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0学年共同体王梦婧专帖(四五年级) [复制链接]

301#

回复 292楼博文王梦婧的帖子

凤仙花培育的很好呀,王老师用心了。
TOP
302#

回复 300楼博文王梦婧的帖子

这节课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TOP
303#

《电路中的开关》小意外处理做个回形针开关,每个小组发了一个回形针,首先要弯回形针,我没事先帮孩子们弯,结果有好几组都弯断了,孩子们有两种处理方法,1、重新来要一个;2、利用断的回形针。所以其实有的时候发给孩子材料,孩子自己处理,也是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断的回形针做的开关反而比没断的接触更好。



博文王梦婧 发表于 2021/4/2 11:46:56
都教的好快阿!我是不是太慢了,常常课冲掉,心急。不过也好,可以借鉴王老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上少走弯路。谢谢分享
TOP
304#

回复 300楼博文王梦婧的帖子

这节课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挪威森林 发表于 2021/4/4 15:11:28
是的,对于4年级孩子来说,还是个非常有难度的。
TOP
305#

五下第二单元第6节《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重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并能准确画图。

二、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出示一根铜条,在左端加热,会出现什么变化?热是怎样传递的呢?

                      生基本都猜测:热向右端传递。师点出较热一端向较冷一端传递。

       2. 设计实验验证热在铜条中的传递:怎样能观察到热在铜条中的传递方向?

                        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实验,并用画图的方式来表示。

       3. 观察热在铝片中的传递:怎样观察热在铝片中的传递方向?

  有了上一个实验设计,学生举一反三,很快就设计好了。

       4. 总结与拓展:热传导除了在一个物体之间发生,还可以在两个物体之间。

三、教学思考:

     1. 注重热在铜条中的传递的实验设计。

        师:怎样能观察到热在铜条中的传递方向?

        生1:用温度计测量铜条上的每个地方。生2:这样需要的温度计也太多了,不好拿呀。而且铜条的温度高,温度计超过量程,会爆的。

        师:我理论上觉得可行,但实际操作不采用。

        生3:可以将水放在上面,看水哪边先蒸发。生4:水怎么放在铜条上,要滴下来的。还是冰块好放,看冰块的融化程度呀。

        师:冰块我觉得也不是很好放,能不能换一种?

        生5:铜条上涂蜡,蜡遇热就融化了。

        师:可以,那能想办法更加清楚的看到哪里先融化吗?

        生6: 可以在蜡上粘一些轻小物体。

         师生共同设计出一套检验热传递方向的装置,而不是出示图片,告诉学生实验步骤,这样失去了思维深度的挖掘。

同时,下一个热在金属片中传递方向,学生举一反三,自己设计出了实验方案。




     2、注重实验器材的准备

        本节课一共2个实验。我事先进行下水实验,发现实验现象很明显,且时间也快。因此,我准备了2个。第一,热在铜条中的传递。这个实验要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第二,热在铝片中的传递,这个实验铝片内沿不够深,凡士林融化之后有点滴落在桌面上,比较脏。在实验过程要强调只能在中心加热,有的学生加热过程中不断在移动,导致不能观察出实验结果。



     3、注重科学实验的参与度。

         本节课内容学生都有生活经验,但我还是给学生准备了实验,就是希望学生能在生活中多动动,让动手成为科学课堂的常态。

TOP
306#

《金属热胀冷缩吗》实验现象很明显,实验过程中要强调注意安全,并且每次实验后要去试试能不能通过铁环。能使用酒精灯,学生很兴奋。



TOP
307#

回复 306楼博文王梦婧的帖子

王老师上的很快,我已经完全落下了,等事情结束后,要补上去了。
TOP
308#

回复 293楼博文王梦婧的帖子

是不是回形针的一头勾进去,另一头只要接触就可以了
TOP
309#

五下第二单元第6节《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重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难点:
博文王梦婧 发表于 2021/4/10 10:35:29

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中质疑,改进,科学思维得到不断发展
TOP
310#

回复 307楼毛球味奶茶的帖子

我也好没上到,感觉也落后了很多,下礼拜录像课忙完就好好上进度了。
TOP
311#

五下第二单元第6节《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重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难点:
博文王梦婧 发表于 2021/4/10 10:35:29

