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跑)2024&1月帖 :三月,新的开始 [复制链接]

1#
月,你好!嫩芽嫩绿,花儿慢长,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0301-02#-【科学探究】-《船的历史》课时反思
0302-03#-【科学探究】-《用浮的材料造船》课时反思
0304-04#-【科学探究】-《用沉的材料来造船》教学反思
0306-05#-【科学探究】-《增加船的载重量》课时反思
0307-       【科学探究】-哪个载重垫圈更多?
0308-10#【科学探究】-物体沉浮原因的分析
0311-11#【科学探究】-《给船装上动力》1、2课时反思
0312-13#【科学探究】-《给船装上动力》3、4课时反思
0312-14#【科学探究】《蚯蚓的选择》听课研讨
0315-22#【科学探究】-《蚯蚓的选择》研讨


【往期精华】
11.超长的摆,从2-3-4楼的高度往下摆动,也非常精彩哦
10.一支甘蔗棒棒糖,收获一群心;
9.2023&12月帖
8.2023生活是学习的场域,每天加一点(跑);  
7.保持自己的理解很重要
6.和大家分享一份日志:《那年我们这样长大》;                  
5.  蜗牛宝宝成型记
4.蜗牛研究汇总(2020-2022)
3.蜗牛豪宅(学生作品)
2.蜗牛“豪宅”——优秀成果展示
1.精彩的硫酸铜晶体(分享制作蓝宝石吊坠);                        
    更多精华帖..

【往期月帖】
2023&12月帖2024&01月帖2024&02月帖

【论坛内优秀学习内容】

最后编辑朱启跑 最后编辑于 2024-04-08 06:01:55
分享 转发
TOP
2#

【0301-科学探究】-《船的历史》课时反思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阅读资料,知道不同时期、不同类型船的不同特点和发展趋势,认识到造船的技术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能认识不同时期船的外形、结构、动力等特征。

探究实践:通过测试独木舟,记录独木舟载重量、稳定性和水的阻力等特征,认识到船的外形、结构和稳定性、阻力之间的关系。

态度责任:在回顾船的发展历程中,感悟船的发明和技术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船的发展史。

难点:认识船的外形和结构对稳定性、阻力的影响。

【一点反思】四节课后    
     船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自古以来,港口都是繁忙的,也都是特别发达的,因为,在火车和飞机等兴盛起来之前,船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而且船的发明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现代的船,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高科技的展现,那么,我们的船,一直以来是怎样一步步发生变化的呢?我们首先来学习船的历史。
《船的历史》博物馆,了解船的历史。
从独木舟到潜艇,一边展示,一边了解,一边收集和整理学生的问题,在课上解答,或者留在后课去解答。
在“船的博物馆”学习船的知识时,一些孩子对独木舟旁边的树枝和横条长生了怀疑,它有什么用呢?为什么是做了一边呢,另一边为什么不做呢?
(我没有直接和孩子们分享答案,而是继续学习)【船的发展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四分不开的,也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
在体验独木舟的实验时,孩子们发现了独木舟的特点:载重量小,不稳定(容易侧翻),引导学生回去思考刚才的那个独木舟,学生也能好的理解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最后一个活动,是体验哪个形状的船更快到达,大部分同学都是尖头,也有个别小组,发现是一样快,或者是平头更快,这是什么原因呢?实验做到位了吗?
关注细节,才更容易成功。
     关于独木舟的稳定性实验,器材里面提供了独木舟以及配套的垫圈,学生做实验的时候,发现独木舟可以承载好多个,有10个,甚至有15个垫圈,这对引导独木舟的特点,不是一个好的信号——孩子们觉得它的承载力挺不错的;但是,如果哦们给孩子更大一点的垫圈,或者是螺帽,这样一来,独木舟就不可能放这么多,反而更好的说明载重量小和容易侧翻的问题。
最后编辑朱启跑 最后编辑于 2024-03-07 11:53:42
TOP
3#

【0302-科学探究】-《用浮的材料造船》课时反思

科学观念:通过设计、制作并测试竹筏,知道浮的材料可以造船,认识到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科学思维:通过竹筏模型,用比较的方法,区别竹筏与独木舟的性能和结构优劣。

