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7学年陈建秋(不睡觉的兔)听课笔记汇编 [复制链接]

21#

20171114听课笔记曾忠明句式和词语复习                                                         
  

课题名称

  
  

句式和词语复习

  
  

册数单元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

  
  

上课时间

  
  

20171114

  
  

学校班级

  
  

莲都区天宁小学301

  
  

活动主题

  
  

天宁小学推门听课活动

  
  

执教老师

  
  

莲都区天宁小学  曾忠明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10441113,共用时29分钟

  
  

教学过程:

  

一、句式转化(14分钟)

  

1044师:我们一起来背一下小儿垂钓。

  

生齐背诵。

  

师:这节课呢,我们要完成2个任务,第一个任务呢,学习如何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板书反问句 陈述句),学过了没有?

  

生:学过了。

  

1045师:第二个任务,学习书本上的……

  

1046师: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谁来说一说,怎么改?

  

生:它们飞得这么低,不能看到遥远的家。

  

1047师:谁来说说,反问句是怎么改为陈述句的?

  

生:……

  

师:把表示反问语气的词去掉,哪个?

  

生:怎么。

  

师:还有吗?

  

1048生:呢。

  

师:这个叫什么呢?这个是语气助词。刚才同学们说的很好,老师把这个方法稍微作了整理,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生读: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

  

1050师:刚才大家漏了一些方法(补充板书:肯定词,否定词)

  

师:接下去,我们把这个方法,老师课外打出来,大家抄到指定的位置。

  

师;现在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做一些练习。(投影出示百度: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题目)

  

1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生:

  

投影:2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1053师:不耕耘,怎么有收获,这个有是什么?肯定词要改为否定词,有改为没,大家说。

  

生:不学习不会有知识。

  

1054师:第三句——

  

3这位小姑娘她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1055师:把不正像,改为正像。大家一起读——

  

生:这位小姑娘她天真美好的心灵,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

  

师:第四句——

  

4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生请说改好的句子。

  

1056师:把难道去掉,把能改为不能,把语气词去掉。大家一起说——

  

生:我们不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

  

1057师: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反问句,中午有时间的时候继续。

  

师:陈述句也是可以改为反问句,它的方法还是这样的,相反的过程,这个我们以后再讲。

  

二、词语朗读(5分钟)

  

1058师:接下来,我们完成第二个事情,把《奇迹课堂》翻到31面,准备好彩虹本。

  

1059师;我请一些同学来读一读。

  

生声音很轻,没有什么感情。

  

1100师:声音要响亮一些,后面都听不到,某同学,单元复习要点3

  

生先后被抽读,效果也不怎么好,声音轻并不怎么自信。

  

1101师反复强调声音响亮。

  

1102师:大家说他们读的声音怎么样?

  

生:太轻了。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不会读跟着读。

  

生齐读31面的单元复习重点(词语)。

  

三、听写过关(10分钟)

  

1103师:把彩虹本拿出来,开始听写。

  

生听写。(1103——1111,共用时8分钟。)

  

1111师:把《奇迹》翻到31面,同桌对调检查。

  

生对答。

  

1113师:全对的举手,同桌检查。

  
  

板书设计:

  

反问句——陈述句

  

否定词——否定性

  

反问语气

  

语气助词

  

1、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靠垫遥远的家呢?

  
  

评课:教师备课不到位,设计比较随意,教学方法单一,在句式转化的讲解中过于理论化,基本上由少数几个学生来回答,建议以实践为主,让学生全员、多类型练习。还有一点是把较多课堂时间花在听写上,造成宝贵的时间资源浪费。

  

百度上的话:上好复习课,对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对教师弥补教学中的缺欠,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真正上好复习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不认真安排,不精心设计,就达不到予期的效果。如,顺次复习,重复旧课,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再如不分主次,学生会做的题做的多,不会做的题不认真讲解,会使学生学无所得,降低学习兴趣;还有把学过的内容罗列堆积不加整理,使学生感到一大片知识茫无头绪……这样上复习课,不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还会得不偿失。

  
TOP
22#

20171114听课笔记黄冬梅盘古开天地

                                                        
  

课题名称

  
  

18盘古开天地

  
  

册数单元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上课时间

  
  

 20171114

  
  

学校班级

  
  

莲都区天宁小学302

  
  

活动主题

  
  

天宁小学推门听课活动

  
  

执教老师

  
  

莲都区天宁小学  黄冬梅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09531028,共3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5分钟)

  

0953师:昨天,我们学习了第18课,18课是一篇什么课文?

  

生:神话故事。

  

师:我想请一个同学来回忆一下,昨天我们讲过的神话故事。

  

生:女娲补天,后羿射日……

  

0954师:我们知道,神话故事,是充满想像力的。

  

师:在盘古开天地的时候,我们的宇宙是怎样的?

  

生:很黑。

  

0955师:用书上的话说——

  

生:混沌一片。

  

师:盘古就拿起一把大斧子,向天地——

  

生:猛劈过去。

  

师:今天大家都读的很好。这个时候就是混沌初开。下面我们请大家朗读一下这两句话。

  

(课件: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西夏,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生分句进行朗读。

  

0956师:这两句话,有许多反义词,我们来说一下——

  

生:……

  

[评点:这两句是作为朗读训练很好的范例,可以让学生尝试多种类型的朗读,教师进行朗读方法法的指导。]

  

二、学习“身体变化”内容(12分钟)

  

0958师: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土地分开以后,盘古做了些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读书上相关内容。

  

师:刚才赵同学读的很好,但有个小意见,就是书翻了一下,说明准备工作没有做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段话。   

  

生齐读。

  

0959师:天地分开之后,盘古做了什么?

  

生:把土地撑开。

  

师:我们可以做一个成语来说——

  

生:顶天立地。

  

1000师:不知道多少年,天和地成型了,盘古也——

  

生:倒下去了。

  

师:请小朋友读第四自然段,把盘古的身体变成什么划出来。

  

生自由默读课文,划出相关的句子。

  

1001师:我表扬那些不经老师提醒,能主动拿出尺子划线的同学。

  

1002师:我们请几个小朋友来说一下,每个小朋友说出他的一种身体变化,别人说过了就不能重复了。仔细听。

  

生:他的眼睛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生:他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隆隆的雷声。

  

1003师:我发现,我们班的听力还不够集中。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预备齐——

  

1004生齐读这一段。

  

师:好,我们来试试看。

  

生: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

  

师:隆隆的雷声,这个词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隆隆的雷声——

  

生:隆隆的雷声。

  

师:继续。

  

生: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师:辽阔的大地,跟着老师读——

  

生:辽阔的大地。

  

……

  

1006师:变化真多啊,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来读一下,老师来读书他的身体部分,   你们读出变化的部分。

  

1006师生合作读。

  

[点评:这一部分的阅读和朗读训练十分到位,学生能比较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

  

1007师:你们发现了没有,他的身体变化后,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不看读,他的气息——(课件出示相关的图片和文字,学生进行看和读)

  

生:……

  

1008师:他的这些变化,我们可以用4个字来形容——

  

生:千变万化。

  

师:很好,还有吗?

  

生:变化无穷。

  

师:说的真好,我们也可以说,幻化万物。一起来说一下,幻化万物——

  

生:幻化万物。

  

师:这段话的写法,属于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修辞身手法叫排比,大家记一下。

  

生:排比。

  

三、写话训练(7分钟)

  

1010师:我们也可以来小小神话作家,把还有许多变化没有写出来的,我们写一下。他的什么变成什么,或者是他的什么化成什么。

  

生自由思考。

  

师:请你写在第四自然段的后面,有个空白的地方,写好的举手示意一下老师,如果他的身体已经有了,你就不要重复了。现在是动脑子的时候,不是动嘴皮的时间。

  

1011生继续思考,尝试写话。

  

1012师:我已经发现有些同学已经写好了,写好的可以举手示意一下老师。

  

1013师:老师表扬一下第二组小朋友。

  

1014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现在请个别小朋友把他写的句子展示给大家,有个同学是这样写的。他的骨头变成为了巨大的岩石。

  

生:还有我的。

  

师:某同学写的,是他的头发变成了柔软的柳枝。

  

……

  

[评点:这里可以让学生自己呈现写的句子,组织学生相互进行必要的评价,让这一环节更充分的展示。]

  

1015师:小眼睛,看老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段话,一起说一下。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

  

他发出的声音,变成了——

  

他的双眼,变成了——

  

他的四肢,变成了——

  

他的血液,变成了——

  

他的汗毛,变成了——

  

他的汗水,变成了——

  

生:看黑板的课件进行填空说话。

  

1016师:表扬你们,说明我们的注意力很集中。这种修辞手法,叫——

  

生:排比。

  

师:盘古是一个神话人物,但他也是我们精神的老祖宗。我们一起把最后一段话读一下。   

  

生齐读最后一段。

  

1017师:我们也用4个字来概括,叫无私奉献。

  

师:好,现在不需要老师提醒了,许多小朋友已经知道自己去做这些笔记了,很好。

  

1017师:今天我们学了一篇神话故事,其实我们还有许多神话故事,大家可以在课外去浏览。

  

四、练习巩固(11分钟)

  

1018师;大家把作业本拿出来。我先给已经坐好的小组先发——

  

生迅速调整坐姿。

  

1019师分发学生作业本,并指导学生完成相关作业。

  

1020生读作业本29面第5题,并完成三个小问题。

  

1025学生继续完成作业本其他的题目。

  

1028师:作业本上1-4大题作为今天的作业。

  
  

板书设计:

  

混沌一片

  

混沌初开

  

顶天立地

  

幻化万物

  

无私奉献

  
  

评课: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注意学生的朗读和写话训练,其中有些习惯引导的话很有艺术性,课件也制作的比较认真。但略微不足的是课堂学习氛围比较松散,学生的参与度不是很高,课堂纪律还需加强。

  
TOP
23#

20171109听课笔记叶蓓蕾观察叶

                                                        
  

课题名称

  
  

观察叶

  
  

册数单元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上课时间

  
  

2017119

  
  

学校班级

  
  

松阳县城北小学202

  
  

活动主题

  
  

丽水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

  
  

执教老师

  
  

庆元县第二实验小学  叶蓓蕾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13131358,共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2分钟)

  

1313师: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知道我是谁吗?

