接图的画法作了辅垫。袁特提供导线,让学生点亮小灯泡并进行记录,10多分钟,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不亮到亮,学生在探究中经历着科学家的的认知过程。在师生分析讨论中直面向小灯泡的内部结构,进行解暗箱活动,思考电流动的情况,明白通路、短路、断路。袁特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整个过程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沿着学生的认识设计有结构的活动,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看着一盏盏点亮的小灯泡,学生兴趣盎然。建议老师把发下的电池等材料让学生带回去,我想学生的探究空间会更大。


    周老师的《做一个钟摆》也从学生的原有认识出发,提出一个个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解决一个个问题,最后从获得的数据中,思考如何做一个钟摆。又是一节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目的的课,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探究,如果小组能探究完成摆长不同的摆的摆动速度,学生在制作钟摆时成功率会更高,自主探究的印象会更深刻。

    从孩子的原有认识出发,结合教材的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就是有结构的活动。学生只有在有结构的活动中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能力,获得最大的思维发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8 8:59:51编辑过]

TOP
273#

519日下午,定海区小学科学第一团7所学校的近20位科学教师,齐聚定海小学,参加该团主题为“关注学生思维,推动问题解决”的教学研讨活动。本次研讨活动首先为老师安排的是两堂公开课,分别是檀枫小学的董必金老师执教的《昼夜交替现象》和定海小学王雪文老师执教的《用水测量时间》。在课堂中,董必金老师提供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对昼夜交替认知的前概念,然后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进行验证,从而认识到“一般情况下,只要太阳或地球之间作相对圆周运动,就会产生昼夜交替”。在实验材料的准备环节,董老师也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如采用拆掉反光罩、能四面发光的手电筒模拟太阳;用抽掉地轴的小地球仪代替地球,并在地球仪上某个点贴上一个标记物观察昼夜变化等。王雪文老师则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改动,她把滴漏装300毫升水计时漏100毫升改成了装200毫升水计时漏50毫升,然后据此推测漏100毫升和15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学生实验后在初步得出水压会影响水流速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把150毫升拆分成前后350毫升,通过分段数据的呈现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水位高低影响滴漏的流速。接着王老师又在课堂中让学生不断加水,让水位始终保持在200毫升,同时再次测量连续漏350毫升所需的时间,并和前面数据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改进后的滴漏水的流速变得均匀了。整堂课教学容量较大,但学生都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课后进行了互动评课,第一团每个学校均有教师发言,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如果是我上课,这个环节我会怎么处理?”对课堂中普遍感兴趣的一些话题展开了热议,在相互的观点碰撞中得到了互相促进和共同进步。最后,定海区科学教研员林宏华老师对两堂公开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同时也对所有在座的第一团科学老师提出了一些课堂教学方面的新思路、新方法,让每个老师获益匪浅。 











TOP
274#

活动很多,记录的也很详细,挺精彩的!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275#

5月28日,定海区教师进修学校科学教研员林宏华老师到北蝉中心小学听课指导。

林老师深入课堂,听取了余四德老师的《磁铁的两极》教研课,随后进行了评课交流。林老师从教材处理、教学教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课堂控制等多个环节对所听之课进行了分析,对余老师的课不仅给予了如实、中肯的评价,并从关注教学改革、学习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的更加精细有效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余老师受益匪浅,其他参与听评课的老师也获得了不少有益的启发。 (李兰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6-10 17:31:57编辑过]

TOP
276#

为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近日,海山小学首届教学节之骨干教师教学展示活动暨小学科学第二团教研课在海山小学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紧紧围绕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主题而开展,本次活动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展示的2堂观摩课精彩纷呈,各有千秋,充分体现了骨干示范引领作用,定海区教研员林宏华老师莅临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有2个环节,首先是陈平军和李善力2位骨干教师执教了《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和《月相变化》。陈老师从牛奶的包装引出课题“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既简洁又承上启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对探究食物包装上到底有哪些信息、我们去选购食品应该着重看包装上的哪些信息的热情。整堂课注重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观察包装上的信息,让学生掌握选购食品的方法,让科学为生活服务;李老师的课从画月相到产生疑问再到模拟验证最后得出一个月月相变化的规律,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发现问题——设计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第2个环节是精彩的评课议课活动,每位教师针对自己课的教学设计、课堂生成各抒己见,其中不乏精彩点评,气氛民主活跃,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最后由教研员林宏华老师结合各位老师的意见,根据课堂教学实况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给出了指导,并对整个活动进行了评价。林老师高度肯定了2位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环节,重视学生的发言,及时根据课堂生成调整教学思路,很好的体现了活动的主题“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思想,肯定了2位骨干教师所起的示范引领作用。