探究实践:能根据要求,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设计竹筏;会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并不断改进结构,提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态度责任:在工程实践的过程中,能利用新的材料,完成设计和制作任务,培养创新精神;能感受技术革新对推动船只发展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设计、制作并测试竹筏模型,认识船的结构与载重量和稳定性的关系。

难点:能根据测试的结果,区别竹筏与独木舟的结构和性能,并针对其不足进行改进。

【一点反思】四节课后

课前,我们从独木舟的缺点引入研究范畴,按照教材的意思,怎么去解决独木舟不稳定和载重量小的问题,自然过度到竹筏或者木筏的研究但是,有一些学生提问疑问,说竹筏比独木舟要早,这是出乎我的意料的,
我们后来都觉得,可能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工具,也可能是独木舟的人,在看到竹筏时,找到了解决稳定性的方法,从而引入,也不一定就是早晚决定的,
这个问题就暂时解决了。
第二个班级,我的引入,做了调整,还是这些内容,但是我从一个视频开始引入,关于竹筏和独木舟的一段起源:据说发明竹筏或者木筏,是需要一个意外的过程,有一个故事,而在故事中,两个发明独木舟和竹筏的人,有了切身的经历之后,才获得灵感,而视频也给孩子们有了提醒——木头原来是浮在水面上的,于是,我们的教学从这里切入,利用浮的材料可以做船。制作竹筏,和杜牧舟进行比较,孩子们对于载重量,稳定性几个因素发现的很明显,
在这里,我们引导孩子思考,稳定性变好的原因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在讨论中,孩子们发现竹筏比独木舟更宽,或者说底面积更大,是它的稳定性更好的原因;
改变材料的组成结构,可以改变它的稳定性(变宽),从独木舟到竹筏,还增加了它的载重量。
但是在最后总结的时候,没有小结到材料结构改变它的稳定性,算是目标达成有一点点遗憾。
最后编辑朱启跑 最后编辑于 2024-03-08 13:01:51
TOP
4#

【0304-科学探究】《用沉的材料来造船》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造船活动,知道沉的材料可以造船,并认识到船的稳定性与其结构有关。
科学思维:用评价和比较的方法,认识到相同质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探究实践:在造船活动中,经历“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的工程设计典型过程,并能通过改进船的形状来改进船的承载量。
态度责任:在对船只进行测试、改进的过程中,体会到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感受到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制作并改进橡皮泥船和铝箔船,使其装载一定重量。
难点:改进小船,增强船的稳定性。
【一点反思】四课后:
对于课堂的引入,浮的材料可以造船,那么沉的材料可以造船吗?我想着这两个问题应该不是联系在一起的,估计当时肯定也想不到这一个点,我一直想着从这方面进行关联,导入今天的课,但是查阅许多资料,都没有这样对应的内容可用。但是教参有一个分析挺好的,古代人想不到,现在的孩子却应该好理解,毕竟生活中看到的都是大铁船,铁在水中是沉的,铁船却可以浮起来,所以有一定的知识构成。
在这个想法基础上,我改变了思路。
继续沿用教材的问题:浮的材料可以可以造船,那么沉的材料呢?
如果用沉的材料来造船,那需要怎么做呢?你有什么想法?
参考船的形状等,你能让橡皮泥、铝箔纸等浮在水面,并承载重物吗?
引入本堂课的学习。
用橡皮泥坐船时,发现有的小组橡皮泥的材料更多,做的更大,装的更多;把载重量和体积大小初步建立联系,也有一些同学,会把这点和底面积进行联系,先不予解决,让学生自己解决,或者下节课让他们自己探究解决。
拍下这几个过程,作为下堂课的引入内容使用。
最后编辑朱启跑 最后编辑于 2024-03-08 13:36:50
TOP
5#

【0306-科学探究】-《增加船的载重量》课时反思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设计、制作并测试不同体积的铝箔船,认识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有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

科学思维:能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出不同底面积的船,并计算各船的体积;能根据计算和测试结果,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归纳出提高船载重量的方法。

探究实践:能够运用具体尺寸进行设计和制作不同体积的铝箔船,并对各船进行载重量测试;能真实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并根据载重量数据展开交流研讨。

态度责任:乐于对铝箔船载重量实验进行探究;了解人类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认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设计、制作并测试不同体积的铝箔船,认识船的载重量和船的体积大小相关。

难点:设计出不同底面积的船,计算各船的体积,并分析归纳出提高船载重量的方法。


【一点反思】四节课后

上前一刻时,我做了点准备,拍下了班级里几个小组地实验数据,比如铝箔纸船承载垫圈和橡皮泥承载的数量,刚好可以用来做这节课的引入;

同样是橡皮泥小船,学生发现承载的垫圈数量不同,

引发思考:原来是橡皮泥船的大小不同(有的橡皮泥多,有的橡皮泥少--孩子直观看到);

橡皮泥或者材料一样多,就会装载一样多吗?

