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跑)2024&1月帖 :三月,新的开始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月,你好!嫩芽嫩绿,花儿慢长,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0301-02#-【科学探究】-《船的历史》课时反思
0302-03#-【科学探究】-《用浮的材料造船》课时反思
0304-04#-【科学探究】-《用沉的材料来造船》教学反思
0306-05#-【科学探究】-《增加船的载重量》课时反思
0307-       【科学探究】-哪个载重垫圈更多?
0308-10#【科学探究】-物体沉浮原因的分析
0311-11#【科学探究】-《给船装上动力》1、2课时反思
0312-13#【科学探究】-《给船装上动力》3、4课时反思
0312-14#【科学探究】《蚯蚓的选择》听课研讨
0315-22#【科学探究】-《蚯蚓的选择》研讨


【往期精华】
11.超长的摆,从2-3-4楼的高度往下摆动,也非常精彩哦
10.一支甘蔗棒棒糖,收获一群心;
9.2023&12月帖
8.2023生活是学习的场域,每天加一点(跑);  
7.保持自己的理解很重要
6.和大家分享一份日志:《那年我们这样长大》;                  
5.  蜗牛宝宝成型记
4.蜗牛研究汇总(2020-2022)
3.蜗牛豪宅(学生作品)
2.蜗牛“豪宅”——优秀成果展示
1.精彩的硫酸铜晶体(分享制作蓝宝石吊坠);                        
    更多精华帖..

【往期月帖】
2023&12月帖2024&01月帖2024&02月帖

【论坛内优秀学习内容】

最后编辑朱启跑 最后编辑于 2024-04-08 06:01:55
分享 转发
TOP
2#

【0301-科学探究】-《船的历史》课时反思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阅读资料,知道不同时期、不同类型船的不同特点和发展趋势,认识到造船的技术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能认识不同时期船的外形、结构、动力等特征。

探究实践:通过测试独木舟,记录独木舟载重量、稳定性和水的阻力等特征,认识到船的外形、结构和稳定性、阻力之间的关系。

态度责任:在回顾船的发展历程中,感悟船的发明和技术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船的发展史。

难点:认识船的外形和结构对稳定性、阻力的影响。

【一点反思】四节课后    
     船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自古以来,港口都是繁忙的,也都是特别发达的,因为,在火车和飞机等兴盛起来之前,船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而且船的发明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现代的船,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高科技的展现,那么,我们的船,一直以来是怎样一步步发生变化的呢?我们首先来学习船的历史。
《船的历史》博物馆,了解船的历史。
从独木舟到潜艇,一边展示,一边了解,一边收集和整理学生的问题,在课上解答,或者留在后课去解答。
在“船的博物馆”学习船的知识时,一些孩子对独木舟旁边的树枝和横条长生了怀疑,它有什么用呢?为什么是做了一边呢,另一边为什么不做呢?
(我没有直接和孩子们分享答案,而是继续学习)【船的发展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四分不开的,也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
在体验独木舟的实验时,孩子们发现了独木舟的特点:载重量小,不稳定(容易侧翻),引导学生回去思考刚才的那个独木舟,学生也能好的理解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最后一个活动,是体验哪个形状的船更快到达,大部分同学都是尖头,也有个别小组,发现是一样快,或者是平头更快,这是什么原因呢?实验做到位了吗?
关注细节,才更容易成功。
     关于独木舟的稳定性实验,器材里面提供了独木舟以及配套的垫圈,学生做实验的时候,发现独木舟可以承载好多个,有10个,甚至有15个垫圈,这对引导独木舟的特点,不是一个好的信号——孩子们觉得它的承载力挺不错的;但是,如果哦们给孩子更大一点的垫圈,或者是螺帽,这样一来,独木舟就不可能放这么多,反而更好的说明载重量小和容易侧翻的问题。
最后编辑朱启跑 最后编辑于 2024-03-07 11:53:42
TOP
3#

【0302-科学探究】-《用浮的材料造船》课时反思

科学观念:通过设计、制作并测试竹筏,知道浮的材料可以造船,认识到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科学思维:通过竹筏模型,用比较的方法,区别竹筏与独木舟的性能和结构优劣。

探究实践:能根据要求,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设计竹筏;会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并不断改进结构,提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态度责任:在工程实践的过程中,能利用新的材料,完成设计和制作任务,培养创新精神;能感受技术革新对推动船只发展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设计、制作并测试竹筏模型,认识船的结构与载重量和稳定性的关系。

难点:能根据测试的结果,区别竹筏与独木舟的结构和性能,并针对其不足进行改进。

【一点反思】四节课后

课前,我们从独木舟的缺点引入研究范畴,按照教材的意思,怎么去解决独木舟不稳定和载重量小的问题,自然过度到竹筏或者木筏的研究但是,有一些学生提问疑问,说竹筏比独木舟要早,这是出乎我的意料的,
我们后来都觉得,可能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工具,也可能是独木舟的人,在看到竹筏时,找到了解决稳定性的方法,从而引入,也不一定就是早晚决定的,
这个问题就暂时解决了。
第二个班级,我的引入,做了调整,还是这些内容,但是我从一个视频开始引入,关于竹筏和独木舟的一段起源:据说发明竹筏或者木筏,是需要一个意外的过程,有一个故事,而在故事中,两个发明独木舟和竹筏的人,有了切身的经历之后,才获得灵感,而视频也给孩子们有了提醒——木头原来是浮在水面上的,于是,我们的教学从这里切入,利用浮的材料可以做船。制作竹筏,和杜牧舟进行比较,孩子们对于载重量,稳定性几个因素发现的很明显,
在这里,我们引导孩子思考,稳定性变好的原因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在讨论中,孩子们发现竹筏比独木舟更宽,或者说底面积更大,是它的稳定性更好的原因;
改变材料的组成结构,可以改变它的稳定性(变宽),从独木舟到竹筏,还增加了它的载重量。
但是在最后总结的时候,没有小结到材料结构改变它的稳定性,算是目标达成有一点点遗憾。
最后编辑朱启跑 最后编辑于 2024-03-08 13:01:51
TOP
4#

