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4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定海区小学科学团队专帖 [复制链接]

61#

 听了课忍不住跟学生交流,想不到被偷拍了。

出发点是为了学生的学习着想,也是为了给上课教师一个提示:教学应该时时刻刻想着学生是怎么思考的。

TOP
62#

以下是引用喻伯军在2014-3-21 8:53:00的发言:

    
    

 听了课忍不住跟学生交流,想不到被偷拍了。

出发点是为了学生的学习着想,也是为了给上课教师一个提示:教学应该时时刻刻想着学生是怎么思考的。


    


那可不是偷拍吧!估计是喻老师专注的样子,和学生交流的那份灿烂给老师们很大的感受吧,及时抓住机会,来个留念!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63#

以下是引用丫儿在2014-3-21 9:18:00的发言:

那可不是偷拍吧!估计是喻老师专注的样子,和学生交流的那份灿烂给老师们很大的感受吧,及时抓住机会,来个留念!

是的,当时在现场,的确感受很深。我们每一位科学老师都要有这一种态度,要让每一位学生感觉到科学的真正魅力。

TOP
64#

     定海区优质课评比“课堂教学”比赛第二站在廷佐小学举行

2013学年的定海区优质课评比中的第三部分——“课堂教学”评比于3月19日开始了。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优质课比赛先由参赛教师提前抽签上课的时间,再由教研员提前一天通知上课的内容和地点,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所有参赛的教师都错开在别的学校上课。本次廷佐小学的优质课比赛为第二站,3月20日,区小学科学第一团的参赛教师们会聚廷佐小学,进行了课堂教学评比。


上午和下午各有三位老师同课异构了五年级的《昼夜交替现象》和四年级的《食品包装上的信息》。只有一天的准备,课堂上少了花哨,更贴近常态课堂,有的老师都来不及试教赶来上阵,但依然展现得精彩纷呈:大胆的教材处理、耳目一新的环节设计、独具匠心的教具……反映出参赛教师们的能力和水平在不断地提升。接下来还有两个学科团的参赛教师将参加本项目的比赛。(王燕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24 15:41:38编辑过]

TOP
65#

期待具体的内容和资料,学习!
TOP
66#

得到喻老师的评课点评太荣幸了!当时的心情激动滴啊
TOP
67#

定海的团队活动不错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68#

优质课第三站活动掠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4-1 21:51:29编辑过]

TOP
69#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与反思  


舟山小学  赵雯文  


教材分析:   


《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第三课。教材一开始呈现了三只两种类型的古代水钟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流水可以记量时间,帮助学生理解古人是怎样利用流水来计时。第二部分呈现了“滴漏实验”这一部分内容,使学生亲身经历流水记量时间这一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对积聚10、50毫升水各需多少时间进行推测,随后进行验证,从而发现流水的速度是不均匀的,会随着水位的高低而发生变化。如果漏杯中的水是一滴一滴往下流,漏完100毫升的水,所需的时间将会怎样变化?使学生认识到流水的速度还和滴孔的大小有关。第三部分:思考讨论怎样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教材以“我们来设计制作一个每分钟滴60滴水的滴漏”结束。  


设计思路:   


古代的水钟能计时吗?学生对流水可以测量时间的意识还比较模糊。自制水钟,让学生观察水钟的流水,使学生感受到流水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等时性,再让学生经历水钟流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的实验,知道流水确实可以测量时间!  


我在学生对前面测量100毫升水所需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对积聚10、50毫升水各需多少时间进行推测,突出推测要根据原有的经验与认识,而不是随意的猜想,随后进行验证,并对数据进行纵向分析,认识到流水的速度会随水位高低不同而发生变化,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流水速度不是均匀的,这个水钟是不能精确计时的!再展示古人制作的水钟,了解其原理和精确计时的精妙之处,为水钟能精确计时打下一个“!”号。  


寻找生活中的水钟,使学生发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有流水速度均匀的事物,那就是输液器,让学生去探究,让科学走进我们孩子的生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们根据这一个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记量 100 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100毫升水流完的时间,推断出10毫升、50毫升、2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效率,细致的态度可以减少工作误差;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可以用流水来制成计时工具,感受到时间就象流水一样在流动,了解各种水钟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经历记录100毫升水慢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教学准备:  


各种类型的水钟图片,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带环)、一个塑料瓶(去底钻孔)、一个100毫升塑料量筒、一个250毫升烧杯、一个水槽(加适量的水)、手表或者秒表、干毛巾。 


 


完整的教学过程  


(8:55)师:上课!  


