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许水勇2019学年第一学期教学专贴——五年级 [复制链接]

1#
新课还没有上,上好后会陆续上传。
分享 转发
TOP
2#

许老师好,我是你曾经在长塘小学的学生,虽然你没教过我,哈哈。
TOP
3#

回复 2楼挪威森林的帖子

受人尊敬的老前辈
TOP
4#

先开了再说,好久没教六年级,孩子 摸索中
TOP
5#

回复 2楼挪威森林的帖子

你是长塘人吗?哪个村的?
TOP
6#


TOP
7#

种子发芽实验(一)这节课的关键是如何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可以从以下几点去考虑:
1、做好课内的示范指导,解决学生实际操作中的困难,除了温度因素以外,另外的几个因素的实验都要现场操作示范一遍,并在实验室里继续研究;
2、激发学生的课后研究的热情,可以从评价(奖励)、家校联系(以书面形式的作业)、班主任沟通等几个方面去落实。
TOP
8#

水勇今年教五年级吗?我也有五年级一个班,大家互相学习一下~
TOP
9#

回复 8楼章俐鑫的帖子

向你学习哦。
TOP
10#

《食物链和食物网》课后反思:对食物网的理解是本课的重点,特别是如何理解复杂的食物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
1、在学生的相互交流汇报中,不断完善自己的食物链,数一数自己找到了几条食物链;
2、统计水稻被不同的动物吃了几次,哪些动物可以吃不同的食物,据此理解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
3、出示森林或草原里的动植物图,同理也画出一个食物网。
最后编辑不愿长大 最后编辑于 2019-09-08 12:52:22
TOP
11#

《食物链和食物网》课后反思:对食物网的理解是本课的重点,特别是如何理解复杂的食物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
1、在学生的相互交流汇报中,不断完善自己的食物链,数一数自己找到了几条食物链;
2、统计水稻被不同的动物吃了几次,哪些动物可以吃不同的食物,据此理解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
不愿长大 发表于 2019/9/8 12:49:52
许老师,向你学习
TOP
12#

回复 5楼不愿长大的帖子

会篁村的。我六年级转到长塘小学的。
TOP
13#

回复 5楼不愿长大的帖子

会篁村的。我六年级转到长塘小学的。
挪威森林 发表于 2019/9/8 19:56:17
哦,见面肯定有印象的,呵呵。
TOP
14#

种子发芽实验(一)这节课的关键是如何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可以从以下几点去考虑:
1、做好课内的示范指导,解决学生实际操作中的困难,除了温度因素以外,另外的几个因素的实验都要现场操作示范一遍,并在实验室里继续研究;
2、激发学生的课后研究的热情,可以从评价(奖励)、家校联系(以书面形式的作业)、班主任沟通等几个方面去落实。

不愿长大 发表于 2019/9/5 19:54:45

许老师的这个考虑很细致,的确,孩子的研究需要持续的激烈,引导很重要,师生一起开展研究就更有说服力!无论怎么样,想办法让孩子亲身经历才是最重要的!哪怕是失败!
TOP
15#

《食物链和食物网》课后反思:对食物网的理解是本课的重点,特别是如何理解复杂的食物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
1、在学生的相互交流汇报中,不断完善自己的食物链,数一数自己找到了几条食物链;
2、统计水稻被不同的动物吃了几次,哪些动物可以吃不同的食物,据此理解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
不愿长大 发表于 2019/9/8 12:49:52
根据实验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许老师有心!抓住这几个点,复杂的食物关系就有体会了!
食物链中谁被谁吃的箭头方向是个难点,需要着重的强调!
TOP
16#

期待许老师更多的精彩……
TOP
17#

课后的持续探究策略很棒,学习了!
TOP
18#

《种子发芽实验》教后反思

1、实验计划的内容要完整,格式要规范。

2、明确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含义。

对照组普遍情况下的正常状态。

实验组改变某些条件,施加影响。

3.重点思考对比实验

改变温度条件的实验中,常温下的组也要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

改变光照条件的实验中,阳光下的组也要用透光的盒子罩住。


TOP
19#

学生可能会问:

学生:我的实验中为什么会出现“黑暗处绿豆”比“明亮处绿豆”茎长得更高呢?

教师: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等到种子发芽长出真叶后,就需要阳光了,因此黑暗环境的豆苗,随着向光性,会长得更长,因为它在寻找阳光。

TOP
20#

绿豆芽的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操作标准: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的一端湿润,每天早晚滴水。

TOP
21#

《绿豆芽的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操作建议:

1、教师可以提前3—5天准备实验,上课给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课后要求学生动手实验。

2、改进:可以用一根绳子来引水,一端放入水中,一端插入土中,按离水源的远近放4—5粒种子(原《常识》中实验)

最后编辑不愿长大 最后编辑于 2019-09-23 08:48:35
TOP
22#

《蚯蚓的选择》我的简易装置:




最后编辑不愿长大 最后编辑于 2019-09-23 09:00:27
TOP
23#

合并实验装置:


TOP
24#

我的生态瓶


TOP
25#

《蚯蚓的选择》教后心得:确实是自己的挖的蚯蚓更有活力,买的蚯蚓(钓鱼用)的蚯蚓活动力不够强。

TOP
26#

《蚯蚓的选择》教后心得:在盘子里放一张餐巾纸,一端滴水,另一端保持干燥,模拟干土和潮湿的土,效果还不错。
TOP
27#

《蚯蚓的选择》教后心得: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喜欢”应该换成“适宜”或“需要”更科学哦。
TOP
28#

用平板上科学课,乡村学校的设施设备确实越来越好,感谢党,感谢政府。
TOP
29#

《种子发芽实验》教后反思

1、实验计划的内容要完整,格式要规范。

2、明确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含义。[/b
不愿长大 发表于 2019/9/23 8:31:28

感觉实验计划对学生来讲一开始有点难
TOP
30#

合并实验装置:

不愿长大 发表于 2019/9/23 9:00:07

这个装置很不错,比鞋盒子好用多了!
这样的合并装置的想法很不错,但从控制变量的角度看变量增多了,看似提高了复杂程度!个人以为可以多次尝试,预想效果应该是明显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