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7学年陈建秋(不睡觉的兔)听课笔记汇编 [复制链接]

31#

20171107听课笔记陈华佩溶解的快与慢

                                                        
  

课题名称

  
  

溶解的快与慢

  
  

册数单元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

  
  

上课时间

  
  

2017117

  
  

学校班级

  
  

莲都区天宁小学306

  
  

活动主题

  
  

丽水学院90学时培训一天活动

  
  

执教老师

  
  

丽水市实验学校  陈华佩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09451028,共用时43分钟。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讨论溶解快慢因素(4分钟)

  

0945师:老师先给大家做一个小小的实验,大家看,这是——

  

生:杯子。

  

0946师:老师在这里加点矿泉水,接着放一颗水果糖,接着,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来尝尝,这个杯子里的水,甜不甜?

  

生体验:不怎么甜。

  

0947师:为什么不怎么甜呢?谁来说一说。

  

生:因为这个糖还没有溶解。

  

[评点:用水果糖导入环节设计的不错,老师的组织还可以更有鼓动性。比如:这是什么?糖。想不想尝?想。这么多人一颗糖,怎么办,把它放在杯里吧!再倒出几杯,每杯几小口,分给几个学生喝,问甜吗?]

  

师:那聪明的小朋友,能不能想出方法,让这个糖快点溶解呢?

  

生:用热水。

  

师:用热水是很好的方法,还有吗?

  

生:用筷子捣碎。

  

0948师:还有吗?   

  

生:还可以用筷子搅拌加快它的溶解。

  

师:很好,同学们的生活经验都很丰富,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溶解的快与慢”。

  

二、温度对溶解的影响(10分钟)

  

0949师:首先,我们先来研究,热水对维生素B溶解快慢的影响。这是老师带来的维生素,知道为什么老师带维生素吗?等一下大家就知道——哦,你知道,你来说。

  

生:维生素可以让我们……

  

0950师:这节课,我们就借助维生素 B来研究,溶解快慢的影响。

  

师:那我们先来提出第一个问题,热水会对溶解有什么影响?

  

生:会溶化掉。

  

生:会嗤嗤地冒泡。

  

师:他的想像力非常丰富,那我们等会看看,是不是会这样。

  

0951师:那怎么比才比较公平呢?谁来说一说。

  

生:颗数要一样多。

  

生:维生素的大小也要一样。

  

生:放入水中的时间也要一样。

  

师:还有没有?

  

生:水的温度也要一样。

  

师:水的温度也要一样,关于这点,大家有没有意见?你来说。

  

生:比赛中有热水,如果其他也是热水,这样就不公平了。

  

师:我们来看一下,要研究的是热水和常温的水,改变的条件是什么?谁来说一下。

  

生:水温。

  

0954师:我们来看一下,一号杯是常温的水,二号杯是热水。要保持相同的条件有,水量相同,维生素颗数相同,同时加维生素B

  

0955师:要怎么放?

  

生:同时放。

  

师:那老师把维生素放进去,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边有点融化了。

  

师:科学上我们说,有点溶解了。我们再给点时间,看一下,有什么变化?

  

生:……

  

生:黄色素已经蔓延出去了。

  

0956师:他发现,黄色素已经蔓延出来了。看到了吗?

  

生:看到了。

  

0957师:老师走到前面,放一张白纸,是不是更清楚了?

  

生:是的。

  

师:那我们来总结一下实验现象。我们看到——

  

生:1号杯……2号杯子……

  

师:那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0958生:热水能加快维生素的溶解。

  

[评点: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学生更容易模仿和掌握。关于变量和不变量的讨论比较到位,但学生在做的时候还出现操作不规范的问题,这主要是受学生认知水平的制约,另外就是平时的实验习惯还没有很好地养成。]

  

三、搅拌和碾碎对溶解的影响(25分钟)

  

师:那我们下面来分小组,热水已经讨论了,还有“捻碎”和“搅拌”还没有讨论,那我们分小组,15小组讨论“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6-9小组讨论“捻碎”对溶解快慢的影响。我们用三分钟的时间讨论怎么做这个实验。(要怎么比才公平?)

  

0959生分组进行讨论。

  

[评点:考虑到时间因素,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是可以的。但在选择实验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而且在设计阶段一定要让每个小组都进行全设计,不能就对其中一个方案进行设计,以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知识。]

  

1003师:已经讨论好的小组,安静在座位上坐好。老师发现,全部小组都已经坐好了。

  

师:那哪个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怎么比才比较公平?你来——

  

生:……

  

1004师:很好,请坐。刚才他说到维生素B的外壳,其实维生素B没有外壳,就是一颗小药丸。刚才他说到了一个要点,放入的水有什么要求?

  

生:水温要一样,水的多少也要一样。

  

1006师:很好。还有什么补充的?

  

生:把维生素捻碎。

  

师:刚才第五组提出,要把维生素捻碎,大家支持吗?

  

生:不支持。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五组研究的是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所以不要捻碎。

  

师:恩,很好。那我们来研究一下,搅拌和碾碎对维生素B溶解快慢的影响。

  

[评点: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发现对比实验的根本要求,也就是改变要研究的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这个概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008师: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发实验材料,我们一起来做这个实验。拿到以后先不要动手。

  

师一桌一桌分发材料。

  

1009师:每一小组都拿到了实验材料,老师给每个实验小组都准备了小烧杯,里面都有一样的水,还有两颗维生素B,大家想想,两颗维生素B怎么用,还有6-9小组有一根搅拌棒,该怎么做,都明白了就开始进行实验。

  

1010生分组进行实验。

  

1011师:一边做,一边完成我们的实验记录单。

  

1016师:大家完成实验和记录,把东西整理好。下面我们请第二小组,来分享他们的实验,你们观察到什么,得出什么结论。

  

生:因为这个——我先做搅拌,最外层已经被剥离了,很容易被溶解……最外的那层壳,很不容易被溶解。

  

1017师:那你们得出什么结论?

  

生:搅拌能加快维生素的溶解。

  

1018师:老师再请一个组来说说。

  

生:我们发现的是……

  

师:你好,你观察到什么?

  

生:搅拌过的杯实验较深,没有搅拌过的颜色较浅。

  

师:很好。老师也听到一个组说,老师我们组失败了,那我们来听听,总结经验,你说。

  

生:我们两个杯都搅拌了。

  

师:两个杯都搅拌了,所以就没有办法比较搅拌能不能加快溶解了。

  

1019师;那我们来交流一下,碾碎的实验有什么现象?

  

1020生:我们发现,被碾碎的维生素更快溶解。

  

师:刚才说的,碾碎能加快溶解是实验结论,那我们问的是实验现象,实验现象要记录什么?

  

生:实验现象要记录看到什么。

  

师:恩,很好。相信以后你们就知道怎样去记录了。

  

1021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组,你们看发现什么?

  

生:第一杯还没有消化掉,第二杯已经消化掉了。

  

师:很好,那我们知道,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1022师:那老师问一下,热水为什么能加快溶解呢?

  

生:水的温度。

  

师:很好,那我再问一下,碾碎为什么能加快溶解?