【0304-科学探究】《用沉的材料来造船》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造船活动,知道沉的材料可以造船,并认识到船的稳定性与其结构有关。
科学思维:用评价和比较的方法,认识到相同质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探究实践:在造船活动中,经历“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的工程设计典型过程,并能通过改进船的形状来改进船的承载量。
态度责任:在对船只进行测试、改进的过程中,体会到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感受到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制作并改进橡皮泥船和铝箔船,使其装载一定重量。
难点:改进小船,增强船的稳定性。
【一点反思】四课后:
对于课堂的引入,浮的材料可以造船,那么沉的材料可以造船吗?我想着这两个问题应该不是联系在一起的,估计当时肯定也想不到这一个点,我一直想着从这方面进行关联,导入今天的课,但是查阅许多资料,都没有这样对应的内容可用。但是教参有一个分析挺好的,古代人想不到,现在的孩子却应该好理解,毕竟生活中看到的都是大铁船,铁在水中是沉的,铁船却可以浮起来,所以有一定的知识构成。
在这个想法基础上,我改变了思路。
继续沿用教材的问题:浮的材料可以可以造船,那么沉的材料呢?
如果用沉的材料来造船,那需要怎么做呢?你有什么想法?
参考船的形状等,你能让橡皮泥、铝箔纸等浮在水面,并承载重物吗?
引入本堂课的学习。
用橡皮泥坐船时,发现有的小组橡皮泥的材料更多,做的更大,装的更多;把载重量和体积大小初步建立联系,也有一些同学,会把这点和底面积进行联系,先不予解决,让学生自己解决,或者下节课让他们自己探究解决。
拍下这几个过程,作为下堂课的引入内容使用。
最后编辑朱启跑 最后编辑于 2024-03-08 13:36:50
TOP
5#

【0306-科学探究】-《增加船的载重量》课时反思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设计、制作并测试不同体积的铝箔船,认识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有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

科学思维:能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出不同底面积的船,并计算各船的体积;能根据计算和测试结果,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归纳出提高船载重量的方法。

探究实践:能够运用具体尺寸进行设计和制作不同体积的铝箔船,并对各船进行载重量测试;能真实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并根据载重量数据展开交流研讨。

态度责任:乐于对铝箔船载重量实验进行探究;了解人类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认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设计、制作并测试不同体积的铝箔船,认识船的载重量和船的体积大小相关。

难点:设计出不同底面积的船,计算各船的体积,并分析归纳出提高船载重量的方法。


【一点反思】四节课后

上前一刻时,我做了点准备,拍下了班级里几个小组地实验数据,比如铝箔纸船承载垫圈和橡皮泥承载的数量,刚好可以用来做这节课的引入;

同样是橡皮泥小船,学生发现承载的垫圈数量不同,

引发思考:原来是橡皮泥船的大小不同(有的橡皮泥多,有的橡皮泥少--孩子直观看到);

橡皮泥或者材料一样多,就会装载一样多吗?

于是,我又投影了孩子们铝箔纸的作品,发现也有多有少,那么问题在哪里呢?

你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说形状,也有学生说底面积等,

在学生的猜想中,引入我们今天的课堂,

在铝箔纸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如何去做的更好,有了孩子们“粗糙”的想法,再来点实验指导,效果就有了;

不过,这节课还是真需要花时间的。

从大数据来看,我们似乎是挺容易得出结论的,但是对于个别小组,他们的实验过程值得我们去推敲,问题出在哪里,找到问题后,再去解决。

从数据中,学生得到了两个结论:

第一个是,底面积越大,装载量就越大;

第二个是,体积越大,装载量就越大;

这样的结论,都是对的吗?到底那个是对的呢?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确实是得不到其它答案了。

但是,作业本的题目给了我一个思考,于是,我引入了设计中:

作业本有一个选项,就是在上述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底面积边长是10cm,舷高1cm的实验;底面积就是100平方厘米;于是,实验开始前,我把这个设计和研究,作业一个挑战任务,交代给同学,先完成的同学,可以来试试;
经过同学们的努力,大概有7组同学完成了这个挑战;都发现这个铝箔纸船的承载比船1、2要差,比船3要好;
再结合上面的结论,孩子们就容易从两个结论中,得出最后的结论了:
真正影响载重量的,是船体的体积大小。
最后规范总结:在相同材料的情况下,船的体积越大,载重量也会越大


后记:
我自己在做这个实验时,想继续检测一下,却遇到了问题。
哪个小船载重量更多 ?
最后编辑朱启跑 最后编辑于 2024-03-08 10:31:51
TOP
6#

收藏学习。
TOP
7#

一起学习
TOP
8#

一课一得,能坚持的都是牛人
TOP
9#

佩服朱老师持之以恒的毅力,学习了
TOP
10#

【0308-科学探究】--物体沉浮原因的分析

从原来的逻辑上课,也是挺好的,按新教材的内容,我很少去主动涉及老教材的内容,但是上到第四课时,浮力的词汇,以及受力的分析,作业本上也有浮力的体验实验等,让孩子们挺麻烦的,所以还是需要专门的理一理,就做了这样一个课时的专门复习,不知道效果怎么样。1.先从浮力的学习引入;
2.浮力的存在分析;
3.和重力的比较
4.从不同角度去尝试分析;


最后编辑朱启跑 最后编辑于 2024-03-11 05:03:04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