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共同体樊晓霞个人研修专帖2019.03 [复制链接]

31#

水晶泥粘头发上了

       吃完午饭后,几个学生聚在一起下棋,旁边站着几个学生观看,其中站着的一个同学手里捏着水晶泥在玩,突然一时兴起,把手上的水晶泥粘到坐着下棋的同学头发上了,很大一坨!
在百度上搜寻资料如何洗去水晶泥,百度经验显示,加醋加盐用洗发水等,最后,校长亲自动手,温水加醋,一边洗一边慢慢梳理,总算洗下来了!
试问,这个水晶泥只用温水能洗下来吗?




TOP
32#

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遇到几个问题:
1、第5小组加入了3勺食盐,没等食盐完全溶解,就直接去判定3勺食盐的沉浮情况是沉。
2、在溶解实验时遇到第2小组的组员,反复将马铃薯拿出来,然后去搅拌盐水想要使食盐快速溶解。
3、写“我的发现”时候有3个小组写“当水中加入的食盐越多,马铃薯就越浮起来,加入食盐越少,马铃薯就越不容易浮起来”。

第1个问题在巡查的时候就当做错误示范当场讲解了。
第2个问题我总觉得不太妥当,但是具体也不知道怎么讲解,只说不该这样操作,马铃薯反复拿出来,会带出来水分也容易引起误差???但是这样的解释好像也不太合理???
第3个问题,做了适当的引导,班里一个聪明的男同学立马举手回答了“水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盐能让马铃薯浮起来。”但是我也不知道同学们之前写的“当水中加入的食盐越多,马铃薯就越浮起来,加入食盐越少,马铃薯就越不容易浮起来”这样算不算可以的呢???






TOP
33#

       吃完午饭后,几个学生聚在一起下棋,旁边站着几个学生观看,其中站着的一个同学手里捏着水晶泥在玩,突然一时兴起,把手上的水晶泥粘到坐着下棋的同学头发上了,很大一坨!
在百度上搜寻资料如何洗去水晶泥,......
樊晓霞 发表于 2019/3/26 12:35:34
可以搞个小课题研究!参加科技创新比赛!
TOP
34#

      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遇到几个问题:
1、第5小组加入了3勺食盐,没等食盐完全溶解,就直接去判定3勺食盐的沉浮情况是沉。
2、在溶解实验时遇到第2小组的组员,反复将马铃薯拿出来,然后去搅拌盐水想要使食盐快速溶解。
3、写“我的发现”时候有3个小组写“当水中加入的食盐越多,马铃薯就越浮起来,加入食盐越少,马铃薯就越不容易浮起来”。

第1个问题在巡查的时候就当做错误示范当场讲解了。
樊晓霞 发表于 2019/3/26 15:08:37
有思考,有活动图片真好!樊老师真用心!建议马铃薯可以小一些,也可以切开,一般我们是直接加食盐,这样节省时间,避免带出水弄湿桌子!这个实验要让孩子们体验加入一定量的食盐让马铃薯浮起来,让马铃薯浮起来即可!发现在水中加入多少食盐可以让马铃薯浮起来,加入的食盐量少,浓度不够,马铃薯浮不起来!如果学生发现不同浓度的盐水马铃薯的沉浮情况不一样也是好的!
TOP
35#

回复 34楼酸牛奶的帖子

“不同浓度的盐水马铃薯沉浮情况不一样”
对啊,第2小组加入3勺盐的时候,马铃薯刚刚离开烧杯底0.5厘米的距离,当时四个学生聚在一起观察蛮好奇的,可惜我没有抓住时机讲解!谢谢朱老师,吸取经验了!
TOP
36#

