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定海区小学科学团队专帖 [复制链接]

121#

                              舟山市定海区生本课堂研讨活动探讨有效合作学习


        

   58下午,舟山市定海区第三团队“以生为本、有效合作”为主题的生本课堂研讨活动在城西小学举行。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来自定海区第三团队的各学科教师,活动还邀请了定海区教育局副局长、浙江省小学科学教研员、省特级教师喻伯军老师和定海区进修学校小学科学教研员林宏华老师到会作课堂教学指导。

本次活动中,城西小学李明丽老师执教了五下科学《昼夜交替现象》一课,在课堂中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模拟实验以及上台展示,并在小组间相互进行评价和补充,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研讨的能力。课后,听课教师针对本节课学生的“有效合作”进行了细致入微地交流研讨。教研员老师又分别从教材的处理、模拟实验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点评。老师在最后小结中对本节课评价机制以及本节课模拟实验与现实要相结合这两方面做了具体的指导,让大家受益匪浅。大家认为“以生为本、有效合作”不仅是本次活动的主题,更是今后教学的方向。(城西小学  李明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20 20:39:00编辑过]

TOP
122#

生本课堂研讨活动掠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20 20:38:18编辑过]

TOP
123#







   定海区小学科学第一团“关注常态,以学定教”教研活动在白泉小学举行



 



  523日,定海区小学科学第一团“关注常态,以学定教”教研活动在白泉小学顺利结束,来自定海区小学第一团七个学校的近20位科学教师参与了活动。本次活动共推出了两节教研课,分别是白泉小学朱辉老师执教的《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和檀枫小学董必金老师执教的《地球在公转吗》。在课堂中,两位老师都能紧紧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关注常态,以学定教”,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出发,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深入思考,是两节效果良好、实用性很强的“家常”课。与此同时,两位教师教态亲切、语言幽默,也给学生和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朱辉老师《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一课,注重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比较生、熟食物的不同,并加强了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对每天会面对的生、熟食物的不同特点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而董必金老师《地球在公转吗》一课,则充分利用了“用左、右眼观察眼前两只不同远近的笔,比较位置的变化”这个小游戏,既降低了“恒星视差”模拟实验的难度,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董老师利用了自制教具——挂着“恒星”的木杆和标尺,带领学生到开阔的操场上做模拟实验,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课后,参与活动的科学老师们又展开了互动交流,大家畅所欲言,既有对课堂精彩生成的肯定,也有对执教老师处理不妥之处的意见,还有对教学环节设计的一些锦上添花的建议。定海区小学科学教研员林宏华老师全程参与了活动并对本次活动作了精彩的点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27 7:28:04编辑过]

TOP
12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27 17:40:21编辑过]

TOP
125#

董老师用两支笔的小游戏降低模拟实验的难度让我印象深刻,做模拟实验最怕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在这节课中一个简单小游戏就解决了这些问题。
TOP
126#



             定海区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24学时第二次培训在舟嵊小学举行



528日,定海区全体小学科学教师相聚在舟嵊小学参加教师专业发展24学时第二次培训,喻伯军老师全程参与并指导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由教研员林宏华老师主持。活动先由三位教龄不到三年的青年教师执教。舟嵊小学王琳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探究意识,在《磁力大小会变化吗》一课中,王老师多次强调学生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方式解决问题,同时王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在有根据的预测中显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檀枫小学的赵晔老师挑战性地选择一堂较难上的课《观察、描述矿物》,赵老师能很好地把握本课的重点与难点,较注重研究的准确性。小沙中心小学的王雪文老师灵动地在课前引入重心,很好地降低本课的难点,又适当地调整教材,用重心引出摆长,结合简单的课件使学生对《做一个钟摆》的科学概念更加容易掌握。



接着,来自四个教学团的代表进行了观点报告。定海小学王文斌老师的《例谈小学科学课“以学定教
灵活教学”策略的运用》,舟嵊小学丁红霞老师的《以学定教 灵活教学科学DIY》,海山小学陈小飞老师的《
正视误差,谈对培养学生实证意识的思考》,廷佐小学王燕萍老师的《找准起点再起跑》,四位老师分别从不同的视角阐述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学定教,以生为本。