于是,我又投影了孩子们铝箔纸的作品,发现也有多有少,那么问题在哪里呢?

你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说形状,也有学生说底面积等,

在学生的猜想中,引入我们今天的课堂,

在铝箔纸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如何去做的更好,有了孩子们“粗糙”的想法,再来点实验指导,效果就有了;

不过,这节课还是真需要花时间的。

从大数据来看,我们似乎是挺容易得出结论的,但是对于个别小组,他们的实验过程值得我们去推敲,问题出在哪里,找到问题后,再去解决。

从数据中,学生得到了两个结论:

第一个是,底面积越大,装载量就越大;

第二个是,体积越大,装载量就越大;

这样的结论,都是对的吗?到底那个是对的呢?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确实是得不到其它答案了。

但是,作业本的题目给了我一个思考,于是,我引入了设计中:

作业本有一个选项,就是在上述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底面积边长是10cm,舷高1cm的实验;底面积就是100平方厘米;于是,实验开始前,我把这个设计和研究,作业一个挑战任务,交代给同学,先完成的同学,可以来试试;
经过同学们的努力,大概有7组同学完成了这个挑战;都发现这个铝箔纸船的承载比船1、2要差,比船3要好;
再结合上面的结论,孩子们就容易从两个结论中,得出最后的结论了:
真正影响载重量的,是船体的体积大小。
最后规范总结:在相同材料的情况下,船的体积越大,载重量也会越大


后记:
我自己在做这个实验时,想继续检测一下,却遇到了问题。
哪个小船载重量更多 ?
最后编辑朱启跑 最后编辑于 2024-03-08 10:31:51
TOP
6#

收藏学习。
TOP
7#

一起学习
TOP
8#

一课一得,能坚持的都是牛人
TOP
9#

佩服朱老师持之以恒的毅力,学习了
TOP
10#

【0308-科学探究】--物体沉浮原因的分析

从原来的逻辑上课,也是挺好的,按新教材的内容,我很少去主动涉及老教材的内容,但是上到第四课时,浮力的词汇,以及受力的分析,作业本上也有浮力的体验实验等,让孩子们挺麻烦的,所以还是需要专门的理一理,就做了这样一个课时的专门复习,不知道效果怎么样。1.先从浮力的学习引入;
2.浮力的存在分析;
3.和重力的比较
4.从不同角度去尝试分析;


最后编辑朱启跑 最后编辑于 2024-03-11 05:03:04
TOP
11#

【0311-科学探究】-《给船装上动力》1、2课时反思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了解船的动力发展史,认识到科学技术在改变着船的动力系统,推动着船的发展;知道船舵可以控制船行进的方向。

科学思维:通过比较的方法,了解不同船的动力系统;通过分析实验获得的结果,能解释船行进方向与舵之间的关系。

探究实践:能根据不同要求给小船提供不同的动力;能在模型船上安装和调试动力装置并进行适当的改进;能在模型船上安装和调试船舵,尝试用船舵来控制船行驶的方向。

态度责任:通过了解船的动力发展史,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受船动力技术的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变化和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较船的不同动力系统,了解科学技术对船的发展的推动作用

难点:探究舵对控制船行进方向的作用。

【一点反思】

在上这两次课时,感觉到时间有些匆忙,本来想着,让每个小组都去尝试小船的动力,但是在实际课堂上,根本做不到,做一个帆船,还是比较快的,而做机械动力船需要较多的时间,蒸汽船的话,由于材料的限制,只有演示和分析了蒸汽小船。

在实验中,学生感受最深的,是风帆小船的吹气要一直吹;然后,电动小船不断地改变方向——有个孩子的描述,在水里乱窜,以及在观看“蒸汽船”视频时,都明确的感受到了,这一点,这为“舵”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点;。

