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共同体樊晓霞个人研修专帖2019.03 [复制链接]

91#

20190415小学科学网络研修活动




TOP
92#

TOP
93#

《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反思

一、聚焦

导入环节的时候,思绪还是比较清楚的,但是可能都在记上课的一些环节,一开始的候忘记看时间了,光想着上课要说的话。

课堂的引入是以小朋友熟悉的《超级飞侠》动画片环节,这里我自己其实是不满意的,因为自己的微课能力比较弱,也没有花太多的心思去做微课一直在问自己为什么要原模原样的把动画片放上来,这样是不是合适呢?会不会被指出到底是在看动画片还是在上科学课?

但是一方面我还要钻研教材,另一方面还要写教案准备课件,确实精力不足,我就把原模原样的动画片环节放了上去。

之后通过蒙古的风景图片和居住环境穿着打扮等引出了“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科学词汇。在这里的时候脑子是清楚的,记得要贴板书贴,但是身子没动,依旧在站讲台上讲。等到下一张PPT的时候才去黑板上贴了板书贴。引出了课题“我们生活的世界”

小朋友们比较给力,一起跟我读了课题,我不知道科学要不要读课题,语文是要读课题的,之前也在纠结,这个环节孩子们在我贴课题的时候就自觉的读了课题,刚好结了我的尴尬。

二、探索

(一)认识材料

这个环节原本是我主讲,孩子们接受信息,但是小朋友们好像比较积极发言,图片出来的时候就有好几个举手,于是我让他们说了一些,有些可能跑题了,我原本的设想是从自然世界到材料到物品这样的顺序,举手发言的孩子直接帮我把自然世界过渡到了物品。于是我只是稍稍回应了一下,还是回归到自己讲的步奏中来,在材料到物品这个过渡时让孩子们多讲了一些。其实这是二上的内容,对于二下的小朋友来说他们早就掌握了,可能他们给我上课还差不多吧!

(二)分析材料

分析材料这边的素材原本是章老师给的图片资料,我后来觉得器材太多了,自己换了一些,但是图片还是原始图片,自己试上过两次,发现自己都没办法把器材和图片结合起来,所以在录播前一天,我还是沉下心来把这一块给修改了一下,改完之后觉得就该是这样,也更放心。

学生在学习这块内容的时候还算比较顺利,除了物品毛巾的材料有些人说是“布”而课本上是纤维,我让他再看了一次屏幕,学生纠正成纤维。因为之前也试教了一年级,一年级对材料的有些名称记不全,所以在这节课上,我稍微帮学生记忆了一下材料的名称。

(三)给物品分类

可能是戚老师带的学生,都非常的遵守纪律,小组长上台拿了材料回到位置上之后,基本就是端端正正的坐着,给我充足的时间讲解实验步奏,然而我居然忘记提前说这里有14件物品了,等学生拿了器材按照实验步骤开始分类的时候,我下去一组一组的交代,这里有14件物品,请他们拿出来清点一下看有没有缺的,可是我说的语言不切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他们其实不知道什么是清点物品,章老师的课件中是说“请按照序号1到14号排好物品”其实应该用这样的语言,可能学生才会知道实验材料有没有缺。但是在上课之前准备材料的时候,我自认为是很仔细的从1到14号材料一个一个装进材料盘里的....但是在实验结束之后,第三小组才跟我汇报他们缺了11号物品,面对这样的场景,我也不知道如何作出回应……

三、研讨

环节一:研讨部分真的有点失败,我只讲了金属有什么特点,塑料有没特点,木头有什么特点…….却没有关注师父提点我的“关注某几种材料的相同和不同”师父还用红色的字标给我标注了!之前我也一直没重视,直到现在我写反思我才突然领悟师父的用意!

二下的小朋友对材料的特性已经把握的非常好了,回答金属有光泽,能照出人的影子,塑料 比较轻不容易碎,有些还有漂亮的花纹。木头摸上去很粗糙,闻起来臭臭的有股木头的气味。陶瓷比较光滑,容易摔碎。玻璃透明也容易碎。橡胶有股橡胶气味,还很有弹性。这个环节我好像忘记说纤维了!