下午,四个团的老师分组进行了小组交流,整整1个多小时,老师们畅所欲言,纷纷提出自己对课的理解与想法。王文斌老师、赵雯文老师、董丹凤老师、沈佳丹老师代表团内的老师对三堂课进行了点评。特别是四团提出的关于“摆”的相关问题,引发了老师们的思考。



最后,喻老师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认为主题式的研讨方式非常好,认为面对面人人参与的分组交流研讨效果是最好的,同时也建议把此次活动做成资料,使活动更加完整。喻老师还重点对三堂课进行了一一点评,肯定了我们青年教师的付出,认为三堂课都非常扎实,都能把教材的内涵挖掘出来并演绎到位,已经跨出了优秀教师的第一步。

    参与培训的老师一致认为此次活动正如三位老师的课一样扎实有效,收益颇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28 21:55:53编辑过]

TOP
127#

第四团评课稿
今天是我们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24学时培训的第二次,很有幸听了三位任教三年内教师的课。三位老师的课堂环节清晰,教态大方,沉着冷静地对待课堂,十分难得。
对于王琳老师的《磁力大小会变化吗》一课,我们团认为优点有:1、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猜测→实验论证→结论的方式与后续的学习可以联系起来,对三年级学生十分有利;
2、整堂课比较注重思维的发展:强调预测要有依据。
建议:1、课前指导太过于细致,花费了很多时间。
        2、分析数据汇报时,是否可以用关键问题带领汇报(比如磁铁增加了磁力会发生变化吗?磁力是否是成倍增加?)从整体到局部分析,先总结规律,再关注个别数据。
       3、表格的第三行是否可以采用作业本的“多吸几个”可能更加明显直观。
第二节课是赵晔老师的《观察、描述矿物(一)》,这节课给我们的感觉十分的扎实、常态,但很符合学生的基础,适合我们平时上课使用。
建议:
1、学生对小刀和铜钥匙的软硬有争议时,可以让学生用差不多的力相互刻划,能划出来的比较硬。
2、学生对材料的硬度和韧性搞混了,可以举例说明,比如玻璃的硬度比小刀硬,但是很容易敲破。
3、建议赵老师多带点微笑,可能有点过于严肃。
王雪文老师的第三节课《做一个钟摆》思路清晰,难度适宜。“上端、中间、下端”三个位置十分容易操作。重心一词的应用,在课前导入和课本内容中十分有利。实验前的注意事项清晰,有利于学生操作。
建议:
1、在做一分钟60次的摆时,学生把摆拿上讲台之前要让学生多次测量。
2、在进行多次实验前,要强调控制摆长不变,对后续实验的一致性有利。
3、第一个实验汇报时,学生发现有没有重物,摆的次数只改变一次,就都认为是误差,在这时要让学生明白误差是偶然产生的,不可能每个小组都会产生。可以马上再次延长时间,比如把时间改为40秒再次进行实验。
TOP
128#

舟嵊小学王琳上《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28 22:19:35编辑过]

TOP
129#

檀枫小学赵晔老师上《观察、描述矿物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28 22:19:53编辑过]

TOP
130#

小沙中心小学王雪文老师上《做一个钟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28 22:20:09编辑过]

TOP
131#

四个教学团的代表的观点报告


定海小学王文斌老师的《例谈小学科学课“以学定教 灵活教学”策略的运用》






海山小学陈小飞老师的《正视误差,谈对培养学生实证意识的思考》






舟嵊小学丁红霞老师的《以学定教 灵活教学科学DIY》






廷佐小学王燕萍老师的《找准起点再起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28 22:20:32编辑过]

TOP
132#

四个团的老师分组交流


第一团




第二团




第三团




第四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28 22:20:51编辑过]

TOP
133#

各教学团的代表点评交流

王文斌老师





赵雯文老师






董丹凤老师




沈佳丹老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28 22:21:11编辑过]

TOP
134#

喻老师指导与引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28 22:21:34编辑过]

