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吴兴区小学科学教师——菰城地理团队活动汇总贴 [复制链接]

91#

 

实践+理论>……


 


    今天是武汉国培的第三天,在连续听了五个专业理论讲座后,联系实际我感觉到很多理性的东西是经典,但很难学会;是全面,但总有顾此失彼的时候,而且高深的理论难以很好的消化。


    下午参加华中师大揭毅老师的地理考察实践课。实践课前,揭老师从地理考察实验课的意义、目的及考察路线设计的原则和保障等方面介绍了考察实践课的相关内容。这使我们这些一线老师对考察实践课设计目的有了深刻的认识。要上好课,首先得备好课,考察实践课更应如此。揭老师讲到他设计的东湖东线考察线路就是在他多次踏勘之后,开始制订计划的。可见,考察实践课的设计还必须在可行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备好课,这有别于一般的常规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需要。


    接下来,我们乘车来到东湖边,揭老师根据事先设定好的点逐一让我们下车考察相关的地理构造和地貌特征。


    在猴山脚下,罗盘的应用开始了我们考察实践的内容。首先揭老师认真的讲解了罗盘的构造,还指出了方向、角度认读的方法。随后他带领大家走上一片岩石裸露的山腰,指着平时看来很普通的岩石,让我们观察它的颗粒,辨别它的硬度,最后比较石英的特点,确定岩心质地属石英砂岩。又用罗盘确定了岩石纹理的向性,向面的斜度,分析出山体为东西走向。还对岩石表面的纹理和节理进行分析辨别。


    在团山边,我们先用罗盘测量了岩石的向性,发现这里离猴山虽然不远,但向性正好相反。这时揭老师告诉我们这里和猴山之间应该有断层发生,由于下沉和淤积,表面地层看不出来说而已。后来在揭老师的指引下我们还看到了比石英砂岩层更古老的地层——砾岩层。


   这次时间不长的地理考察实践,是我第一次在地理专家的指引下认识地质地貌,收获很多。同时也感受到自己在地理地质方面的知识明显不足,跟同行的高中地理老师相比真算是门外汉,所以很多自己很感兴趣的东西,不敢开口讲,还有很多听不懂的专业用语,不敢问。因此在我们的职后培训中,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一定要有较多的储备和积淀,在此基础上的培训和实践才能起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作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9 0:50:37编辑过]

TOP
92#

这个考察用到了很多专业的知识和工具,在我们小学科学课中也涉及到很多有关考察的知识,很多时候我们老师忽略了考察的前期准备或者说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考察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因此在很多时候我们会走了不少的歪路,呵呵,这次朱老师回来可要好生给我们补补课啦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93#

用知识武装自己,打好基础,服务学生.


向朱老师学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6 22:44:15编辑过]

TOP
94#

一早起来,就打开帖子。想着朱老大又更新了许多。


参照这次朱老师参加的东湖考察全过程,可以给我们明年开春后的太湖考察,提出很多的参照。


的确,我们目前的活动,在计划的制定,前期的准备和功课偏少,也缺乏一定的目的性的考虑。由于自己的专业素质有限,到底该如何将活动做到更好,更有效,还是很惧怕的。


希望,朱老师这次国培回来后,给我们组好好的补补课。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95#

以下是引用风信子在2013-11-6 10:26:00的发言:

哇,朱老师每天写那么长一篇培训体会啊!大赞啊!


可是,为什么不开个个人贴呢?而贴在这里?


哈哈。我替朱老师来回答杨老师的问题:


 


朱老师这次参加的国培,主要是地理方面的专题培训。于是乎,我们组的帖子就极其荣幸的咱们老大的反思贴汇集。


当然,朱老师自己开一个帖子,也是很不错的想法的。支持。哈哈。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96#

哇,看完一篇就发现自己好落后哦,什么向性、石英砂岩、节理,这些我都不懂哎!以后咱们的科学课可不可以分块学,分块教啊,因为,因为,我发觉当科学老师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都担心脑子不够用啊!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97#

  中学生也要探究活动吗


 