  

生:碾碎之后,分成了许多小维生素B,所以能加快溶解。

  

师:他刚才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分成了许多小维生素B,这说明和什么有关?

  

生:颗粒大小。

  

1024师:那搅拌和什么有关?

  

生:……

  

师:也就是液体是否被搅动有关。

  

[评点:用维生素B做溶解实验,有好几个优点,其一是黄色现场比较明显,第二个碾碎也比较方便,比用白糖或方糖更直观和合适。]

  

四、总结拓展(4分钟)

  

师:那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热水,碾碎,搅拌。

  

……

  

1025师:那我们利用最后几分钟,说一下,生活中有哪些加快或减慢溶解的例子?

  

生:放在冷水里,都不搅拌,就可以变慢。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老师奖励棒棒糖。

  

师:感冒了,泡冲剂的时候,要怎么泡?

  

生:没有筷子的时候,可以振荡和摇动,也可以加快溶解。

  

师:生活经验好丰富。很好。还有吗?

  

生:把药弄成小颗粒,只有充分溶解了,才能更发挥药效。

  

师:很好。

  

1028师:那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请大家把凳子放好。

  

[评点:总结环节,大部分老师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若能安排一些具体的体验活动,刚好运用到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体验之后再进行原理的解释,效果一定会更好。]

  
  

板书设计:

  

溶解的快与慢

  

热水   搅拌  捻碎

  

水的温度  物体颗粒大小   液体是否搅动

  
  

评课:作为一个任教年限还不满一年的新老师,应该说这节课还是相当不错的,整节课设计中规中矩,比较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TOP
32#

20171107听课笔记吴柱芬用橡皮筋作动力

                                                        
  

课题名称

  
  

用橡皮筋作动力

  
  

册数单元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

  
  

上课时间

  
  

2017117

  
  

学校班级

  
  

莲都区天宁小学506

  
  

活动主题

  
  

丽水学院90学时培训一天活动

  
  

执教老师

  
  

丽水市莲都区老竹民族学校  吴柱芬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14201504,共44分钟

  
  

教学过程:

  

一、认识弹力(5分钟)

  

1420师:同学们,这是什么?

  

生:橡皮筋。

  

师:这是什么?

  

生:弹簧。

  

1421师:想不想试一试?

  

生:想。

  

师:大家可以拿出桌面上的材料,拉一拉,压一压。

  

生体验。

  

1422师:同学们,橡皮筋,压簧,拉簧,有什么发现?

  

生:变长了。

  

师:全部都变长了吗?

  

生:压簧变短了。

  

师:当你手松开之后,又看到什么?

  

生:缩回去了。

  

1423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课件)

  

[评点:利用多种器材感受弹力的存在,自然引出弹力的概念,导入设计合理。]

  

师:生活中,你哪些时候运用到弹力的物体?

  

生:……

  

生:拉力器。

  

生:弓箭。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你们看……这些物体都运用了弹力。

  

二、用橡皮筋让小车动起来(6分钟)

  

1425师:如果老师给你一个小车,一个橡皮筋,能不能利用弹力让小车动起来呢?……

  

师:想不想试试看?

  

生:想。

  

1426师:那请小组长用桌子上的材料,来换小车,试试看怎么让小车动起来。

  

[评点:发放材料有许多种方法,其中利用新材料换取旧材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利用实验器材对学生进行有效调控,充分体现了骨干教师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许多年轻教师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就是随便把材料提供给学生,然后来补充实验要求,或者是没有对材料进行限制和整理,导致交流时学生被材料所吸引,没有认真听讲。]

  

生领材料分组进行实验。

  

1429师:刚才,吴老师发现,每个小组都让小车动起来了。那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如果橡皮筋的方向不动,小车的方向会变。

  

1430师:也就是说,运动方向会变。能说清楚点吗?

  

生:……

  

师:你们听清楚了吗?

  

生:没有。

  

师:那谁能说的更清楚?

  

生:如果橡皮筋往车头方向缠绕,就往前面,如果往车尾缠绕,就往后开。

  

师:你们都发现了吗?

  

生:发现了。

  

三、研究圈数和小车运动的距离关系(22分钟)

  

1431师:老师还发现,有些组的小车开的比较远,有些小车开的比较近,大家觉得,这是什么原因?

  

生:橡皮筋的圈数。

  

师:圈数多,小车的距离就——圈数少,小车的距离就——

  

生:远,近。

  

师:确定吗?

  

生:确定。

  

1432师:我们科学上,要用实验来证明。大家来看一下这个实验要求。

  

……

  

1433师:为了使大家的实验比较成功,吴老师还有建议,1——2——3——4——5——。

  

生听看。

  

师:有问题吗?

  

生:没有。

  

1434师:吴老师还一个注意事项,万一这个小车的橡皮筋搭在车轴上,那我们该怎么做?

  

生:重新做一下。

  

师:好,那我们分一下场地,第一二组,在这个位置,第三四组在这个位置……下面请大家领材料,进行实验。

  

1435生分组进行实验。

  

1450师:完成好的小组,坐在位置上,讨论一下你们有什么发现。还没有完成的小组抓紧。

  

1453师:同学们,请坐好,第八组同学,请把你们的数据拿上来。

  

四、交流和研讨(6分钟)

  

1454师:同学们,请看一下你们的数据,有什么发现吗?谁来说说?

  

生:橡皮筋的圈数越多,行驶的距离越远。

  

师:也就是说,和你们的前面猜测是一样的,对吗?那我们看一下,哪些小组的数据符合猜测?……

  

师:剩下的呢?

  

生:都符合。

  

师:那我们发现,圈数多,距离远,圈数少,距离近。

  

1456师:那我们再来看一看,竖着看,有什么发现?

  

生:不同小组的数据不一样。

  

师:为什么不一样?

  

生:有些小组的圈数错了。

  

师:还有什么猜测?

  

生:测的方式不一样。

  

师:什么方式不一样?哦,有些以车头为起点,有些以车尾为起点。这个会影响吗?

  

生:不会。

  

师:还有什么可能,我们看一下,同样的圈数,为什么距离相差这么大,比如第八小组是250,第三小组是77,为什么?

  

生:技术不一样。

  

1458师:那你决定哪个组技术好一点?

  

生:第八组。

  

师:还有什么?

  

生:地面不一样。

  

师:恩,刚才大家说了许多想法。其实,并不是每个小车的动力都一样的。那老师有个问题了,为什么橡皮筋的圈数多,弹力就不一样呢?

  

生:圈数多,弹力就越大。

  

……

  

五、总结拓展(4分钟)

  

1500师:吴老师这有个图,你发现了什么?(橡皮筋挂重物)

  

生:越重的物体,橡皮筋就越长。

  

师:哦,越重的物体,橡皮筋就被拉的越长,那如果把橡皮筋当成人体的话,你觉得谁最不舒服?

  

生:第三个。

  

1501师:它觉得不舒服,就会想恢复自己原来的状况。……课上到这,老师还有个问题,除了用橡皮筋,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小车动起来呢?