生: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现在几点钟了?你怎么知道的? 


生1:8点55分,第一节课上课是8点55分


生2:8点56分,我看了手表。


师:是的,我们有钟表能帮助我们知道时间,但是在古代,在这些计时工具没有被发明以前,古人又是如何了解时间的呢?你知道吗?  


生1:看太阳  


生2:日晷。  


生3:一柱香。(师配合图片补充)


师:刚才他们说的我们都听说过吧。但是有一种叫做“水钟”的计时工具,你听说过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水测量时间》(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第54面,我们来看一看古代的水钟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学1分钟)


师:老师收集了几种古代水钟的图片,你能说说它们是怎样计时的吗?(多媒体展示3种水钟)


生1:利用水流下来,在盆中积聚的多少来计时。


生2:水滴下来,浮标上升,指示刻度来计时。


师(小结):我们可以把古代的水钟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浮标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另一种是泄水型水钟,水面随着水的流出而下降,根据水面的变化就可以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8:58)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只水钟,大家看一看,这个水钟属于哪一种?


生1:受水型水钟,水滴到量筒里面指示时间。


师:是的,这是一只简易的受水型水钟,老师用一个塑料瓶,去掉底部,然后在瓶盖上钻了一个直径为2mm的小孔,那么水就可以顺着这个小孔流下来,流到量筒中。


师:我们首先要用这个水钟来测量从300毫升水中流完100毫升水所用的时间。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材料有烧杯、100毫升量筒和秒表,这个实验我们该怎么做呢? 


生:先在塑料瓶中装上水?


师:装多少?


生:300毫升。


师:用什么装?


生:用量筒装,先量取100毫升,再装水


师:装几次?


生:3次。


师:装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1:用手指把瓶盖的小孔堵住。


生2:眼睛要平视量筒液面的最低处。


生3:装水的时候要小心,不要把水溅出去。


师:水装完后,我们如何计时呢?


生1:一个人喊开始,计时的人开始计时,水到了100毫升,观察的人喊停止,计时的人马上按下秒表,记下时间。


师:看来,这个实验一个同学没法完成,得小组成员配合,我们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分工。


(9:02)师:讨论好了吗?你们小组是如何分配任务的?


生1:他来装水,我喊开始和停止,他来按秒表,他把时间记录好


师:对了,喊开始的人和放手的人要是同一个人才能减少误差。


师:这个实验我们总共要做两次,第二次重复的时候,水要再加到300毫升,才能保证实验公平。实验数据请大家记录在“表格一”中。现在开始实验。


(9:05)学生开始实验


(9:13)学生实验结束,开始汇报


(我等到所有小组都完成了,才开始数据的汇报。请了3个小组来汇报)


《用水测量时间》记录表(一)  第(2)小组

















水量


实验值


第1次


第2次


100毫升


(  97  )秒


( 99   )秒


我们的水钟流完100毫升水大约需要( 98  )秒


 


 《用水测量时间》记录表(一)  第(7)小组

















水量


实验值


第1次


第2次


100毫升


(  86  )秒


( 89  )秒


我们的水钟流完100毫升水大约需要( 87.5  )秒


 


用水测量时间》记录表(一)  第(11)小组

















水量


实验值


第1次


第2次


100毫升


(  111  )秒


( 118  )秒


我们的水钟流完100毫升水大约需要( 114.5  )秒


 


板书记录:     100毫升


          第一次        第二次


           97             99


           86             89


           111            118


师:我们看一看上面这组数据,流完100毫升水第一次的时间和第二次的时间相差得多吗?