    “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探究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但是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去实验,很多时候在小学科学课中的体现更明显。因为年龄的特点,小学生有了一些认识能力,对他们科学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的要求也不高,再加上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完全沉浸在好奇的世界里,所以教师的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较为容易,探究活动的效果也易体现。在初、高中的理科教学中,考试分数压力下对知识技能的达成要求高而准确,常态课堂中探究活动的开展容易造成教学任务完不成,习得效率差等情况,再加上学生此时对学习思辨有了一定的准确性,也不屑于动手之后去获得知识经验。然而,对于学习者来说,不管是什么年龄阶段,在主动参与下的活动后学习的效果是最明显的,那么中学生的理科学习也应在主动参与下的探究活动中开展。


    武汉程远会老师在育才中学执教的一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地理复习课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和探究活动的展开都有较为明晰的线索贯穿着。


    整堂课程老师要求学生从揭秘“我的疑问区”开始,到建构“我的知识树”的线索来完成复习。课的一开始设疑:冬天在越靠近火炉越感觉到热,夏天越到高空越靠近太阳反而感觉到凉爽这一现象,引起学生的思考。同时给学生提出自学任务,让学生自己来找出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境的的学习疑难点,并记录下来。在反馈的环节,通过小组合作、相互的交流的形式使得问题得以解答。在此过程中学生参与度很高,教师在其中穿插一些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突出重点。最后还让学生对自己在释疑过程中,个人解决的比率加以统计(问题解决率为:个人= %;组内= %;全班= ),更好的促进了学生自学解疑的积极性。


    在完成两个基础性知识复习的基础上,对大气的水平运动的难点的突破,程老师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游戏活动,生动形象的展示了风被水平气压梯度、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节中学地理课的设计在学生参与和活动习得等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尽管面对的是中学生,有其年龄的特点,但自主学生的设计和探究活动的开展还是他们的有效学习的好途径。原本沉闷的课堂气氛在活动中活跃起来,原本听记的学教方式被自主的学习、释疑代替。

    直面高考的压力,我觉得敢于挑战常规教学,已是新课程改革走向深入的一种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实行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一定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这是判断课改成败得失的一条根本标准。我们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将会有更高层次的提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9 0:52:08编辑过]

TOP
98#

以下是引用微风虎在2013-11-9 0:50:00的发言:

    
    

  中学生也要探究活动吗


    

 


    

    “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探究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但是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去实验,很多时候在小学科学课中的体现更明显。因为年龄的特点,小学生有了一些认识能力,对他们科学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的要求也不高,再加上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完全沉浸在好奇的世界里,所以教师的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较为容易,探究活动的效果也易体现。在初、高中的理科教学中,考试分数压力下对知识技能的达成要求高而准确,常态课堂中探究活动的开展容易造成教学任务完不成,习得效率差等情况,再加上学生此时对学习思辨有了一定的准确性,也不屑于动手之后去获得知识经验。然而,对于学习者来说,不管是什么年龄阶段,在主动参与下的活动后学习的效果是最明显的,那么中学生的理科学习也应在主动参与下的探究活动中开展。


    

    武汉程远会老师在育才中学执教的一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地理复习课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和探究活动的展开都有较为明晰的线索贯穿着。


    

    整堂课程老师要求学生从揭秘“我的疑问区”开始,到建构“我的知识树”的线索来完成复习。课的一开始设疑:冬天在越靠近火炉越感觉到热,夏天越到高空越靠近太阳反而感觉到凉爽这一现象,引起学生的思考。同时给学生提出自学任务,让学生自己来找出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境的的学习疑难点,并记录下来。在反馈的环节,通过小组合作、相互的交流的形式使得问题得以解答。在此过程中学生参与度很高,教师在其中穿插一些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突出重点。最后还让学生对自己在释疑过程中,个人解决的比率加以统计(问题解决率为:个人= %;组内= %;全班= ),更好的促进了学生自学解疑的积极性。


    

    在完成两个基础性知识复习的基础上,对大气的水平运动的难点的突破,程老师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游戏活动,生动形象的展示了风被水平气压梯度、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节中学地理课的设计在学生参与和活动习得等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尽管面对的是中学生,有其年龄的特点,但自主学生的设计和探究活动的开展还是他们的有效学习的好途径。原本沉闷的课堂气氛在活动中活跃起来,原本听记的学教方式被自主的学习、释疑代替。

    直面高考的压力,我觉得敢于挑战常规教学,已是新课程改革走向深入的一种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实行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一定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这是判断课改成败得失的一条根本标准。我们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将会有更高层次的提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9 0:52:08编辑过]