没有分析几种材料的相同和不同,辜负了师父的用心!时间也是在这个环节里赶的,所以一节课才33分钟,并没有把这个环节上细上透,知识点讲的不够深,其实说白了一方面是欠缺对这一节课的深入挖掘,自己对这一课的知识点欠缺琢磨和钻研,当时在章老师的教案中,其实她在后面设置了“比较橡胶手套和塑料手套”的环节,其实就是在比较两种材料的相同和不同点,我没有在在这个环节上引起重视,把章老师设置的这个环节删掉之后,并没有再穿插类似的环节去比较不同材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环节二:金属、塑料、木头、陶瓷四种材料的对比

在说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的时候,其实我发现这个环节跟上一个环节有点类似了,章老师在这个环节里就是比较了几种材料的相同和不同,“吹一吹,一次性手套和橡胶手套。摸一摸相同材料的三种圆柱体。敲一敲,陶瓷勺子和金属勺子。”这个环节被我删掉了,起初是没看懂这个环节的意义,以为只是普通的比较材料,所以就用几个勺子代替了,现在联想到师父给我标注的“重视几种材料的相同和不同”才领悟到,章老师这个环节的意义深刻啊!

四、拓展

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意识到材料来源于自然世界,但是我们生活的很多环境也属于自然世界,我们应到去保护自然世界,合理运用材料,节约能源,这个环节学生想说的很多,我因为一开始匆匆的开始上课,并没有看时间,心里估计大概也有37分钟了吧,就结束了上课,等我到录播老师那里才发现只上了33分钟。录播的老师也给了我一个评价“上的急了点”。师父安慰我说,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容易想着把环节上完,可能就赶了点。

回顾整节课,从一开始兴冲冲的想摸索科学课程的门道,到自己真的实践上了一堂课,从想照模照样的偷师别人的成果,到自己重新摸索上课思路。我觉得还是有成长的。这节课可能不是那么好,或许还是很失败的,让我联想到我新教师第一次被教研员听课,让我联想到新教师比武。好像时间回溯到了两三年前,其实说实话我心里有点挫败感,上完课的时候我想着,完了,就这样了。后来师父叫我写反思,让我别拖。写着写着反思,我发现我的挫败感被一种收获感征服了。

最后编辑樊晓霞 最后编辑于 2019-04-17 21:28:29
TOP
94#

回复 93楼樊晓霞的帖子

樊老师第一次上这么正式的课,能这么用心的写反思为你点赞。要上好一节科学课需要准备许多:教学设计、PPT、实验器材等等,特别对于身边资源比较上的农村学校老师来讲很不容易。感觉樊老师特别认真,也很有专劲。一次课就是一次成长,加油。
TOP
95#

回复 93楼樊晓霞的帖子

反思好到位啊,学习
TOP
96#

回复 93楼樊晓霞的帖子

反思很用心,一课一反思,一定会更好
TOP
97#

工会爬山,遇到果果红和蛇果

工会组织学校老师爬山。在路上遇到红色的果子,有个女老师问“这是果果红吗?”旁边的男老师立马说“不是,这是蛇果”。从小在山边长大,对果果红和蛇果比较容易分辨,但是原来身边也有人区分不出来两者。想想我以前都是一眼就能区分,但是却没有去细细的比较,男老师接着说“他们两者的叶子不同,而且果果红多刺”。哦,原来是这样,看来我在生活中还是缺少区分和概括能力。
爬到半山腰,有满地的板栗包,抬头一看,一棵大大的板栗树,可惜都是去年的板栗果子,掉到地上估计都被山里的松鼠吃掉了吧!







