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喻伯军老师教学思考集 [复制链接]

1#

喻伯军老师教学思考集

为方便浏览,在论坛中收集了喻伯军老师近期发的教学思考,做成专贴,供大家学习

201403,教学思考1:巧用大马铃薯http://lt.zjxxkx.com/showtopic-16922.aspx

201403,教学思考2:把预测环节做到位http://lt.zjxxkx.com/showtopic-16957.aspx

201403,教学思考3:简易小天平的改进http://lt.zjxxkx.com/showtopic-16984.aspx

201403,教学思考4:《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新设计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17032.aspx 032

201403,教学思考5:成为收集器材的有心人http://lt.zjxxkx.com/showtopic-17115.aspx

201403,教学思考6:让学生的观察视野更开阔一些http://lt.zjxxkx.com/showtopic-17147.aspx

201404,教学思考7:怎样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误差http://lt.zjxxkx.com/showtopic-17203.aspx

201409,教学思考8:让教学目标真正落实在教学中(一)目标的细化http://lt.zjxxkx.com/showtopic-17871.aspx

201409
教学思考9:让教学目标真正落实在教学中(二)准确定位教学目标http://lt.zjxxkx.com/showtopic-17879.aspx

201409,教学思考10:让教学目标真正落实在教学中(三)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http://lt.zjxxkx.com/showtopic-17903.aspx

201504,教学思考11:《科学备课四步曲》http://lt.zjxxkx.com/showtopic-18630.aspx

201504,教学思考12:人人动手,人人记录http://lt.zjxxkx.com/showtopic-18995.aspx

201510,教学思考13: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http://lt.zjxxkx.com/showtopic-19587.aspx

201510,学思考14: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设计http://lt.zjxxkx.com/showtopic-19588.aspx

分享 转发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2#

每一篇都认真学习了,很受启发。

我的BLOG: http://blog.kxsy.net/user1/528/index.html
TOP
3#

太有必要了!

TOP
4#

好帖啊!应该加精吧
TOP
5#

 这个总结帖好!
一直努力中……
TOP
6#

真好!
TOP
7#

一一阅读。想着为了大家更好的阅读,我把喻老师的文章一一摘录下来。


                         教学思考:1.巧用大马铃薯  







好几次听《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这一课,听到教师为了买实验材料小马铃薯而犯愁。现在的市场上,常见的是大马铃薯,而实验用的小马铃薯不常见到。用大马铃薯给学生做实验,烧杯用大号的,食盐的消耗量也相应增加,成本一下子提高很多,特别是调制一杯让马铃薯浮起来的盐水所化的时间大大增加,让教师左右为难。


其实,用好大马铃薯做实验,反而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只要对教学设计稍作调整即可,设想如下:


1、出示一个大马铃薯,猜测它在水中的沉浮。然后放入一杯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结果沉。


2、联系本单元第一课切分橡皮的学习内容,把大马铃薯切分成两半,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结果都沉。


3、继续切分至小块马铃薯,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状况,结果全部沉。


4、选择一小块马铃薯,放入盐水中,观察现象,让学生提出解释。


5、学生讨论研究液体的方法。


后面的教学环节中,用到马铃薯的,就用小块的马铃薯即可,大大节约了材料。


此方法不仅解决了市场上难以购买到小马铃薯的困难,而且把前面学过的内容有意识地回顾和联系,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环节的设计,更好地指向本课“液体的密度变化引起物体沉浮状态的变化”的教学目标,又为引导学生控制一个变量进行研究做好铺垫。


教学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设计不仅要看一节课的发展,更要看整个单元的发展脉络。这样,我们的教学设计视野会更宽广。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8#

教学思考2.把预测环节做到位  






 

    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教师把7、8种材料和水槽放在实验桌上,让学生先进行预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再进行实验验证。结果,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把材料往水里一放,然后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预测的过程很容易被忽略,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同样,在《导体和绝缘体》一课中,需要预测20种材料是否容易导电。如果教师没注意强调先预测再验证的话,学生往往也直接做实验检测材料的导电性能,而把预测再补上去,达不到预测的作用了。


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发现在学生的心理和习惯上,相对于预测而言,观察实验的吸引力远远超过它,两相比较,学生会不自觉地直接进入观察实验活动。


    怎样把预测环节做到位呢?以上面提到的两节课为例,只要教师稍作调整教学节奏,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先把沉浮的材料放在桌上,水槽暂时不发给学生。让学生先预测材料的沉浮,填写在表格中,还要说说判断这些材料沉浮的理由,小组内交流。等这个环节结束了,再发下水槽,让学生一边验证一边记录。


    同样,做检测导体绝缘体实验时,先不要发下电路检测器。让学生先把预测做好,填写在表格中。容易导电的打,不容易导电的写,确定不了的写?。等预测做完了,然后逐个检测记录。


    除了调整教学节奏外,更好地方法是让学生养成先预测再实验验证的习惯。预测是探究的一个环节,是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活动产生的预期,也是体现学生原有概念的良好时机,把预测做到位,可以对教学环节展开和良好探究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帮助。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9#

[原创]教学反思3.简易小天平的改进 






 

    三年级上册《空气有重量吗》这一课,有一个简易小天平的教具,用来观察比较空气是否有重量。



学生在制作简易小天平的时候,遇到一些困难:两端系线处如果固定,那就不容易调好平衡;两端不固定,影响观察效果。


    有一位教师用橡皮筋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把两端系线处用胶水固定,在横杆两端分别绕上一根橡皮筋,作为调节平衡的“游码”,只要撸动橡皮筋,就可以方便地把小天平调到平衡状态,操作方便,又把天平的“游码”隐含在其中,可谓一举两得。


    教师在教学中,一处小小的改进,就能呈现出较好的教学效果,说明教学智慧来自课堂,来自一线教师。如果我们把这些经验积累起来,那么到了一定时间之后,我们就会拥有很多的教学智慧,拥有一笔很大的教学财富。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10#

[原创]教学思考4.《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新设计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这一课,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欢,经典的设计经典的课堂时有呈现。前段时间,听了几位教师的课,很有感触,经典内容还可以继续探索发展。趁反思的机会,把本课稍作梳理,作为思考的结果予以保存,与大家共享。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