  

生:叶老师。

  

师:知道它是谁吗?老师告诉你,它是芭蕉叶。它的年龄有点大了,我们姑且叫它芭蕉叶爷爷。大家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生:绿色的。

  

生:长长的。

  

生:那里有点破掉了。

  

1314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好,那我们开始上课吧,上课。

  

二、寻找叶宝宝活动(13分钟)

  

1315师:后面,怎么有封信啊?我读给大家听一下,好吗?

  

生:好。

  

师:202班同学们,我是芭蕉叶爷爷,我今天带了许多树叶宝宝,和大家见面呢!这些叶子宝宝太调皮了,都躲到黑色的塑料袋里。你听听他们都说什么?

  

课件声音:我是1号叶子宝宝,你能找到我吗?提示一下,我的身体有点硬。你想摸一下吗?

  

生:想。(摸了摸)

  

师:你们想不想摸一下?

  

1317生:想。

  

师:那我们从袋子里请出它,比一比,哪个组能尽快请出它?

  

生:请出来了。(拿出)

  

1318师:这个叶子宝宝原来是玉兰叶,你观察它有什么发现?

  

生:……

  

1319生:前面是绿色的,后面是黄色的。

  

师:观察的真仔细。还有吗?

  

生:……有一根一根的线。

  

1319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我们把掌声送给他。还有什么发现?

  

生:它很粗。

  

师:哪里粗。

  

生:两边。

  

师:你们可以摸一下,它粗吗?

  

1320生:它后面有点毛毛的。

  

师:我们把1号叶子宝宝放在桌子上。听听2号叶宝宝说什么?

  

课件声音:我是2号子宝宝,我的身体有点尖,像眉毛……

  

师: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它是什么叶子?柳树叶。

  

1322师:你发现柳叶有什么特点?

  

生:有点毛毛的。

  

师:那我们就说边上有点扎人,有点小刺。还有什么发现?

  

生:它的树根是细细的。

  

师:哪里?

  

生:上面。

  

1323师:上面是树根吗?我们叫它叶脉。

  

生:它的头很尖,尾巴有点短。

  

师:观察的真仔细。3号叶子宝宝有点等不急了,我们听听它说什么?

  

声音:我是3号叶子……

  

1324师:你猜猜看,3号叶子宝宝是什么叶?

  

生:我猜是银杏。

  

……

  

1325师:我们是不是猜对了呢?来看看吧。(槭树叶)

  

师;我们看一下槭树叶有什么特点?

  

生:像手掌。

  

师:你们拿出来看看,是不是像手掌?

  

生:是的。

  

师:还有什么发现?

  

1326生:根细细的。

  

师:这个部分叫叶柄。

  

……

  

师:那4号叶子宝宝是谁,大家知道吗?

  

生:银杏叶。

  

1327师:刚才大家就说了,银杏叶像扇子,我们看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生:它像扇子。

  

生:表面有点光滑。

  

师:是真的吗?

  

生:真的。

  

生:像大象的耳朵。

  

师:拿出来看看,是不是像大象的耳朵?

  

生:像。

  

1328师:4位叶子宝宝都出来了,我们把它们放在桌上。

  

[评点:创设情境,采用拟人化的教学语言,确实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但个人觉得,找树叶这一活动在形式上用时过多,弱化了对树叶本身的观察,脱离了科学教学的本真。另外,不要过于强调叶子的名称,而是在学生有兴趣、有需要的时候点一下,而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不同树叶的观察比较上。]

  

三、认识叶和画叶(11分钟)

  

师:他们和叶老师一样,难得来松阳一次,我们给它画个像吧,我们给玉兰叶画个像。该怎么画呢?

  

1329师:它外面是什么形状?这个形状叫椭圆形。一起说一下——

  

生:椭圆形。

  

师:大家看一下,这个上面细细的,我们叫叶脉,一起说——

  

生:叶脉。

  

师:那我们看一下,这个部分叫叶柄,一起说——

  

生:叶柄。

  

……

  

[评点:若能利用前一环节的叶子,引导学生得出叶子的基本结构,同时也明白不同叶子在形状、叶柄和叶脉上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指导画叶,学生的学习会更深入。]

  

1331师:我们一起看一下,先画叶片,再画叶柄,还要画上面细细的叶脉。(师板画)

  

师:我这样画,完整了吗?都画完整了。

  

师:我给玉兰叶画了像,你们给其他的叶子宝宝画画像,下面大家从抽屉里拿出纸,给你喜欢的叶子画画像。

  

1332生对叶子进行画像。

  

1337师:放下笔,面朝老师坐好了。

  

1338师:刚才老师发现,大家对自己的要求有点高,一点点画就全部擦了,这样时间有点不够了。那我们看一下,现在大屏幕上是什么叶?

  

生:银杏叶。

  

[评点:一年级学生比较适合采用扶放结合法。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画,然后再让他们自己选一种叶子画,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叶子观察记录也更规范。]

  

四、给叶子分类(6分钟)

  

1339师:那我们来和叶子宝宝玩个小游戏。大家把叶子宝宝都放在桌上,给它们分一下类。

  

生分小组对叶子进行分类。

  

1341师:分好类的小组,面朝老师,我们看一下,其他组是怎么分类。

  

师:6组好了吗?那我们先转过来。

  

1342师:我们先采访一下第8组,你们为什么这样分类?

  

生:它和这个很像。

  

师:和这个像吗?

  

生:像。

  

师:他们把形状相似的放在一起,我还要采访他们,第6小组——同样是银杏叶,它们一样吗?

  

1343生:有个不一样。

  

师:什么不一样?

  

生:它的颜色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

  

生:有些是黄色的,有些是绿色的。

  

师:我们给她掌声,她上来发言一点也不胆怯。

  

生鼓掌。

  

1344师:还有什么不一样?

  

生:形状不一样?

  

师:哪里形状不一样?哦,这是大小不一样。知道了吗?

  

生:知道了。

  

师:同学们都很厉害,我们把同样的叶子放在一起,把它们归在一类。

  

[评点:分类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从而认识到不仅不同的叶子形状不一样,同一种叶子在颜色、大小上也存在着差异,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叶子的认识。]

  

五、给柳树找叶宝宝活动(9分钟)

  

1345师(装接电话):柳树妈妈……别急,……我看看202班同学能不能帮帮忙。

  

[评点:这个电话的前景创设过于突兀,也许会产生“老师上课打电话”的误导。建议还是开门见山,直接让学生来挑战给叶宝宝找位置的活动,把注重形式转到注重内容上。]

  

师:柳树妈妈说了,她的三位叶子宝贝走丢了。请大家帮帮她,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有。

  

1346师:那请大家把刚才的叶子宝宝整理好,放在老师的讲台上。

  

生整理前面的器材,放到老师的器材桌上。

  

1347师:大家看一下柳条,想一想,三位叶子宝宝,应该在什么位置上,我讲清楚了吗?

  

生:讲清楚了。

  

1348生分组领器材,给叶子找位置。

  

1351师:你来和大家说一说吧,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是他们组帮忙的结果,你能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拼呢?

  

生:因为它很小,应该是该生出来的。

  

师:你从哪里发现,它刚出生的?

  

生:……

  

1352师:那我们看一下,另外一个小组,第6小组,你们说一下,为什么把叶子宝宝放在这里?

  

生:……

  

1353师:这是你们组的想法,你们组的摆放位置,和他们的摆放位置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不一样?

  

生:……

  

师:你来说,你们组1号叶子宝宝和他们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你们是怎么摆放的?

  

生:最顶格。

  

[评点:可以采用粘贴的方法,然后将各个组的结果都进行公布,再对某些特殊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发言,并让相关组或学生说明理由。]

  

六、总结拓展(4分钟)

  

1354师:其实这,这个是嫩叶,一个月之后,它还会是这样吗?

  

生:不会。

  

师:它会怎么变?

  

生:它会变大。

  

师:变成怎样?

  

生:变成这种。

  

师:为什么?那2个月之后……这说明什么,树叶是怎么生长的?它会慢慢长大。它和我们一样的,都是有生命的,所以老师希望大家平时,要做一个爱护花草的好孩子,可以吗?

