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1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三期教师联合发展共同体”研训总帖 [复制链接]

71#

   昨天3月27日参加了在银河实验学校承办的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研训活动。活动中展示了两堂一年级的课,分别是《谁轻谁重》和《认识物体的形状》,听完课后对于第一节感觉教师在黑板上写了很多很多关于五个物体的排序,都是关于学生对物体轻重的猜测与称量的结果,密密麻麻一大片,为了寻求一个统一的轻重排序,教师和学生一同思考了很多方法进行测定,以最终统一为结束,将教材的内容很完整的教授,但过程中缺少学生对于两两比较和利用回形针代替比较的逻辑思考。第二节上课教师个别语言表达并不是很恰当。本次活动中最有收获的是听到了章鼎儿老师的讲座,章老师先对课堂进行了评价,更对一年级教材进行评价,所讲的思想都将我原有的认识进行了刷新。章老师强调科学课堂需要反思,需要转变,我们老师在上课很多时候只是关注自己怎么教,而学生只是坐在教室里进行配合,的确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学生也已经将这样的状态习以为常。而真正的好的课堂必须从关注学生怎么学开始,课堂是学生,学生才是主体,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研究学生,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上课内容,如何使学生能够自我学习,有兴趣的学习,不由自己的探索,这才是真正的好的课堂。
最后编辑波动的点 最后编辑于 2018-03-28 21:18:56
TOP
72#

        3月27日注定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见证了两堂一年级科学课,这一天更是我现场第二次聆听章老师的讲座。章老师从退休以来,一直没有停歇过,或是听一线老师的课堂,或是作讲座,或是从事桂馨慈善活动,他一直引领着我们每一位小科人。作为小学科学界的泰斗人物,章老师关于《小学科学课的学习活动研究》的讲座从始至终都富有激情,可以说我没有一分钟分过心。他的讲座没有一句是套话,都很接地气。他直言不讳地指出,我们现在的很多公开课都是局限于“教”的研究,对于学的研究比较缺失。说实在的,现在的公开课很多都是只关注于教,没有以学生为主体,都是让孩子们配合老师顺利地,成功地上好公开课。学生课堂上不是作为主人来学习的,而是为了配合老师完成任务的,说不定表现好了还能拿到老师的奖品。章老师通过对比的方法,从《点亮小灯泡》、《空气有重量吗》,《观察描述矿物》,介绍了怎样可以从关注“教”转化成关注“学”。这样的一线课堂,我们在场老师听了深有感触,相信也会有不少老师开始朝着章老师指引的方向迈出步子,越走越远,成为真正关注孩子学习活动的老师
TOP
73#

因在上海培训遗憾错过了本学期的“深化课程改革”研训活动,虽然不能到现场看课,好在提前看了网上的教学设计,又结合工作人员提供的课堂实录,认真学习了收获也是很大的,更期待章鼎儿老师的讲座实录和视频。
TOP
74#

     2018年3月27日,萧山区深化课程改革研训活动在银河小学举行,听了章鼎儿老师的专题讲座,章老师用案例阐述了我们目前小学科学的现状,认为我们目前小学科学多数是关注教师的研究,而对 小学学生的学的研究几乎为0,让我们多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我们一线教师是最有话语权的,因为我们在实践,章老师从点亮小灯泡、观察描述矿物、空气有重量吗?不同地区的不同叫法,不同老师的不同教法,呈现出不同的 效果,鼓励广大的兼职教师也积极的投入到研究中来,认真分析,沉心课程,必定会走向课程专家的前列,走在全国小学科学研究的前列,他说浙江的小学科学是在全国范围内领先的,而我们杭州萧山也要勇立潮头,敢于创新,争取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TOP
75#

因为身体原因很遗憾没有参加银河小学的教研活动。但是有幸的是可以看到我们的字幕组老师整理的材料。再仔细回看,整理老师们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很是收益。下午章特的讲座我只能借同事的笔记温习。对于章特的教学理念我表示深深认同。前期群里 有放章特的一个讲座ppt,主要针对课堂教学探究活动的展开。今天讲座的重点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不仅要关注怎么教,更应该关注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觉得活动的开展充满意义,学生活动的设计围绕学生学习的发生,发展,从而进行思维的培养,达到科学素养提升。虽然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任重道远,但要为之努力!
TOP
76#