                                                                                                                                         (沈芳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6-10 17:33:33编辑过]

TOP
277#

625,袁优红名师工作室和宁波市名师团队在定海区东海小学举行了一次教学研讨活动,宁波市名师团队一行十多人由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分会副会长丁耀方、省特级教师任洪等名师带领,袁优红名师工作室区属学校的全体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首先是由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舟山市定海区廷佐小学的王燕萍老师对《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进行了教学展示。王老师独到的教学设计,亲切的教学语言,细致的活动指导,新颖的实验器材,都让听课的老师感受到了一位青年教师不俗教学功力,她紧紧围绕食盐在水中的“颗粒”变化,带领着学生开展了一次卓有成效的探究活动,得到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课堂教学展示结束后,特级教师袁优红老师为大家做了题为《对科学教育的一些认识》的讲座,就如何开展“走向科学的探究课”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随后,宁波市名师团队的学员们就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和袁老师作了互动交流。接着是互动评课环节,由特级教师任洪主持,舟、甬两地的老师们踊跃发言,和执的老师开展了一些面对面交流。活动最后由丁耀方老师对本次两地教师的联合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


 本次跨市性研讨交流活动的开展,给工作室的每个学员就如何上好高质量的科学探究课进行了有效示范,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也进一步促进了导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有效地发挥了名师们的专业引领和指导作用。 (王雪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6-30 14:04:10编辑过]

TOP
278#

定海的小科团队活动多,帖子好!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279#

近日,舟山市定海区小学科学学科中心组会议在区教师进修学校四楼会议室举行。会议由定海区小学科学教研员林宏华老师主持,定海区小学科学四个教学团(组)的组长、小学科学青年教师合作项目组负责人以及部分区级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参加了会议,同时会议还邀请了省特级教师协会定海工作站导师、特级教师袁优红到会指导工作。会议首先回顾了上学期定海区小学科学学科开展的各项工作及取得的不俗成绩,如在东海小学成功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区“教研之春”活动,王燕萍老师代表舟山参加省优质课评比获得一等奖等,这些成绩尤其值得点赞。同时林宏华老师还建议今后老师们要静下心来多看一点好书,深入反思自己的教学,要在提高各类论文的质量上多下工夫。接着是布置和讨论本学期的工作,主要有微课设计制作培训和评比活动、24学时培训工作、期末实验设计与操作检测、选派老师参加外省市的学习、培训活动等。在讨论中,林宏华老师对一些具体工作进行了解释,并回答了老师们感兴趣的一些问题。特级教师袁优红对其中一些和特级教师工作站及名师工作室相关联的工作进行了说明,并和老师们就十月上旬即将举行的一次大型教研活动的安排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TOP
280#

 

舟嵊小学开展“报纸叠高”创意大赛






923下午,舟嵊小学五年级的科技爱好者聚集在科学探究室参加“报纸叠高”创意大赛。




比赛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把2张报纸通过裁、卷、搭等方法进行创意叠高,三人为一组合作完成。来自各班的叠高能手有的利用三角形的稳定原理,先做一个三角形,然后在叠高的过程中不断减小纸筒的大小;有的则利用高塔原理,直接把报纸卷成下面大上面小的高塔。紧张激烈的比赛过程中,有些团队创作的高塔虽然叠得很高,但最终因底部太轻,无法支撑10秒而失败;也有一些团队因缺乏合作沟通,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小组最初的设想。最终,五(1)班的雄鹰小组和五(6)班的绿色环保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明确、配合密切,从12个团队中脱颖而出,分别以196.5cm 196cm获得一等奖。




同学们在紧张激烈的团队比赛中不仅体会到了创作的快乐,更是在活动中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取舍,学会了进取。此次活动作为暑假“关注纸张  引领环保新时尚”科技实践活动的延续,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创新的平台,一次展示的机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9-29 9:59:05编辑过]

