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培训体会专帖 [复制链接]

11#

通过此次学习活动,是我对一年级的科学教材有了大致的了解,更有利于以后我对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方法的采用。科学课教材的编排让小学生一步步探究知识,了解知识从而更好的运用知识。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切实结合学生的特点,做到把三维立体的知识转化成二维平面的知识,复杂的知识转变成简单的东西。                                          谢塘镇盖东小学杨利君
TOP
12#

听了还是有很多收获。希望教研员出面统一为学校配备一年级教学工具箱
江山美人 发表于 2018/1/30 17:05:26
哪个学校?教学工具箱是学校根据需要配备的!
TOP
13#

尽职尽责的好教研员
TOP
14#

本次培训,感受到了浓浓的“”科学味“”。全新的培训听课平台,从注册到调试,从预约到实时听讲座,还有及时的互动交流。全省各地的三千多位科学教师在线登录,还有各校教研组的会场集体收看学习。虽远隔千里,却犹如促膝。避免了雨雪天的途中奔波,又保证了学习效果,真的要给32个赞。

通过此次学习活动,使我对一年级下的科学教材有了整体性的了解,更有利于以后我对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方法的采用。徐春建老师着重指出科学课教材的编排体现大单元结构使我有了全新的认识,对教材中各课的实验材料的结构性有了深切的体会。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对于教材多一份敬畏,对自备实验材料多一份结构化的思考。

互动中,各位一线科学教师就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研究一年级孩子学习科学的心理特征,把控课堂节奏,激发孩子孩子想探索热情。就如何运用好活动手册的班级记录表等许多细节,发表了切实可行的实招、妙法,受益匪浅!

最后汇聚成一句话:期待下一次培训                                      

绍兴市上虞区鹤琴小学王剑鑫
最后编辑王剑鑫 最后编辑于 2018-01-31 10:15:50
TOP
15#

我没有任教一年级的科学,但昨天的培训,给我受益匪浅。两位老师对教材的理解非常精准、到位。我个人觉得一年级科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心理认知和心理特点去进行教学,一切的教学思路,应该完全顺应学生的需求。昨天下午培训的时候,跟任教一年级的老师交流后,我们在思考,给学生的活动手册是否能够再符合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材料上是否能够更加优化。
TOP
16#

        作为一名科学新手教师,科学教学于我还在摸索阶段,徐老师的年前解读一下科学教材,于我而言简直是沙漠中的一杯水,让我明确了教材每课的编写意图和教学重点,使我不至于教偏。不但如此,徐老师就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出错的点给出了细致的解决方法,让人收益颇丰,比如在讲《它们去哪里了》一课时,徐老师贴心建议教师在选购将要溶解的红糖时,要选择质量较好的红糖,才不至在给学生演示红糖溶解时出现较多未溶解的杂质,误导学生,错认红糖为不易溶解的物质。或者使用溶解效果非常好的VC泡腾片。而在示范溶解小石子前要注意把小石子清洗干净,不让学生错觉小石子是可以溶解的。这样的解读,这样的建议可以说是相当细致而实用了,在整个解析过程,徐老师诸如此类的建议比比皆是,我将反复回放,钻研教材,将实用的建议落实到实际课堂教学中,期待自己的进步。
上虞区夹塘小学余沁
TOP
17#

从课标到课本再到活动手册和教学建议,每节课都讲解的非常透彻,确实是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也让我们一线教师心里有了个底,避免在备课时少走弯路。建议:第一课的活动手册采用贴纸的方法很好,目的是避免学生书写不熟练的问题,但是还需要学生剪下来用固体胶粘,这个太繁琐了。建议直接改成贴纸,让学生直接拿下来就可以贴。如果活动手册做不到,能不能让爱牛在学具箱里统一加入。
                                                                                                                                                                       ————绍兴上虞闰土小学   章俐鑫
TOP
18#

这样的培训模式很有新意,让我们坐在办公室就可以聆听专家的声音,两位老师对一下教材的解读很到位,也很实用,对我们一线老师的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如《它们去哪了》一课中,徐老师对红糖和小石子的处理,让我们可以少走一些弯路,更好地上好一年级的科学课。材料箱的配备太有必要了,能进学校订单多好。
TOP
19#

