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教学思考7:怎样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误差 [复制链接]

1#

[原创]教学思考7:怎样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误差

 

在测量类的活动中,测量结果的误差是难免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例如温度计的读数,量筒的使用,时间的测量等。


怎样让学生认识到误差呢?


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误差。如四个人一起读温度,有的读20摄氏度,有的读20.5摄氏度,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如数摆动的次数,大家都心里默默地数,后来发现大多数人是20次,个别的只有19次或者21次,什么原因?从而让学生接受误差确实存在。


其次,碰到实际情况,还要用实证的方法求得结果,同时更进一步认识到误差的存在,并且运用误差去解释现象。


《摆的研究》一课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下面的情况。学生通过活动,得到了以下测量数据: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1倍摆重(15秒)


16


19


13


2倍摆重(15秒)


17


20


14


3倍摆重(15秒)


18


19


14


当老师想引导学生得出摆的速度与摆重无关的结论时,大多数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认同了,但是一部分学生不同意。有个学生说:摆的快慢跟摆锤的轻重有关,相差1次也是偏差!教师由于时间关系,只解释是误差的原因,匆匆结束这节课。结果下课后一调查,居然有一半多的学生不认同误差的说法。


看到这个情况,我问学生:“如果是偏差,那么15秒相差1次,按照这样算60秒相差几次?”学生说“相差4次”。“好我们一起再做一次实验,看看1分钟会不会相差4次。如果相差4次,说明什么?如果仍然相差1次,有说明什么?”通过现场测试,结果只相差1次,学生马上认同了误差的说法。


课堂上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又该如何应对呢?我认为,教师心中不要只想着正确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运用实证的过程,求得真实的结果,实证意识在此处显得更加重要。


在《摆的研究》这节课上有2个实验,分别是摆动快慢跟摆绳长短与摆锤轻重的关系。如果要让学生接受误差的解释,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学习心理,先汇报改变摆长的实验,再汇报改变摆重的实验。学生会发现只改变摆长的实验数据相差很大,很容易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而只改变摆重的实验数据很接近,一般只相差1次,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误差的解释,从而理解误差的存在。


 

分享 转发
TOP
2#

 喻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误差的思路,谢谢喻老师!
一直努力中……
TOP
3#

尊重现实,追求理想,这并不矛盾。


现实不能做到完美,只能做到更好,


理想是需要思考和提炼得出的。

TOP
4#

通过实践得出结论,而结论并不是完美的,是存在一些差异的。孩子们的各异不同,做出来实验结果有时是不同的。我们尊重事实,但在事实之中也会伴随着误差的产生,我们只有尽力做到最好,但不能做到特别完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4-9 16:42:41编辑过]

TOP
5#

l老师一定要尊重原始数据,找到其中误差的原因,而不是急于下结论
TOP
6#

喻老师帮我们打开了思路,科学也需要与时俱进。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7#

喻老师的做法真好,学习了!
享受教育
TOP
8#

操作上的不规范和误差之间要分清楚
海宁小学科学联盟   联系QQ389853241
http://blog.kxsy.net/user1/4012/index.html
TOP
9#

 感受误差的真实存在性,而不是追求一味的统一,这是一种求真;在实验中减小误差,体验误差对结果的影响,这是一种求实。
TOP
10#

当孩子们能敏锐的感觉到所谓的误差可能不仅仅是一个因素造成的,就说明孩子们进步了。高明的误差。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11#

正在写“以学定教,灵活教学”主题的论文,看到喻老师这里讲的让孩子们从内心认同误差的做法,真的很巧妙!很实用!在老师的巧妙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实证后从内心真正认同误差,而不是依靠老师的权威让学生取得表面上的认同,这恰恰也是“以学定教”的一种体现吧。
TOP
12#

好方法,马上去用!
TOP
13#

学习了!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4#

     老师这样的引导非常好:看到这个情况,我问学生:如果是偏差,那么15秒相差1次,按照这样算60秒相差几次?学生说相差4好我们一起再做一次实验,看看1分钟会不会相差4次。如果相差4次,说明什么?如果仍然相差1次,有说明什么?通过现场测试,结果只相差1次,学生马上认同了误差的说法。”——通过再次的实证让学生明白误差的存在,学生是要看到现象、数据才能扭转自己的想法。

     另外喻老师提到如果要让学生接受误差的解释,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学习心理,先汇报改变摆长的实验,再汇报改变摆重的实验,这个建议非常好!

我的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360/index.asp
TOP
15#

摆这个内容其实还是很难上的,因为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16#

学习了!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7#

理解误差的真实,还学生一个误差
TOP
18#

 学生学具袋里的工具做杠杆尺实验误差也挺大,左边3格1个,右边1格一个2个也能平衡,有这样的材料无语。
TOP
19#

喻老师单摆实验的误差纠差方法给我启发很大。
TOP
20#

这个误差在教学中是会时不时的干扰我们的课堂,我们在教学中有时也是简单的带过,或者冷处理,现在学习喻老师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就可以帮助学生纠正一些内心里存在的疑惑,不是唯老师的话是从,非常有实际意义。谢谢!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21#

 学习了!收集至:

【综合】浙江省教研员喻伯军老师培训资料专贴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256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2#

实用的小窍门,背后还有可以举一反三的教育智慧。

TOP
23#

智慧
平湖市新仓中心小学----小兔子
TOP
24#

摆的研究误差的实证法解决,真的大大一个赞字。。。只有自己去实践了,才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上课时,我内心是很纠结如果去解决这个误差现象的,的确孩子是不会信服你口中的误差的,用15秒差一次,60秒差四次的方法解决。更加有认同感,而且设计实验中,本身就是思维推进的一个过程。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5#

每次看见大家翻出来喻老师的老帖子,就是又一次的学习,常学常新!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孩子们敢于思考、敢于提出疑惑,正视问题,有办法解决,这才是学生信服的理由!
TOP
26#

用数据来实证究竟是误差,还是非误差,这是真正的科学精神
TOP
27#

小学阶段的误差问题是个头疼的问题,有些是材料的不精确造成的,有些是操作上不精确造成的——当然小学生的操作水平是有限的。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让小学生对误差和错误的数据有一个正确对待的态度。放大的做法就是解决途径之一。如同喻老师在案例中介绍的,摆的研究15秒相差1次,于是把它放大到1分钟呢,然后再次进行,这也是一种科学思维上的提升啊!
TOP
28#

喻老师帮我们很好解决了误差的认识问题。
TOP
29#

误差的认识还是蛮重要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