  

生:可以了。

  

1356师:那老师要今天和叶子说声对不起,知道为什么吗?老师摘了叶子,它们就离开了妈妈的怀抱,就没有生命了。

  

[评点:这个转折有点生硬牵强,可以更真实点教学,比如为了教学或活动需要,适当摘点叶子不会对植物造成严重的影响,但一般情况下不允许随便乱摘叶子。在此基础上,提出充分利用这些树叶,出示精美的树叶剪贴画,引到下一个环节教学。]

  

师:那老师在自己的学校,也和同学们上过这个内容,我们班同学把叶子放在一起,做了一个事,大家来看一下。(树叶剪贴画)

  

生观察,惊讶。

  

1357师:那我们能不能帮老师,做一下这个事,做一幅树叶剪贴画,可以吗?

  

生:可以。

  

1358师:那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板书设计:

  
  

评课:教学设计精致,教学语言优美,评价方式丰富,是本节课的主要亮点。但由于学生比较拘谨,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基本上都是老师讲演为主,所以一年级一定要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释放学生的天性,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

  
TOP
24#

20171109听课笔记刘清华起点和终点

                                                        
  

课题名称

  
  

起点和终点

  
  

册数单元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上课时间

  
  

2017119

  
  

学校班级

  
  

松阳县城北小学102

  
  

活动主题

  
  

丽水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

  
  

执教老师

  
  

景宁县民族小学  刘清华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1508——1554,共46分钟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5分钟)

  

1508师:从你们刚才老师好的声音中,老师就知道,你们一定很认真。

  

1509师:你们开过运动会吗?

  

生:没有。

  

师:听老师说,你们不久就要开了。你想参加什么项目?

  

生:踢足球。

  

生:跑步。

  

生:……

  

1510师:从你们刚才的发言中,老师值得,你们都很爱运动。

  

师:我们看一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跳远。

  

师:你会跳吗?上来,你跳一下。

  

生上台展示跳远。

  

师:谁再来试一下?你来。

  

1510另一生上台跳。

  

师:他们刚才用了不同的方法跳,图上的小朋友是立定跳远,那我们用同样的方法跳。

  

师:你再来——

  

生上台跳远。

  

1511师:刚才两位小朋友,谁跳的比较远?

  

生:……

  

1512师:你来说——

  

生:我觉得也是朱志豪,他跳的身子很直。

  

师:你觉得谁跳的比较远?

  

生答案不一,争论很大。

  

[评点:让学生从有争议的跳远中转入起点和终点的学习,这个导入不错。但开头还可以简洁点,直接就让学生来进行跳远比赛,把前面的谈话全部省略掉。]

  

二、认识起点和终点(11分钟)

  

1513师:看来争议很大,老师请大家看看,真正的跳远是怎么跳的?你看到这是什么?

  

生:一条线。

  

师:这条线做什么?

  

生:准备线。

  

1514师:那这个地方叫什么呢?

  

生(一个学生叫):起点。

  

师:我们大声说,叫——

  

生:起点。

  

师:那这些线有什么用?

  

1515生:这个是用来,我们跳的远不远,能跳到哪里?

  

师:我们把能跳到哪里这个位置,叫——

  

生:起点。

  

师:起点是刚开始的地方,我们把跳到哪里叫终点。

  

师:看这里,这个小朋友在跳远,你觉得,哪里是起点?你来说——你上去指。

  

1516生这里。

  

师:从这边跳到这边,哪里是起点?你来——

  

生上台指。

  

1517师:我们把开始的这个位置,叫起点。你会读吗?一起读——

  

生:起点。

  

师:把跳的这个位置,叫终点——一起读——

  

生:终点。

  

师:读的很好。你会读吗?

  

生:起点,终点。

  

师:声音真好听。你会读吗?

  

生:起点,终点。

  

1518师:你来读——

  

生:起点,终点。

  

师:都读的很好。下面,请一个同学上来画,哪里是起点,你画一条线?好。哪里是终点?好。请回去,有没有要改的?

  

1519师:你来——

  

生上台画。

  

师:同意哪个?

  

生:第二个。

  

1520师:把开始跳的位置,叫起点,到最后跳的位置,叫终点,我们换一个——谁来找。

  

生上台找起点和终点。

  

师:那边的小朋友——

  

生上台画,老师在课件上换。

  

1521师:老师给你调另外一种颜色。

  

生上台画。

  

师:同意哪个?

  

生:第三个。

  

师:看来还有些小朋友画不怎么来,我们再来画一个,好不好?

  

生:好。

  

1522师:谁再来找,你去找——

  

生上台画。

  

师:请回去,你来——

  

生上台画。

  

师:起点在哪里?这位置是吗?终点?终点在这里。

  

1523师:那我们回到上面的位置来看一下,起点在哪里?在脚的——

  

生:前面。

  

师:终点在——脚的?

  

生:后面。

  

师:谁再来找?换一个颜色。

  

生上台画。

  

师:起点,终点。好。哪个小朋友再来画?你来画,起点应该在小朋友的哪里?脚的——

  

生:前面。

  

师:终点在脚的——

  

生:后面。

  

[评点:此处教师非常有耐心,充分暴露学生对起点和终点的认识。但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由于没有采用简单、直观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起点和终点的认识出现障碍,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现场实践,叫几个学生进行跳远,然后来比较谁近谁远,得出公开比较的要求。]

  

三、玩纸青蛙(7分钟)

  

1524师:小朋友的运动会,接近尾声,动物们的运动会,马上开始了,你们猜,谁先出场?

  

生:小女孩。

  

师:动物们的运动会,谁先出场?

  

生:狮子。

  

师:你来猜——

  

生:老虎。

  

1525师:你们看,谁要出场了?

  

生:青蛙。

  

师:你们猜,它要参加什么项目?

  

生:跳远。

  

(说明:我的电脑没电了,换电池重新开始,这个环节主要是老师给学生每个人发一只纸青蛙,让学生玩。)

  

[评点;猜谁出场的环节有些不着边际,学生的答案也确实五花八门,其实完全可以从学生的跳远直接过渡到青蛙的跳远,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富有童趣的环节,但不要舍本求末,忽略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

  

四、青蛙跳远比赛(11分钟)

  

1531师:请让你们的小青蛙在桌子上休息一下,老师这还有一只小青蛙,你们想不想要?

  

生:想。

  

1532师:你们觉得,谁的小青蛙比较远?

  

生:你的。

  

师:还没有比,你们就这样肯定啊?要不要比一比?

  

生:要。

  

师:怎么比?

  

生:一起比。

  

师:一起比啊?站不下。还有什么办法?

  

生:请一个小朋友来比。

  

1533师:那一个一个比的话,就不知道比到什么时候。这样吧,我们挑出最厉害的小朋友来比。

  

生:我来比。

  

生:我来,我力气最大。

  

师:我们先大家比,比出最厉害的,再和老师比。……

  

1534师:请大家拿出纸,你想怎么哪里开始比?

  

[评点:在许多时候,我们的设计还有无法脱离教师本位的思想,比如这里要和老师比的环节,其实完全可以设计成——让学生自行练习,然后在小组中进行比较,并记录各自的成绩,然后再在全班进行比较。]

  

生:从这里。

  

师:老师建议,在纸上画一个起点线,然后从这里开始比。你们从桌面下拿出一张笔,画什么?

  

生:起点线。

  

生:终点线。

  

1535师:现在还没有画终点线。

  

生开始画起点线。

  

师:画好了吗?画好的小朋友把笔画回去。

  

1536师:看一下,哪个小朋友坐的最好。第9组小朋友,先把小青蛙休息下。

  

师:看老师这里。要开始跳了——跳到这里,就画一条终点线,用红笔画,这样,会画了没有?

  

1537生:会了。

  

师:我把红笔发给小朋友,你们就可以开始了。(分发红笔)

  

1538生让小青蛙跳,并在纸带上画线。

  

1541师:同学们的小青蛙跳好了吗?

  

生:跳好了。

  

师:把小青蛙放在杯子里,红笔也放在杯子里,放回抽屉里。

  

[评点: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我们的活动要求一定要简洁,否则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要完成什么任务。比如。取消画起跳线,直接用一边来作为起点,可以适当降低难度。]

  

五、交流和分析(12分钟)

  

1542师:我们来看一下,这是第一位同学的,这是第四位同学的,你们觉得,谁跳的比较远?

  

生:第四位比较远。

  

师: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1543生:我觉得,第二组第4位同学比较远。

  

师:……你来说——

  

生:……

  

1544师:谁有办法,两张谁比较远?

  

生:是第一组的。

  

师:为了方便,老师先标上序号,好不好?

  

生:好。

  

1545师:谁能想出来,刚才是哪个小朋友来回答?

  

生:第一组的有点下去了。

  

生:第一组的那个,比第二组的线,有点下去了。

  

师:谁能想到办法,比出谁跳比较远?

  

1546生:那个第二组的线太短了。

  

师:太短了,那你想个办法。老师想问——你要说,那你先说——

  

生:可以1234,到起点为止,就可以比较出。

  

师:那你来演示。

  

生上台指。

  

生;这是1,这是……起点为止,就可以比较出。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没有。

  

1547师:谁能想到办法,来比较出?