TOP
135#

感动于青年教师的努力




     三堂非常扎实的课,让我感动。王琳老师朴实的语言,赵晔老师自信的教态,王雪文老师严谨的话语让我感动。




    王琳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探究意识,在《磁力大小会变化吗》一课中,王老师多次强调学生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方式解决问题,同时王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在有根据的预测中显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檀枫小学的赵晔老师挑战性地选择一堂较难上的课《观察、描述矿物》,赵老师能很好地把握本课的重点与难点,较注重研究的准确性。小沙中心小学的王雪文老师灵动地在课前引入重心,很好地降低本课的难点,又适当地调整教材,用重心引出摆长,结合简单的课件使学生对《做一个钟摆》的科学概念更加容易掌握。




    三位教龄不到三年的青年老师在如此多的老师面前能展现出他们如此精彩的一面,背后是怎样的艰辛与努力。




        别的不说,就说王琳老师,为了能让学生测试出来的数据准确,更能说明本课的科学概念。她一次又一次地在办公室里测试着那些环形磁铁,并将磁力一样的磁铁装袋,枯燥无趣,但她乐此不疲。一次一次地试教,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特别是环形针,普通的不行,自己买来带塑料皮的继续验证尝试。汇总表格的每一条格子都是她自己绘制而成,上一节课,绘制一张,那需要多大的毅力。为了节省板书的时间,自己买来磁贴,制作卡片,认真书写。每一次的改进,每一个细节,无不彰显王老师的那股认真劲。赵晔老师、王雪文老师肯定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如果说我们的很多老师都有了工作倦怠感的话,那么此次培训,从青年老师的努力中,我们或多或少会获取一种动力,一种我要学习的动力。




    再次感动于青年教师的努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28 22:33:00编辑过]

TOP
136#

分组研讨 更加有效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137#

团队就是力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向定海小学科学团队致敬!
追求工作室:http://www.zhuiqiu.name
《科学播客》:http://www.kxboke.com
科学教师之家:http://www.kxboke.com/kxjszj
科学维客:http://www.kxboke.com/kxwiki
TOP
138#

能够得到这么多科学老师的指点,真的感到非常荣幸。作为青年教师,我们的进步离不开大家的帮助,指教。相信我们定海区小学科学团队能够走得更远更好。

TOP
139#

 

7、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


         小沙中心小学    王雪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2.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认识到摆长影响摆动快慢。


2.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研究摆的摆动快慢规律。


3.对钟摆不断地调整,做个1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准确测量,积极动手的重要性。


2.小组分工明确,乐于合作、交流和讨论。


【教学重点】


摆长是固定点到摆的重心的距离。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教学难点】


一个摆重心的高低影响摆动快慢。


【教学准备】


每组:摆、铁架台、实验记录单、夹子、秒表。


教师实验准备:摆锤长度不一样的摆各1个,摆、夹子、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个摆,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摆摆动的快慢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课件)这两个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摆绳一样长,摆锤长度不一样,摆锤重量不一样)


2.推测:这两个摆摆动快慢相同吗?为什么这么认为?


(生:一样,因为摆绳一样长,摆锤重量不影响。生:不一样,因为摆锤长度不一样)


3.意见出现分歧,我们来观察下实际结果。老师让这两个摆自由摆动起来。


4.发现什么?说明什么?(板书:摆的快慢还和摆锤的长度有关)


二、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是否挂重物的关系


1.这两个摆它们的摆绳和摆锤的长度都是相同的。给其中一个摆的下端加上重物后,此时它们摆动的快慢是否相同?说说理由(相同:因为摆绳和摆锤长度相同,而摆锤的重量不会影响摆的快慢,思考严谨,利用上节课的知识点。科学中就提倡有依据进行推测。不相同:因为它们的重心不相同,有了大胆推测)


2.(出示表格)为了证明哪一种推测正确,我们就来测量20秒内没有加磁铁的摆和加磁铁的摆摆动的次数。每组实验重复三次,并选择你们认为最准确的数据。最后完成实验,将你们选择的数据记录到黑板上。


3.这个实验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从同一个高度放置,计时和计数要同时进行,如果碰到铁杆要重新测量,固定用的铁架台要不能晃动,不足半次不算,超过半次算一次……)


4.温馨提示


记录表一      20秒内摆摆动次数记录单   第(     )小组




























没有重物的摆


加上重物的摆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选择的数据




有什么发现



5.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选择这数据?(加了重物后摆摆动的次数发生了变化,不同小组的数据不一样)说明?(板书:摆的快慢还与摆锤上是否加重物有关)