注重热在铜条中的传递的实验设计    这个过程设计得真好,孩子们脑洞大开,闪现出了很多金点子
TOP
312#

五下第二单元第6节《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重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难点:
博文王梦婧 发表于 2021/4/10 10:35:29

铝片下面换成蜡烛会不会好一些,酒精灯的火焰威力太强了!
TOP
313#

五下第二单元第6节《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重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难点:
博文王梦婧 发表于 2021/4/10 10:35:29

强调只能在中心加热     一定只能在中心加热吗?
TOP
314#

《金属热胀冷缩吗》实验现象很明显,实验过程中要强调注意安全,并且每次实验后要去试试能不能通过铁环。能使用酒精灯,学生很兴奋。





博文王梦婧 发表于 2021/4/10 10:55:45
这个实验尤其要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
TOP
315#

[quote]

五下第二单元第6节《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重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
小卫 发表于 2021/4/11 9:49:46

姜老师提出的意见真的很好,我换成蜡烛试一试。
TOP
316#

[quote]

五下第二单元第6节《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重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
小卫 发表于 2021/4/11 9:50:49

为了检验在中心加热,热是怎样传递的,所以在中心加热。
TOP
317#

《金属热胀冷缩吗》实验现象很明显,实验过程中要强调注意安全,并且每次实验后要去试试能不能通过铁环。能使用酒精灯,学生很兴奋。



生1:用温度计测量铜条上的每个地方。生2:这样需要的温度计也太多了,不好拿呀。而且铜条的温度高,温度计超过量程,会爆的。

        师:我理论上觉得可行,但实际操作不采用。


博文王梦婧 发表于 2021/4/10 10:55:45
王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实验设计,很尊重学生的思考。
TOP
318#

《金属热胀冷缩吗》实验现象很明显,实验过程中要强调注意安全,并且每次实验后要去试试能不能通过铁环。能使用酒精灯,学生很兴奋。





博文王梦婧 发表于 2021/4/10 10:55:45
五年级学生还是有不少不敢点酒精灯的。
TOP
319#

[quote]《金属热胀冷缩吗》实验现象很明显,实验过程中要强调注意安全,并且每次实验后要去试试能不能通过铁环。能使用酒精灯,学生很兴奋。





博文王梦婧 发表于 2021/4/10 10:55:45 [img]http
王家东 发表于 2021/4/18 15:53:50 [url=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6348-32.aspx#411090]
O(∩_∩)O哈哈~,第一次他们体会还有点叫,等到第二次、第三次使用,已经习惯了
TOP
320#

五下第二单元第3节《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反思

一、教学重点:经历改进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的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

二、教学过程:

       1. 实验引入,增加体会:每个小组用温度计比较2杯水的冷热,为什么知道这杯水热呢?

                      生:这一杯水温度计中的液体升的高,为什么这么明显看出来了?

       2. 问题驱动,设计实验,放大液体的热胀冷缩:液体装在哪里?如何明显观察到液体体积的大小变化?如何让液体受冷或受热?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明确了需要什么材料,每一个材料有什么作用。

       3. 实验验证,证明液体的热胀冷缩:把装置分别放热水和冰水中,观察放大法效果。

       4. 总结与拓展:其他液体会热胀冷缩吗?回家选用其中的一种来验证。

三、教学思考:

     1.温度计引入,巧做铺垫。

第一个班级我用橡皮膜和试管在热水中观察到的现象不是特别明显引入,但学生不能改进实验装置,全程靠老师的引导,所以第二班级我改变了方法,倒置。把温度计提上来讲,细玻璃管讲透,这样学生就会想到细玻璃管可以用到后面的实验设计环节。

     2. 设计实验,巧设问题。

        三个问题:(1)液体装在哪里?(2)如何能明显观察到液体体积大小变化?(3)如何让液体受热或受冷?通过这个巧妙设计的问题,明确各材料的作用,体会设计实验的乐趣。


     3.实验验证,巧妙验证。

        设计完实验之后,每个小组制作了热胀冷缩放大装置。之后通过实验验证,体会放大法的作用。有个小组因为橡皮塞和圆底烧瓶不匹配,导致失败,通过失败的案例,让学生体会密闭的重要。下面三幅图:第一幅刚完成装置;第二幅:放到热水里;第三幅:放到冷水中。(没有放到冰水中。)