  

生:因为第一个有点下去,第二个有点上来。

  

生:那个,就是第一个终点有点点靠的比较远。

  

[评点:从课堂记录上看,学生对公平比较的要求不是很理解,有部分学生有所察觉但不知道如何表达。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还是要适当、及时出手,解决学生思维上的困惑,比如直接告诉学生,要公平比较的话,就要把起点对齐。]

  

1548师:好,小朋友们,看这里——

  

生:一高一远。

  

师:那现在谁跳的比较远?

  

生:要对整齐的。

  

师:那第一个跳的远,还是第二个跳的远?

  

生:第一个。

  

师:还是第一个。

  

1549师:那老师这还有个办法(把起点对齐),谁跳的比较远?

  

师:那你们现在比一比,谁跳的比较远。

  

1550生进行比较。

  

1552师:小朋友有没有比好?小组内有没有比好?谁跳的比较远?

  

生:我跳的远。

  

师:小组里面,跳的最远的,举下手看一看。

  

生举手。

  

1553师:时间关系,抽屉里的小青蛙,送给你们,这条纸带,夹在活动手册,下课。

  

1554师:小朋友这样,带上你们的用品,排好队伍,离开教室。

  
  

板书设计:

  
  

评课:老师尊重学生,让学生充分实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比较的公平,需要共同的起点,而不同的终点是比较的不同结果。由于某些环节组织不够简洁,导致后面的研讨交流没有深入。若按“玩纸青蛙——纸青蛙跳远比赛——理解起点和终点——拓展活动(学生跳远)”可能会更紧凑。

  
TOP
25#

20171110听课笔记胡建浪空气占据空间吗

                                                        
  

课题名称

  
  

空气占据空间吗

  
  

册数单元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上课时间

  
  

20171110

  
  

学校班级

  
  

松阳县城北小学305

  
  

活动主题

  
  

丽水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

  
  

执教老师

  
  

缙云县紫薇小学  胡建浪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1229——1313,共44分钟

  
  

教学过程:

  

一、了解空间概念(3分钟)

  

1229师:我们来看,老师这里有个盒子,里面可以装一些东西,我们把这样的一个范围,叫空间。我们这个多媒体教室,也可以说一个很大的——

  

生:空间。

  

师:我这里有个杯子,里面装满沙子,我们就说里面——

  

生:没有空间。

  

师:哪里没有空间?

  

生:杯子里没有空间了。

  

1230师:老师这还有一块石头,还能放进去吗?

  

生:不能了。

  

师:老师这还有一个杯,里面放满了水,我们就说——

  

生:水占据了空间。

  

1231师:你用了一个很好的词语,占据,这就是科学上的术语。

  

师:如果老师把这块石头放进去的话,会发生什么?

  

生:会涨潮。

  

师:谁来说?

  

生:石头会把水挤出来。

  

1232师:那我们把石头放进去,水就会满出来,石头会占据一部分空间。

  

[评点:在空间概念的教学时,教师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二、说明活动要求(6分钟)

  

1233师;那我们来做些游戏,看看哪些物体,能占据空间。做什么游戏呢?这里还有水槽,放上一个乒乓球,然后用这个东西(瓶子上部)按下去,你们——在记录的时候,大家看一下,把瓶子压下去,看看乒乓球在哪里,水位是怎样……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知道吗?

  

1235师:在操作的时候,我们有些注意事项,大家看一下。(播放提示)看明白了吗?

  

1236生:看明白了。

  

师:刚才说了仔细观察,及时把实验形象记录下来,这个实验现象不仅仅是眼睛看到的,还有我们手感觉到的,这些现象要及时记录。还有,每个人都要试一下,不管成功还是不成功,大家都要仔细看,看仔细,瓶子里面瓶子外都要看仔细,每个人都有一张记录单,你们记录好了后,小组统一一下,统一好了,老师给你们一张大一点的纸,把乒乓球没有到底和乒乓球到底记录下,明白了吗?

  

1238生:明白了。

  

师:呆会儿,听到音乐,大家马上就停下来。然后……把毛巾放在塑料盒里的空间。材料就在2号桌的抽屉里,马上就可以开始做了。

  

[评点:感觉活动说明比较繁琐,教师说了许多话和许多内容,估计学生真正能听进的不多。不妨转化一种形式,给予实验装置图,让学生讨论可以研究什么,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提示,学生更容易理解。]

  

三、实验探究(20分钟)

  

1239生拿出材料进行实验。

  

师:每个人都动手去做做,其他人要仔细观察。

  

……(学生实验后,老师收集记录单,张贴在黑板上,并进行分析。)

  

四、交流反馈(4分钟)

  

1259师:瓶口封住了,乒乓球下去了,你有什么发现?

  

生:用手把瓶子的口盖住,乒乓球会下沉。

  

师:为什么会下沉?

  

生:因为空气被堵住了,乒乓球下不了。

  

1300师:这一部分是谁占据了?我们一起来说一下?

  

生:空气占据了。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这3个瓶子底下有一点点水,我们看一下,真的有一点点水吗?请几个组再来看一下。

  

生几个组代表上台观察。

  

师:那你们要不要修改一下?谁来修改。

  

生:修改记录图。

  

1301师:为什么瓶底会有一点点水?

  

生:因为乒乓球那有一点点水,压下去的时候,水还在。

  

……

  

[评点:研讨交流环节往往是科学课堂教学中的瓶颈,一般组织方法都是老师问一两个学生回答,如果能让学生自由发布,然后大家质疑和补充,活动交流的价值会更大。当然,怎样让其他学生学会倾听,是我们要思考和落实的。]

  

五、总结拓展(11分钟)

  

1303师:那有没有可能,是我这个空气把水压扁呢?

  

生:有。

  

师:你有什么办法证明?

  

生:篮球里有空气,就能证明空气被压了,又弹起来。

  

1304师:很好,老师这也有个东西,大家看是什么?

  

生:水枪。

  

师:怎么用它来证明,空气能不压缩。

  

1305生:把这个拉起来,再放下去。……

  

师:老师来试一下,压下去,放掉,压下去,放掉,这个能不能证明空气能被压缩?

  

生:能。

  

1306师:放了之后又弹起来,说明空气有弹性。那能不能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生:……

  

师:这更加证明,空气能占据空间。

  

1308师:那这个证明在生活中有用吗?

  

生:有用。

  

师:什么用?

  

生:把篮球压缩,就能弹起来。

  

1309师:……我们再来看一下,谁能帮老师吹大气球?

  

生体验。

  

师:为什么这个气球吹不大?

  

生:因为空气占据瓶子里的空间,所以气球吹不大。

  

1310师:老师这还有个东西,看一下(包装薯片),想不想吃一下?反正老师的口水要出来了。那这个有用吗?

  

生:有用。

  

师:有什么用?

  

1311生:能保护薯片。

  

(把薯片保证弄个洞,再进行压缩,在学生的惋惜中倒出薯片,再奖励给前面回答出的学生)

  

1313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下课。

  

 

  
  

板书设计:

  
  

评课:采用大环节设计,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是本节课的主要亮点,在这个探究中活动中包含丰富的信息量,若能在研讨中充分的展示和交流,那就更完美了。另外总结拓展活动有些匆忙,感觉学生还没有真正去领悟和概括本课所学知识。

  
TOP
26#

20171110听课笔记潘海标用手来测量

                                                        
  

课题名称

  
  

用手来测量

  
  

册数单元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上课时间

  
  

20171110

  
  

学校班级

  
  

松阳县城北小学204

  
  

活动主题

  
  

丽水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

  
  

执教老师

  
  

遂昌县育才小学  潘海标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0956——1042,共46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认识拃(6分钟)

  

0956师:咱们先来看段视频,看看这两个大姐姐在做什么?

  

生观看视频。(用脚步测量篮球场的宽)

  

0958师:这位姐姐在做什么?

  

生:测量一个地方的宽。

  

师:她用什么测量?

  

生:用脚测量。

  

师:她是怎么测量呢?

  

生:一步一步的测量。

  

0959师:如果让你测量一下桌子的宽,你会怎么测量?

  

生:用笔测量。

  

师:其他同学还没有方法吗?

  

生:用尺子测量。

  

师:如果要你们用身边的一个部分,你会用什么测量?

  

生:用手测量。

  

师:你上来测量一下。

  

1000生用手臂测量。

  

师: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生:用手这样(拃)。

  

[评点:为什么一定要从其他方法测量再引到拃呢?如果一开始就拿出手,告诉学生这也是古代人们常用的测量方法和工具,然后问学生想不想也来尝试,再从测量中发现,这个方法能进行大致的测量,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问题,这样的教学也许会更流畅。]

  

师:同学们有见过用这样的方法来测量吗?

  

生:有。

  

1001师:那我们今天就学习用这种方法来测量。

  

师;这是什么手指?

  

生:大拇指。

  

师:这个呢?

  

生:中指。

  

1001师:大拇指和中指的距离,就是一拃。谁来说说看,拃是怎么回事?