(1)和摆的重心有关。同意吗?当不加重物重心在?加了重物重心下移。摆的速度减慢。那上一个结论中摆的长度增加,摆的重心偏移了吗?这两个实验中,摆的快慢都与什么因素有关?(重心)同样重心下移时摆的速度?重心上移摆的速度?摆的重心真的能影响摆的快慢么?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


(2)和摆锤的重量有关;和摆锤上是否有重物有关。同意吗?和之前的结论发生了矛盾。这是怎么回事?回顾这两个发现,到底是什么共同因素的变化,影响了摆的快慢?(重心)摆的重心真的能影响摆的快慢么?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预测,重心下移摆的速度?


学生口头设计实验


三、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上重物位置的关系


1.我们就根据大家的方法来做这个实验。出示表格,对于这张表格的记录要求还有问题吗?


2.学生展开实验,记录数据


记录表二       20秒内摆摆动次数记录单               第(     )小组
































重物的位置


(下端)


(中部)


(上端)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选择的数据





有什么发现



4.投影数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重物距离顶点位置越近摆动的越快,距离越远摆动的越慢)


5.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实验结果和我们之前的推测是一致的,更加确定了我们之前的推测。摆的快慢确实和摆的重心有关。而且在科学中已经确定将固定点到重心的距离称为摆长,所以: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长,摆得慢,摆长短,摆得快。你会用这个结论了吗?


6.解决开始问题:为什么摆的快慢与是否挂重物有关?为什么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长度有关?(能否用摆长的知识点解释)


三、制作“钟摆”


1.既然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你能不能调节摆长做一个钟摆,揭题。(板书:做一个钟摆)


2.讨论:现在要做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即20秒摆动20次的摆,应该怎样调整摆长?(出示小组的实验记录单进行预测)会调整了吗?最先调整好的小组举手示意老师,好吗?


3.实验验证你们的估计是否准确。


4.分组实验。


5.展示成果。请已经完成任务的小组上台展示。不错,真厉害,这么短时间就调整好一个钟摆。


6.王老师如果再让你们调整一个1分钟摆动30次的摆,怎样调整?你的依据是?课后可以利用自己的材料去做一个一分钟摆动60次或是一分钟摆动30次的摆,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


板书设计:


做一个钟摆


摆长   长    慢


       短    快


TOP
140#

 

《做一个钟摆》


                     ——教学后记


小沙中心小学  王雪文


 


一、           课前谈话


师:班级中有会转书的同学吗?学生疑惑,教师演示,学生尝试用手指去转动书本。


师:怎样用一只手指支撑住书本使它平衡?生:用手指支撑在物体的中心点。


师:对于规则物体的中心点,又称为物体重心。会找其它物体的重心吗?生:会


教师拿出一根铁棒,让学生找重心。学生顺利找到。


师:如果在铁棒的一边挂上重物,重心位置会改变吗?生:会


教师找重心,学生观察到重心位置发生了偏移。


通过谈话,让学生了解重心的这个概念。并且明白物体的重心会随着重量分布不均匀而发生改变。从而为接下去的活动奠定基础。


二、           探究摆的快慢与摆的长短有关


教学从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引入,教师出示一个摆: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与什么因素无关?学生互相补充:与摆绳长短有关,与摆锤重量、摆幅大小无关。教师又出示一个摆,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摆锤长度不同,摆绳长度相同。


师:这两个摆摆的快慢一样吗?生:一样,因为摆绳一样,摆锤不会影响摆的快慢。生:不一样,因为重量不一样了。师:你觉得这个摆和我们之前的摆相比,重量会影响摆的快慢,是吗?


观点出现分歧,教师演示,让学生观察。发现短的摆锤摆动的快。


师生得出结论:摆的快慢还与摆锤的长度有关。


通过复习引入,让学生对之前概念重新梳理,同时也是作为接下去推测的依据。有些学生觉得可能会不一样,依据是因为两个摆的重量不一样。虽然依据和之前课的结论有矛盾,但是在这里教师也应该予以肯定,毕竟上节课的摆和这节课的摆有明显不同,此时学生是一个大胆的推测,只是他们感觉应该是不同的,但是具体原因还说不上来,那么教师就需要一步步引导到接下去的发现中。


三、           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上是否有重物的关系


师课件展示两个摆绳和摆锤长度一样的摆,在其中一个摆的下端加上重物,但不改变摆锤长度,问:摆的快慢会变化吗?