舵的方向研究,是一个难点,借助视频,让孩子观察后,大家对舵能改变方向,有了很好的了解,但并不一定都懂,配合着舵的示范和解释,我再做补充说明。但是在后侧的时候,还是有同学不太明白。

最后编辑朱启跑 最后编辑于 2024-03-12 11:46:52
TOP
12#

朱老师很赞~佩服~
TOP
13#

【0312-科学探究】-《给船装上动力》3、4课时反思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了解船的动力发展史,认识到科学技术在改变着船的动力系统,推动着船的发展;知道船舵可以控制船行进的方向。
科学思维:通过比较的方法,了解不同船的动力系统;通过分析实验获得的结果,能解释船行进方向与舵之间的关系。
探究实践:能根据不同要求给小船提供不同的动力;能在模型船上安装和调试动力装置并进行适当的改进;能在模型船上安装和调试船舵,尝试用船舵来控制船行驶的方向。
态度责任:通过了解船的动力发展史,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受船动力技术的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变化和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较船的不同动力系统,了解科学技术对船的发展的推动作用
难点:探究舵对控制船行进方向的作用。
【一点反思】
    和前两课相比,改了些引入内容,便顺利的到达本课的教学,想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来体验船和舵的配使用,但最后还是没能安排上,关键是舵不好做,与船配合不好。
后来,配合视频,为了让孩子更加清楚,我手动做了一个多,给孩子看一下,但是到现在我写反思的时候,舵轮还没有安装好,希望实物和视频,能让孩子更好的看清楚舵是怎样控制方向的,背后的原理,以后再说,目前不太合适。

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我想,这一课的内容挺多的,可以分开两次课上,或者可以以短时频提醒孩子现在家里做好小船;这样课上可以节约时间,但是材料又是一大难题。
最后编辑朱启跑 最后编辑于 2024-03-12 12:11:46
TOP
14#

【0312-科学探究】-《蚯蚓的选择》听课研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对蚯蚓的研究,知道蚯蚓适宜的生存环境,认识到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科学思维: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方法,能知道不同的动物需要不同的环境条件。
探究实践:能用控制变量法开展对比实验研究,探寻蚯蚓对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
态度责任: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能关注周围的一些动物,增进喜爱动物的感情,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难点:认识到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一点反思与评课】教研组活动记录:
不同的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方法,
课堂讨论实验设计:
干燥和潮湿的实验设计;
一个问题:怎么判断出它是喜欢黑暗,还是干燥的环境;引导学生从现象进行推理,并且知道了学生要关注的实验现象;
一个问题:如果两边都有,怎么办?
学生...
光照和黑暗的实验设计;要不要土壤,关系应该不大,个人觉得是不是有土壤比较好一些;
对实验现象进行猜测,推理;不再强调实验次数,跟学生说,每个小组多少蚯蚓,然后全班最后一期大数据统计;但是统计方式却要浪费很多时间;


这样的实验结果,并做不了统计结果。
13点53分开始实验:

学生对于蚯蚓喜欢的生活条件,已经知道的,那么这里的思维起点怎么做呢?
引入对比实验的设计,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视频资料;
蚯蚓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
又有哪些东西植物,对环境有怎样的需求呢?
阅读资料,分享;---这里的于都分享,是一种收获,但是对于思维的话,是不是需要进行迁移、应用。

对证据评估-深挖;
对不同的证据;
陈婷婷:
思维的起点,思维的发展和终点;
提出问题,问题的梳理;
1.在哪里找到蚯蚓?
2.你觉得是什么理由?--概念起点,思维起点;

学生讨论的背后的意图;
蚯蚓对光照需要的时间,需要多久?
最后编辑朱启跑 最后编辑于 2024-03-12 14:58:23
TOP
15#

这么多好资源,感谢分享,学习了。
TOP
16#

回复 12楼赵燕娜的帖子

谢谢美女老师的鼓励哦
TOP
17#

【0313-科学探究】-《设计我们的小船》第一课时反思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设计小船的活动,知道在设计小船时要具体考虑船的大小、形状、材料、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从而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过程。