桂馨网络研修2019.3.26



TOP
37#

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半路遇上突然教科学课的我,和半路需要认真学习科学课的他们。在每次科学课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尽管课前看了教案钻研教材,但是发现自己的资历确实很弱。我的学生们呢之前的科学课都是浑水摸鱼的。没有半点科学思维,不懂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更不会推理。每次说实验步骤的时候,总会冒出语文作文的概念(也可能看惯我这个语文老师了)实验步骤中的几个关键词,多少毫升,需要控制的变量,总是反复忘记,光想着语句通顺,语言优美了所以每次都是我跟他们互掐,上完科学课回到办公室,我总是会吐槽口“笨死了,一群小笨蛋!”现在我们渐渐接受这样的科学课,慢慢步入正规又不失有趣。我知道他们都在积极思考,有时候会有错误,我也会有错误,但是错误也很美妙!)
出现的问题:
1、前3张图片钩码放置,这之前我们一起探讨了实验步骤,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第4小组的组员懵了,可能是我当时站在他旁边观看,他有点紧张,不知道该把钩码放在何处,一会儿碰着烧杯内壁了,一会儿放在水中,想想是不是又该全部没入水中。
2、第2小组的组员在配置浓盐水的时候一不小心倒入了大量的食盐,几个小组成员在那边讨论。
3、我当时已经在黑板上写好受力图,也已经让第3小组做了清水演示实验并计算过浮力了,但是第5小组还是出现了浮力计算错误。
解决方案:
1、在黑板上画了4种钩码放在水中不同程度的图画,并且与学生一起讨论了原因。
2、让全班同学帮第2小组想是否影响实验,然后做决定。
3、询问了整个小组,这样的数据,都推说不知道谁计算的,巡查其他4个小组都能正确计算浮力,给第5小组作了特别辅导(他们可能与第5课《浮力》中的计算有点弄混了)。

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也在反思,是不是我在讲解实验步骤的时候不够仔细严谨,对于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不是该提前重点讲解,提早预防,还是说让学生在探究的时候再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呢?







最后编辑樊晓霞 最后编辑于 2019-03-27 15:40:34
TOP
38#

谢桥的同事,你好,祝你的帖子不断更新,精彩不断!
TOP
39#

回复 38楼儒衣飘飘的帖子

谢谢支持!
TOP
40#

记录自己课堂的点点滴滴,真棒
TOP
41#

回复 31楼樊晓霞的帖子

很好的老师,给学生洗头
TOP
42#

能及时记录和反思非常棒,坚持下去,写文章做课题的资源就有了!
TOP
43#

钩码在盐水中如果不擦干净很容易生锈的,但留几个放到六年级的化学变化单元,《铁生锈了》一课中给学生看看,是不是也挺好?刚好自己在上这一课。
TOP
44#

回复 31楼樊晓霞的帖子

好温馨的一幕,看得出很爱学生
TOP
45#

回复 30楼樊晓霞的帖子

学生眼里科学课真的很有趣,满满的文字就证明啊
TOP
46#

你瞧,孩子们多投入
TOP
47#

回复 2楼樊晓霞的帖子

热爱是最好的动力。做一行爱一行
TOP
48#

回复 31楼樊晓霞的帖子

关爱学生温馨的一幕,也是科学知识的巧妙应用。
TOP
49#

回复 40楼陈飞琴的帖子

谢谢陈老师
TOP
50#

回复 43楼章俐鑫的帖子

收到,谢谢章老师的建议!怪不得实验室的几个钩码都生锈了呢!
TOP
51#

回复 41楼不愿长大的帖子

学校的校长,他远远看见吓了一跳就跟着过来了
TOP
52#

回复 46楼小卫的帖子

孩子们可喜欢科学实验了呢!
TOP
53#

什么花?

