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415161718192021» / 5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18共同体章兴波专帖 [复制链接]

171#

单元总结和练习一做,学生对浮力的理解还是有好多的漏洞。这单元确实是难的!
TOP
172#

这个单元,我以前上过,总的感觉就是思路不够清晰。我比较赞同,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形成一定的科学大概念。所以安排的活动,尽量简单点,但是思路要清晰。一节课东西多了,反而求之不得,糊里糊涂。
TOP
173#

但是这样的境界,感觉很难。说说容易,做做难,取舍是门艺术,真的很难。
TOP
174#

真正进入课堂实验后,会发现,问题多多,时间太少实验。
TOP
175#

看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微视频课,只能说满满的佩服!
TOP
176#

有质感的课堂,有质地的实验,有质量的器材。
TOP
177#

五下第二单元《热》第一课《热起来了》
从讨论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开始,到对这些方法进行梳理分类。最后找出多穿衣服确实能让我们身体热起来,但是真的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围绕这个主要问题展开讨论。在集体讨论交流中,孩子们能利用丰富的生活经验说明:衣服是不能增加热量的,只能保温,减少热量的散失。
如何用实验证明?看了课本中的插图示意,觉得有些问题:这样的水温计真的适合测书本的温度吗?
孩子们在课堂上生成的证明方法是:方法一:首先取一杯常温下的水,测出水温;然后用毛衣包裹一段时间,看看水温是否会上升?
方法二:用毛衣包裹住温度计,看起始温度和后续温度,是否会有上升?
第一个班对方法一做了小组实验,方法二请一个小组上台完成。 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第二个班在方法二的测试中,发现温度会有升高。 我把前面一个班没有升温的测量数据拿出来进行了对比,引导学生进行了分析。都能说出:问题可能出在毛衣本身的温度上,毛衣可能是刚脱下不久的。
我觉得第二个班的意外数据反而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下次上课可以有意识的对这样的情境进行创设!
最后编辑章兴波 最后编辑于 2019-03-22 12:39:53
TOP
178#

回复 177楼章兴波的帖子

穿在身上的毛衣脱下来进行测量吗,我直接用毛巾测量,学生也说温度在上升
TOP
179#

五下第二单元《热》第一课《热起来了》
从讨论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开始,到对这些方法进行梳理分类。最后找出多穿衣服确实能让我们身体热起来,但是真的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围绕这个主要问题展开讨论。在集体讨论交流中,孩子们能利用丰富的生活经验说明:衣服是不能增加热量的,只能保温,减少热量的散失。
如何用实验证明?看了课本中的插图示意,觉得有些问题:这样的水温计真的适合测书本的温度吗?
孩子们在课堂上生成的证
章兴波 发表于 2019/3/21 17:01:27
不仅老师有思考,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深度思考,真好,为章老师点赞!毛衣、其他包裹物体测量温度经常有升高的现象,有的是因为衣服带热量,有些是因为学生操作不慎有摩擦带来的,发现问题,寻找原因,解决问题的意义更大!
TOP
180#

五下第八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这节课没有开展小组实验,有些遗憾。课前准备自测时发现数据不是很明显,担心学生实验误差会掩盖真实发现,所以临时决定就演示实验了,课堂实验结果也确实不太明显。但课后反思时,觉得自己考
章兴波 发表于 2019/3/12 16:33:50

这里用钩码的效果不好,因为钩码的排开的液体量不够大,数据差异不明显,容易出错!我一般都用体积大的石块进行实验,效果比较明显!马铃薯也是同样,用大马铃薯削成能放入量筒的形状,数据很明显!
演示实验也可以让学生来演示,创造给学生等多的实验的机会!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