TOP
281#

省特级教师协会定海工作站暨袁优红名师工作室小学科学研讨活动













省特级教师协会定海工作站暨袁优红名师工作室



小学科学研讨活动



一、活动主题:走向探究的科学课



二、活动目标



    为进一步发挥特级教师工作站功能,发挥特、优教师的引领作用,与广大教师共同探讨小学科学教学发展,了解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动向,从而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特举办此次研讨活动。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51010一天



地点:舟山市定海区东海小学(舟山市定海区环城西路110号)



四、活动安排





  

  

  

  



  

  

  

  



  

  

  



  

  



  

  

  



  

  

  



  

  

  

  



  

  

  

  



  

  



  

  

  



  

时间


  

  

活动内容


  

  

主讲人


  

  

主持人


  

  

8:008:20


  

  

   


  

  

 


  

  

 


  

 


  


  

  

8:259:05


  

  

走向探究的科学课观点报告


  

  

袁优红


  

  

走向探究的科学课观点报告


  

  

魏红春(江苏徐州名师)


  

  

9:159:55


  

  

同课异构《光和影》(教科版)


  

  

定海小学 王雪文


  

  

10:2511:10


  

  

同课异构《光和影》(苏教版)


  

 


  

  

陆新丽(江苏江阴学科带头人)


  

  

 


  

  

 


  

  

 


  

  

 


  

  

13:1014:00


  

  

1.互动交流研讨


  

  

两位观点报告人、两位上课老师


  

  

 


  

 


  

 


  

袁优红


  

  

2.小组观点整理、阐述与展示


  

  

各小组长


  

  

14:003:20


  

  

专家引领


  

  

喻伯军


  



四、参加对象



市袁优红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以及全区平台报名的教师。



、注意事项



1.请各位参会人员提前安排好学习和工作,准时出席本次研修活动。



2.会议联系人: 袁优红  13857200355  孔令文15957052149



省特级教师协会定海工作站



                                                                                                   袁优红名师工作室  



2015108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1 19:10:36编辑过]

TOP
282#

省特级教师协会定海区工作站活动在东海小学举行

 



  1010日,省特级教师协会定海区工作站暨袁优红名师工作室小学科学研讨活动在舟山市定海区东海小学举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小学科学教研员喻伯军老师、定海区教育党工委副书记王旭东、定海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俞金海、定海区小学科学教研员林宏华等领导和专家到会,定海区各小学的部分科学教师、袁优红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及市属周燕娜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教师参与了活动。另外,江苏省徐州名师魏红春老师、江苏江阴学科带头人陆新丽老师也应邀参与了活动。本次活动以“走向探究的科学课”为主题,由省特级教师袁优红老师主持。



  活动首先由袁优红老师和魏红春老师分别做了《走向探究的科学课》的观点报告,通过两位名师的解说,使参与活动的教师更深层次地理解了“何为走向探究的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教学指明了方向。



  接下来由江苏陆新丽老师和定海区王雪文老师上了两节精彩的带有浓浓的探究味的展示课,两位老师同时上了《光和影》一课,属于同课异构。王雪文老师以找身边的影子,借助学生生活经验展开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打破常规,大胆尝试把课堂主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自主的探究时间,并且注重学生设计对照试验的培养。王雪文老师的课体现了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经历一种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



  陆新丽老师的这节《光和影》则是从寻找影子游戏开始,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整节课环环相扣,教师优秀的素质在课中得以充分体现。这节《光和影》是苏教版教材,相对本省使用的教科版有点难度,但是看学生表现似乎是一点难度没有,整节课的课堂氛围较好,师生配合融洽。



  下午是互动交流研讨环节和小组观点整理阐述与展示环节,每位老师都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想法,在相互交流中得到了共同提高。活动最后由喻伯军老师做活动总结引领,喻老师向全体教师解释了什么是探究式教学,他指出探究式教学应该是让学生的科学概念和探究能力协调发展的教学,探究式教学的目标是逐步形成像科学家那样的认知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并解释了探究式教学的五个要素。喻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使下面的老师受益匪浅,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科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自己努力的方向。(通讯员:东海小学  孔令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1 19:17:56编辑过]

TOP
283#

省特级教师协会定海区工作站活动照片


 


 袁优红老师的《走向探究的科学课》



 



 魏红春老师的《探究以儿童活动为中心》



 


 喻伯军老师的《关于探究式教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2 11:04:22编辑过]

TOP
284#

省特级教师协会定海区工作站活动照片


 


王雪文老师的《光和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2 12:14:19编辑过]

