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2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18共同体章兴波专帖 [复制链接]

181#

单元总结和练习一做,学生对浮力的理解还是有好多的漏洞。这单元确实是难的!
章兴波 发表于 2019/3/18 9:07:09
可以让学生画画思维导图,找找自己的不足之处,便于查漏补缺!
TOP
182#

单元总结和练习一做,学生对浮力的理解还是有好多的漏洞。这单元确实是难的!
章兴波 发表于 2019/3/18 9:07:09
可以让学生画画思维导图,找找自己的不足之处,便于查漏补缺!
TOP
183#

五下第七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这课老师千万别在是不是盐水上纠缠不清,我们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液体的不同,可能会让物体的沉浮发生改变,盐水只是其中的一个例证。课上让学生探究盐水大概达到多少浓度可以让马铃薯浮起
章兴波 发表于 2019/3/8 17:10:21

章老师对这节课的思考很深入,拓展活动的原因分析让孩子们有更多的发现,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准确的测量很有必要!学习了!
TOP
184#

五下第二单元《热》第二课《给冷水加热》
从给一杯冷水加热有哪些方法引入课题,顺带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当学生说到了诸如:烧一烧、烘一烘、烫一烫等方法后,师不妨说:用毛衣裹住它,可行吗?为什么?
现在老师选择用热水烫的方法,现场装一袋冷水,放入热水杯。这里会有一段等待的时间,可以和孩子们有一段交谈,问题诸如:现在热了吗?想象一下,热量在怎样传递?等等
这袋冷水除了在变热,还会有其他变化吗?这个问题的提出时机要合适,最好能在大家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时发生浮起来的现象。
面对这样真实的现象,所有的孩子都在这样的情境中,都会主动取思考,这时候的思维师最最活跃和真实存在的。就不难提出:一、变轻了;二、变大了。
那么后续的探究就顺理成章了。
课本以天平称1试管的水,再酒精灯加热后,称一称,整个过程涉及器材多,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误差大,涉嫌伪科学,即使演示也很难顺利完成。这一次采用了电子秤,上了两个班,加热前后,都有些许的变轻,80克左右的冷水袋,在加热后大约变轻0.05G。
探究体积是否变大的实验师小组展开的,试管的水是我为孩子们装好的,因为要装满再气球皮包住,很难。这里为了不分散学生对探究主题的注意力,我们最好在课前默默做好这些准备。这个实验,鼓的现象是不太明显的,除非没有装满水里面留有较多的空气,但这就不是纯粹的水的体积变大了,需要尽量避免。特别是一个班级上过后,因为进行了一次热胀冷缩后,水中会有气体析出,是需要重新装满水包过气球皮的。这点必须注意!
TOP
185#



TOP
186#

学习了,师兄,噶认真。
TOP
187#

向兴波学习,我也马上上到这个内容了
TOP
188#

“加热前后,都有些许的变轻,80克左右的冷水袋,在加热后大约变轻0.05G”。重量变轻是不是电子称上放的位置不同造成的,这个电子称很灵敏的。
TOP
189#

把冷水加热后从烧杯了拿出来,用上了夹子,安全教育,我怎么没想到呢?
TOP
190#

看章老师上课,器材往那一摆像是大片开始。
TOP
191#

章老师一直以来是上虞小学科学教学的能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TOP
192#

我觉得曾经的科学教材有一课《冷水与热水》,感觉那课上起来更有味道!
TOP
193#

回复 188楼不愿长大的帖子

有这个可能性
TOP
194#

回复 189楼不愿长大的帖子

很烫,拿不出来,就自然用到了,呵呵!
TOP
195#

回复 188楼不愿长大的帖子

但我还是认为损耗是必定存在的!
TOP
196#

五下第二单元《热》第三课《液体的热胀冷缩》
在前一节课试管蒙气球皮的观察实验基础上,今天讨论改进实验装置,这节课重在体验,就是尽可能多的让孩子尝试几种不同的液体,观察它们的热胀冷缩现象,在活动中引导利用这样的装置来比较两杯温度不一样的水,从而迁延到温度计的原理。课后还可以激发学生用自己身边的材料去尝试更多的液体。在课上还加了一个不同液体热胀冷缩速度的对比,学生很感兴趣,油非常快,液体热胀冷缩的速度跟什么会有关系呢?值得探究的新主题!
TOP
197#