4.没有进行其他液体的验证,只是让学生回家去验证。下次应该让学生提前带液体。




 

[url=]举报[/url]| TOP回复 引用 编辑 删除

TOP
321#

教平行班,尝试不同的方法是个挺好的方式,在尝试中改进,让学习更高效。
TOP
322#

五下第二单元第3节《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反思

一、教学重点:经历改进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的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

三、教学思考:

     1.温度计引入,巧做铺垫。

第一个班级我用橡皮膜和试管在热水中观察到的现象不是特别明显引入,但学生不能改进实验装置,全程靠老师的引导,所以第二班级我改变了方法,倒置。把温度计提上来讲,细玻璃管讲透,这样学生就会想到细玻璃管可以用到后面的实验设计环节。

     2. 设计实验,巧设问题。

        三个问题:(1)液体装在哪里?(2)如何能明显观察到液体体积大小变化?(3)如何让液体受热或受冷?通过这个巧妙设计的问题,明确各材料的作用,体会设计实验的乐趣。

     3.实验验证,巧妙验证。

        设计完实验之后,每个小组制作了热胀冷缩放大装置。之后通过实验验证,体会放大法的作用。有个小组因为橡皮塞和圆底烧瓶不匹配,导致失败,通过失败的案例,让学生体会密闭的重要。下面三幅图:第一幅刚完成装置;第二幅:放到热水里;第三幅:放到冷水中。(没有放到冰水中。)

      4.没有进行其他液体的验证,只是让学生回家去验证。下次应该让学生提前带液体。
博文王梦婧 发表于 2021/4/18 17:02:59

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重要,赞!改进实验可以通过问题的描述、典型材料的引领开展!
通过实验认识许多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TOP
323#

回复 319楼博文王梦婧的帖子

一回生二回熟,王老师对每节课的认真思考和改进值得我们学习。
TOP
324#

教平行班,尝试不同的方法是个挺好的方式,在尝试中改进,让学习更高效。
欣然 发表于 2021/4/18 17:53:15
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得有失,有失必有得
TOP
325#

五下第二单元第7节《传热比赛》教学反思

一、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来证明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热传导性能有差异。

        教学难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二、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比较传热本领:出示铁勺和塑料勺(随便找的,所以大小不一样)不同材料的勺子去参加传热本领大小的比赛,你们觉得公平吗?

                      生:不公平,因为大小不一样。(这里我引导学生回答体积,有科学概念的理解)

       2. 传热比赛,设计实验,验证结果:找来长短、粗细相同的塑料棒、铁棒、木棒进行实验,把他们分别放入热水中,问:怎么比较谁的传热本领大呢?生1:摸一摸;生2:每根棒子末端涂上蜡油;生3:用温度计测量。

       教师尝试用摸的方法,直观感受,引出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

      3. 设计实验,验证铁、铜、铝的传热本领:出示爱牛的实验装置,问:如何比较这3根金属棒的传热本领?有了前一节课的铺垫,学生都能设计出用凡士林加小木棒,看小木棒掉落顺序来比较传热本领。

       4. 总结与拓展: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假如我把铁棒、小木棒、塑料棒放到冰水中,谁的温度更低呢?

三、教学思考:

     1.情境引入,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

      我创设一个铁勺和塑料勺参加传热比赛去,出示2个不同大小的勺子,问问公平吗?课本用3个材料不同,大小一模一样的勺子进行传热比赛。这对我们科学老师来说,有点难,实在找不出大小一样的不同材料的勺子,我想:干脆不同大小的勺子好了,问学生行不行?让学生体会一定要大小一样的勺子,体会控制变量。后面又找到了3根长短、粗细相同的塑料棒、木棒、铁棒进行实验,把课本中的勺子传热比赛改为小棒传热比赛。