  

生无语。

  

师:拃是怎么回事?拃是哪两个手指之间的距离。

  

生:大拇指和中指的距离。

  

1002师:在测量的时候,为了排除其他干扰,我们一般把食指弯起来,如果大家手指不习惯,也可以直接这样测量。

  

[评点: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多玩玩,发现拃的一些规律,比如为什么要用中指,比如怎样去测量等,为后面的测量活动做好必要的基础。]

  

二、用拃测量桌面的宽度(12分钟)

  

1003师:那我们现在就用拃来量一下桌子的宽度。

  

生用拃测量桌子的宽度。

  

1004师:谁来说一说?

  

生:有3拃。

  

师:你能说说看,是用哪个手指到哪个手指?

  

生演示。

  

师:她正好是3拃,但她用的是食指和大拇指的距离。

  

……

  

1006师:那我们看一下,我直接这样记录,可不可以?2+

  

生:2+

  

师:+表示什么意思?多一点。

  

师:他记录测量出来的是拃。还有同学能分享一下吗?

  

生:3拃。

  

师:还有没有同学,要和同学们分享一下测量结果?

  

生:4拃。

  

1007师:同学们看到这些测量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前面我们刚说了,要大胆发言?有没有   同学是第一个发言?好,你来,你真勇敢。

  

1008生:都是不同的数字。

  

师:都是不同的数字,测量结果相同吗?

  

生:不相同。

  

生:测量的部位不一样。

  

师:测量的部位不一样,结果一样吗?

  

生:不一样。

  

1009师:我们测量的桌子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你回答的很严谨,老师看来,桌子的宽度差不多。那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手不一样宽。

  

师:这是长。他补充了,这是手指张开的宽。还有什么不一样?

  

生:方法不一样。

  

1010师:怎么方法不一样?

  

生:有些同学这样,有些同学这样。

  

……

  

1011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没有其他原因,造成结果不一样?

  

生无语。

  

师:老师在这里演示下,测量,同学们要仔细看哦。(演示没有首尾相连)发现了吗?

  

生:那里的距离有些长。

  

1012师:也就是说,第一拃和第二拃有没有相连?

  

生:没有。

  

师:那老师这次首尾相连,再来量一下。(有大有小拃)有没有问题?

  

生:有。

  

师:什么问题。

  

1013生:有几次大的,有几次小的。

  

师:也就是说,手指要尽量张开。

  

1014师:我们看一下,大家量出来多少。

  

生:3拃多。

  

生:2拃多一丁点。

  

师:前面我们不是商量好了吗?……说明大家测量的非常接近,说明同学们都学的比较好。

  

[评点:测量桌面的宽度和后面测量桌子的高度这两个活动要求相似,主要区别是测量中是否方便,以及引入纸带的方法,建议可以合二为一,整合成一个大的活动,或者是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测量项目,然后压缩出比较充足的时间进行研讨交流。否则两个活动都在花比较多的时间进行拃的区别讨论,造成时间上的重复。]

  

三、用拃测量桌子的高度(21分钟)

  

1015师:那我们来挑战一个更难的活动,测量桌子的高度。先不要测量,桌子的高度是从哪里到哪里?

  

生:从地上到桌角。

  

师:桌角就是桌面。我发现了啊,桌面比桌脚宽度要突出来,有什么办法?

  

生:……

  

1016师:今天,我给大家一个方法,这个是纸带,你有什么方法,把桌子的高度,转移到纸带上来?想想看。

  

生:把纸带放在这往下。

  

1017师:你的方法很好,但有些同学看不见,我们来这里演示,老师帮你一下。

  

生上台演示。

  

师:如果纸带拿了,就不知道高度了,你怎么做?

  

1018生:不贴着桌子的高度。

  

师:你先请回去。他的方法好不好?

  

生:好。

  

师:我们用掌声表扬他。

  

生有节奏的鼓掌。

  

师:我们班鼓掌鼓的这么好,比老师讲的好。

  

1019师:那刚才,我们怎么知道这个桌子的高度?

  

生:把这里折出来,就知道了。

  

师:你说的真好,我们来看一下,视频中的两位姐姐,是怎么样用纸带,测量出桌子的高度?

  

生观看视频。

  

1020师:因为声音很轻,我来翻译一下。

  

1022师:我们都看过了,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特别要注意,他没有标上句号。

  

师:请坐,测量的时候,标上记号。

  

生:测量的时候要拉直。

  

师:哪个地方要拉直?

  

生:纸带的上面,纸带的下面。

  

1023师: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生:不要把多余的地方加进去。

  

师:那我们刚才是怎么测量的?

  

生:先按住,再测量,然后剪下来。

  

1024师:你的记忆力真厉害。

  

生:不能斜掉。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那老师也来介绍一下,怎么测量……

  

1025师:如果你们测量好了,把你们的纸带展示在这里,测量好了,还可以测量墙砖有多宽。好,下面请组长到老师这拿材料。

  

1026生分组领材料,进行桌子高度的测量。

  

1032师:测量好了,拿给老师,几拃要写一下。(收集和张贴)

  

1035师:1-2-3

  

生:静下来,坐坐好。

  

1036师:表扬这一组,材料都整理好了。

  

[评点:纸带的运用教学比较到位,学生也有一定的理解,此环节设计比较合理。]

  

四、交流和拓展(7分钟)

  

师:我们看到黑板上,我们的桌子高度差不多,为什么这些纸带,有高有低,有长有短?好多同学举手,你来说。

  

生:做法不同。

  

师:怎么做法不同?

  

生无法继续回答。

  

1037生:有些同学,放的位置不同。

  

师:怎么位置不同?你来说——

  

生:有些放这里,有些放这里。

  

师:还有什么原因?

  

1038生:有些同学可能放弯了。

  

师:有没有可能?

  

生:有。

  

师:还有什么?你说——

  

生:……

  

1038师:同学把你的手放在一起,比比看,一拃的长度相同吗?

  

生进行尝试比较。

  

师:你们的长度一样吗?

  

生:不一样。

  

1039师:有没有这个可能,造成测量的桌子长度不同?

  

生:有。

  

师:我们来看一下,同一个同学一拃的长度,相同吗?

  

生:不相同。

  

师:我们来检验一下。这是他的一拃。(挑选一学生的测量,分段测量标记)

  

1041师:我们看一下,同一个同学的一拃,长度相同吗?

  

[评点:在对拃这个测量方法的讨论比较虽然,不仅让学生明白不同人的拃长度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人,不同时候测量的拃长度也是有区别的,从而过渡到寻找更好的测量工具,很好的体现了本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

  

生:没有。

  

师:所以我们要寻找更科学的测量工具。在没有更好的工具之前,同学们可以用身边,来测量家里的方法,长度,宽度,高度,想不想?

  

生:想。

  

1042师:同学们把材料收拾一下,下课。再见。

  
  

板书设计:

  
  

评课:教师的微课使用比较合理,学生对拃的认识也比较到位,只是桌面的宽度和桌子的高度两个测量活动的活动目标比较相似,所以导致有些教学内容多次重复,教师还是要注意安排活动之间的层次性和连接性。另外,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

  
TOP
27#

20171110听课笔记梅景用手来测量

                                                        
  

课题名称

  
  

用手来测量

  
  

册数单元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上课时间

  
  

20171110

  
  

学校班级

  
  

松阳县城北小学104

  
  

活动主题

  
  

丽水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

  
  

执教老师

  
  

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  梅景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0906——0948,共42分钟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认识拃(5分钟)

  

0906师: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了一段视频,想不想看一下?

  

生:想。

  

师播放视频。

  

0908师:这些哥哥姐姐在干什么?

  

生:在爬。

  

师:他还在教室里数,一步两步,为什么要数,他们是在干什么?

  

生没有什么反应。

  

师:老师在这个教室里,一步,两步,三步,四步,五步,一共是五步。这说明什么?

  

生还是不怎么明白。

  

师:说明教室一共是五步。那老师在干什么?

  

0910生:玩游戏。

  

师:那我们今天也来玩一下测量的游戏。

  

师:我们再来看,这是什么?

  

生:手。

  

师:这是什么?

  

生:大拇指。

  

师:这个呢?

  

生:中指。

  

师:那大拇指和中指的长度,我们叫它一拃。一起来说说看,一拃。

  

生:一拃。

  

[点评:视频中出现多种用身体测量的方法,但感觉有些类别不是很合理,比如用身体躺在地面上的那种,应该以我们常见的方法来引导,比如用脚步、脚掌、手臂等方法。话说回来,直接用拃导入新课,将用身体其他部位测量的方法作为拓展内容,并让学生明白在没有其他测量工具时,用身体部位进行简单测量,也是生活中常用的方法,可能更合理和机动。]

  

二、用拃测量黑板长度、桌面宽度(5分钟)

  

0911师:那请一个小朋友,来测量下黑板的长度,你来——

  

生上台在老师的指导下测量黑板的长度。其他生跟着数数。

  

0912师:有个问题了,16拃没到一点,15拃多一点,那说几拃?