回复 178楼沈银彬的帖子

放在桌上温度都会上升,实验室里的环境温度也在变化
TOP
198#

回复 184楼章兴波的帖子

自己试了好几次,气球皮鼓起来倒很明显,但就像章老师说的,很难做到试管里的水满,气球皮包的时候总会带出来点水,然后里面又有空气了,倒过来就会发现一个大气泡。可能是因为空气的原因,气球皮鼓起来倒很明显,但是不是不够严谨了?
TOP
199#

五下第二单元《热》第三课《液体的热胀冷缩》
在前一节课试管蒙气球皮的观察实验基础上,今天讨论改进实验装置,这节课重在体验,就是尽可能多的让孩子尝试几种不同的液体,观察它们的热胀冷缩现象,在活动中引导利用这样的装置来比较两杯温度不一样的水,从而迁延到温度计的原理。课后还可以激发学生用自己身边的材料去尝试更多的液体。在课上还加了一个不同液体热胀冷缩速度的对比,学生很感兴趣,油非常快,液体热胀冷缩的速
章兴波 发表于 2019/3/26 15:09:28

这个液体的量很大,实验现象肯定很明显!向章老师学习,实验准备精心!学生肯定很幸福!
TOP
200#

五下第二单元《热》第三课《液体的热胀冷缩》
在前一节课试管蒙气球皮的观察实验基础上,今天讨论改进实验装置,这节课重在体验,就是尽可能多的让孩子尝试几种不同的液体,观察它们的热胀冷缩现象,在活动中引导利用这样的装置来比较两杯温度不一样的水,从而迁延到温度计的原理。课后还可以激发学生用自己身边的材料去尝试更多的液体。在课上还加了一个不同液体热胀冷缩速度的对比,学生很感兴趣,油非常快,液体热胀冷缩的速
章兴波 发表于 2019/3/26 15:09:28
这么多液体,都是小组实验完成的吗,如果是小组实验完成,那么多液体都是你准备的吗
TOP
201#

章老师每次准备实验材料都那么精心,学习!
TOP
202#

液体热胀冷缩的速度跟什么会有关系呢?值得探究的新主题!
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它的指向是物质领更高一级的概念(物质分子和能量问题),这个问题与液体之间的热胀冷缩综合起来考虑,需要学生通过建模的方式来解释,这是一种很好科学思维的培养。
TOP
203#

值得学习!
TOP
204#

回复 198楼金近小学李煜鋆的帖子

可以在水面以下操作,可以灌满,不含气泡。但只能用一个班,加热过后,会有气泡析出,所以连续两个班上需要准备2份材料!
TOP
205#

回复 200楼沈银彬的帖子

分小组啊,以三个组为单位,用不同的液体。
TOP
206#

回复 200楼沈银彬的帖子

我用了三种:油:醋、水  学校食堂里都能轻松找到的!
TOP
207#

五下第二单元《热》第三课《空气的热胀冷缩》
    这是孩子们可以很开心的一节课,在课上让孩子见证和体验了多种证明空气可以热胀冷缩的实验。第一个:在细管中放一段小水柱,受热膨胀,水柱迅速上升,比前一节课的液体要明显得多;第二个:套气球,课本上的实验,孩子们可以反复的实验,欣喜若狂;第三个:泡泡水,可以成功的吹起泡泡。活动多了,课堂作业显得有些多了,未能全部完成,最后一个喷泉实验只做了展示,成功喷到了吊扇的高度,孩子们自发的鼓起来掌,很开心!但问题未能展开讨论,只能留到下一节课,没有趁热打铁,有些遗憾!
喷泉装置忘记拍照了,后面还有一个班,争取把实验过程拍下来。


最后编辑章兴波 最后编辑于 2019-03-27 15:54:58
TOP
208#

看章老师的课就像大片,虽未亲临,总能给我们以示范。
TOP
209#

回复 204楼章兴波的帖子

我总是头脑简单,想不到这么好的方法。
TOP
210#

章老师的课总是那么有学院派的气息,就像他的为人一样严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