  

生:用气球。

  

生:用手推。

  

1502师:……还有什么?

  

生:可以用斜坡。

  

师:恩,还有什么?

  

生:后座力。

  

师:后座力是什么力?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开枪的时候。

  

1503师:大家都很棒,你还想说?你说——

  

生:利用重力。把重物挂下来。

  

1504师:你们的想法都很好,下节课大家可以继续研究。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请收拾好你自己的东西。

  
  

板书设计:

  
  

评课: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给予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教师的语言简洁准确,比较完美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TOP
33#

20171107听课笔记徐冬明运动与摩擦力

                                                        
  

课题名称

  
  

运动与摩擦力

  
  

册数单元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

  
  

上课时间

  
  

2017117

  
  

学校班级

  
  

莲都区天宁小学505

  
  

活动主题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科学实验教学与研究综合能力提升培训之教学实践活动

  
  

执教老师

  
  

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北小学  徐冬明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1332——1415,共用时42分钟。

  
  

教学过程:

  

一、感受摩擦和摩擦力(8分钟)

  

1332师:同学们看这里,有张图片,它是什么?

  

生:轮子。

  

生:车轮。

  

师:给你们猜中了。这里还有一个图片,是什么?

  

1333生:车轮。

  

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生:前面的磨损很厉害,后面的还是新的。

  

师:很好,是什么原因造成磨损的呢?

  

生:地面。

  

师:在生活中,什么方面还有摩擦力?

  

生:汽车,汽车的摩擦。

  

师: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1334生:窗帘。

  

师:你们想不想感受摩擦?

  

生:想。

  

师:那我们感受一下摩擦。

  

生搓手感受。

  

1335师:你们感受到摩擦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感受到怎样的摩擦?

  

生:两只手相互摩擦。

  

师:很好,还有吗?

  

生:擦桌子。

  

师:还有什么?

  

生:脚,在地面上摩擦。

  

1336师:我们都感受到了摩擦,那你有什么感受啊?

  

生:发热。

  

师:为什么会会觉得发热呢?

  

生:因为摩擦产生了热量。

  

师:还有什么?

  

生:有点痛。皮有点破了。

  

1337师:其实啊,在摩擦的时候,有力产生,这个力,是怎么样的力?

  

生:推力,拉力。

  

生:摩擦力。

  

师:有没有摩擦力?这个是帮你运动,还是阻碍你运动啊?

  

生:阻碍运动。

  

生:有点不方便运动。

  

师:徐老师也发生了这个问题,我把手放在桌面上,往前推?有什么力?

  

1338生:推力。

  

师:如果我把手往回拉,会感受到什么?

  

生:阻力。

  

1339师:在科学上,我们运动的物体会有一个阻碍它运动的力,这个力就叫摩擦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运动与摩擦力。

  

[评点:通过观看图片和活动体验,引出磨擦和摩擦力的概念,十分自然。]

  

二、学习测量摩擦力(9分钟)

  

1340师:这个力是可测量的,你们想不想测一下?

  

生:想。

  

师:那我们来测一下。

  

1340生领测力计,进行测量。

  

1343师:同学都测量好了,谁来分享一下,你们是怎么测量的?请你上来——

  

1343师拿出木板,当桌面。

  

生上台来操作,把文具盒拉。

  

……

  

1345师:这个物体往那边拉,有个拉力,拉的时候,往哪个方向?

  

生:前。

  

师:用手指一下。

  

生手指拉力的方向。

  

师:那摩擦力是往哪个方向?

  

生:后。

  

1346师:科学家已经研究过了,匀速地拉,拉力的大小就是摩擦力的大小,非常棒。

  

师:谁还愿意来测一下?好,高个子男生,东西拿上来。大家看一下,他测出来是多少?

  

生:0.2

  

其他生有惊讶的表情。

  

师:再来测一下,我们要求要准确。

  

生:0.1

  

1347师:你测量出来是多少?

  

生:0.1

  

生:0.5

  

[评点:让学生分组测量摩擦力,初步掌握测量摩擦力的方法,同时出现了数据不同,为摩擦力和什么因素有关设下了伏笔。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时,还要适当进行规范操作的指导以便保证数据的合理性。]

  

三、讨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分钟)

  

1349师:徐老师有个很大的问题,为什么摩擦力有大有小?

  

生:表面光滑和粗糙。

  

师:哪里表面?

  

生:物体的表面。

  

师:就是物体的接触部分,徐老师把它叫接触面,行不行?

  

生:行。

  

师:那我们就把它称为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1350师:还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生:接触面的大小。

  

师:还可能和什么有关?

  

生:物体的重量。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物体的大小。

  

1351师:物体的大小,我们刚才已经说了,就是接触面的大小。

  

1351师:那我们说,摩擦力的大小和这些因素有关,这是我们的什么?

  

生:猜测。

  

师:那要检测猜测是不是正确,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做实验。

  

1352师: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我们今天就先做2个实验。好吗?

  

生:好。

  

四、测量摩擦力和接触面光滑度、物体重量的关系(19分钟)

  

师:那我们来推测一下,和接触面有什么关系?接触面光滑——

  

生:摩擦力小。

  

师:接触面粗糙——

  

生:摩擦力大。

  

1353师:那该怎么做呢?

  

生:改变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1354师:老师这有个砂纸,它的面就比较?

  

生:粗糙。

  

师:如果用木板来做,就比较——

  

生:光滑。

  

师:那你还能从身边找到接触面不同的方法吗?

  

生:地面。

  

1355师:那我们来讨论一下,物体的重量这个实验,该怎么做?

  

生:一个轻,一个重。

  

师:老师这有盒钩码,你怎么改变它的重量?

  

生:加水。

  

师:这个不能加水。

  

1356生:从中拿出几个。

  

师:对,拿出两个,就变轻了。

  

1357师:那大家怎么知道做了吗?我们看一下这个实验记录单。看一下该怎么填。

  

师:那大家能不能完成这两个实验啊?

  

生:能。

  

师:下面请大家来领材料和记录单。

  

1358生领材料和记录单,进行分组实验。

  

[评点:从课堂观察上看,学生的操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无法做到匀速拉动小车,以及读数比较随意。所以前期的实验指导还是需要的。另外接触面光滑和粗糙实验的材料还不是很理想,可以尝试用地毯和地面。]

  

五、交流和总结(3分钟)

  

1412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实验记录,你有什么发现?

  

生:轻的摩擦力小一点,重的摩擦力大一些。

  

师:这个规律你们发现了没有?

  

生:发现了。

  

师:那这个实验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出了没有?

  

生:可以。

  

师:轻的摩擦力——重的摩擦力——

  

生:小,大。

  

1413师:那我们看一下第二个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光滑的,摩擦力?

  

生:小。

  

师:粗糙的,摩擦力?