最后编辑樊晓霞 最后编辑于 2019-04-18 15:22:44
TOP
98#

热起来了(五下)

这节课的内容和实验原本应该是很简单的,我在上课的时候和学生一起讨论了研究的问题,实验步骤等。然后就让学生小组合作开始做实验。但是没想到五组实验有4组给我的实验报告是“时间越长,衣服的温度越高”,有一组“时间越长,温度下降”
我再一次让他们做了一遍实验,结果还是一样。我想实验结果变成这样,应该是有错误因素的影响。这样做了两次实验,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让每个小组成员分析自己的实验过程,可能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实验结果。





TOP
99#

猜猜这些都是什么苗

学校农基地增加新苗苗了~让我传些照片先



TOP
100#

磁铁的磁极(二下 吴彬)课前准备:小组成员相互认识
一、视频导学
1、微课 (自己录制的播放视频,在大屏幕上展示,个人觉得比老师在台上操作时,学生观看的更加清楚细致。如果来不及看清,微课也可以反复观看
2、提示有什么要注意的
3、总结注意事项:轻拿轻放,发现就及时记录,听到铃声放下材料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最后这点发现大家都是这样的,平时我跟学生们的默契就是我拍手示意他们实验时
樊晓霞 发表于 2019/4/9 19:26:54

樊老师的听课记录做得真用心,赞!!!
TOP
101#

1、科学课的时间很难把握,我平时在上课中也是,一旦学生开始做实验了,时间就跟带了翅膀飞一样的,一节课的时间往往不够,今天的4节科学课都非常的精彩,让人看的也很入神,不过有几节课时间上也是超时的,这是不是普遍的科学课的问题呢?2、虽然带过二年级的学生,但是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接触低段了,几位老师的课堂把握能力很好,对学生的心理控制力也很不错,一开始学生课堂氛围很浓,到了科学课的尾端就往往容易失控,低段
樊晓霞 发表于 2019/4/9 20:14:45

在活动体会中,樊老师能总结出老师们的优点,发现一些问题,真的是很用心!尤其是对照自己的课堂教学开展深度反思!真的很好!为樊老师献花
TOP
102#

一、聚焦

导入环节的时候,思绪还是比较清楚的,但是可能都在记上课的一些环节,一开始的候忘记看时间了,光想着上课要说的话。

课堂的引入是以小朋友熟悉的《超级飞侠》动画片环节,这里我自己其实是不满意的,因为自己的微课能力比
樊晓霞 发表于 2019/4/17 21:16:37


樊老师的课堂教学反思很详细,每一个环节都点到,每一处都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困惑,真的很深入,值得我们学习!
发现问题是提升的开始,可以开展尝试实践,也可以和老师们多多交流,相信樊老师一定会有很大的成长!
TOP
103#

工会组织学校老师爬山。在路上遇到红色的果子,有个女老师问“这是果果红吗?”旁边的男老师立马说“不是,这是蛇果”。从小在山边长大,对果果红和蛇果比较容易分辨,但是原来身边也有人区分不出来两者。想想我以前都是一眼就能区分,但是却没有去细细的比较,男老师接着说“他们两者的叶子不同,而且果果红多刺”。哦,原来是这样,看来我在生活中还是缺少区分和概括能力。
爬到半山腰,有满地的板栗包,抬头一看,一棵大大的
樊晓霞 发表于 2019/4/18 15:15:14

可以用“形色”软件鉴定分辨一下!
TOP
104#

这节课的内容和实验原本应该是很简单的,我在上课的时候和学生一起讨论了研究的问题,实验步骤等。然后就让学生小组合作开始做实验。但是没想到五组实验有4组给我的实验报告是“时间越长,衣服的温度越高”,有一组“时间越长,温度下降”
我再一次让他们做了一遍实验,结果还是一样。我想实验结果变成这样,应该是有错误因素的影响。这样做了两次实验,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让每个小组成员分析自己的实验过程,可能是
樊晓霞 发表于 2019/4/19 11:03:38

这个实验做严谨需要考虑很多因素!——衣服自带热量,教室温度升高等等!
再次实验并让学生一起分析原因,这个策略特别好!樊老师很用心!!!
TOP
105#

这节课的内容和实验原本应该是很简单的,我在上课的时候和学生一起讨论了研究的问题,实验步骤等。然后就让学生小组合作开始做实验。但是没想到五组实验有4组给我的实验报告是“时间越长,衣服的温度越高”,有一组“时间越长,温度下降”
我再一次让他们做了一遍实验,结果还是一样。我想实验结果变成这样,应该是有错误因素的影响。这样做了两次实验,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让每个小组成员分析自己的实验过程,可能是
樊晓霞 发表于 2019/4/19 11:03:38
学生的实验报告这么详细!厉害!不知道学生花了多长时间撰写?
一般科学课都用表格式记录,作业本上有表格!让学生将实验过程整理用报告的形式很好,插入表格更加清楚!
TOP
106#

回复 104楼酸牛奶的帖子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教室温度上升!谢谢朱老师提醒,我让他们利用一节自修课的时间小组研讨分析的。利用班主任的身份拨出来了一节自修课......
TOP
107#

回复 105楼酸牛奶的帖子

好的,插入表格确实会更清楚很多!又学了一招,哈哈
TOP
108#

猜猜这是什么果子?