3月27日,参加了银河小学承办的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研讨内容为一下第一单元《谁轻谁重》和《认识物体的形状》两堂课。印象深刻的事下午章鼎儿老师作的关于《小学科学课的学习活动研究》的讲座。章老师从具体的教学案例《点亮小灯泡》、《空气有重量吗》和《观察描述矿物》三个课堂实例来讲述科学课堂的学习活动研究,形象、生动、又接地气。几年前我也上过《点亮小灯泡》一课,让我记忆犹新,怎样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研究或者说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如何把控学生学习活动的环节、活动的重点等等,章老师都给我们讲了非常清楚的实例。在科学课堂的教学上,自己还是有待继续努力和提高,继续想优秀的课堂教学者学习!
TOP
77#

3月27日,在银河小学参加了萧山区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由于我路线没有选择好,结果遇上了东复线大堵车,多开了两个小时。活动也迟到了,主要听了两个重量级嘉宾的讲座。吴利坚老师讲的现场实验测试方法和科学实验分析题的设计对我启发比较大。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如何帮助学生用在科学课上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身边的问题或者认识周围的事物,检测不是目的,而是用来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的阶梯。章鼎儿老师的报告中,用鲜活的案例,阐明了教师为什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理由。以学定教,才能让孩子获得素养的发展。
TOP
78#

今天的四节展示课,都是以观察试验活动为主的,在聆听、观摩整个活动的过程后,我回去后最深的想法是,一年级孩子的学情需要我们深入的去了解。以往在我的印象中,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具体的形象思维,经过刘特和沈洋老师的解读,我知道了,原来一年级的孩子还处在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他们从幼儿园时期开始发展的形象思维还是不全面的,或者说思维还是有点混乱的,很多时候会把毫不相干的事情进行联系。那么我们在一年级的教学中,应该着重首先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回头再看今天的几节课,蜗牛和鱼的身体结构认知,都采用了绘图的方式,这样的形象化认知很符合一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谁轻谁重一课中,对于5种物体的轻重排序采用了数字的方式,这样的抽象思维可能更适合班上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于全体同学来说可能还是具体的实物排序更合适;认识物体的形状一课中,觉得对于物体不同的摆放方式时,是否需要教师直观的画出各个面的形状,这样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可能更加合适。
TOP
79#

        4月17日,萧山区“新蕊、骨干、联合”协同体第一次集中研训活动在高桥金帆实验学校举行,本次活动是联合体“戴军方组”和“沈洋组”的展示,分别演绎了一年级下册教材两个单元共四课时内容。方佳老师的《观察一种动物》和胡立平老师的《观察鱼》两节课,充分体现了戴军方组“指向核心素养的观察”这一内容,两位老师牢牢抓住“观察”这一核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想法,有目的的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给足了充足的时间。在观察后的讨论环节,均采用了“由分到合”的思维方法,让学生从局部到整体、较为全面的了解所观察动物的整体结构,两堂课思路清晰,演绎得也相当完整。当然,也有一些地方值得改进,例如:两位老师都布置了“画动物”这一任务,但是在研讨环节,均采用了教师自己板画的方法,虽是“从分到合”的需要,但似乎有对学生的作品不充分信任的味道,或者能在教师板画的基础上,更多展示学生的作品,并给与相应的评价,会更为有效。另外,两堂课中学生均有一些“出乎意外”的回答,如:有学生发现蜗牛能在树枝上倒着爬行(头向下),发现蜗牛停顿下来小便等等,对于这些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给于过多的追问和解释。我想,原因可能是教师在定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更多的指向于在观察的基础上了解所观察动物的身体结构,对无关乎的“发现”一笔带过。如果能把目标指向放的再上位一些,在课堂中不仅仅只关注跟身体结构有关的发现,也关注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和器官功能,课堂就会显得更为生动和全面。
TOP
80#

4月17日,在萧山区“新蕊、骨干、联合”协同体第一次集中研训活动中执教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观察一种动物》。在阅读分析教材之时,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一课需要学生通过观察获得认识蜗牛的的结构,反应,运动等多方面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如何安排设计上课流程成为首要的难题。最开始试教之时,我将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来进行,引导学生先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交流分析蜗牛的身体特征,然后过渡到运动和应激反应。这样的安排虽能完整完成教材的内容,可也存在较大问题,下发蜗牛直接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学生似乎没有观察的重点,观察动机也并不是很强烈。鉴于此,思考学生拿到蜗牛最兴奋的莫过于蜗牛的爬行了,所以考虑将活动进行整合,由观察蜗牛的运动入手,再到结构到应激反应。先从功能上观察,再在结构上分析,使得功能与结构的统一。不过在上课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就自己的思考反思,总结一下几点:1本节观察探究课,学生缺乏对蜗牛的细节观察,在交流反馈之时没有很多细节的描述。2自己上课时没有能够很好抓住学生的表达,并将此进行转化利用,面对学生的奇特回答,在上课之时没有很好的把握,教学机智和反应不够迅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