  

生:大。

  

1414师:我们有个词语,叫学以致用。那这个发现在生活有什么用?大家看(轮胎,链条)

  

生:接触面越光滑,磨擦力小。

  

1415师:好,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评点:总结交流的时间比较短,所以交流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板书设计:

  

 

  
  

评课:教学设计合理,每个环节的过渡自然,教师的引导比较细致,学生都能较顺利地达成目标,在实验方法和要求的指导上还需要加强。

  
TOP
34#

20171030听课笔记易俊植物是“活”的吗

                                                        
  

课题名称

  
  

植物是“活”的吗

  
  

册数单元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上课时间

  
  

20171030

  
  

学校班级

  
  

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一丙班

  
  

活动主题

  
  

全国基础教育科学名师工作室教研共同体成立大会暨首届科学教育高峰论坛

  
  

执教老师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小学  易俊

  
  

记录人员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1513——1556,共43分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8分钟)

  

1513师:上课。谁有胆量,敢和在场的所有老师打个招呼。

  

生:老师好。(场下鼓掌)

  

师:还有谁自告奋勇?

  

生:老师好。

  

师:向谁问好,就要面向谁。下面,谁来向在场老师介绍下自己?

  

1514生:大家好,我叫龙雨诺,今年七岁。

  

……

  

1516师:我采访一下,你喜欢什么小动物?

  

生:我喜欢天鹅。

  

生:我喜欢鹦鹉。

  

生:我喜欢兔子。……

  

师:老师也有喜欢的动物,这是什么?

  

生:熊猫。

  

1517师:谁来抱一抱——

  

生上台想抱。

  

师:小心哦,当心它咬到你。

  

生开始小心翼翼地触摸。

  

师:它会咬到你吗?

  

生:不会。

  

1518师:老师也带来一次活的熊猫。看一下。(视频)

  

生观看视频。

  

师:你发现屏幕上的熊猫,和刚才老师带的熊猫,有什么不一样?

  

生:屏幕的姓熊猫是活的,老师带的熊猫是死的,不会动。

  

……

  

1519师:你还见过哪些活的东西?

  

生:活的大象。

  

生:活的老虎。

  

生:活的猫。

  

师:除了这些,你还有哪些活的动物?

  

生:我们就是活的动物啊。

  

1520师:除了动物,你还哪些活的东西?

  

生:草。

  

师:那我们能不能踩草坪?

  

生:不能,因为草是活的。

  

[评点:从喜欢的动物到课堂上进行熊猫玩具和视频的对比,让学生对“活”的东西有一定感知,这一环节的设计非常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讨论辨别植物是不是“活”的方法(8分钟)

  

1521师:老师这有两盘植物,大家看一下,哪个是活的?

  

生:1号是活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1号是绿色的。……

  

1522师:刚刚三个同学的发言,都有一个共同点,谁知道,他们说的共同点,都说到这个植物有什么不同?

  

生:我知道他们说的是2号植物长的很枯萎,1号植物长的很年轻。

  

师:它和你一样,很年轻,不像老师, 老师已经老了。你说——

  

生:1号是立的,2号是扒下的。

  

师:你的意思是说,立的是活的,扒下的就是死的。

  

1524师:老师这买了几盆植物,你能不能从中找到,哪个不是活的植物?

  

生上讲台从中找出。

  

师:你能说说你有什么方法?你说。

  

生:哪个花少点,而且叶子长的很浅。

  

师:看颜色的深浅。

  

1525生:还有,看植物花的多少。

  

师:你说——

  

1526生:我的办法是看它如果老的,就不是活的,如果很年轻,就可以活得很久很久。

  

师:刚才大家用的是看的方法,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生:我可以用手摸。

  

师:用手摸要注意什么?

  

1527生:注意那个植物是不是安全的。

  

师:对,要注意安全。

  

生:有些花你看不到,有危险。

  

师:还是要注意安全,有危险。

  

1528生:如果你使劲摸,把它摸烂了,就不好了。

  

师:为什么不能摸烂了?……

  

[评点:在讨论辨别植物是不是活的,个人觉得就用两盆植物就可以了,让学生明白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把观察方法的指导落实到位。]

  

三、学生分组进行对比观察(7分钟)

  

1529师:想不想把这些植物,带到你们的课桌上观察?

  

生:想。

  

师:老师这几个要求……请各组小组长排好队来领取植物。

  

1529生分组观察植物。

  

1535师:请大家把你认为是活的插上绿色标签,再把认为不是活的插上红色标签放在这边。

  

师:现在我看到第四小组已经坐好了,他们生命树可以长一片叶子。……

  

四、交流植物是活的特点(12分钟)

  

1536师:下面谁来说说,你观察用了什么观察方法?

  

生:看,摸,闻这几种观察方法。

  

师:那你摸到什么?闻到什么?

  

生:……

  

1537师:他用的观察方法非常好。

  

生:我观察的是大蒜,摸起来有臭味。……

  

1538师:第六组和其他组观察的不一样,他们观察的是大蒜。大家种过大蒜吗?

  

生:种过。

  

师:谁能说说,你为大蒜做过什么?

  

生:用一个盘子,装水。

  

师:为什么要装吗?

  

1539生:没有水它就钻不出来。

  

师:也就是大蒜需要水。你还为大蒜做了什么?

  

生:施肥料。

  

师:也就是需要营养。还有吗?

  

生:我给大蒜松过土。

  

师:老师觉得这个同学要表扬,其他同学发言时,他把脸转过去。

  

1540师:谁发现,老师这个红色的标签代表什么?

  

……

  

1541生:我发现一个问题,红标签的植物,下面有点胶水,上面也有胶水,是粘在一起。

  

师:它是活的吗?

  

生:不是的。

  

师:为什么都是活的,也有大有小呢?奇了怪了,谁知道?

  

生:我知道它们的叶子大小不一……

  

1542师:那如果这盆植物,如果在你的精心照料下,它会怎么样?

  

生:它们都会开花。

  

1543生:不一定,我觉得它们两个不一样。……

  

师:除了它们可能会开花,还有可能怎么不一样?

  

生:还有可能长出叶子。

  

1544师:还会怎样?

  

生:叶子越长颜色会越来越深。

  

师:还有什么?

  

生:会长高。

  

师:也就是会长大一些。你来说——

  

生:就是老了之后,会干燥些。

  

师:那塑料会不会有变化?

  

生:不会。……

  

1545师:还有什么?

  

生:如果天天给它施肥和浇水,它会长出很多很多很多的叶子。

  

师:他强调了叶子怎样?也会长出很多叶子。

  

1546师:刚才大家讲出了许多活的植物特点,比如会长大,会死亡,需要浇水。还有什么?

  

生:活的植物会有变化。

  

师:我知道许多植物会变化,那我怎么没有见过大树有变化。大家见过大树的变化吗?

  

生:见过,树叶到秋天变黄,会掉下来。

  

1547师:老师从网络找到一个视频,大家来看一下。(树在短暂时缩进变化)

  

生观看。

  

[评点:关于植物是活的特点交流,老师给予了比较多的时间,学生的交流比较充分,发言也很是精彩。]

  

五、拓展活动(8分钟)

  

1548师:植物会有变化。那今天老师想招募一个植物小医生,愿意吗?