科学思维:利用设计思维完成小船的设计,通过比较分析,在交流中完善和优化设计方案。

探究实践:针对具体任务,能将自己简单的创意可视化,并与他人交流。

态度责任:在设计小船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敢于对小船的设计方案质疑并虚心听取别人的合理建议。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理和交流设计小船需要考虑的因素,完成设计图。

难点:对小船设计图进行交流、改进和优化。


【一点反思】

上课之前,我一直有点疑问,要按照小格子来画,画出船的侧面图,不需要画三视图吗?不需要更详细的设计吗?教材给我们的示范,是不是显得比较简单呢?还是做到这个要求就可以了。

前三次课后反思:

到目前,我们基本上已经学了关于船的许多知识,和孩子们一起回顾了这个过程,从每一课中吸取重要的元素--对船的行驶有什么影响,以问题促进复习。

在设计船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其实是不明确的,虽然以前也接触过一些工程类的课程,但没有这个单元这么“彻底”,有的孩子回答目标,有的孩子回答方案,也有的孩子回答“明确问题/任务”;不同的孩子,学习起点不同,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孩子们有自己的思考,联系到我们设计的目的,就很容易引导孩子首先要做到明确任务——按照要求去设计我们的小船。

怎么设计呢?设计之前,还要明确哪些细节呢?小组活动怎么开展呢?

学校提供了做船的设计说明,刚好可以很好的利用起来。

但是,我们的第一课时并没有完成任务,孩子们几乎才开始设计,于是一节课的任务变成了两节课,感觉有点拉长了....

最后编辑朱启跑 最后编辑于 2024-03-14 08:38:09
TOP
18#

向朱老师学习!
TOP
19#

很好的学习材料,谢谢
TOP
20#

【0314-科学探究】-《设计我们的小船》第二课时反思

首先从船的设计图开始,孩子们花了比较多的时间来画设计图,以及设计图的交流。从一个小组的设计、展示设计图、交流;
交流中,孩子们的集体论证才是最有趣的;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交由小组讨论决定,是否接受建议。



当然,最有趣的还是发生在检测阶段;
孩子们第一个疑问是:能不能承受1千克,看他们小心翼翼的放着钩码,我就觉得很有趣,哈哈。不过,我喜欢他们这样的态度,对实验的认真操作,是一种严谨的学习习惯;
终于都放好了钩码,稳稳的承受住了,孩子们都放心了。
我说,其实它至少可以承受5-7千克,现在你看看,觉得相信老师吗?
当孩子们准备开船的时候,发现轮船不好开,太有趣了。
一会儿螺旋桨动不起来,一会儿轮船倒退,一会儿方向控制不住....
一连串的“事故”,给了孩子们许多“惊喜”....
原来觉得板上钉钉的事情,也会出现这样的意外。

下午第二个班级测试的时候,也出现这样的趣事,看来日常买来的玩具,和自己组装的工具,还是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孩子们也感受到了这一点。
除了动手方面的收获,对轮船设计的改进,方向的控制,要不要制作舵,如何控制舵等有不同的理解;
还有的孩子在使用遥控器时,也在思考,遥控器是怎么控制方向的...也是很有价值的思考。
最后编辑朱启跑 最后编辑于 2024-03-14 18:53:00
TOP
21#

把复杂的课,上简单,这是一种智慧。看了朱老师的反思,感觉很“”简单“”,充满智慧。
TOP
22#

【0315-科学探究】--《蚯蚓的选择》研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对蚯蚓的研究,知道蚯蚓适宜的生存环境,认识到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科学思维: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方法,能知道不同的动物需要不同的环境条件。
探究实践:能用控制变量法开展对比实验研究,探寻蚯蚓对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
态度责任: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能关注周围的一些动物,增进喜爱动物的感情,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难点:认识到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一点反思与评课】听课记录:

陈婷婷老师指教,基于科学思维的科学课

课前活动:10:58

帖磁铁,生日的月份;(月份大?)

对图表的解读;

课堂引入:

蚯蚓乐园,养一养蚯蚓;

课前调查汇总:

呈现学生的问题,梳理——

阴暗、潮湿、植物的环境

室内,可以做哪个呢?

应该怎么设计实验呢?

