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状况:教师反复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但实际情况却不尽人意,出现学生兴趣不足,参与低下,学生思维投入不深的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师没有充分把握学生的已有水平,导致教学时在学生原有水平上重复。因此在制定目标之前,要探知学生的原有认识,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特别要在学生易错处着力,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实现突破重点和难点,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一位教师在三年级学生学习《磁铁》单元的时候,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的孩子已经玩过磁铁,有些孩子还拥有磁铁,他们对磁铁的认识已经远远超过教材前面几节课的要求。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目标,着重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发展正确的认识。教师把第1、2两节课的内容进行整合处理,对学生已经知道的内容,淡化处理,着重在学生出现错误之处设计活动:
1.针对学生认为磁铁都能吸引金属的错误认识,设计了不同金属片能否被磁铁吸引的活动,甚至还演示金戒指和银项链是否能被磁铁吸引,让学生理清磁铁吸铁与吸引金属的不同概念。用检验复合材料中是否含有铁的物质,巩固新认识。
2.针对学生认为磁铁必须碰住物体才能吸铁的认识,设计了“磁铁能隔着哪些物体能吸铁,磁铁接近到什么程度就能把大头针吸过来,怎样让回形针不碰到磁铁能悬在空中”这些既有趣又有一定难度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参与度。
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要分析教材,其次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调整教学目标的内容和方向,使得学生的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迈进。同时,要把教学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相应地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保证一节课的整体目标真正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