TOP
285#

省特级教师协会定海区工作站活动照片


 


陆新丽老师的《太阳和影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2 11:08:06编辑过]

TOP
286#

省特级教师协会定海区工作站活动照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2 12:02:30编辑过]

TOP
287#

 

《光与影》


                                                 定海小学  王雪文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


1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遮挡物和屏。


2)发现影子的变化,并知道影子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寻找影子的变化规律,并将观察过程准确地进行记录。


2)能不断完善并改进实验方案,最终获得严谨的科学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探究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并将观察过程准确地进行记录。


教学难点:完善并不断改进实验方案,最终获得严谨的科学结论。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剪刀、棉线、小夹子、屏板、大手电筒、多只黑色彩笔(备用)


2.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纸、火柴盒、黑色彩笔、量角器。


学生准备黑色水彩笔、每位学生一个夹子


课前让学生观察同一物体的影子


五、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1.生活中,对于同一个物体,它的影子会变化吗?你能用黑色彩笔画一画是怎样变化的吗?


2.用夹子挂在这条棉线上,展示在全班同学面前。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收集全班学生对影子的初步认识,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感受生活中影子的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进入新课的教学不仅为后面寻找影子的特点、规律做好铺垫作用,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观察展示了这么多的影子,在寻找影子过程中,觉得影子的产生需要哪些哪些条件呢?


2有光,有物体,就可以了吗?影子最后呈现在哪里?对了,要找到影子必须有一个呈现影子的地方,这就是屏。所以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遮挡物、屏。


3.师生简单交流:这是谁画的影子?能来介绍下你画的影子吗?


1)这是什么物体的影子,有什么特点?


2)你为什么这样画?


3)你想说明同个物体的影子什么在变化?


4.大家画的影子都很有意思,那你对这些变化的影子有什么疑问吗?你认为影子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规律,能说说理由吗?


5.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推测。


6.大家都认为影子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那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呢?


二、初步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


1.我们用火柴盒作为遮挡物,白纸作为屏,用手电筒的光来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行不行?


2.(请一位同学帮助老师一起先来制造一个影子)现在影子出现在哪里?光在哪里?物体?我们可以这样把影子的轮廓简单得画在屏上,并将光和物体的位置简单地标注在这个影子的旁边,以便接下来对影子的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及时记录实验现象是我们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非常好的办法。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寻找影子的变化规律。


3.实验前,为了帮助同学们更顺利地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王老师有几点温馨提示想要和同学们分享下:


1)及时画下影子的轮廓并标注物体和光的位置。


2)一张纸上记录一种规律。


3)发现更多规律时,纸不够可以举手示意老师


4.学生边画边找影子的变化规律,教师巡视。


5.师生交流:


1)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是怎样操作的?


2)其它组赞成他们发现的规律的吗?——不赞成,那你们组有没有更好的想法?


3)对于他们组发现的规律或是操作方法还有没有补充或是更好的建议?(像他们这样在操作中既移动了物体,又移动了光,这样的方法好不好?指导控制相关变量)


4)对于这个规律我们达成了一致的看法,那还有没有发现其它的规律呢?


6.教师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对于达成一致的规律,适时在课件中出示。


预设课件出示:


1)光动,其余不动:光离物体远,影子大;光离物体近,影子小。


2)物体动,其余不动:物体离屏远,影子大;物体离屏近,影子小。


4)影子总是产生在背光一侧。


5)光方向位置变,其余不变: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的位置方向有关。


6)物体的照射面改变,其余不变:影子的形状和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角度指导:学生提出光的位置变化会使影子发生变化。你们是怎样发现的?同学们觉得这样操作好还不好?位置变化的同时,离物体的距离也在变化。那得出的结论就不那么严谨了。


8.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在交流中发现在寻找影子变化规律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控制好相关的变量,这样才可以使我们发现的结论更加科学,更有说服力。


【设计意图:在教师还没有指导的前提下,先让学生动手进行探究。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初步发现影子的规律。虽然此时学生的操作时不规范的,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完善的,但这不正是体现了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需要以不断探究,不断完善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吗?】 


三、进一步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


1.既然刚才我们的实验方法不够严谨,光位置变化时,与物体之间的距离也在变化,并没有控制好相关变量。你有没有更好的想法改善这个实验操作,在操作中是否需要借助更好的器材帮助我们完成这个实验?


