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112131415161718» / 4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18吴彬研修共同体专帖 [复制链接]

141#

从大概念来认清《沉浮》单元难上的根源

沈老师早早准备,像你学习!             
      沉浮单元始终是个问题,沉浮的内容并不难,这个内容很好,一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去教,而且会很有趣。难在我们把沉浮的知识点定位拔高了。
      这个单元中沉浮中,实际上出现了两个主要概念,一个是沉浮与物体密度(大小和轻重)的关系,另一个出现了浮力的概念,并进一步要知道,浮力与排开水量的关系。这两个概念指向的大概念(big idea)是不一样的,前者指向“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很小的微粒构成的。”(温.哈伦《以大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后者指向“改变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有净力作用于其上。”(温.哈伦《以大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各走各的。他们也许有相同的第一课(认识一些物体的沉浮)但当教师想让学生构建科学概念时,他们就开始分道扬镳了。
      教材中的课时设置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第二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两个是指向“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密度有关”,而第三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第四课《造一艘小船》第五课《浮力》第六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开始研究“浮力与排水量的问题”。接着第七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第八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重新回到物体密度上来,这样颠来倒去导致了学生对两个概念都无法牢固地掌握,并相互干扰,最终被搞晕了。
      两个隶属于不同大概念的知识点要在同一沉浮单元中去落实,这是该单元难的根源所在。说到改进的方法,如果要考虑到教材设置,至少要把第七课和第八课提上来放在第二课后面,因为它们是同一大概念下的,但最好在第二课后面再加一课内容(至于是什么内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发展,在这一大概念下有目的地安排),把物体密度问题弄清了后面再上浮力的问题。也就是这个单元实际上可以上成两个单元。
     一家之言,敬请老师斧正!
最后编辑wubin98146 最后编辑于 2019-02-04 13:27:03
TOP
142#

      我区已经把小学科学纳入到考试学科,这样一来学校领导都开始重视起来,家长开始重视起来,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家长普遍反映科学考试成绩差(不到95的就算差啊!我的神啊!)分数!排名!现在已经开始普遍用语数英科四门成绩总和来排名了。教务处考核分数发现科学最差。科学的任课本来就像抓壮丁,如今谁也不敢再趟这趟浑水了。


wubin98146 发表于 2019/1/31 18:13:50

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都在积极的探索更有效的评价方式,科学学科评价的探索,我们还在路上……
TOP
143#

吴彬老师对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非常透彻,只有亲身体验过,才会有这么深刻的体会,相信吴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十分注重课堂的得失。
TOP
144#

我们要像吴彬老师那样做一个有心的老师。
TOP
145#

回复 141楼wubin98146的帖子

大师的帖子总是给我一种新的思考,本来以为是教材太难了,现在看来应该还有知识结构的问题。在同一个大概念下,进行有层次的教学,更加能够让学生掌握。
TOP
146#

满满的干货
TOP
147#

回复 141楼wubin98146的帖子

大师的帖子总是给我一种新的思考,本来以为是教材太难了,现在看来应该还有知识结构的问题。在同一个大概念下,进行有层次的教学,更加能够让学生掌握。
上虞樊少飞 发表于 2019/2/4 10:28:25
很感谢少飞兄对我发的帖子认真阅读!并给予自己的一些思考。有思考才有动力!
TOP
148#

向吴老师学习,做一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有心人。
TOP
149#

谦逊,热心,是我们前进的榜样。
TOP
150#

吴彬老师对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非常透彻,只有亲身体验过,才会有这么深刻的体会,相信吴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十分注重课堂的得失。
一剑飘香 发表于 2019/2/3 23:50:18
    的确,这个课有过太多的尝试,但始终感觉找不到合理的方法来上好这个单元,总感觉这单元有多个内容无法融合在一起。最近看了《以大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这个单元,豁然开朗。这个单元果然出现了指向不同大概念(big idea)的教学内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