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樊晓霞日思日记帖 [复制链接]

121#

确实,科学老师做班主任不容易的,不像语文数学老师做班主任,比较了解学生,一个科学老师有几百名学生,要熟悉到每个学生真的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TOP
122#

本周事情较多,忙碌,琐碎中有点迷失迷茫
TOP
123#

真认真,有反思。

20210410 周六
今日有2个问题不解:
1、有关科学课的交流研讨环节,如何去有效的展开。提高研讨的质量和必要性。感觉平时家常课我没办法很好的实施研究交流,其实从专帖中也可以看到,我一般只记录了聚焦和探索,最后的研讨我好像总是有种走过场的感觉。。。。。

2、看到一句话说“科学课起始于一
樊晓霞 发表于 2021/4/11 10:28:42

TOP
124#

目标明确,措施具体,一定能成功。

问题1和问题3有有什么区别?
感觉是一样的,那为什么问题1收获的是散乱的回答,而类似的问题3收获的比较集中,是因为问题3在省优质课中,学生比较良好的缘故吗?


......
樊晓霞 发表于 2021/9/21 16:24:39
TOP
125#

那是朱老师的功劳

[quote]搬搬弄弄,感觉我还是受到了新学校科学组老师们的喜爱,果然我还是人见人爱的
当然,适应能力超级慢的我,要不是被逼着上阵,估计还没那么快融入进来吧
哈哈哈,最主要是,科学老师们......
原来你也在这里 发表于 2021/9/17 8:33:30
TOP
126#

这两天看了一本书《将饮茶》了解了一些杨绛先生的父亲和三姑姆
TOP
127#

上虞的疫情,让大家都居家,不知道何时过去,希望大家都好好的!
TOP
128#

看到朋友圈里转发的白衣天使,志愿者,警察…..中国人的热血一直都在吧!
TOP
129#

这两天看《西南联大行思路》做一些摘记和思考:
一位哲人说“人生就是选择”
在“国难”面前,很多人的选择,最终构成了一个民族的选择
最后编辑樊晓霞 最后编辑于 2021-12-12 12:42:09
TOP
130#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在现代遭受武力灭绝的一次记忆
“南迁”值得回忆:
国难耻而不辱,学风历难不衰
TOP
131#

北大之风,不拘泥于上课,老师关注的是学生才华的发展
北大的散漫至今未根除,这散漫有好处,好处就是包容
TOP
132#

有一本书写老街道、老学府,他提起北大,就讲,在北大,上课不一定点名。
那么同学来上课也可以,不上课,过几天来也可以
就有人问:这样一个大学,最后他毕业能学到点什么呢?
这本书说:每个人都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简单一句话就是
在北大学到了一个独立的人格
TOP
133#

在北大的校园,由于提倡自由自主,师生相互尊重,所以学生的信心大增,自我价值彰显
到了北大,自己仿佛换了一个人
人还是那个人,性格说话都还是我,可是不知道怎么,忽然间我就被认可了,这样的氛围力,学生得到认识自我和发展的空间
TOP
134#

在北大学到了很多,比如对于国家的热枕和支持
TOP
135#

当时在中国父子两代中的普遍壮剧
老的一代为国尽节
少的一代为复国继续奔走
TOP
136#

梅坚持民主办学,教授治校
清华坚持这教授会,评议会这些制度模式
梅校强调,学校要搞研究,搞科学研究,包括自然学跟社会科学
TOP
137#

清华在30年代推行工程学教育,建立了工学院,建立了很多工程的系,培养人才,一直延续到西南联大时期
TOP
138#

梅校长做好了战乱时期保全大学的现实准备,最终挑起了西南联大坚守昆明八年的真正校长的重任。
他是船长,无论风平浪静还是狂风巨浪,他看着前方,把稳船舵,指挥船员,镇定自若。
TOP
139#

清华的敏捷,让人想起《论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梅校长临危不乱,应变有方,开始显示出他中流砥柱的伟岸
TOP
140#

世有北大、清华,又有南开
如果说北大清华好高骛远,那么南开开创了务实之风
TOP
141#

回复 128楼樊晓霞的帖子

中国人的团结,屹立世界不倒
TOP
142#

回复 131楼樊晓霞的帖子

包容下会有很多东西
TOP
143#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专著。作为一本专业著作,不用读也知道比较难啃,那为什么我会买来看呢?一开始缘于同事的推荐,她说很多教师写论文好,其实都还在看专业的书籍,初听比较心动,于是我便让她推荐一下书目。《民主主义与教育》便在书目之中,当时也觉得一时兴起的闲聊,只是随口应和了一句:有空了买来看看。当下也没有买。
TOP
144#

之后准备进城考,考试内容与教育学息息相关,再一次阅读有关教育学的知识,发现当中的理论已经不像当初大学毕业时看上去那么生涩了,而是充满有血有肉的真实体验感。又想起之前同事的推荐,于是毫不犹豫的买了几本专业的书籍,包括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TOP
145#

我阅读的这本书前面40页的内容都是翻译者对原著的概述和理解,以及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和评价。其实这样的内容很像应试考试的阅读,看起来没有后面对原著的翻译更有意思。看完这40页的概述再开始看杜威原本的叙述,其实更有身临其境的阅读感受。
TOP
146#

第一章中《教育是生活的需要》一开始的描写“生物和无生物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再于前者以更新维持自己。石块受击,它抵抗,如果石块的抵抗大于打击的力量,它的外表保持不变,否则,石块就被砸碎,石块绝不会对打击作出反应,使它得以保持自己,更不会使打击成为有助于自己继续活动的因素,虽然生物容易被优势力量所压倒,它仍然设法使作用于它的力量,变成它自己进一步生存的手段,如果它不这样做,它不只是被砸的粉碎(至少在高等生物是这样),而且不成其为生物。
TOP
147#

只要生物能忍受,它就努力为它自己利用周围的力量,它利用光线、空气、水分和土壤。所谓利用它们,就是说把它们变为保存它自己的手段。只要生物不断地生长,它在利用环境时所花费地力量得大于失:它生长着。这个意义上理解“控制”这个词,我们可以说,生物能为它自己得继续活动而征服并控制各种力量,如果不控制这些力量,就会耗尽自己,生活就是通过对环境的行动的自我更新过程。
TOP
148#

这一段话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理解,我个人更愿意解读成人生的意义和方向。努力的意义,作为生物的意义,也是生命的使命,不可违抗,不该违逆,作为生物,应当不断自我更新,遇强则强,面对环境,利用环境,遇挫胜挫。
TOP
149#

对于生物个体时这样,对于社会的继续生存也是这样。教育和社会的关系,正如营养和生殖和生理的生活的关系意义,教育首先时通过沟通进行传递,在个人经验成为共同财富以前,沟通时一个共同参与经验的过程,通过沟通,参与经验的双方的倾向有所变化。人类联合的每一种方式,它的长远意义在于它对改进经验的素质所作出的贡献。
TOP
150#

社会不仅通过传递,通过沟通继续生存,而且可以简直说,社会在传递中,在沟通中生存。(没有沟通与传递,一个群族,一个社会就会消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