  

生:愿意。

  

1549师:老师阳台上种了许多植物,后来老师出去了一段时间,回来植物变成这样了。大家用什么药丸去救好它?老师这有水丸、火丸、土丸。

  

生:水丸。

  

1550师:那老师用水丸试一下。(课件)活了吗?

  

生:活了。……

  

1552师:还有谁要当小医生?长沙的天气有些怪,有些时候连续下雨,这个荷花成这样了,你觉得需要什么药丸?   

  

生:太阳丸。

  

师:为什么要用太阳丸?

  

生:因为植物成长需要太阳。

  

1553师:老师要送给他小礼物,植物小医生帽。当然不止这几个小朋友当植物小医生。

  

1554师:老师要给我们全班一盆植物,

  

……

  

生:如果浇水和施肥不能浇太多,否则花会死的。

  

师:谁听清他的话了?看看谁听的认真,再来说一下。

  

1555生:如果水太多,就会淹死的。

  

师:……

  

1556师:我把这盆植物送给班级,请大家要照顾好它。

  

[评点:这个活动设计采用卡通的形式,为了追求所谓的儿童化,反而成为败笔,不符合科学研究和观察的要求,可以删除,改为增加讨论不同植物的不同需要,让学生知道植物有基本需要,也有不同的需要,为送植物活动做好必要的铺垫。]

  
  

板书设计:

  
  

评课:导入设计非常自然,让学生对比观察活的植物和塑料植物是本节课的亮点,学生在充分的探究活动中对植物是活的有了深入的认识。教师的引导语言富有童趣,较好地把握了年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TOP
35#

做的好规范
TOP
36#

辛苦了,兔子
TOP
37#

20171111听课笔记陈侃翻转吧,瓶子

                                                        
  

课题名称

  
  

翻转吧,瓶子

  
  

册数单元

  
  

家庭实验室公开课(工程设计)

  
  

上课时间

  
  

20171111

  
  

学校班级

  
  

温州市籀园小学

  
  

活动主题

  
  

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会暨家庭实验室学校联盟成立仪式

  
  

执教老师

  
  

温州市籀园小学  陈侃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1340——1420,共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4分钟)

  

1340

  

提问:瓶子可以做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投影出示网络上各种扔瓶子游戏的精彩视频和图片。

  

1343

  

过渡:你们觉得这个游戏好玩吗?想不想玩?

  

[评点:分享的精彩视频和图片,加上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解说,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体验和研讨(3分钟)

  

1344

  

2个学生上台去扔。男生第一次没有成功,第二次成功。女生两次都没有成功。

  

1345

  

提问:哪些因素会影响瓶子稳定站立产生影响?

  

生:扔瓶子的力量。

  

生:扔瓶子的角度。

  

生:扔瓶子的时候,把里面的水往下流时,容易立起来。

  

生:水量的多少。

  

生:外界的风力也可能有影响。

  

生:可能还有瓶子的重量。

  

[评点:先让学生体验,再让学生去分析相关的原因,充分激发学生思维。]

  

三、设计和完善方案(18分钟)

  

1346

  

课件:水的多少会对瓶子稳定站立产生影响

  

师:还有许多种因素,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水量的多少会不会对瓶子站立产生影响。

  

提问:水量的多少,会对瓶子产生怎样的影响?

  

生:水多一些容易稳定。

  

生:水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差不多一半左右。

  

生:我觉得不是一半,一半少一些。(师补充:1/4

  

1349

  

任务:讨论设计实验。

  

课件:一、实验材料,二、改变的条件,三、保持不变的独特件,四、轻声讨论实验步骤。

  

1349生分组进行讨论,1354讨论结束。(共讨论了5分钟)

  

1354

  

展示设计方案

  

第五组学生代表上台说明自己组的实验设计。(第五组实验设计单)

  

一、实验材料

  

两个瓶子,一些水(一个瓶子水多,一个瓶子水少一些)

  

二、改变的条件

  

水量

  

三、保持不变的条件

  

力度,角度,瓶子大小

  

四、轻声讨论实验步骤

  

五、实验记录

  

六、实验结论

  

水量(是否)会对稳定站立产生影响。

  

其他组进行质疑和补充。

  

[评点:限于时间,本次课堂只呈现了一个小组的实验设计,若改变展示方式,比如让多组展示,学生相互观看和交流,并可以进行学习和提问,效果会更好。]

  

1357

  

引导:刚才老师看到几个组都是用两个瓶子,那我用一个瓶子行不行?

  

生说明可以,并说明具体的方法。

  

引导:怎么控制水的多少,也就是水量。(烧杯)

  

1400

  

师:为了方便大家研究,我在瓶子上做了一点手脚。发现什么?(瓶子上画了5条线)

  

师:第8组提出要用机器抛,为什么要机器抛?

  

通过讨论理解人抛会有力度和角度的变化,继而提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评点:学生的相互研讨很是精彩,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教师的追问和补充很有必要,对各组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完善,补充学生没有关注或不够完善的内容。]

  

1403课件温馨提醒

  

1、瓶底距离地面一米高储竖直下落,每档测试五次,记录成功次数。

  

2、先测一档水位,再测其他档水位

  

3、完成记录单B部分,上台统计数据。

                                                                             
    

 

    
    

第一档

    
    

第二档

    
    

第三档

    
    

第四档

    
    

第五档

    
    

五次实验中成功次数

    
    

 

    
    

 

    
    

 

    
    

 

    
    

 

    
  

四、实验探究(8分钟)

  

1404学生分组进行实验。1412学生实验结束。

                                                                                                                                                                                                                                                                                                                                                                                                                                                                                         
    

成功次数

    
    

第一档

    
    

第二档

    
    

第三档

    
    

第四档

    
    

第五档

    
    

1

    
    

0

    
    

3

    
    

2

    
    

1

    
    

1

    
    

1

    
    

0

    
    

4

    
    

3

    
    

0

    
    

0

    
    

1

    
    

0

    
    

2

    
    

0

    
    

1

    
    

0

    
    

1

    
    

0

    
    

3

    
    

1

    
    

0

    
    

0

    
    

1

    
    

0

    
    

1

    
    

0

    
    

0

    
    

0

    
    

1

    
    

0

    
    

4

    
    

0

    
    

0

    
    

0

    
    

1

    
    

0

    
    

4

    
    

0

    
    

0

    
    

0

    
    

1

    
    

3

    
    

2

    
    

0

    
    

0

    
    

0

    
    

1

    
    

0

    
    

1

    
    

0

    
    

0

    
    

0

    
    

1

    
    

0

    
    

2

    
    

1

    
    

1

    
    

0

    
    

1

    
    

0

    
    

0

    
    

0

    
    

2

    
    

0

    
    

合计

    
    

3

    
    

26

    
    

7

    
    

5

    
    

1

    
  

[评点:汇总一栏设计的非常好,结论一吗目了然,快速指向实验结果。]

  

五、实验后交流(7分钟)

  

课件:

  

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中有什么有趣的事情能和大家分享吗?

  

今天的实验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吗?