生:不会。依旧利用的上节课的观点


生:会,根据刚才摆锤长短不同,重量不同,摆的快慢发生了变化。那么加上重物后,重量也不同了,所以也会发生变化。


意见分歧,做实验。教师出示表格,20秒测量摆的次数。


师:为了减少实验误差,使数据更准确,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生互相补充:碰到重做;互相配合好;摆绳长度不变;摆幅一样


教师补充课件提示


汇总数据,分析:有什么发现?


生:不加重物的都是18.19.20;加重物的都是16.17


师:说明什么?生:差不多 师:这些是误差吗?生:是的


师:来看每个小组的两组数据,摆的快慢与是否加重物有关吗?生:有关


师:同样是不加重物的,为什么每个小组数据不同?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生:摆绳长度,外界因素,测量的同学不同等


师:之前我们得到的结论摆锤的重量不影响摆的快慢。那怎么和今天得到的结论矛盾了?


师将上一个实验的结论与摆锤长度有关,一同出示,让学生分析这两个实验中有什么共同因素在发生变化,影响摆锤的快慢?


学生沉思,教师等待几位学生举手。生:重心有关


教师让学生具体分析重心势怎样变化的,同时再次提问重心真的会影响摆的快慢吗?


在这环节中,当学生分析汇总数据时,发现加重物和不加的有些就差1,2次,觉得是误差。当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知道这不能算是误差,但是又不知道怎么跟学生解释。所以课堂上就直接把学生拉了回来,让他们分析每一小组的数据。后来听了喻老师的指点对于误差应该是偶然性的,13组实验可能就2,3组会有误差。但是13组实验13组都有误差,那么误差就成为必然性的了,这就不叫误差了。同时在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共同因素在影响摆的快慢时,当学生沉思,可以让学生马上讨论,再来解释原因。这样的话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理解重心是怎样影响摆的快慢的,而不是单单几个聪明的学生理解就代表了全班的理解。


四、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上重物位置的关系


生犹豫。不确定。师:怎么办?生:做实验 师:实验怎么做


学生思考了下,举手回答:把重物分别放置在下端,中部,上端


师出示记录表、实验


投影数据,学生汇报分析发现。生:摆的快慢和重心有关,重心上移,摆的速度变快,重心下移,摆的速度变慢。


教师顺势讲解摆长:从固定点到重心的距离,重心点下移,摆长长,摆动慢;重心上移,摆长短,摆动快。


课件出示让学生运用摆长的概念解释摆的快慢与摆锤长度、摆锤上是否有重物的原因。


这一环节,目的让学生根据之前的推测,自己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教材中的这一环节是来证明摆锤的重心会影响摆的快慢,而我在设计时,将这一实验作为了验证性实验,来验证之前学生获得的结论是否一定是正确的。在这一实验中我没有让学生准确测量中部位置,觉得没有必要,比较麻烦。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下端,中部,上端肯定是理解的,既然不准确测量也可以得到预期结论,那为何不简便些呢?


五、           做一个钟摆


师:既然摆长会影响摆动的速度。能不能调整摆长,做一个一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生:能


教师投影其中一个小组的数据,分析如果进行调整。


生开始调试,最后选取两组上台展示


最后测得的结果一组是20秒21次,一组是24次。


师:该怎样继续调整?生:应该再将重物往下


师:如果再做一个一分钟摆动30次的摆,会调整吗?生:再往下


课后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做一个钟摆,课余时间可以调试。


最后这一环节,学生调试的时间比较长。考虑到上一个实验中,应该让学生在整理材料的时候,不要将摆锤从铁架台上取下。这样摆绳的长度不就不会发生改变,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之前的数据进行分析,快速地调整。不然取下后,摆绳长度变化,再让学生分析数据就没意义了。如果时间充足的话,教师还是让学生检测时多测几次,尽量测足60秒。这样的话会更合理些。


 


 


补充反思:


对于摆长这一知识点的建构还有待提高。在第一个活动中得出摆锤的长度影响摆的快慢可以解释为整个摆的长度影响摆的快慢。让学生对于摆长这一知识点有一个初步印象。在下个活动中重心发生变化,此时可以追问学生:重心不同从而影响了什么?再次让学生思考摆的总长度发生了改变。这样在第三个活动中引出摆长概念时,此时学生接受新概念就会更加容易些。


 


 


 

TOP
141#

三位老师的课各有特色,各有千秋。本次培训,受益非浅,对自己的启发很大。一套好的材料,可以成就一堂优秀的科学课。

TOP
142#

《做一个钟摆》这节课,去年我也上过公开课,我在上的时候把重力放在后面提出来,而且是告诉学生,灌输式的,相比较王老师的课前让学生做一个找重心的游戏,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重心的位置和变化,我认为王老师的这个处理要比我的好,值得借鉴。
TOP
143#

     昨天的小学科学24学时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檀枫小学赵晔老师的《观察、描述矿物》这一课。在这一课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像一个个小地质学家一样,观察、描述矿物,非常到位。而且从头至尾兴趣盎然。
     我一直觉得矿物单元是比较难的内容,自己比较缺乏相关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浓。而赵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堂扎实、高效的常态课,很值得我们借鉴。
TOP
144#

喻老师太狠了,让咱这些潜水员不得不得冒泡了,为了8学分,也来说说这次培训的感受
这次培训从上课几位新教师的表现,到后面的观点报告,到后面的研讨,都体现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对我们参加培训的老师有着非常大的启迪,受益匪浅。上课的3位年轻人,都是从教不到3年的新教师,课上成这样,不得不感慨后生可畏,
赵晔老师的《观察描述矿物》,课扎实,高效,环节紧凑,作为一节能在平时都能借鉴的常态课,特别对我们有所启示
TOP
145#

经过这次培训,我觉得对于评课我有了新的认识。由于自己也是三年内新老师,上课、评课也是一直在学习,第一年的时候,我认为按照教学设计从头到尾上下来教师不卡壳很顺利就是好课,后来我认为上课与众不同有课堂生成体现出教师灵活性的就是好课,现在我认为,很多课都可以是好课,比如说王琳老师这堂课,如果按照我最初的认识来说这就不是一堂很好的课,听着不是很顺。但是王老师这堂课有很多自己的认识,她注重孩子们的思维训练,她给三年级的小朋友渗透了提出问题-进行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方法,而且告诉小朋友预测要有依据,一改往日我们一下子都预测好的作法。这怎么不是一堂好课呢?只是有些许缺憾罢了。作为还不满一年的新教师来说,我认为很不错了。想当初我第一年的时候还没有这水平呢。希望以后我也能真正读懂教材,上出精彩的课。
TOP
146#



                      

                 磁铁磁极与磁力,扎实课堂疑人新。



                 石英长石和云母,晔仔玩转小矿石。



                 《摆》出一方新思想,巧引重心总相宜。



                 观点报告竞飞渡,惊起鸥鹭一滩滩。



                 四团群儒齐吐槽,精彩纷呈收丰益。



                                  8时学分想净捞,喻头下令须冒泡。



TOP
147#

      从实习开始一直关注着雪文,姑娘成长很快,《做一个钟摆》没人给她听课指导过,上了一堂很不错的课!有好几处值得我借鉴:1.课前谈话中,用转书的方式找重心、找一个铁棒的重心、找加了重物的铁棒的重心三个小体验活动,使学生对重心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为本课的核心概念——摆长的学习做了铺垫。2.用上部、中部、下部替代教材中的摆锤重物所处的具体位置,对学生来说操作更方便且不影响后续的学习,做到了简单化教学。
TOP
148#

真幸运,我们每一次的活动都有喻老师的引领,收获很大!
TOP
149#

很精彩:无论是三位年轻教师的课堂,还是四位团长的观点报告,还有专家的点评。值得学习借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29 17:03:12编辑过]

TOP
150#

     三位教师结合自己的课题,紧紧围绕本次活动主题“以学定教、灵活教学”,做到了课前充分了解学情、课中灵活应变、课后及时反思。每每听一样的课却呈现出不同的设计理念与教学智慧,不禁感叹到用心教书、刻苦钻研的收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