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研究中提出真正的问题——闻老师《电磁铁》听课后深入再思考
闻老师这节课对我触动很大,科学课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去改进。
这几天我一直仍然再思考两个问题:第一,闻老师《电磁铁》这节课指向的大概念是什么?这节课在指向大概念教学中,哪些地方是使得学生朝着大概念发展的,在朝着大概念发展时,是否可以再进一步。
第二, 我在与闻老师交流中,闻老师也表示在刚开始问题梳理这一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很碎,而且不深入。如果在这节课中要落实提出问题的科学探究目标,仅仅5分钟是不够的。所以我有个大胆的设想是,索性把让学生提问的环节去掉。整节课就是教师出示一个电磁铁装置,演示怎么组装,然后吸一吸回形针和大头针,通电再吸一吸。然后就直接让学生探究。最后研讨。
我尝试分析一下这样做的可行性。首先,学生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是很浅层次的,以“为什么+看到的一个事实”(章鼎儿老师在评课中总结这一种模式是孩子提问的普遍模式)的形式出示。因为这是基于学生观察到的事实,并且观察的时间很短,学生来不及思考就被要求提问题,所以学生只能这样提问。假如你不让学生提问,这个问题在他头脑中也会出现,这时如果你给他一些材料,学生会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自主去解决这个问题(心理学家已经揭示这是人的一种本能),有些浅层次的问题会马上得到解决转变成深层次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可以尝试不进行问题梳理,让学生在自己问题的引导下,把浅层次的问题变成深层次的问题。这样也能实现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进行研究——真正意义上的探究中去。
闻老师最终梳理出来的问题是“该装置与磁铁的相同和不同”先不说闻老师在梳理过程中的艰辛——很不顺——说明有一定问题,教师一下子提炼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来得太容易——学生没有能概括到这个水平。学生虽然不能概括,但学生会操作。这就是“前语言思维”在作怪。我们假设闻老师没有提这样一个问题,直接给学生同样的材料进行操作,学生同样会操作的。这时学生的头脑中自然能调动磁铁的有关学习,并把今天的操作与之相关联,并用顺应和同化的学习策略(皮亚杰认知轮)来学习新的知识。在研讨中,让学生提出问题,为下节课的研究做好铺垫。 这样学习的好处是什么?让学生随着探究的过程慢慢提炼问题,这就是在培养学生真正提问题的能力!(闻老师也感觉到,课前的提问有点问题并指出这样5分钟的提问,其实并是不真正的问题)我想说,真正的问题的提出是学生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操作后才提出的,在尝试性的探究中问题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聚焦,越来越深入,并不是我们想象中一节课先提一个问题,然后来研究。问题的提出本身包含着研究,从这个意义上才能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而用“为什么+观察事实”这种问题不能算是真正的问题。
老师不提供问题,让学生在通向问题的道路上迂回一下,可以调动更多原有知识参与到本次学习中,这就是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究了,而我们的教育往往忽视了这个。认为干嘛费那个劲,最终不就这么一句话吗?直接告诉你多省事,效率多高啊?大谬!这样得到的知识全是碎片式的,没有连接的,孤立的,面对解决问题是没有活力的(章鼎儿老师在评课时讲到这个观点),全是“知识垃圾”。这就能解释,中国高中、大学里的优等生在知识测验上都领先于国际,但面临解决实际问题时,都差得要命。中国的教育中舍弃了很重要的一块——怎样让知识有活力。闻老师的课中已经努力再让学生的知识活起来,大家好好看看闻老师的课,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