生:多


师:第一组相差了2秒,第二组相差了3秒,第三组相差得比较多时7秒,但是大家想一想,我们以第一组的数据为例,虽然它们相差了2秒,但第一次是80多秒,第二次也是80多秒,它们是怎样?


生:比较接近


师:也就是说,300毫升水中,流出100毫升水第一次与第二次所用的时间差不多。也就说明了,我们的水钟可以粗略得用来计量时间。


师:大家再来看一看第一组和第三组的数据,为什么同样是从300毫升水中流完100毫升的水,第一组用了八十几秒,而第三组却用了110多秒呢?这两组的什么不同啊?


生:加的水的量不同


师:我们用了量筒量取300毫升,是比较准确的,不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生:孔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师:真聪明,这个泄水孔是老师手工钻的,虽然大概都是2mm,但大小肯定会有差异,我们想一想生活中的场景,如果一个杯子破了,破的洞比较大,水漏得快,破的洞小,水流得慢。我们水钟的小孔也是一样的道理,孔大一点,用的时间就会少一点。


(9:17)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能推测出从300毫升水中,流出1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吗?  


生:能。  


师:你是怎么推测的,能说说吗?  


生:我们小组测试100毫升时用了121秒,我推测10毫升用12秒,因为10毫升是100毫升的十分之一。  


生:我认为9秒就够了,因为水开始流得快些。  


师:把你们的推测写在实验记录表(二)上。(学生讨论后把数据记在实验单上。)  


师:你们能做好这个实验吗?  


生:能。  


师:在实验时,我们可以连续记时,当10毫升流完时,观察员喊停,,记时员把时间告诉记录员,观察员继续观察水面的变化,等到50毫升时,再喊停,按刚才的方法记录下来,大家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全部完成,教师组织汇报。) 


(9:25) 实验结束,学生开始汇报


 《用水测量时间》记录表(二)    第(8)小组
























水量


预测值


实验值


第1次


第2次


10毫升


( 13  )秒


(  9 )秒


( 10  )秒


50毫升


(  65 )秒


( 58  )秒


(   60)秒


我们的水钟流完10毫升大约需要( 9.5  )秒


我们的水钟流完50毫升大约需要( 59  )秒


 


 


 











































水量


预测值


实验值


第1次


第2次


10毫升


( 11  )秒


(  9 )秒


( 8  )秒


50毫升


(  55 )秒


( 51  )秒


(   49)秒


我们的水钟流完10毫升大约需要( 8.5  )秒


我们的水钟流完50毫升大约需要(  50 )秒


 


水量


预测值


实验值


第1次


第2次


10毫升


( 8.6  )秒


(  7 )秒


( 7  )秒


50毫升


(  43 )秒


( 40  )秒


(   41)秒


我们的水钟流完10毫升大约需要( 7  )秒


我们的水钟流完50毫升大约需要(  40.5)秒


 


板书记录:


      10毫升          50毫升


     预测 实测        预测  实测


     13    9.5          65   59


     11    8.5          55   50


     8.6    7           43   40.5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实际的时间比预测的时间少一点?


师:说具体点,和100毫升水对比一下


生:水实际流完10毫升的时间小于流完100毫升水的十分之一,流完50毫升所用的时间少于100毫升水的二分之一


师总结:水在流完100毫升的过程中,留下来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开始会快一点,到后面就会减慢速度。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就可以清晰得看到水流动速度的变化。我在我的水钟里面加入300毫升的水,开始时,水流得很快,几乎是线性流下来的,我们猜测一下,接下来水流会有什么变化?


生:会变小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活中有类似的例子吗?


生:下雨过后,屋檐的水刚开始流得很厉害,后来就变成一滴一滴了。


师:看来你很会关注生活中的科学。谁还想补充的。


生:我觉得现在水是一条条流下来的,等一会会变成一滴滴流下来的。


师:为什么这么觉得?