  

1413

  

师:你发现了什么?根据今天的课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瓶子的水在1/4的时候,越容易翻转,让瓶子直立起来。(师:你确定两档是1/4吗)

  

生:水量会对瓶子直立产生影响。

  

生:水的多少会对[瓶子站在地上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水多站不住,水少也站不住。

  

1417

  

师:今天的实验你有什么收获?愿意和大家分享。

  

生:掉下去,砸中脚,疼。

  

生:空瓶的时候,砸下去,还会弹起来。

  

师引到重心的问题,出现生活应用例子:不倒翁,羽毛球,赛车,高空走钢丝。

  

1420

  

拓展:还有许多因素没有研究,回家之后可以进一步研究。

  
  

板书设计:

  

翻转吧,瓶子

  

水量    瓶子稳定站立产生影响

  

力度    角度

  

    瓶子大小

  

[特别说明:风是现场手写的,其他的4个因素是事先印刷好的,这一点很值得称赞。]

  
  

评课:

  
TOP
38#

20171123听课笔记范硕丰电磁铁的磁力(二)

                                                        
  

课题名称

  
  

电磁铁的磁力(二)

  
  

册数单元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

  
  

上课时间

  
  

20171123

  
  

学校班级

  
  

莲都区西溪小学五年级

  
  

活动主题

  
  

莲都区小班五学推进会前期磨课活动

  
  

执教老师

  
  

莲都区黄村小学  范硕丰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1330——1415,共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2分钟)

  

1330师:你们喜欢做实验吗?

  

生:喜欢。

  

师:今天范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堂一起的实验课。

  

师:这是什么?

  

生:导线,铁钉。

  

师:把导线和铁钉组合在一起,它就成为电磁铁。电磁铁磁力大小和什么有关?大家可以猜一猜。

  

生沉默。

  

1331师:这是六年级的内容,大家没学过,可以随便猜。

  

生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师:猜不到没有关系,老师告诉你,和线圈圈数有关,和电池数量有关,这是什么?

  

[评点:农村小学的孩子比较拘谨,另外平时也没有什么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加上原来六年级的内容放到五年级上,老师的引导和铺垫需要精心设计。]

  

生:导线。

  

1332师:和导线的粗细有关。

  

师:和里面的铁芯的粗细、长短有关,还有许多……(用省略号表示)

  

二、先学(2分钟)

  

师:今天我们时间有限,我们先选其中的一个内容进行研究,电池数量。下面请大家翻开书,自学55面到56面,了解本次内容,完成55面的实验计划。

  

1333生学习课本相关内容。

  

三、合学一(6分钟)

  

1334师:填研究计划的时候,可以小组讨论一下,这个有点难。

  

[评点:学生自学的时候,教师应该主动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的记录单看,学生的实验计划写得很认真。]

  

四、展学一(4分钟)

  

1341师:好了吗?好,下面我请一个小组来展示一下。哪个小组愿意?自告奋勇。没有,那我请这个小组——

  

1341生:我们研究的问题是,电磁铁磁力大小和电池数量有关吗?我们的假设是电磁铁的磁力和

  

1343师:刚才她的发言,你们认可吗?

  

生:认可。

  

师:认可的举手。

  

生举手。

  

师:还有补充的举手。

  

生无举手。

  

1344师:很好,给每个小组加2分。

  

师:下面请大家读一下注意事项。

  

生读课件上的注意事项。

  

师:知道怎么做了吗?看说明。

  

五、合学二(21分钟)

  

1345生分组进行电磁铁磁力大小和电池数量关系的实验。

  

[评点:学生平时实验做的比较少,所以动手操作能力较弱,特别是电磁铁的电路连接本身也有是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这个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是重点和难点,老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在实验中还发现,学生的合作习惯还很薄弱,老师要在课前进行适当的分工和说明。]

  

六、展学二(6分钟)

  

1406师:好了吗?

  

生:好了。

  

师: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成果。每个小组都来汇报一下。你先——

  

1组: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磁力大小排序

    
    

1

    
    

7

    
    

6

    
    

5

    
    

6

    
    

3

    
    

2

    
    

18

    
    

17

    
    

16

    
    

17

    
    

2

    
    

3

    
    

20

    
    

24

    
    

25

    
    

25

    
    

1

    
  

2组: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磁力大小排序

    
    

1

    
    

6

    
    

7

    
    

11

    
    

8

    
    

3

    
    

2

    
    

18

    
    

18

    
    

20

    
    

19

    
    

2

    
    

3

    
    

24

    
    

26

    
    

27

    
    

25

    
    

1

    
  

3组: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磁力大小排序

    
    

1

    
    

7

    
    

9

    
    

6

    
    

7

    
    

3

    
    

2

    
    

12

    
    

13

    
    

14

    
    

13

    
    

2

    
    

3

    
    

18

    
    

21

    
    

19

    
    

19

    
    

1

    
  

1409师:大家看这个数据,来排一下磁力的大小,有没有问题?

  

生:没有。

  

师:有什么发现?

  

生:电池越多,磁力越大,电池越少,磁力越小。

  

1409师:大家是不是也是这个答案?

  

生:是。

  

师:大家都非常认真,每个组加2分。

  

[评点:数据分析比较简单,一是时间上不够充分,二是内容上不够深入。]

  

1410师:在刚才这个实验中,你们反复改变的是什么?   

  

生:电池数量。

  

师:没有改变的是什么?

  

生:线圈圈数,铁芯粗细,导线粗细。

  

师:你一口气说了许多。改变的就是电池数量。

  

1411师:这是我们今天的实验发现(课件投影)。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生没有回答。

  

师:随便说,就当聊天一样。你说说看——

  

生:怎样连接电路。

  

师:你学到了什么?

  

……

  

1412师:刚才的实验是你一个人完成吗?

  

生:不是。

  

师:你说说看,是你一个人完成的,还是大家一起完成的?

  

生:一起完成的。

  

七、测学(2分钟)

  

1412师:看来,大家学会了一些知识,我现在来测一下你们(课件出现测试题)。大家一起读一下,然后用手势判断。

  

生读测试题,并用手势来判断。

  

[评点:测试题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更多样化,比如辨析题,实验探究题,还可以让学生人手一份,而不是集体测试,让测学落实到人。]

  

八、拓学(2分钟)

  

1414师:电磁铁在我们生活中,是不是吸吸大头针?有没有其他作用?

  

生:有用。

  

师:大家可以在课后去看看书。

  

1415师:电磁铁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怎样制作一个磁力更大的电磁铁,大家可以在课后继续研究。

  

[评点:拓学的内容比较表面和形式,若真的安排这一环节,可以从知识拓展上开展,提供一些生活、工作中运用电磁铁的图片和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对电磁铁的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线圈圈数

  

电池数量

  

导线粗细

  

铁芯粗细、长短

  

……

  
  

评课:要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安排好实验探究活动,将不是紧密相关的内容简化或删除,以便有足够的时间聚集点重点活动上。在活动开展时,要进行规范操作的讨论和交流,实验后的交流研讨还可以加强。先学环节要设计一定的题目,让学生带着要求去学习。

  
TOP
39#

20171123听课笔记吕叶晓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课题名称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册数单元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

  
  

上课时间

  
  

20171123

  
  

学校班级

  
  

莲都区西溪小学三年级

  
  

活动主题

  
  

莲都区小班五学推进会前期磨课活动

  
  

执教老师

  
  

莲都区双黄小学  吕叶晓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1427——1508,共41分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2分钟)

  

1427师:吕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老朋友,大家看,是谁?