  

生:15拃就没了。

  

师:那我们就可以用个+号,表示15+

  

[评点:刚开始用拃测量,可以先选一个短的、简单点的内容,比如测量桌面的宽度。黑板的长度过长,会对学生认识拃造成没有必要的障碍。]

  

0913师:那我们测一下,桌子有几拃。

  

一生上台测。

  

0914师:每个小朋友都测测看,你的桌子有几拃。

  

生测量桌面的拃数。

  

师:谁测好了,你说——

  

生:6拃。

  

生:5拃。

  

生:8拃。

  

生:5拃。

  

生:7拃。

  

0915师:小朋友都很能干,一下子就测出来了。那我们现在不测桌子的长度了。你来——

  

生:刚才测量出的是6+

  

三、测量桌子的高度(21分钟)

  

师:很好。那我们测量一下桌子的高度,桌子高度是从哪里到哪里?他说从这里到这里。

  

生上台指出。

  

0916师:那我们先不测量,先猜猜看,你觉得大概有几拃?先不动手。你说——

  

生:我觉得6拃。

  

生:我觉得8拃。

  

0917师:科学上,估计的我们叫预测。你能说你预测有几拃?

  

生:9拃。

  

师:他预测有9拃。

  

生:预测有6拃。

  

生;我预测有10拃。

  

师:大家预测的都不一样,我们把预测的记下来,记录在活动手册上。第几页?

  

0918生:第10面。

  

师:这个位置,记下来。看到没有,红色方框的位置。他预测8拃,就写8,预测有7拃,就写7。第二小组预测好了。预测好了的小组,马上转过来面对老师。

  

[评点:不是很明白这个预测的作用。从学生的回答上看,他们的预测是比较随意的,没有太多的科学依据。不妨把时间省出来,直接来讨论测量桌子的高怎样去测量,会有什么困难。]

  

0919师:好了,第一小组好了吗?哦,你没有带笔啊!

  

生:断掉了。

  

师:好,没关系。

  

0920师:我们看一下,桌子是不平整的,我们用纸带来测量。怎么测量呢,听哥哥姐姐告诉你。(播放视频。)

  

生观看视频。

  

0922师:明白了没有?哪个小组明白了?上来试试看。要两个人来,好,你们来。我这有个凳子。

  

两生上台进行测量。

  

0924师:剪下的长度,和凳子的高度,是一样的,我们来量一量。(贴在黑板上)

  

生用拃来测量纸带的长度。

  

0925师:掌声送给这两位同学。老师提醒一下,等一下,我们每个小组要领材料领2份,同桌两个人一份,明白了没有?明白了。好。

  

0926生分组领材料,进行测量桌子的高度。

  

0936师:第五小组已经坐好了,第6小组也坐好了。……都很棒。

  

0937师:那我们看一下,有些小组还没有数好,我们一起来数数看。1-2-3-4-5-6……

  

四、交流和研讨(11分钟)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红线表示桌子的高度,为什么这个桌子这么高,能说说吗?上来。

  

生上台比纸条和桌子的高度。

  

0838师:你发现什么?

  

生:他的红是没有横过去。

  

师:所以量出来就比桌子要高了。下次量的时候要注意。

  

0939师:我们再来看一下其他组的记录,有6-8-7,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生:因为有些大,有些小。

  

师:恩,这样就大,这样就小,不一样。还有什么可能?

  

生:有些手指长。

  

0940师:你来试试看。

  

生上台演示。

  

师:手不一样,一拃的长度也不一样。刚才同学们在做的时候,老师也做了,猜猜看,哪张是老师做的?

  

0941生:最前面的那张。

  

师:为什么这张是我做的?

  

生:因为本身很长。

  

师:为什么长?

  

生:因为手指做的都一样,都一样。

  

0942师:那你发现,那张是老师做的?

  

生:第一张。

  

师:不对。

  

生:第二张。

  

师:左边数还是右边数?哦,还是错的。

  

生:最右边的。

  

0943师:那你们想想看,是老师的手掌比较大,还是同学的手掌比较大?

  

生:老师。

  

师:那你觉得,那个比较长?

  

生:右边的。

  

师:你上来指指看。

  

生上台指。

  

0944师:是不是呢,老师试试看,对了吗?对了,这个小朋友真厉害,等一下老师给你一个神秘的礼物。

  

[评点:教师把自己的拃和学生的拃放在一起,让学生去辨析,本身这个设计是比较有新意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学生花了许多时间来讨论,直到后来才有一个学生说正确了。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是不是因为学生对拃没有深入的理解?还是因为低年级学生自身认知能力的局限性?或者是讨论交流不够充分?]

  

师:老师把这个同学的拃都剪下来。(剪拃)变魔术了,一样长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不一样呢?

  

生:因为长的那个是把爪伸大了。

  

师:我们说是手。……

  

0946师:那有什么办法让大家测量的结果一样呢?

  

生:用手。

  

生:用测量尺。

  

师:什么测量尺?

  

生:尺子。

  

师:哦,用卷尺。

  

0947师:那我们回去还可以继续测量,测量家里的沙发,桌子。

  

0948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评课:教科版科学教材编排特点之一是大单元结构,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将某一课内容放在整个单元中进行分析,才能准确把握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感觉老师在教学环节设计时比较混乱,不是很清楚这一课时到底要学什么。为什么要拃,为什么要辅助纸带,用拃测量有什么便利的地方,用拃测量存在着什么问题,之后我们可以怎样去改进,只要把这些问题弄明白了,我们的设计才能更精准,学生也更容易进入我们的教学情境,真正进入探究活动中,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迷迷糊糊地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当然,老师有些细节设计,还是很有想法的,比如剪同一个学生的拃,比如纸带上的使用等。

  
TOP
28#

20171110听课笔记王海勇比较水的多少

                                                        
  

课题名称

  
  

比较水的多少

  
  

册数单元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上课时间

  
  

20171110

  
  

学校班级

  
  

松阳县城北小学301

  
  

活动主题

  
  

丽水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

  
  

执教老师

  
  

青田江南实验学校  王海勇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1055——1140,共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3分钟)

  

1055师:老师第一次来城北小学,老师也是客人和你们这些主人,一起来学习。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1056师:用端正的坐姿来告诉老师,上课。

  

1056师:生活中有许多比较,比较有许多方法,老师这有三瓶水,你们猜猜看,哪怕瓶多,哪瓶少?

  

生:一样多。

  

师:老师强调一下,三瓶的水是不一样多的。

  

1057生:因为有些瓶子大,有些瓶子小,我觉得一样多。

  

师:老师再强调一下,三瓶水的水量不一样多。

  

生:1号多,因为瓶子大。

  

生:2号多,因为水比较高。

  

……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想不想知道答案?

  

生:想。

  

师:可惜,老师也忘记哪个多,哪个少,大家有什么办法?

  

[评点:老师强调三瓶水不一样多,以及老师忘记了哪个多哪个少,这两个梗有点硬。其实老师不需要强调水不一样多,而只要问一句,你能确定吗?有什么办法来证实,很自然就引到后面的活动中。包括忘记哪个多哪个少,三年级学生基本上知道你是逗他玩的,内心还会觉得老师太幼稚。如果我,我会直接告诉他,我是不会告诉你们的,要自己想办法。]

  

二、讨论比较的方法(5分钟)

  

师:不着急举手,小组讨论一下。

  

1058生分组讨论。

  

1059师:时间过的很快,哪个小组想到方法了?这个小组的同学。

  

生:可以拿出三个同样的杯子,再把水倒进入,再比较水量的多少。

  

师:这个比较方法可以吗?

  

1100生:可以。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用量筒。

  

师:你怎么知道量筒?

  

生:量杯。

  

师:他认为老师这有个杯子,那要怎样?

  

……

  

师:那我们先说说,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生:用一个同样的杯子,在这杯子划一条线。

  

1102师:301班的同学很聪明,我想到古代的一个人,曹冲,曹冲称象,现有301班同学比较水的多少。

  

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生:用尺子。

  

1103师:我们可以用尺子和杯子里做,在杯子上画上刻度。怎么做呢,请听老师说明。

  

(建议这个说明,用微课来呈现。)

  

[评点:老师组织进行比较方法的讨论,学生的表现相当不错,想出了许多种有效的方法,而且老师的评价方式也很有新意。]

  

三、测量水的多少并交流(16分钟)

  

1104师:现在我们两个同学,来做一条刻度线,谁先做好,就贴在杯子上。如果两个同学都做好了,就贴在杯子的两边,做好之后,到老师这领水,看看三个瓶子里的水,到底有几格。

  

1105生分组制作刻度纸。

  

1110师:杯子做好了,大家到老师这拿水,去测量水的多少。

  

生拿水进行测量。

  

1114师:现在我们安静等一小还没有完成的小组。需要老师帮助吗?

  

1115师:好,大家都完成了,我们来汇报一下,这三瓶水,都有几格?

  

生:第一瓶是3格,2号是4格,3号的是5格。

  

师:说明什么?谁最多,谁最少?

  

生:3号。

  

师:多多少?

  

生:多一点点。

  

1116师:有什么组不一样吗?

  

生:……

  

1117师:老师准备的水不一样多的,结果有小组测量出来是一样多?还有些是三格四格五格,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生:杯子上的刻度画错了。

  

师:哦,还有可能是什么不一样?

  

生:大小不一样。

  

师:什么不一样?

  

生:杯子不一样,杯子的大小不一样。

  

师:哦,你是玻璃杯。还有同学提出,有些杯子宽,有些比较窄,这样公平吗?