牛油果种子,期待一下会不会发芽~
TOP
109#

回复 108楼樊晓霞的帖子

这是什么新奇的方法
TOP
110#

给冷水加热(五下)

实验现象比较明显,也是大家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联系生活实际烧开水其实同学们都能想到了,口头问答也能回答上来我的问题,但是一到课堂作文本中填表格了,一个个大眼睛都盯着我,很想我给报答案的感觉....不知道为啥会这样,“我的发现”还会填,我说你们看到什么就写什么。然后“我的解释”一个个就傻眼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可能是不太会组织科学语言来回答??
另:我的上课进度真的太慢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哦......







TOP
111#

回复 109楼李尔敏的帖子

不插牙签的话就会沉入水底,上面还切了一下容易冒芽,目前还在等待发芽~
TOP
112#

沉入水底不是很好吧,发芽需要水分,也需要空气,建议减少水量,部分浸入水中,部分露在空气中。
TOP
113#

DIY平衡器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3338-12.aspxDIY平衡器   六年级  姜小卫(实验小学)
这节课姜老师上的非常流畅从容淡定,可能源自于不是第一次上这节课,打磨之后的课程更显精益。
1、导入环节用小游戏牢牢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提出问题之后,紧接着让学生来领取材料自己动作做,这个时候学生们都蠢蠢欲动,跃跃欲试。环节相扣的非常巧妙紧密。
3、正式上课之后,姜老师亮出“重心”关键词,逐步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重心在哪里,学会去寻找重心。
4、我认为比较精彩的就是,在学生说出“物体能停留在指尖是因为物体左右对称”的回答时,姜老师用了非常巧妙的一个动作,将对称物体180度转过来,放在指尖,但是物体却不能在指尖保持平衡。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无需太多的语言,学生立马说出了“有两个物体在下端,重心是下移的”。
姜老师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如何引导学生往这个方向去思考,语言,动作等都是老师一种教育智慧的体现啊!







TOP
114#

双轨怪坡

双轨怪坡      五年级   严益锋 (文澜小学)课前谈话
1、你喜欢什么运动?
2、请小助手来滚篮球,能滚到地上所有黄点吗?
上课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玩篮球。教师演示篮球在2个轨道滚动
2、讲述重力概念
3、提问:如何让篮球从斜坡底处往上滚
二、研讨
1、挑战:你有什么办法让篮球从斜坡底处往高处滚?
2、解释重心往下
三、实验
1、再挑战:你又有什么办法让易拉罐也往高处滚?(再换奶粉罐)
2、学生动手活动
3、现象:只是爬上去了一点点,原因是什么呢?
四、拓展
辽宁“怪坡”



这节课开课比较有趣,严老师的思维很缜密,整节课围绕“重心位置向下”这样的知识点,通过老师不断的提出新的问题,引发学生思索、创新,再思索、再实践。整节课是不断推进,容不得人开小差,不仅是学生的一次挑战,对老师也是一次挑战啊!









TOP
115#

回复 111楼樊晓霞的帖子

我给你找了一个牛油果种植的视频,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359911f5b1075457ff030674.html,长期浸泡在水里肯定不行。
TOP
116#

回复 113楼樊晓霞的帖子

物体两端对称其实不准确的,需要两端重量相等的情况下才能平衡。
TOP
117#

steam
TOP
118#

回复 115楼润羽的帖子

好的,谢谢陈老师,我可以试试看
TOP
119#

回复 116楼润羽的帖子

是的呢,是不是教具上也可以调整一下,选一个不对称的,不过这样可能就要花大脑筋了......
TOP
120#

惭愧,仍有很多小遗憾,下回肯定能更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