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走向探究的科学课》之系列读后感 [复制链接]

1#

《走向探究的科学课》之系列读后感


《走向探究的科学课》


——之章鼎儿《科学探究活动与课堂教学改革》感悟


夏日蒲公英


序:


这是一本目前炙手可热的书。


于我来说,这是一本不同寻常意义的书。倍感珍贵的同时,只有将它细细读完,将点滴感悟加以记录,才是真正还原了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有的书,是阅;有的书,是读,而有的书,需研~


也许,用一句话来表达我此刻内心的感受,我只能浓缩成几个字:需研~


章老师的这则报告实录,我已完整读了三遍,每一次读时,都会产生新的感受点,有共鸣处,有感悟处,有自省处,有反思处,有对照处,有汗颜处。


古人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矣


而今,我深感,以此书为镜,可以清思路,明方向~


系列后感~


紧紧跟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23 6:20:50编辑过]

本主题由 管理员 金亚军 于 2019/8/12 20:26:53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

新鲜出炉,抢个沙发。这本如今最炙手可热的书,确实带给我们不少的思考。

TOP
3#

等待这本书的到来
TOP
4#

一本好书值得大家都来共享,这对我们都有好处。
TOP
5#

以这样的形式与大家交流 也是一种共享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6#

我也在细细品读这本书,只是这几天白天听课,晚上整理记录,讨论,反思的,没能好好静下心来读完。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7#

这本书可能隐含着小学科学的一次革命的开始!……
TOP
8#

 


生活委员说每本50元,人手一本。当晚只看了首篇讲座,价值千金。

朱照华 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中心小学 QQ:89771250 网名:半点心
TOP
9#

 


开篇:



1.让科学流行起来



“让科学流行起来”是《浙江日报》的一篇文章题目,在我2011年第一次听见、看见它时,我觉得它应该成为我们小学科学教师的号角


也许一句简单的话语不能打动你,甚至也不能打动我。如果您知道了这句话所隐含的背景,我相信您跟我一样,它绝对会触动您的心弦。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我国现在的公民科学素质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年前的水平。”听到这里,您是否跟我一样,浑身有些许的不自在,甚至觉得有点闷和压抑。


从我自身出发,我内心想:虽然,我并不能算得上一位呕心沥血把自己的心血全部花在教育事业上的优秀教师,但至少是一位拥有最基本良知和责任心的合格教师。


我时常跟孩子说,当错误发生时,不要直接往别人的身上找到不足,首当其冲的先找一找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存在不当的地方。那么,现在,当我听到这句话时, 我也一样,且不管我们的高层,我们的体制是怎样的,作为一线的教师,作为站在实施科学教育的主阵地最前沿的我,如何“让科学流行起来”,是否已经深知肩上的那份沉甸。


这篇文,是2011年4月份,在海宁智慧课堂上刘教授报告后的随感。今天,我觉得作为《走向探究的科学课》这本书读后感的开篇,仍然具有着警醒,因为有些观点和方向,都是一致的。我尝试着罗列一二。


观点一:我们的科学课重知识,忽视了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的培养


具体表现在,现在的科学探究中的实验,很多是按部就班的、复制性的操作为主。我们的科学只是在证“实”的基础上的进行的,忽略了证“伪”,不能证伪的才是科学的。要鼓励学生的一种反驳的、质疑的思想,要有创新意识的培养。


 我的理解:


1.现在并不是老师不懂得去重视思维方式和过程的培养,关键是去执行。我惭愧的是,只有在公开课的时候,会特别关注孩子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的培养,在平时的家常课中,往往会为了课堂教学任务能够顺利的完成,为了课堂的纪律更好的得到控制,为了实验数据的更顺利得出,从而选择了复制性的操作。究其原因,我们站得还不够高,还不够远。我们把眼前的“顺利”当成了终极的“胜利”。说得更直白点,我们没有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责任心。(写到这里,我自己汗颜。)


2.“我们的科学只是在证“实”的基础上的进行的,忽略了证“伪”。这句话真好,一针见血。在孩子的心中,每次的实验数据,老师那里一定有份所谓的“标准答案”。细细揣摩,我们这里有的是叫“标准答案”么?充其量是叫“参考答案”吧。在平时的学习和实验中,孩子往往会拿我们的参考答案当成标准答案,觉得,我靠近了老师的“标准答案”,就要高呼万岁。当然,这些举动,归根结底,我们能怪孩子么,事实上是我们一次又一次把这些参考答案默认成“标准答案”时,慢慢对孩子潜移默化了。


“科学不能证实,只能证伪”。说的就是,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而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正因为科学是证伪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切记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回答“死”,让孩子认为你的答案是“唯一”。因为,有可能再你回答的第二天,就会被“革命”掉。要鼓励孩子养成反驳、质疑的思想,是我们作为科学老师始终放在重要位置的长远目标。


观点二:科学思维的“乐趣”是非常重要的


要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就要培养他们发自内心的“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说: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本身是枯燥的,但是它又有一种动力,因为在科学里面存在美的艺术感觉,就如数学家讲数学里有美的感觉一样。他在2001年提出了“科学和艺术统一”的理念。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一个统一体,工作与生活也是一个人的两个面,也是一个统一体。


 我的理解:


我是一个经历了从初中科学回到小学科学教育的老师,回顾初中科学教学时,在那些没有大量实验冲击和刺激下的科学教学中,为什么一部分的孩子学习得有劲头。难道仅仅是因为初中科学是所谓的主课,是要经历严格的测试么?其实,并不是这样。初中科学相对于小学科学要学得深,在越是有挑战力的影响下,学生克服了思维上的困难,解答出了问题,他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思维”的乐趣。这种感觉和学习数学时一样,里面都有“美”的感觉。而在小学科学中,科学思维的渗透相对来说,就显得匮乏,多数学生拿着器材,纯属是玩,没有真正的去发现,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为,课堂上,对于有价值问题的提出,老师也相对来说显得有些忽视。所以,课堂的实验基本是流于表面,没有科学思维的“乐趣”参与在其中。久而久之,表面的兴趣会慢慢随着孩子的长大而淡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25 8:07:03编辑过]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10#

感谢喻老师、漫步云天、荣林、熊峰、玲姐、火柴盒、朱照华老师的留言。


 


我想,有留言,就意味着您跟我一样,对这本书真的情有独钟。


 


再次感谢你们跟我的共鸣处。


 


我很多时候,喜欢在线写,喜欢随打随打的感觉,所以,很多时候,言辞肯定缺乏深思熟虑,希望您在看的过程中,发表您的看法,我会及时一一回复。谢谢。


 


下一篇预告:


 


   我对“变革”的初认识~~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