  

生:不公平。

  

师:看来我们的杯子还不统一,那有什么办法改进?

  

生:就是粗的杯子刻度长一些,细的杯子刻度短一些。

  

师:刻度长一些是什么意思?

  

生:……

  

师:人们制作了一个统一的测量工具,你知道是什么?

  

生:量筒。

  

[评点:量筒的出现略微有些牵强,而且从学生的问答中他们已经知道有这样的实验仪器。这值得我们反思,学生的前概念到底在哪里?我们又该怎样从什么起点开始组织教学?]

  

四、认识和使用量筒(15分钟)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量筒上有什么?

  

1120生:有数字。

  

师:你们发现了吗?

  

生:发现了。

  

师:数字代表什么?

  

生:刻度。

  

生;数字代表毫升。

  

1121师:我们来看一下(单位:毫升ml),大家读一下。

  

生:单位毫升。

  

师:刚才大家说看到数字,这里有100,表示什么?最大能测量多少?

  

生: 100毫升。

  

1122师:再来看一下,这里有10格,1小格代表什么?

  

生:1毫升。

  

1123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中间长一点的代表5毫升。

  

生:它有100横。

  

师:100横,就是刚才我们画的刻度。

  

1124师:量筒使用要注意什么?谁来读一下。

  

生:……

  

师:现在我们来读一下,这里的水有多少毫升?

  

生:90毫升。

  

师:这里的水呢?

  

生:77

  

生:71

  

1125师:我们一起来看黑板。这条线代表多少?这条最长的线呢?

  

生:7080

  

师:那我们看一下,它的位置在是——

  

生:76——77

  

师:有没有到78

  

生:没有。

  

1126师:那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请大家拿你的自制杯,到老师这换量筒。

  

生领量筒,测量三个瓶子里的水。

  

1132师:请同学先坐好,动作非常快。我们来观察一下测量结果,三个瓶子水最多的是?

  

生:3号。

  

师:水最少的是?

  

生:1号。

  

1133师:他们相差,有些大,有些小,知道是什么原因?

  

生:我们的瓶子都是不一样的。

  

师:对啊,最后的结果谁多谁少,我们知道吗?

  

生:知道了。

  

五、总结和拓展(6分钟)

  

1134师:我们知道了测量的结果。其实,除了量筒这个测量工具,还有些其他测量,比如烧杯,锥形杯……有了这些工具,我们就可以测量多种液体的多少了。

  

1135师:我们来看一下,日常生活中的有些物体是多少。

  

生看图片说液体多少。……

  

师:我们来用量筒测量一下,这个水的多少?想不想看一下?

  

生:想。

  

1136师演示用小量筒测量,发现装不下,换大量筒。

  

师:这就是我们一天要摄入人的水量,下大约大约是6杯。

  

1137师:我们来做几个练习——

  

生看题目进行选择。

  

1138师:这节课,我们对三瓶水进行了猜测,然后使用了工具验证,最后得出了结果,我们用尺子和杯子结合,得出有刻度的杯子,这样一加,就成为有刻度的杯子,它叫——

  

生:量杯。

  

师:这个是直筒状,我们就叫它——

  

生:量筒。

  

……

  

1140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我也非常欢迎大家到青田来玩。

  

[评点:关于拓展,可以少些口头上讲述的知识,而是提供多种的测量液体工具,让学生来实践和感受,认识到多种测量工具的作用,并组织自由交流,课堂的总结会更精彩。]

  
  

板书设计:

  
  

评课:《比较水的多少》有不少经典课例,一般都是按可以直接用肉眼比较——到无法直接用肉眼比较——到需要借助方法来比较的顺序展开,从能比较出谁多谁少到更精确地比较出多多少少多少,从而使研究不断深入,在杯子上贴刻度的基础上引出量筒。本节课也基本上按这一思路,只是有些环节的过渡连接略微生硬,没有很好地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学生的主观参与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TOP
29#

20171110听课笔记韦国良用手来测量

                                                        
  

课题名称

  
  

用手来测量

  
  

册数单元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上课时间

  
  

20171110

  
  

学校班级

  
  

松阳县城北小学103

  
  

活动主题

  
  

丽水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

  
  

执教老师

  
  

龙泉绿谷外国语实验小学  韦国良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0812——0854,共42分钟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认识拃(4分钟)

  

0812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凳子,如果要测量这张凳子的高度,你觉得怎么测量?谁有办法?

  

生:用尺子测。

  

0813师:那你知道,凳子的高度在哪里和哪里吗?你来指一指。

  

生:从起点到终点。

  

师:你都知道起点和终点了。刚才有同学说,用尺子,那我们现在没有尺子,能不能用身边的什么部位?

  

0814师:我们用手来测量。怎么测呢?我们可以用拇指撑开,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拃(zha)。

  

生:拃(zha)。

  

师:这样的距离就是一拃。大家试试。

  

……

  

[评点:之前我一直担心,这个单元学生一开始就提出用尺子测量怎么办,这节课果然有学生这样说了,不过老师的处理还是相当机智,巧妙地引出用手来测量。]

  

二、用拃测量凳子的高度(16分钟)

  

0816师:谁来试试,用拃量一下凳子的高度?你来。

  

生上台测量:3米。

  

师:是3米吗?这样是——

  

生:3拃。

  

0817师:那这样行不行?

  

生:行。

  

师:我们首先要从哪里开始?

  

生:从脚部。

  

0818师:你来试试。

  

生上台演示:这是一拃,这是二拃,这是三拃。

  

师:你能看出一拃在哪里吗?

  

0819生:这里。

  

师:你看得到吗?

  

生:看得到。

  

师:她刚才有没有记号?

  

生:没有。

  

师:那怎么办?

  

生:画出来。

  

师:如果老师给你一条纸带,你想怎么做?你来。

  

生上台,但无话。

  

师:想好怎么了?没有想好,那我们先回到座位,听听其他小朋友怎么说。

  

生:对着桌子的一点。

  

师:……

  

0821生:然后,这是线……

  

师:我们首先可以用纸带来量出凳子的高度,你说怎么做?你一起来帮忙。

  

生:把它先测量,然后把一米画上去。

  

师:一拃。

  

0922生:然后这里到这里。

  

师:我们这样,我们把纸带拉起来,三个一起合作一下,一拃,拇指要撑开。

  

生:这里是一拃,然后是二拃。

  

师:一直测量到哪里?

  

生:测量到终点。

  

0823师:还需要什么?

  

生:笔。

  

师:那老师拿给你。

  

师:看的到吗?

  

生:看的到。

  

师:第9组小朋友转过来,同桌提醒下。

  

0824师:那凳子的高度在哪里呢?

  

生:在终点。

  

师:它的终点在哪里?我们先后……

  

0826师:那第一拃,我们怎么写呢?

  

师:字不用写。他把拼音写在这了。看得见吗?

  

生:看不清。

  

师:那我们写大点。看的清了吗?

  

生:看得清。

  

师:那我们来测量第二拃。

  

0828师:那第二拃是从哪里量的?

  

生:从这里量的。

  

师:那第三拃,我们继续量。这算一拃吗?有没有一拃?

  

生:没有。

  

师:那比较两拃多一点,怎么记呢?是多少?

  

0829生:两拃半。

  

师:那这样记行不行?(2++是什么意思?

  

0830师:那我们把多余的这些剪下来。

  

生:剪了就不能画了。

  

师:我们把多余的这些剪下来。

  

0831师:哎呀,我们把两拃+加剪了,写的是要写上面,以免不小心被剪。

  

师:刚才我们用拃测量了凳子的高度,你会测量吗?

  

生:会了。

  

师:有没有不明白,有不明白请举手。

  

[评点:这一环节的组织比较混乱,学生比较盲目地跟随教师进行学习,但不明白自己活动的意义,建议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活动要求,然后让他们去尝试,再进行反馈和交流。]

  

三、用拃和纸带测量桌子的高度(12分钟)

  

0832师:那我们现在两个同学一起,测量桌子的高度,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0833师:我们给每个组发纸带,然后……听明白了吗?老师要来发材料。

  

0834生分组进行测量桌子长度。

  

0835师:不同组的同学可以到空一点的地方做实验。

  

0842师:测好的小组坐端正。(收件学生的纸带,汇总张贴在黑板上)

  

0844师:每位小朋友坐好位置,我们来看黑板上。这边的三位小朋友已经坐得很好了。材料还没有整理好的抓紧时间。

  

四、交流研讨(10分钟)

  

师:我们看一下黑板上,这是其中一些小组测量的结果,结果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我们还有什么其他发现?结果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生:有些三米,有些五米。

  

师:三拃。

  

师:为什么他们的纸带会短一些?桌子不一样高吗?

  

生:一样。

  

0846师:为什么他们的纸带长短不一样呢?

  

生:他们剪掉了。

  

师:用什么剪的?

  

生:用剪刀剪的。

  

0847师:我们来看一下,这几个组,他们测量的一样呢?……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纸带的长度都一样了,但是测量的结果还是不一样呢?