  

生:乌鸦。

  

师:乌鸦喝水,是大家熟悉的故事,请大家仔细看图,你能找到哪些信息?你来说——

  

1428生:我发现乌鸦张大嘴,把石头弄进去,慢慢地水满出来,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他说的真好。乌鸦把……渐渐地喝到水了。

  

师:那如果乌鸦找到的是树枝,把树枝放进去,乌鸦能喝到水吗?

  

1429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

  

生:树枝浮在水上。

  

师:看来,有些材料放入水中,是沉的,有些材料放入水中,是浮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材料在说在的沉浮。

  

二、猜测物体的沉浮(12分钟)

  

1430师:今天我们要做个实验,把一些材料放入水中,看它是浮还是沉,如果是浮,我们用箭头往上表示,如果是沉,我们用箭头往下表示。下面请大家拿出记录单,我们先进行猜测。

  

1431师课件重现各种材料,学生猜测并在记录单上记录。

  

(木块,筷子,钥匙,回形针,塑料盖,尺子,弹珠,玻璃片)

  

生进行猜测和记录。

  

1433师:全部完成的坐端正,老师刚才看到大家都认真地做记录,老师给每个小组加2分。

  

师:老师把这些材料都请到我们的教室里了,下面小组合作,大家可以把这些材料摸一摸,还可以看一看,掂一掂,再把结果记录在粉红色的记录单里。

  

1434生分组观察材料,进行讨论。

  

[评点:从个人猜测到小组汇总,这个设计还是比较新颖的,但要避免简单的重复,而要让学生学会汇总和交流,没有争议的观点直接记录,有争议的观点在重新观察和讨论之后,再进行记录,若仍有争议可以同时记录不同观点,留待后面实验验证。]

  

三、展示小组猜测结果(4分钟)

  

1442师:下面,哪个小组来交流,请第一小组上来。

  

生上台用投影展示。

  

师:其他小组在他展示的时候,仔细对照自己的答案,如果答案不一样,请大家举手告诉老师,老师把你的记录补充在记录单上。开始吧。

  

1443生:请大家看自己的记录单。我们的小组猜测,木材1放在水中是浮的,木材2放在水中浮在水面上的。我们猜测金属1是沉在水下的。我们小组猜测,金属2也是在沉在水底的/我们小组猜测,塑料1是浮在水面上的,我们小组猜测,塑料2也是浮是水上的。我们小组猜测,玻璃1是沉在水下的,我们小组猜测,玻璃2是沉在水下的。

  

[评点:学生这个表达有些罗嗦,可以更简洁点。让其他组进行对照这个要求很好,能引导学生进行倾听和交流。]

  

部分学生拍手鼓励。

  

1445师:大家都一样吗?不一样的我说过怎样反馈,老师发现第二小组是有些不一样的。材料1,第二小组出现了问号,金属1、金属2、塑料1,也是不一样的,问号。

  

[评点:要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这样猜测,暴露和展示学生的思维,从而自然过渡到后面的实验探究活动中去。]

  

四、实验前的指导和要求(4分钟)

  

1446师:那我们怎么办呢?

  

生:做实验。

  

1447师:做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面我们来读一下实验要求。(课件)

  

1448生读实验要求。

  

实验要求:

  

1将物体轻轻放入水中央再放手,仔细观察,如果物体停留在水槽底部,那么实验结果记录沉,反之记录浮。

  

2实验的物体应一一放入水槽中,仔细观察,逐个记录实验结果。

  

3做完实验后,把水中的物体捞出,放在边上,整理好实验材料,把桌上的水擦干。

  

师:什么叫轻轻放入水中啊?

  

生:轻轻放。

  

师:老师来演示一下,这是一个木头,老师把它轻轻地放入水中,看它是沉还是浮?(在讲台上演示)

  

生:浮。

  

师:老师又拿来一块石头——

  

生:沉。

  

师:老师还没有放呢,我把石头轻轻放入水中,大家看是浮还是沉?

  

生:沉。

  

……

  

1450师:做完实验后,要及时进行记录。明白了吗?   

  

[评点:这个轻轻放入的演示不是很有必要,一般来说学生应该都会。真的要演示可以让学生来进行,而且只要演示一种材料就可以了。]

  

五、实验探究(7分钟)

  

1450师:请组长到老师这领材料。

  

生分组领材料,进行实验。

  

1457师:收拾好了没有?第一小组已经收拾好了。

  

[评点:此时小组学生的记录单有个人和小组的,教师应该强调只要在小组记录单上完成就可以,而且要把重点放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交流上。]

  

六、交流和研讨(9分钟)

  

1457师:经过实验,你们实验和猜测结果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1458师:请小组派同学上来,一个同学演示,一个同学来说。

  

生:我们组猜测和记录不同的是塑料2

  

师:有没有发现?塑料2他们猜测是往上浮的,现在实验结果是往下沉的。

  

(提示学生: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

  

生:先把尺子轻轻放在水中,发现它是下沉的。这是我们的实验结果,你们同意吗?

  

1459生:同意。

  

1500师:还有一个小组猜测和实验结果有许多不一样,请第二组上来说。

  

生:我们小组有4个未知的,木材1,我们把木材1轻轻放在水中央,木材1浮起来了。下面是金属1,他把金属1轻轻放在水中央,金属1沉下去了。下面是金属2,金属1沉下去了。……

  

师:通过实验——

  

1502生: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木材1是浮上来,金属1是沉下去了,金属2是沉下去了。

  

[评点:建议改为几个组分别交流不同的材料,每个组都有机会上台,而且每个组都可以进行核对。如果是一个组在台上长时间交流,其他组的参与度就会降低,而且一次性一个组的交流内容太多也不方便倾听。]

  

师:你们的答案和他们一样吗?

  

生:一样。

  

1503师:老师这有个疑问,为什么回形针是沉了下去?

  

生:因为它很重。

  

师:它很重吗?刚才你掂过吗?

  

生:不重。

  

师:它是用什么做的?

  

生:铁做的。

  

师:还有刚才的钥匙,放入水中,它是沉下去了,是用什么做的?

  

生:金属。

  

师:刚才还有木材1,放入水中,它在水中是什么状态?

  

生:浮的。

  

……

  

1504师:我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什么有关?我们来看一下,它们什么东西不一样的?有没有同学说?

  

生:不知道。

  

1505师:这个用什么做的?

  

生:木头。

  

师:这个呢?

  

生:玻璃。

  

师:这个呢?

  

生:金属。

  

师:4 个呢?

  

生:塑料。

  

1506师:那我们说,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什么有关?

  

生:材料。

  

师:谁连起来说?

