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思四上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教学重难点重点: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行驶距离
难点:弹力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聚焦
出示橡皮筋和小车,思考如何利用利用橡皮筋让小车动起来。
二、认识弹力
当物体形状发生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三、探索
1.微课视频演示安装小车的注意事项
2.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四、小结
教学不足 1.测量距离费时较多。测量小车行驶距离的时候,学生们是拿着2米长的皮尺测量的,有的小组将小车缠绕了25圈,小车能前进3米多,浪费了很多的测量时间。
2.计算平均值费时较多。活动记录中需要学生求取三次距离的平均值,好几个小组都把时间浪费在了这里,还有好多是算错的。
3.没有提醒注意小车前进方向和皮筋缠绕方向之间的关系。在观察小组实验时,好几个小组一开始小车都是往起点线后开的,车头方向反了。
教学改进: 1.改进测量材料。测量距离用的米尺可以改成贴在地上的测量纸,两个小组一张,这样既减少测量的时间,也避免在地面上画的脏兮兮的。同时要减少橡皮筋缠绕圈数。
2.改平均值为中间值。四年级的学生算三位数的平均值似乎有点难度,列竖式列了好久。建议在这一阶段,取值可以都取中间值。
3.引导学生总结橡皮筋缠绕方向和小车前进方向之间的关系。不需要特地强调,其实学生经过几次试验后,都能解决这个问题。实验前,老师可以抛出这一个注意点,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