     2. 设计实验,检验传热本领。

        本次检验传热本领有2个实验:第一:不同材料的小棒传热本领的比较,这个学生回答的方法比较多:摸、顶端涂蜡、测末端温度。我一开始觉得测温度可行,刚好手边有温度计,我就试了试,玻璃泡与三种小棒的末端接触,小棒很细,还是玻璃棒粗,找了3名学生上来尝试,结果发现温度没上升,我想应该和玻璃泡没有与被测温度充分接触有关,测量的是空气温度,三个温度计的温度差不多。所以我觉得这种方法也不可行了;


     3.分工合作,分别记录。

        爱牛的验证不同金属传热本领大小的装置有个缺点:金属棒太短了,这么短的金属棒上要粘4根小棒,小棒掉落的太快了,一个人根本来不及记录。所以我找了3名学生,每人分好对应的一种金属,用秒表测量,学生分配到这个任务了之后,特别兴奋,盯得可牢了,就不会发生小棒掉落,但结果没记录的现象。

     4.金属传热比赛实验时凡士林的量一定要差不多。

这次我4个班级在做这个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有几个班级第一根掉落的不是铜棒上的小木棒,而是铁棒或铝棒,还出现第二根没掉、第三根掉落的情况,原因我想跟金属棒太短了和凡士林的多少有关,希望这个器材能改进一下,至少3根金属棒做的长一些。

实验的图片忘记拍了,只能给大家看看这个装置。

  

TOP
326#

这个金属棒是短了点,我不记秒数,直接用序号记掉落顺序可以吗?
TOP
327#

回复 325楼博文王梦婧的帖子

王老师随机应变,用小棒代替勺子比赛,体现比赛的公平性,也时刻提醒学生要控制变量,相信学生对实验会更加科学严谨。
TOP
328#

这个金属棒是短了点,我不记秒数,直接用序号记掉落顺序可以吗?
金近小学李煜鋆 发表于 2021/4/25 21:58:28
我觉得也可以。这样可能更方便。
TOP
329#

四下第一单元第5节《凤仙花开了》教学反思

一、教学重点:指导 学生能运用工具观察、认识花的结构并推测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花的构造及作用。

二、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聚焦问题:春天到了,花香四溢,同学们认真观察过花吗?

       2. 微课指导,自主实验:观察一朵花(学生事先自己带来的杜鹃、百合花)花由哪几部分组成?微课播放,解剖一朵花,并把观察结果填写在作业本上。观察南瓜花的结构,认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

      3. 深入研讨,建构认识:雄蕊和雌蕊分别有什么用?花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

       4. 拓展应用,深化认识:微课播放植物的传粉方式,了解风媒花与虫媒花。

三、教学思考:

     1.准备充分的材料观察。

      本来打算先上第三单元,但网上查了查,距离凤仙花开花还有一个半月,结果也还有好久。凤仙花可以作为以后课堂的单独观察内容,先观察其他各种各样的花。所以,我让孩子们准备好百合花、南瓜花、杜鹃花。南瓜花有难度,学生反映没找到。只带了百合花和杜鹃花。课堂上就解剖了这两种花。学生兴趣很浓厚。

     2. 设计实验,观察花的结构。

        如何观察一朵花呢?生1:看一下。生2:把花剥开。如何剥开?生:小心剥开,轻轻的;生2:从外面开始剥开。用手剥我怕把花弄破,生:可以用镊子。那花剥下来之后怎样观察呢?生:用放大镜。微课出示实验过程。让学生预测花由哪几部分组成之后,通过师生推导,学习观察一朵花的方法。



     3.遗憾这节课上的早了一点,没观察到凤仙花。

        因为课堂安排,凤仙花开了这一节课上好了,但是没观察到凤仙花,打算等凤仙花真正开了,再让孩子们解剖一次。

TOP
330#

《用水测量时间》中我用红颜色的水,恰好四年级的小朋友来实验室上课,学生:老师,这是什么?我:。。。。。生2:这红色的好像西瓜汁呀?我:那我得炸多少西瓜才能得到这么多西瓜汁呀(我指着水槽里的一缸水)生3:老师,我能尝一下吗?这样我就能知道是不是西瓜汁了。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