  

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们的材料有关。

  

师:你再说——

  

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们的材料有关。

  

师:一起说。

  

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们的材料有关。

  

七、拓展活动(3分钟)

  

师:沉浮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许多问题,老师也遇到一个难题,一起读——

  

生读课件上的题目:下棋比赛马上开始了,可是跳棋和象棋被混合在一个水桶里了,怎样才能快速将它们分出来呢?

  

1507师:谁有好办法?

  

生:用水。

  

师:用水怎样做?上来试一试。

  

一生上台实验。

  

个别生:能成功吗?

  

1508师:看到了吗?

  

生:看到了。

  

师:这运用什么原理?物体的沉浮和什么有关?

  

生:材料有关。

  

1508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板书设计: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摸、看、掂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们的材料有关

  
  

评课:整个教学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以下几点需要改进:1、记录表要将材料的具体名称写上,方便学生实验对照和记录;2、因为老师准备的塑料材料出现沉和浮两种现象,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引导,可以在学生困惑时指向阅读资料,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原因;3、小组成员的分工还要适当强化和明确化;4、评价要更有指导性,要把评价表的功能真正发挥出来,要让学生明白各环节的评分标准。

  
TOP
40#

20171127听课笔记范硕丰电磁铁的磁力(二)

                                                        
  

课题名称

  
  

电磁铁的磁力(二)

  
  

册数单元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

  
  

上课时间

  
  

20171127

  
  

学校班级

  
  

莲都区黄村小学五年级

  
  

活动主题

  
  

莲都区小班五学推进会

  
  

执教老师

  
  

莲都区黄村小学  范硕丰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0851——0932,共41分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2分钟)

  

0851师:上个星期,我们学了电磁铁的磁力和线圈圈数的关系,   时间过了这么久,还记的吗?

  

生:记得。

  

师:谁来说说看。

  

0852生:电磁铁的磁力和线圈的圈数有关。

  

师:谁帮忙一下?

  

生:线圈缠绕圈数越多,磁力越大,线圈圈数越少,磁力越小。

  

师:你再来说一下。

  

生:线圈缠绕圈数越多,磁力越大,线圈圈数越少,磁力越小。

  

0853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磁铁的磁力(二)。

  

[评点:导入的语言还可以更生动,让学生根据课件上电磁铁的组成,来分析可能还和哪些因素有关,引出本节课的学习活动。]

  

二、先学感知(7分钟)

  

0853师:请大家完成先学单。自学55面,完成以下题目:

  

1除了线圈圈数,电磁铁的磁力还可能与(  )、(  )等因素有关。

  

2独立完成作业本27面的第1小题。

  

生自主学习,完成相关练习

  

三、展学分享(4分钟)

  

0900师:大家都学习好了,哪个组先来展示?

  

生:除了线圈圈数,电磁铁的磁力还可能与电池数量、铁芯粗细等因素有关。

  

师板书电池数量、铁芯粗细。

  

该生继续说明实验方案设计。

  

0902师:还有补充吗?

  

生:还可能和导线长短有关。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你来说——

  

生: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铁芯粗细有关吗?……

  

0903师:有没有听出问题?

  

生:有。

  

师:什么问题?

  

生:她说改变的条件是一根铁芯,两根铁芯,这个改变的是铁芯的多少,不是是铁芯的粗细。

  

师:……

  

四、合学探究(16分钟)

  

0904师: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先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和电池数量关系,老师这有实验提示,请大家一起读一下。

  

生齐读实验提示。

  

温馨提示:

  

1听出组长的安排,各组员既有 3分工又要合作;

  

2大头针放在盒子里,统一用钉尖吸引,把被吸引过的大头针放在空盒子里;

  

3不要长时间接通电磁铁,以免损坏电池,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

  

4记录员负责记录,其他组员继续实验;

  

5大头针很尖,注意安全。

  

0905师: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生:没有。

  

师:那大家对照导学单,进行实验。

  

0905生分组进行实验。

  

[评点:实验要求要让学生参与讨论和设计,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总结和完善,特别是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要进行指导和强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后面的探究活动中去。]

  

五、展学交流(5分钟)

  

0920师:两个组都已经好了,请各组汇报员进行汇报。第一组——

  

第一组生进行汇报。

  

0921师:第二组——

  

第二组生进行汇报。

                                                                                                                                                                                                                                                                                
    

组别

    
    

电池数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磁力大小排序

    
    

1

    
    

一节

    
    

17

    
    

18

    
    

17

    
    

15

    
    

 

    
    

二节

    
    

33

    
    

20

    
    

24

    
    

25

    
    

 

    
    

三节

    
    

22

    
    

22

    
    

26

    
    

 

    
    

 

    
    

2

    
    

一节

    
    

6

    
    

9

    
    

9

    
    

8

    
    

3

    
    

二节

    
    

10

    
    

16

    
    

17

    
    

16

    
    

2

    
    

三节

    
    

17

    
    

29

    
    

17

    
    

21

    
    

1

    
  

0922师:两组数据都已经产生,大家看一下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生:两节最多。

  

师:什么两节最多,你能分析一下原因?猜猜。

  

生:他可能没有用新的电池,他可能操作失误。

  

师:你们没有用新电池?

  

生:没有。(用新电池的意思)

  

0923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第一组比第二组多。

  

师:为什么多?刚才第二组是放在盒子里吸,第一组是放在外面吸。

  

0924师:那有什么发现?

  

生:电池的数量多,磁力越大,数量少,磁力越小。

  

师:第一组你们先不要写,课后再做,寻找原因。

  

生:……

  

[评点:学生的实验数据不合理,导致研讨时的问题比较多,解决的策略是做好实验前的指导,以及实验中的巡视和跟进,及时发展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并进行纠正。]

  

六、测学和拓学(7分钟)

  

0925师:现在是测学环节,这些题目你们会不会做呢?

  

生看课件题目进行手势判断。

  

师:刚才的题目都很低级,下面往来看一个辨析题。

  

生:……

  

0927师: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我们研究了2节课,下节课我们还要研究。那研究电磁铁有没有作用呢?

  

生:有。

  

师:有什么用,谁来说说?

  

生:……

  

师:电磁铁在生活中有许多作用,大家来读一读(拓展阅读)

  

生齐读。

  

[评点:测学的形式和内容还可以更开放,比如让学生说说学会什么,明白什么,产生了什么想研究的问题等。]

  

0929师:下节课我们要做一个磁力更强的电磁铁,大家一定要做哦。

  

0929师:下面大家打开作业本,完成相关作业。

  

生完成作业本上的作业,教师现场批改。

  

0932师:不知道的大家课后查一查,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组长把分数统计上来。

  
  

板书设计:

  

3.4电磁铁的磁力(二)

  

电池数量    磁力    

  

       

  

 

  

线圈圈数

  

电池数量

  

铁芯粗细

  
  

评课:教师的教学形式比较固化,基本上都是教师安排为主,学生循规蹈矩按老师的计划行事,实验探究时没有很好地深入指导,导致学生小组数据不是很合理,从而影响了交流研讨的价值。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结合小班五学的特点,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和发展,还是值得我们去虽然思考。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