2.学生思考


3.教师引导补充:王老师这里有一把量角器,可以帮助到你们吗?


4.师生补充完善操作方案


5.在这次实验中你有什么注意事项想要提醒其它小组的吗?


教师补充提示:


1)量角器立在记录纸的横线上,火柴盒置于量角器前的阴影部分。


2)可将手电筒分别置于量角器上五个标注的位置。并及时记录发现的实验现象。


3)实验完成后,将材料放置在一边,以端正的坐姿示意王老师。


6.那么我们就根据完善后的方法,再来探究下影子变化的规律,和我们初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否一致,好吗?


7.学生实验


8.汇报发现的规律。


9.刚才同学们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法的过程中,发现影子的变化确实有一定的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玩的基础上先发现一些初步的规律,然后再对一些不规范的操作进行改进,以便让学生得出更加严谨更有说服力的结论。让学生在科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经历一种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四、总结巩固光与影的规律


1.今天我们学习了《光与影》(板书课题),回顾整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知识上或者能力上的收获)


2.最后我们借助自己的手来玩一玩手影游戏好不好?但王老师有个要求,在玩的过程中需要同学们验证下今天我们发现的影子变化的规律,好吗?


3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获得了影子与光之间的规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外去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寻找阳光下影子变化是否也有一定的规律。


【设计意图:用游戏来巩固影子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热情。最后让学生观察阳光下的影子,即是对这节课学到知识的运用,也是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TOP
288#

 






走进探究的科学课



 1010日十全十美的日子,我参加了在东海小学举行的省特级教师协会定海工作站暨袁优红名师工作室小学科学研讨活动。



 我首先听取了两位专家的精彩讲座。袁特和魏老师都结合案例,使我进一步明白如何走向探究的科学课,要从孩子的原有认识出发,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设计的活动要有童趣,好玩。



 接着王雪文老师和陆新丽老师为我们呈现教科版和苏教版的《光和影》,两节课虽然直向的目标有所不同,但两位老师都尝试从学生的原有认识出发,让学生深入探究光和影的关系。



 王老师让学生在明白影子形成的条件后,小组自主的研究影子的特点和光的关系,并用最直观的记录方式记录影子,用红色图片表示太阳的位置,同时老师留给学生更大的活动空间,动作快的组可以研究影子的其它的特点,分层教学呈现的很好。分析与研讨环节,老师让一组学生汇报,不够多,师应尝试让学生检验其它组做同一特点的同学自检或反思。另外,学生的记录比较随意,如果一张纸划成三栏,这样的记录,学生在分析的时候,不会出现其他同学看不清或无法理解的现象。整节课学生缺少的还是时间,如果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一种严谨的实验方法实验,效果会更好。另外建议最后的影子游戏可以更深层次一点,能够巩固反馈课堂所学。



 陆老师从游戏入手到了解光的位置决定影子的位置,从质疑教室里实验优势,到模拟实验的引入,从学具的呈现,到学生的小组自主探究,步步引导学生探究太阳与影子。很多的概念对于五上学生来说有点难,但老师总会从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入手,帮助学生建构新的科学概念。建议老师还可以再放手一点,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我想学生会发现更多。最后老师出示一开始的照片,让学生学以致用,用学到的判断时间,教给孩子一种生活常识,看影子判断时间,老师的结束语更能激发学生继续研究光和影的兴趣。



 最后,我们的喻特给我们做了《关于探究式教学》的讲座,喻老师结合上午的活动帮助我很好的理解最新的关于探究式教学的5个要素,明白自主探究的5个层次。喻老师还举了几个典型的课例,帮助我重新感知如何巧妙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探究。



 科学课,以探究学习为主,因此走向探究的科学课,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3 22:54:43编辑过]

TOP
289#

王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对影子进行探究,记录,然后通过汇报讨论之后制定出了严谨的实验方案,从放到收控制的非常好,如果可以在方案设计之后让学生亲自再做一次,将前面自由探究的时间省下来一点用作后面的规范的实验操作,可能会比演示的效果要好一点。
TOP
290#

这两堂课都非常的精彩,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注重科学课的探究的过程。探究课过程的设计应该是比较重要的,如何把课设计得有探究味,让学生经历一个长时的探究过程,教师应该学会放,适当的引导,尝试着放得多一些。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艺术也很有讲究,最好能提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尽量少提填空式的问题,在慢慢地积累中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再者交流讨论环节也是科学探究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王雪文老师的交流讨论环节,个人觉得学生参与的面还不够广,交流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教师提问,个别学生作答的形式。如果交流讨论环节处理得好,学生的学习会变得更加有效率。
TOP
291#