学校里种有这种植物,那天走过突然发现这个植物居然还会开花,花开出来是这样的!以前只是看见会结出红红的果子来,低年级的小朋友常常围着这两棵树垂涎又好奇的望着红色的果子

TOP
54#

是八角刺吗
TOP
55#

(半路遇上突然教科学课的我,和半路需要认真学习科学课的他们。在每次科学课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尽管课前看了教案钻研教材,但是发现自己的资历确实很弱。我的学生们呢之前的科学课都是浑水摸鱼的。没有半点科学思维,不懂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更不会推理。每次说实验步骤的时候,总会冒出语文作文的概念(也可能看惯我这个语文老师了)实验步骤中的几个关键词,多少毫升,需要控制的变量,总是反复忘记,光想着语句通顺,语言优美了所以每次都是我跟他们互掐,上完科学课回到办公室,我总是会吐槽口“笨死了,一群小笨蛋!”现在我们渐渐接受这样的科学课,慢慢步入正规又不失有趣。我知道他们都在积极思考,有时候会有错误,我也会有错误,但是错误也很美妙!)
樊晓霞 发表于 2019/3/27 15:25:39

现在我们渐渐接受这样的科学课,慢慢步入正规又不失有趣。我知道他们都在积极思考,有时候会有错误,我也会有错误,但是错误也很美妙!——这种渐入佳境的教学感觉真好!老师用心学生幸福!
有这样一说最优秀的孩子不是老师教出来,而是盯着老师错误磨炼出啦的,每一个和老师互掐的学生都是很优秀的,当然这源于老师的优秀!
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漠视错误,我们一直在发展追求真科学的道路上,科学无止境,发展无止境!
——看了这个帖子,真的感动,谢谢樊老师的分享!!!
TOP
56#

出现的问题:
1、前3张图片钩码放置,这之前我们一起探讨了实验步骤,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第4小组的组员懵了,可能是我当时站在他旁边观看,他有点紧张,不知道该把钩码放在何处,一会儿碰着烧杯内壁了,一会儿放在水中,想想是不是又该全部没入水中。
2、第2小组的组员在配置浓盐水的时候一不小心倒入了大量的食盐,几个小组成员在那边讨论。
3、我当时已经在黑板上写好受力图,也已经让第3小组做了清水演示实验并计算过浮力了,但是第5小组还是出现了浮力计算错误。
解决方案:
1、在黑板上画了4种钩码放在水中不同程度的图画,并且与学生一起讨论了原因。
2、让全班同学帮第2小组想是否影响实验,然后做决定。
3、询问了整个小组,这样的数据,都推说不知道谁计算的,巡查其他4个小组都能正确计算浮力,给第5小组作了特别辅导(他们可能与第5课《浮力》中的计算有点弄混了)。
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也在反思,是不是我在讲解实验步骤的时候不够仔细严谨,对于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不是该提前重点讲解,提早预防,还是说让学生在探究的时候再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呢?
樊晓霞 发表于 2019/3/27 15:25:39

这些反思直面问题,接地气!樊老师在用心改进教学!
三个建议,仅供参考:
1.钩码的密度比较大,所以体积小,它排开的液体量不大,所有浮力就不明显,建议改成合适的石块,或者橡皮泥块,数据就比较明显!
2.学生测量物体放入液体中的浮力时,容易碰到烧杯壁,一般是因为手臂是悬空的,可以用凳子等支撑一下,或者另一只手扶持一下,就不容碰壁了!
3.出现浮力计算错误的小组建议在作业本上画画受力示意图!
TOP
57#

回复 30楼樊晓霞的帖子

真心不简单,这个科学日记写得很不错,是否要给点奖励,让孩子们能够长时间的保持这样的热情。
TOP
58#

回复 57楼上虞樊少飞的帖子

是的,谢谢樊老师的建议(五百年前本家)之后小朋友也记录过一些科学课的日记,感觉没有之前的那么好,我就没做特别的评价,看来是需要奖励的,确实是我忽略了!
TOP
59#

回复 56楼酸牛奶的帖子

收到,谢谢朱老师的建议,前2点确实没想到,第3点在之后的课程中我也考虑到是不是有一部分同学对受力示意图不是很了解,或者只凭脑子空想容易出错,之后在上课的时候我尽量在黑板中画出受力图帮他们讲解分析。让小组在作业本上画受力图确实更直接呢!
TOP
60#

回复 54楼章俐鑫的帖子

果然是八角刺,厉害啊博学的章老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