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st一步一脚印 [复制链接]

1#

st一步一脚印


 

      5.27——5.31去了南京的一所小学跟岗学习,五天的学习让我收获很多。从文字和图片记录下这五天学习的点滴。     


      培训的第一天,主题是《延伸课堂探究活动》,他们学校很多学生的作品都是课外的探究成果,这些成果都是一本本厚厚的研究论文、调查报告、自办小报,真是让人大开眼界。这些成果集都是她一个人辅导学生所做的,从作品集可以看出学生的参与面非常广,作品集的质量很高。我们平时发动学生去做科学小论文研究很吃力,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主动性不够,作品质量不高,辅导花去我们不少时间,并且学生参与的面不广,但王老师一个人就能辅导学生做出这么多成果,这是让我们非常惊讶的,听她介绍她的方法真是学到了不少,下面是她的具体操作方法:


     从四年级开始,先写身边的科学小论文,有三块——提出问题、研究过程、结论。小论文要求四种调查方法(访问调查、资料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调查)中的一种。并把一些优秀作品作为范例给学生参考。


     然后结合教材进行专题研究,例如蚕观察日记。对专题研究有具体的要求,统一格式。还有要求学生用统一规格的纸彩打,拿回来一定不能折叠,每个学生都要交。以养蚕为例,除了要写观察日记还要写养蚕的专题研究论文。有了一定的基础后,五六年就可以开展调查研究,一到三人为一组,自由组合。要求调查报告四种调查方式中要有其中的三种。收集了学生的作品后把学生的作品装订成册,并用展板的形式向全校展示。上交作品的成绩作为学生的科学平时成绩之一。


     因为学生的研究活动都是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一般需要家长带领孩子去进行,所以每次家长会科学老师就会和家长讲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或者科学素养培养的进展,提出每学期科学研究的要求。


     王老师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先从简单的开始并且全员参与,有了一定的基础就开始把小论文的难度增加,要求用三种以上的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调查。成果的收集也很值得我们学习,要求学生用统一的纸张打印,这样也便于装订。每个学期结合教材或学校活动安排一到两个这样的课后探究活动,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资料收集和整理能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6-14 13:01:50编辑过]

分享 转发
我的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360/index.asp
TOP
2#

首先要去做,用心做。


 


其次要用头脑做,有特色。


 


同时还要注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以便做成果。


 


最后,好酒也要吆喝,巧妙宣传。

TOP
3#

用心做、坚持做、勤收集,要做到这些不容易。


本贴收集至: 


【综合】科技(科普)活动参考资料(更新中……)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1249


(题目改为:《延伸课堂探究活动》辅导简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6-3 19:58:17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4#

成文编辑是最好的宣传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5#

感谢司徒老师的分享!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6#

学习了,集中宣传啊!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7#

跟岗培训效果好啊!可以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我们平时去一个学校参观一天两天有时候才只看到了皮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6-4 9:15:04编辑过]

TOP
8#

真的有实效啊!期待更多的精彩!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9#

注重平时的积累很重要!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10#

 

      第二天培训的主题是数字化实验室使用策略研究,所以安排了两节数字化的科学课给我们听,执教的老师都是杨聪老师,第一节是《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是如何形成的》,这节课用到了电脑;第二节是《探秘呼吸》,用到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传感器。下面来重点来谈谈《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是如何形成的》这课我的听课感受:


   《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是如何形成的》这课的教学思路是:1、了解学生对月球的相关知识2、提问:月球表面有什么?要了解事物应该怎样做?(观察外形)3、学生观察月球表面的图并利用电脑上画图软件画出环形山的纵切图。4、提问: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在地球上看到过哪些类似的地形?(盆地、火山口、陨石坑)5、学生在论坛上发表自己对环形山的猜测。6、汇报猜测:地壳运动、陨石撞击、火山喷发、水干枯。7、对哪种猜测提出质疑?能不能拿出证据来证明你是对的或你的质疑?8、模拟实验怎样做?还有哪些方法?9、找证据:模拟实验、查资料、亲自考察。10、一半的小组进行实验、一半的小组上网查资料,老师提示实验的小组要用电脑把实验过程拍下来。11、活动结束后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发现,还有查资料的结果以及谈谈对资料自己的看法。12、小结全课。


     这课我在四月份的时候听过武汉的一位老师上过,那位老师的课的亮点是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模拟实验,老师最后把每组学生最后的实验结果用相机拍下来,小组汇报的时候就把相应的照片调出来。而杨老师这课的亮点我觉得有以下几点:1、在让学生对环形山成因提出猜测前先让学生回顾地球上有哪些相似的地貌,通过让学生对熟悉事物成因的推测迁移到环形山成因的猜测。这样比没有任何铺垫直接让学生推测环形山的成因更好。2、要求学生对猜测提出自己的质疑,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并且对不可能的猜测进行筛选。3、要求学生对质疑找出证据来证明,而这证据不仅仅是通过模拟实验来收集,还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搜集,这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好的。


     这节课在数字化方面的运用我会从几个角度来思考:1、这个环节的运用是否有必要?传统的教学能否也一样达到目的?2、学生运用了数字化工具是否比不运用有更多的发现?3、数字化工具仅仅是为了展示还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思考?


这节课第一个运用到数字化工具的环节就是利用电脑上画图软件画出环形山的纵切图,其实这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记录本上画,但如果学生除了能在电脑上画图外还能调出其他同学的图来看,通过比较发现一些问题,这样的运用就有价值了。第二个环节的运用是上论坛发表自己的猜测,同时同学也可以对别人的猜测发表意见,如果在常规课上我们通常使用的就是四人讨论,但四人讨论的面还是比较窄,利用论坛每个人都要参与,并且交流的面就不局限在小组而是全班都可以进行交流。同时还可以利用论坛投票的功能,看看哪个猜测是最多学生支持的。所以我觉得这个环节数字化的运用是适合的。第三个环节是实验的小组要用电脑把实验过程拍下来,数字化在这里的运用也是挺适合的,这样就可以把实验的过程记录下来,汇报时把过程展示出来就比常规教学只能展示结果要更好。如果能马上把实验视频上传到网上让其他组的学生能看到这样就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另外这节课最后的汇报交流环节太匆忙,学生仅仅是把实验结果说出来就结束了,这里就没有用好数字化过程性的资源,可以继续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各组做出来的环形山都不一样?和真实环形山有哪些区别?陨石到哪里去了?等问题。


     我们以往数字化工具用得比较多的是虚拟实验室和传感器,今天的听课也给了我们一个启发,数字化工具还可以这样运用,但怎样才能把数字化工具用得更好,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还需要我们继续去思考。


 


 





我的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360/index.asp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