生:刚才我们已经发现了水刚开始流的速度与后来流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我猜测等一会水流会变得很慢很慢,变成一滴滴往下滴


师:是的。请大家看,现在的水钟里面的水,已经是一滴滴往下流了,对吗?


生:是的。


师:所以刚才我们的推测是正确的。


师总结:原来水流的速度与水位的高低有关!水位越高,水流速度越快,当水位很低的时候,水流的速度变得很慢很慢,到最后以滴状的形式漏水。


师:我们有什么办法让水流得一样快?


生:不断往瓶子里加水,让水为一直保持在300毫升不变。


生:把孔弄得小一点,让水一滴滴往下流


师:同学们,你们和古代的科学家一样聪明,他们的方法就是刚才你们的方法。


我们看一下这幅古代水钟的图片。这里有一个泄水孔,多余的水可以排出去,用来保持水位不变,这里是一个盛水漏斗,孔很小,水可以保持一滴滴均匀流下来的,稳定水流的速度。


师:所以,为了更好地用水来计时,我们可以从流水孔的大小以及水位的高低这两个方面来对我们的水钟进行改造,向大家介绍一个好工具,挂盐水时用的点滴注射器,里面就有很好的滴水装置。


师:我们课后的作业就是用掉地注射器挑战制作一个一分钟滴60滴水的水钟,同学们有信心完成吗?


生:有信心!


师很好!下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4-3 12:13:50编辑过]

TOP
70#

 

《摆的研究》的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2、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末端到摆锤重心的距离也有关。


过程与方法:


1、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


2、进行改变摆锤的重量、摆绳的长度对摆的摆动快慢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3、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得到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2、认识到在实验中细心观察发现新问题是很重要的,并产生对新问题继续研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


进行改变摆锤的重量、摆绳的长度对摆的摆动快慢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


    理解摆的摆动快慢不仅与摆绳的长度有关,也与摆绳末端到摆锤重心的距离有关,即与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摆长)有关。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个铁架台、一根带钩的棉绳、一个夹子、三个铁垫圈、一个秒表、一把直尺(学生自备)。


教师:视频资料、与学生相同的材料一份、两个摆绳一样长,但摆锤不一样的长的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当今社会,我们已经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计时工具。自古以来,人们都在不断寻找着准确测量时间的方法。古代,人们曾利用太阳、月亮、沙漏、水钟等工具来计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工具已不能满足精确计时的需求。到了17世纪,钟表工艺史发生了划时代的进步,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制造了第一个摆钟,把时钟的误差从每天15分钟减小到5分钟。那么,摆钟是怎样做到精确计时的呢?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


2、学生观看摆钟的短片。


3、谈话:摆钟的指针能运转关键靠摆的推动,我们也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来做一个简单的摆。(板书课题“摆”)用一根棉绳当做摆绳,再用一个铁垫圈当做摆锤,这样一个简单的摆就做成了。(板画“摆绳”和“摆锤”)


4、教师示范组装一个摆。


二、发现问题


1、提问:刚才从短片中我们知道了摆钟的摆一分钟能摆几次呢?(生:60次。)也就是一秒钟一次,这正是它能精确计时的秘密。那么,老师做的摆怎么样呢?不妨来数一数把!


2、教师边示范边提出注意事项:


⑴把摆绳拉开一个较小的角度,并保持摆绳与铁架台的底座保持平行;


⑵手自然松开摆锤,不用力推;


⑶当摆锤再次回到起始的位置就算一次;(和学生一起练习数次数)


⑷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数15秒的摆动次数。


3、谈话:这件事老师一个人完不成,请一位同学当操作员控制摆锤,老师当计时员兼口令员(指导学生使用秒表),其他同学负责数次数。


4、全班进行第一次实验(教师注意纠正操作员的动作),发现老师的摆15秒摆动了12次。(师:老师的摆与摆钟的摆相比,速度怎么样?)(生:慢了。)(师:会不会是偶然?我们再做一次。)


5、全班进行第二次实验(教师注意纠正操作员的动作),发现老师的摆15秒仍然摆动了12次。(师:看来老师的摆确实有点慢了,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摆的摆动快慢呢?)