  

生:有些人手短。

  

师:你的意思是,每个人的拃的距离,是一样长的吗?跟你同桌比一下。

  

生和同桌比较拃的长度。

  

0848师:那如果用老师的拃来比一比,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我们来试一试。

  

……

  

0851师:那用不同的手测量,测量的结果一样吗?能得出统一的结果吗?会一样吗?有什么办法?你有办法?

  

生:手都是一样的。

  

师:怎样测量,长度是一样的?

  

生:比。

  

师:我们来听听他怎么说。

  

0852生:大小要一样。

  

师:可是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的啊。

  

生:用同桌的。

  

0853师:那我们来看看,从哪里开始比,拇指撑开。一样吗?

  

生:一样。

  

师:完全一样吗?

  

生:完全一样。

  

[评点:教师非常有耐性,一直在引导学生分析用拃测量时的会遇到的问题,但学生的回答往往比较偏离,这时教师就可以发挥主导作用,该出手就要出手。]

  

师:……那怎样才能测量出长度统一,我们后面的几课,还要学习这个内容,今天的课就上到这。

  

0854师:小朋友再见。

  
  

板书设计:

  
  

评课:本节课的设计比较繁琐,学生在教师的连续询问下机械应答,没有明确的目的。看来,活动设计简洁化,语言交流简短化,是一年级任课教师要认真遵循的原则。

  
TOP
30#

20171110听课笔记颜罡空气占据空间吗

                                                        
  

课题名称

  
  

空气占据空间吗

  
  

册数单元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上课时间

  
  

20171110

  
  

学校班级

  
  

松阳县城北小学303

  
  

活动主题

  
  

丽水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

  
  

执教老师

  
  

松阳县实验小学集团学校  颜罡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1326——1407,共41分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2分钟)

  

1326师:有没有来到这里上课?

  

生:没有。

  

师:第一次。我也是第一次,很荣幸,我们第一次在一起了。

  

师:大家能不能介绍一下,松阳有什么可以逛一逛的地方?

  

生:公园。

  

师:什么公园?

  

生:江滨公园。

  

师:还有什么地方?

  

生:黄家大院。

  

1327师:33班的同学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开始上课。

  

二、了解空间概念(8分钟)

  

1328师:老师这有个盒子,盒子里面这个范围是盒子的空间。那这个烧杯里的范围是?

  

生:烧杯空间。

  

师:那这个水槽范围呢?

  

生:水槽空间。

  

师:那这个教室范围呢?

  

生:教室空间。

  

1329师:我这里有一堆彩泥,放进去,有什么变化?

  

生:……

  

1330师:在科学上我们会用一个词,证据。谁用上占据说说看?

  

生:盒子的空间被彩泥占据了。

  

师:我这有个小方框,还能不能放进去?

  

生:不能。

  

师:如果我一定要放进去呢?

  

生:压进去。

  

1331师:还有吗?

  

生:拿出一部分彩泥。

  

师:拿出多少?

  

生:和彩泥一样多。

  

1332师:刚才有同学说压进去,我们看一下。(把小方块压进去)看到什么?

  

生:彩泥被压出来。

  

1333师:老师这有一瓶水,为了看的清楚,我把水弄成了红色。我这有根铁棒,如果把它放到瓶子里,会发生什么?

  

生:水会满出来。

  

师:我们试一下。(把铁棒放入水中)看到什么?

  

生:水满出来了。

  

1334师:那我们来看一下……

  

[评点:非常喜欢这两个小设计,用彩泥和水来让学生感受空间,形象直观,巧妙地从固体和液体的角度去设计,并自然地过渡到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学习中来。]

  

师;我这有个瓶子,你觉得,瓶子里的空间有没有物质?

  

生:没有。

  

师:有不同想法吗?

  

生:我觉得有,空气。

  

师:有两种想法,有的同学说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了,有的说没有,我们科学上要讲究证据。

  

[评点:在讨论空气是否占据瓶子空间时,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围绕“有没有占据?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不像彩泥、水那样可见怎么办”这些问题,让学生分组去思考和讨论,从而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得到思维层次的提升。]

  

二、用漏斗往瓶子里倒水(12分钟)

  

1336师:我这有个漏斗。往这个漏斗倒水,水会怎样?试一下。水会怎样?

  

生:漏出来。

  

1337师:如果我在这个瓶子上放一个漏斗,往漏斗倒水,你觉得会发生什么?

  

生:水倒不进去。

  

……

  

师:想不想试一试?

  

生:想。

  

1338师:我们这把这水槽放到平整的桌面,为什么要放在平整的桌面?

  

生:防止瓶子倒掉。

  

师继续讲解其他的实验要求。

  

1338师;这个活动,大家要做个思考,一是水能不能一直进入瓶子,二你觉得是()占据瓶子的空间,三想一想,有什么办法……明白了吗?

  

生部分回答:明白了。

  

1339师:请组长到老师这拿实验器材。

  

1340生分组进行实验。

  

1344师开动音乐:好,大部分小组都完成了,刚才我们说了,音乐响起,把材料放在小组的中间,大家都转功过来。刚才实验中,你的水有没有一直流进去?

  

生:有。

  

1345师:刚开始的时候,水能不能流进去?

  

生:不能。

  

师:其他小组呢?

  

生:不能。

  

师:那你觉得,是谁占据瓶子的空间?

  

生:空气。

  

……

  

1346师:你后来想了一个什么办法,让水流进去了?

  

生:在瓶子上弄个小洞。

  

师:你们呢?

  

生:挤瓶子。

  

师:会有什么现象?

  

生:水喷出来。

  

师:你有什么办法?

  

1347生:把瓶盖打开。……

  

[评点:利用漏斗往瓶子里倒水,当漏斗和瓶口密封,倒入漏斗的水量比较多时,这个时候空气占据了瓶子的空间,又因为被水堵在瓶子里面,无法逃逸出来,所以水一般是无法流入瓶里。如果漏斗和瓶口不密封,空气可以从缝隙中出来,或者倒水量较少没有堵住整个漏斗口的时候,水是可以进去的,把空气从瓶子里挤出来。这个实验我觉得用来演示更好,在讲台上安排2-4个学生进行演示,出现各种不同情况,这样聚焦,话题讨论更集中。观察后,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明白空气确实是可以占据瓶子空间的,并进一步知道由于空气比较轻,很容易被其他物质挤出空间,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就更到位了。]

  

三、(分钟)

  

1348师:如果我给你一个气球,你有办法吗?你说——有没有?

  

师:我发现303班的同学有些害羞,那这样,我给大家准备这样一个材料,谁来说一说?

  

生:气球会变大。

  

师:为什么气球会变大?

  

生:……

  

1350师:想不想试试看?

  

生:想。

  

师:好,我们来看一下,这一组,我们需要做的。(实验提示)1向漏斗中倒水,你看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2想一想,气球为什么这样变化?3轻轻捏住气球,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慢慢放开气球,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师:请大家收拾好前面的材料,用你的材料,来换老师的材料。

  

1351生收拾材料,交换新材料。

  

1352生开始分组实验。

  

1357音乐响起,学生各组整理材料。

  

1358师:第一个问题,你向漏斗倒水,看到什么现象?

  

生:气球会变大。

  

师:其他小组一样吗?都一样啊。那你觉得,为什么气球会变大?

  

生:空气占据了气球的空间。

  

师:你觉得占据气球的空气从哪里来?

  

生:瓶子里。

  

1359师:空气占据了空间,水有没有流进去?

  

生:流进去了。

  

1400师:当我们倒水的时候,水进去了,然后又停住了。水进去后,把空间出来的空间占据了,但水不会往下流,这个时候,瓶子里的空间,被哪些物质占据了?

  

生:水。

  

师:还有什么?

  

生:空气。

  

师:回答完整。

  

1401生:水和空气占据了空间。

  

师:当用手捏气球,看到什么?

  

生:有泡泡。

  

师:你说——

  

生:水冒出来。

  

……

  

1402师:我们来看一下,你一捏,又看到什么?

  

生:水又流进去了。

  

1403师:为什么水又流进去了?……

  

(有些冷场,学生无法解释整个现象)

  

1405师:为什么水不能进去?

  

生:因为空气占据空间了。

  

[评点:这个实验器材的改进是一大亮点,通过气球的变化将不可见的现象直观化,让学生知道空气确实占据了瓶子的空间,同时因为水的进入而导致这个空间里产生了变化,比如原来都是空气占据了,后来又一部分被水占据了,被挤占的空气就跑到气球里,从而把气球吹大了。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对这一现象并没有很明晰的理解,实验关注点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无法进到深刻、到位的分析,这也许和学生讨论不够充分有关,还有老师的引导问题还要精心设计。]

  

1406师:那空气能占据瓶子的空间,那能不能占据杯子的空间呢?

  

生:可以。

  

师:你来说一下。

  

生:水和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

  

1407师:那我们会场上,这些空间被谁占据了?

  

生:那我们占据了。

  

师:除了你们,这些看不见的地方吗?

  

生:被空气占据了。

  

1407师:好,请大家把记录单保存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板书设计:

  
  

评课:几个活动设计(包括器材改进)很有想法,使整节课堂学生能以比较饱满的热情参加教学,需改进的建议是如何提高交流和研讨的价值,让学生能围绕话题进行深入、有效的思考,而不是老师带着学生盲目地跟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