——设计对比实验;

——只能有一个条件不同,光照,或者潮湿

那就要分成两个研究问题;老师给出两个问题;

【这里是否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

11:05开始设计实验方案

11:10开始交流

第一小组:

对交流的要求说明;

学生的问题,怎么看到蚯蚓

学生的问题:分开在光和黑暗的环境里,看他是不是适应?(不适应会怎么样,观察动作情况)

你觉得需要做多久时间?(学生自己也估计不出来)

第二个小组分享:

干湿分享;

11:17-完成交流,出现问题;

老师给大家这么多材料,在你的设计中,可以用这些材料,如果其它的材料,老师有的,也可以给大家。

对于一半一半的,怎么记录?(中间?可以再等一下观察)

11:19开始领取材料做实验;
光照实验:盒子的空白大小,有点乱;手电筒的照射,有点乱;11:27收拾材料;
11:29开始帖磁铁;11:34磁帖结束;11:34开始交流
——你觉得像爬出去?
——想从亮的地方爬出去?


跳几下?你觉得这是怎么回事呢?时间久了之后呢?
(地上,墙壁上,死蚯蚓...)
运动的状态,不同的表现...

11:42下课
最后编辑朱启跑 最后编辑于 2024-03-15 11:43:14
TOP
23#

【0321-科学探究】--《种子发芽实验》

在本课中,学生要学习提出问题、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这几个过程。学生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实验(对比实验)设计的任务,改变条件和控制条件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在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本课以改变“土壤”这个条件的对比实验的设计进行精讲细讲,给学生一个好的例子,从而对他们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对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探究,知道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认识到植物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科学思维:用对比实验对变量进行控制,引导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能够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并结合自己的实验计划开展实践研究,探究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过程;

态度责任:在探索种子发芽实验中,能意识到植物生长需要的环境,从而意识到保护环境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科学地设计对比实验,研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设置对比实验中的公平条件。

【一点反思】

感觉科学目标的定位是否不太准确,基于学生的认识和猜测,我们首先要根据猜测设计实验,通过这几天的实验,来证明一件事: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还需要学生的实验论证,因此,这堂课是不是,还不能得出种子发芽的条件。

第一二次课后:

课堂从回顾种子繁殖的内容开始,大部分开花植物都是从种子开花,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如果种子发芽不成功,那么它们的新生命也就没有了,因此种子的发芽,直接影响到新生命的开始,那么种子发芽怎样更容易成功呢?

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怎么设计我们的对比实验,才是最科学的描述。在讨论中,完善对比实验计划的设计,所以在实验的设计中,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

对于为什么要设计两组对比实验,学生的理解是相对容易得;

对于为什么要放多粒种子,学生的解释:避免偶然性,也是挺不错的;但是有些孩子容易和去年的摆实验,为什么要做3次,在理解上,有一点混乱,从思维的角度出发,我们还是可以做适当的分析,让孩子稍微有所了解——减少偶然性,和减少实验误差,有一些不同。

对吼,在操作实验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特别是对别小组的设计,需要严谨。

第三四次课后反思:

前两次课,我们是先讨论后设计,今天, 我们是先设计,在讨论;


最后编辑朱启跑 最后编辑于 2024-03-22 04:08:57
TOP
24#

用沉得物体造船,使用铝箔纸进行实验,效果还不错。
TOP
25#

回复 24楼沫白的帖子

我至今在等材料,解决我的疑问,因为之前的课,还存在疑问。
TOP
26#

科学教育加法
TOP
27#

一起学习
TOP
28#

绿豆苗的生长
TOP
29#

汇报:《》
鸭子真的会淹死吗?

让我惊奇的是...停顿久一点

重量的表达,慢一点,让大家听清楚;
5:
甲鸟变形中的 秘密
我们制定了以下的计划;

老大蜕变后,隐藏的问题

6.
甲鸟变形中的 秘密
鸭子,真的会淹死吗?
重量的表达,慢一点,让大家听清楚;

这是为什么呢?

7:
最后编辑朱启跑 最后编辑于 2024-03-28 10:12:59
TOP
30#

本学期小科学家答辩培训会

中午小科学家答辩培训:
流程一:张校开场
介绍所有的人员,同学;
宣读比赛规则:5分钟内的介绍+3分钟答辩;
提示最后一分钟;
流程二:答辩环节

朱明硕:《甲鸟变形中的秘密》
习性会有不同吗?
请问:
最后编辑朱启跑 最后编辑于 2024-03-28 12:54:35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