6、学生提出不同的猜想:


⑴摆绳的长度;(板书“摆绳的长度”)


⑵摆锤的重量;(板书“摆锤的重量”)


⑶摆动的幅度;(师:刚才两位同学进行的实验,没有控制摆动的幅度相同,结果都是12次,说明了什么?)(生:摆的摆动快慢与摆动的幅度关系不大。)


⑷用的力度;(师:操作员不能用力,是自然松开手,所以这个因素可以不考虑。)


⑸摩擦力;(师:你很会观察和思考,我们做的摆会慢慢停下来,而摆钟的摆却没有,这是因为摆钟内部有一个发条,它能不断给摆提供能量,直到发条完全松弛。)


三、实验研究摆的快慢


1、明确对比实验的要求。(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摆绳的长度”和“摆锤的重量”是否影响了摆的摆动快慢。这两个因素可以一起研究吗?)(生:不能。)(师:对,要一个一个进行实验研究,这就是什么实验呢?)(生:对比实验。)(师:是的,那么做对比实验的要求是什么呢?)(生:只能改变一个量,其他的量不能变。)(师:如果我们先研究“摆锤的重量”这个因素,应该改变什么量?怎么改变?保持哪些量不变呢?)(生:改变摆锤的重量,可以一个一个地增加垫圈的数量,保持摆绳的长度、摆动的幅度、时间等因素不变。)(师:那么研究“摆绳的长度”这个因素又应该怎么做呢?)(生:改变摆绳的长度,可以一倍一倍地增加摆绳的长度,保持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时间等因素不变。)(板书改变量和不变量)(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改变摆绳的长度:先量出摆绳的总长,把它平均分成3份,然后利用夹子一份一份地扩大摆绳的长度。)


2、提示实验的注意事项:


⑴把实验结果记录在作业本中;


⑵把作业本表格中的“原来重量”、“原来绳长”分别改为“一倍重量”、“一倍绳长”;


⑶组员分工(计时员兼口令员、操作员、计数员、记录员)后,先进行一次模拟实验,再开始真正的实验。


3、学生领取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结果,交流发现:


⑴增加摆锤的重量,摆摆动的次数没有变化(如果数据有波动,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操作方法或者配合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可以多做几次,提高实验的准确性),说明摆锤的重量与摆的快慢无关;(板书“无关”)


⑵增加摆绳的长度,摆摆动的次数越来越少,说明摆绳的长度与摆的快慢有关,摆绳越短,摆摆动地越快,摆绳越长,摆摆动地越慢。(板书“有关”)


5、提问:运用我们获得的结论,怎样使老师的摆快一些呢?(生:减少摆绳的长度。)


四、深入研究摆的快慢


1、教师出示两个摆绳一样长,但摆锤不一样的长的摆。提问:你推测哪个摆摆动的快?为什么?(生:一样快,因为它们的摆绳一样长,虽然摆锤不一样重,但摆锤的重量不影响摆的快慢。)


2、两位学生分别操作两个摆,全班计数。实验发现两个摆的速度不一样,摆锤较短的摆摆动速度更快。


3、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生:可能是摆锤的长度也影响了摆的快慢,应该要把摆锤的长度也算进摆绳的长度内。)


4、教师揭示:你的猜想是对的,摆的快慢不仅受到摆绳长度的影响,还受到摆锤长度的影响,不过摆锤的长度我们只要考虑一半即可,也就是从摆绳末端到摆锤重心的长度。因此,真正影响摆的快慢的长度是从支架到摆锤重心的长度,我们把这个长度称为“摆长”。(板书“摆长”)


5、谈话:同学们可以在课后自己做一个摆,继续研究摆有趣的现象,再见!





板书设计:


摆                   








摆锤







摆绳







摆长

                                                 改变:长度








(有关)

摆绳的长度


                                                 不变:重量


                                                       幅度


                                                       时间…


                                                 


                                                 改变:重量








(无关)

摆锤的重量


         不变:长度


               幅度


               时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4-3 12:12:12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