  体验探究的科学课
                                ——记2015/10/10东海小学活动
2015年10月10日,在这么萌的日子里,省特级教师协会定海工作站暨袁优红名师工作室小学科学研讨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主题是走向探究的科学课。
期间,由袁优红和魏红春两位名师对于走向探究的科学课进行观点报告,两位名师都讲到探究的科学课应当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探究要以儿童活动为中心,设计符合孩子认知特点的有童趣的探究活动。
然后,由定海的王雪文老师和江苏的陆新丽老师上教科版和苏教版同课异构
《光和影》一课。王雪文老师所上的《光和影》一课,课堂上,她与学生之间自然的互动,轻松的氛围,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以玩的方式自主地研究影子变化的规律……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一段探究的时间里,王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参与,自己选择要研究的规律。我认为,这个活动过程中是一个多感官参与的过程,不仅仅是学生用眼睛观察,而且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还应该是思维参与的活动。学生根据自己观察的现象用画的方式记录在白纸上,然后,学生应当对自己小组的观察结果有一个思考,并且,初步得出一个结论。王老师开放的教学,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通常在自己上课的时候,往往不敢放手,怕学生学不好,听了这堂课后,自己也可以尝试着去做,只是这个扶与放的度还是需要把握。
     江苏的陆新丽老师上的《太阳和影子》一课,让我们一众听课老师听得乐在其中。她与学生之间那种亲切交流,她每个环节细致的教学,以及他一环紧扣一环的设计,无不令我们钦佩。她由一张图片的导入,既与学生生活经验相交,又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注意力。课中,陆老师用拳头代替太阳让学生亲身体验太阳东升西落,引出太阳由东→南→西,这一设计非常好,让学生在错误的前概念下慢慢纠正过来,亲身的体验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实验过程中,陆老师所制作的教具也令我们眼前一亮,不过,这个教具只要稍作改动,将铁丝更好的固定住就能够更好的模拟太阳和影子。
    随后,喻伯军老师做了关于探究式教学的报告,以及对上午两堂课进行了点评,都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总之,今日的活动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不虚此行。
TOP
292#

      听了王雪文和陆新丽老师的课,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科学老师不再一味拘泥于科学书本,而是把它当成一种工具,一个契机。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增减教学内容,使它更适合我们的学生。一节课的时间,我们往往不能面面俱到,但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自主权去解决一个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科学素养一定会有进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20 13:08:42编辑过]

TOP
293#

    这两节课,令人印象最深的当属两位老师的“放”了,特别是王雪文老师,她给了学生非常多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而陆老师的课最夺人眼球的是她的教具,非常实用,很好地提升了实验的效果。
TOP
294#

听了学校里参加这次活动的老师的汇报,收获很多。两堂课对学生的探究研究的很深入。

TOP
295#

 

小学科学教师90学时培训活动在舟嵊小学举行


 


为期一周的小学科学教师90学时培训已全部结束。第3组成员来自舟嵊、廷佐、柳行、舟山小学的7位老师的实践培训在舟嵊小学进行。


根据前期制订的培训计划,前三天老师们在一起进行自主备课、说课、集体研讨、自主修改教案、准备材料后,最后两天进行了“注重学生的科学思维”的课例研讨。


研讨活动首先由指导教师执教《地球表面的地形》。课前游戏,丁老师让学生在中国地形图模型上找各种地形,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利用模型和提炼的资料自主研究五种主要地形,然后从整体上读地形图认识中国地形的特点,最后再结合地形图,让学生选择一种地形进行建模。丁老师让学生玩转中国地形图,初步感知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的特点,学与玩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乐趣。


然后由学员上课。王琳老师利用自制的激光笔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光是直线传播的》;俞博老师在学生明白风化概念后,让学生结合舟山实际说说《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孙永军老师从乒乓球入手,让学生研究圆顶形和球形后,让学生从物品、人体、生物、建筑中《找拱形》;余友伟老师则精简教材原有活动,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探究《斜面的作用》;俞凤老师则充分提供一些实物,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画图的方式研究《光的反射》。王咪红老师和应荷仙老师分别上了《相貌各异的我们》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最后,参训的老师进行了评课和培训心得交流。大家都认为此次培训收获较大,几天时间里老师们从备课到准备材料到上课,进步很大,提高了自己的执教能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21 12:16:57编辑过]