感谢两位老师的智慧分享,虽没有任教一年级,但两位老师的精彩引领能让我们感悟到今后如何去读懂教参、读深教材、研究学生......再次感谢两位老师的辛勤付出上虞实验小学  姜小卫
TOP
20#

                                                                        不忘初心  温暖前行
                                                                                                ——省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材解读培训点滴体会
                                                         绍兴市上虞区盖北镇中心小学  吕坚
        隆冬时节,窗外鹅毛大雪群舞,“上虞科学e研修社”群内却热火朝天。这是一群迷恋科学的上虞科学人,不忘初心,在新任教研员朱钻飚老师的引领下,正积极“备战”2018年1月30日(星期二)下午14:00省级科学培训前夕的缩影。无论年长,亦或年轻,下载APP、注册账号、加入群聊、预约培训,一切的一切,互帮互助行程满满,我们期待在小学科学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温暖前行。
        1月30日下午14:00,Cctalk平台上的浙江省小学科学一年级教材培训活动如约而至。与此同时,办公室内一两成对,会议室里三五成群,都早已恭候多时。伴随着省教研员喻老师响亮的开场仪式,数千双眼睛散发光芒,多少人的耳边久久回荡,每一个科学人的内心激情飞扬。
我——亦是如此。
        之前虽已初读教材,但却未能深解其意;之前虽已预定教具,但仍内心忐忑;之前......所有的疑惑,在培训中逐渐明朗,在徐春建和谢小立两位名师的逐课解读中豁然开朗。形状与分类、水、空气、金鱼等这些内容似曾熟悉,那是目前三年级科学教材中的内容,如今出现在一年级下册的教材中,作为科学人,你我是否应该有所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践行?
        徐春建老师在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培训中讲到“要注意物质与物体的区别”,“表象是形状,但指向是体积,却不能对一年级学生灌输体积概念”,“第6课指向溶解,但要设计符合一年级学生的溶解认识”。培训当时,庞大的信息量或许容不得你深入思考,但培训之后,信息的加工与内化是我们受培训人必备的技能。
我尝试着去理解徐春建老师的理念,结合自己半年来一年级的教学实践,思考着我们在推进一年级科学教学过程中所应该追寻的源泉——所谓的体积、溶解等这些概念,作为教学者应该是内化于心,却应外化无形的理解与践行;作为受教育者的一年级学生,不必真正理解其含义,但却必须感受、感知、感化所谓概念引领、活动推进中的仪式感,用科学的仪式感吸引学生,引导他们尊重科学、体验科学。
        仪式感1——像科学家那样的持之以恒
        第1课《发现物体的特征》中有一张班级记录表,这张记录表将伴随着《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7节课的学习,用半个学期左右的时间逐步记录、积累与完善,这是一种坚持,在坚持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科学家那样对研究成果的重视与积累,让学生感受科学家那样研究活动的持之以恒。如果一年级的孩子能够坚持着这么去做,这样的科学品质必将引领他们成为更多的“蚂蚁专家”、“小板凳专家”。
        仪式感2——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究行动
        第2课《谁轻谁重》中的称重活动,需要学生经历预测——掂一掂——称一称的过程,其实指向学生体验预测、实践、验证的简化探究流程。组织学生“称一称”的活动一定要注重“有序称重”,看似无足轻重,却意义深远。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活动设计的意识与能力,遇到问题喜欢不加深入思考而单刀直入,这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背道而驰的。如果执行“有序称重”,既可以简化操作,适合一年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有序称重”的意义——验证。之前的“掂一掂”已经将五个物体按轻重排好顺序,后面的“称一称”是验证之前“掂一掂”的结果,两个活动是存在紧密联系,而又不可颠倒。如果不有序称重,也就不存在验证“掂一掂”结果,所以“掂一掂”也就显得毫无意义,不如直接称一称,但是“掂一掂”是培养学生用感官感知周围物体特征的一项技能,我们是需要加以重视的。
        这样的仪式感在每一课中其实都可以尝试,比如第6课《它们去哪里了》中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的现象,我们不需要学生真正理解“溶解”,但我们可以推行适合一年级学生“溶解”概念的仪式感——看不到一颗颗的盐、红糖了,它们都到水中的各个地方了;但是还可以看见一颗颗的小石子,它们都在水底。
        我喜欢用富有童趣的仪式感,赋予一年级科学强大的吸引力,和孩子们一起爱上《科学课》,爱上科学。

    已有1评分我要评分查看所有评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