TOP
296#

小学科学教师90学时培训活动照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21 10:09:36编辑过]

TOP
297#

 

袁优红名师工作室暨小学科学第三团研讨活动在舟嵊小学举行


 


10月20日上午,袁优红名师工作室成员及小学科学第三团的老师相聚在舟嵊小学开展研讨活动。市教研员陈增仕老师和区教研员林宏华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首先由工作室成员王雪文老师执教《光和影》,王老师在原有课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改变,希望能让学生在不断地经历光与影的实验中探索他们之间的关系。王老师在实验材料上也作了很大的改进,用固定的铅丝帮助学生控制光源的位置,很好地显示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变化长短、方向发生了变化。课后,工作室成员和第三团的老师一起进行了评课,导师特级教师袁老师针对课的安排进行了各个环节的重现,指明每一环节的目的,要求各个环节之间是一个递进的关系,是学生思维提升的再现。林老师也指出要让学生明白经历一个探究的意义,让学生在探究中提升科学素养。


最后,陈老师肯定了王老师的课堂教学,指出在课堂上老师要有小结的意识,提出的问题要有指向性,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堂生成。


此次研讨活动,让工作室和第三团的老师再一次明白老师在课堂上的引领是非常的重要,简洁明了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深入地探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21 10:11:31编辑过]

TOP
298#

为进一步帮助青年教师提高论文撰写水平,明确期末试卷编撰方法及命题方向,11月18日,舟山市定海区小学科学项目组教研活动暨2013届新教师培训在海滨小学举行,科学项目合作组全体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上午,项目组成员首先针对几个案例发表了各自的感想与看法,接着定海区进修学校教研员林宏华老师以王燕萍老师撰写的《基于科学概念的探究式教学》论文为例,帮助大家理清论文改进的着手点与途径,初步明确论文可遵循这四个步骤:选题、列提纲、补充资料、动笔撰写。接着,林老师以每位教师在2015年撰写的论文为例,一起研讨交流其中的不足与需要改进之处,让大家进一步明确提高论文撰写水平的一些策略:(1)选题切口宜小不宜大;(2)选题要新颖,可关注当前教改中的热点问题或难点问题进行思考;(3)避免大篇幅地阐述纯理论和较空洞的东西;(4)尽可能避免在题目中取小标题。


下午,项目组成员首先针对几位教师出的试卷发表了各自的思考与观点,接着林老师为大家分析总结其中的不足及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同时帮助老师们明确了期末试卷的编撰方法,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难度系数、区分度等一些术语的含义。最后,林老师结合近几年的期末试卷,帮助全体老师进一步梳理明确了命题及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1)填空题的取消,帮学生多理解少记忆;(2)应用题的增加,帮学生多理解实验的目的及意义;(3)增加知识点之间的综合运用,帮学生梳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逻辑结构;(4)增加学科间联系的题型,帮助学生了解科学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关联等。经过一天的学习与交流,使老师们对论文的撰写、期末试卷的编撰方法及命题方向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对教师的论文撰写水平、试卷的编撰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让每位参加活动的老师都感到收获良多。 (通讯员:定海小学 王雪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1-25 9:48:36编辑过]

TOP
299#

好强大的团队啊!
TOP
300#

近日,定海小学2015年海莲花科技节落下了帷幕。本次科技节历时一个月,各项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体现较强的“科技味”和“趣味性”,深受学生的喜欢。主要内容有:科技制作与发明专家讲座,一、二年级纸火箭比赛,三、四年级自制陀螺计时赛,五、六年级科学小论文征集评比,三至六年级科技小发明比赛,五、六年级科普知识抢答赛等。各班在接到比赛通知后,都十分重视,班主任能利用谈话课、班队课等时间加强宣传,同时在班内先行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或比赛,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一些技术指导,部分班级还邀请了有特长的家长到班中帮助辅导参赛的学生。到了比赛当日,各班都能按时选派学生、选送作品参赛。在五、六年级科普知识抢答赛中,在各班必答题得分几乎齐头并进的情况下,抢答题得分成了拉开班级之间差距的唯一手段,各班参赛选手的竞争相当激烈,选手们各不相让,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他们的出色表现也得到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科技节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促进了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