朱老师好认真啊,后半夜还在发培训日记啊,武汉中学的知识书和我们在演技的思维导图应该是一个方向的,希望能看到朱老师关于这方面更多的介绍,相信吴兴区的小学科学教育在朱老师的带领下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9 6:07:31编辑过]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99#

向朱老师学习!
TOP
100#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3-11-9 6:06:00)
--  作者:海风
朱老师好认真啊,后半夜还在发培训日记啊,武汉中学的知识书和我们在演技的思维导图应该是一个方向的,希望能看到朱老师关于这方面更多的介绍,相信吴兴区的小学科学教育在朱老师的带领下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9 6:07:31编辑过]

 

武汉高中知识树的应用主要以单元知识点为主线,让学生先复习——设置主干或是已有枝干,在新课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完善知识树的过程,体现高中的自主学习。

 


 

TOP
101#

海风是不知道,我们的朱老大是夜猫子型的学者,白天太忙,就用晚上时间总结,常常半夜发消息,写反思的。


我们啊,只有不断学习喽!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102#

我也好好学习了你们朱老大的培训反思,长了不少见识,同时也感觉自己好落后哦。
TOP
103#

  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


 


1.一堂好课,落实新课程理念的程度要到位。


2.一堂好课,教师的角色定位要准。


3.一堂好课,应是教师自身优秀素质的完美展示。


4.一堂好课,应有好的导入。


5.一堂好课,应体现出较强的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6.一堂好课,教学程序应十分顺畅。


7.一堂好课,在时间上应是“收放自如”。


8.一堂好课,活动应“有声有色”。


9.一堂好课,应充满“情”字。


10.一堂好课,课堂应是“和谐”的。


11.一堂好课,应是“真善美”的体现。


12.一堂好课,应是充满“动感”的课堂。


13.一堂好课,应有深刻、独到、广博、启发、绝招体现。


14.一堂好课,教学方法要灵活、适宜。


15.一堂好课,应有自己的特色。


16.一堂好课,应是开放的、生成的课堂。


17.一堂好课,手段要丰富、先进,而且关键是实用。


18.一堂好课,应是不出错的课堂。


19.一堂好课,应是充满反思的课堂。


20.一堂好课,应是有效的、高效的课堂。


l   

TOP
104#

如果能把这20条都做到了,不用说也一定是好课。关键是,关键是怎样才能造就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课堂啊?


还是一句话: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追求!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105#

 


113——1112日有幸参加了华中师范大学开设的“国培计划(2013)”——培训团队研修项目班的学习。为期10天的学习,在华中师大的老师和同学们的精心组织和热心服务下,已圆满完成的培训任务,在此对这几天的培训做如下总结:


我理解了——专业≠职业


在聆听了华中师大城环学院李家清教授对《中学教师专业准(试行)》的解读和胡化成教授的《教育家的情怀》讲座之后,了解了专业教师和教师职业的区别和联系。教师专业化发展与社会地位的提升都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教师的专业化不强,不具备不可替代的唯一性,将教师社会地位提升谈何容易!所以对我个人来说,自己以后的教研和培训不能只跟着感觉走,而应从学科的角度在宏观的方向上把握好,理性的认识和思路应更清晰。作为一名职业老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这是我们的职业所应承担的职责。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同时,教师职业还需要教师博学多才,能胜任更多的教育领域的工作。李教授对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理念的解读非常透彻——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思想和行动,这也是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想首先得是这个学科的专业人士,再加上自身岗位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有慈母般的爱心,那肯定会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肯定会获得学校和家长的赞许。


我认识了——理论+实践


在这10天的培训中,我们野外考察了武汉东湖周边的地层和岩性、地质构造,研究了地质演化简史和东湖的成因。我们一行沿八一线——喻家老湾——笔架山公园——沙湾村——落雁一线行进,听着揭毅老师的对岩层的讲解,真正学会了使用罗盘测量岩层向性和斜度,还辨别了纹理和节理。在考察江滩公园过程中,在学员和老师的梳理下,对江滩凸岸的形成和沿岸湿地知识的了解更深了一步。通过野外的考察,将平时的书本知识与现实加以印证,使我对地理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次时间不长的地理考察实践,是我第一次在地理专家的指引下认识地质、地貌,收获很多。同时也感受到自己在地理地质方面的知识明显不足,跟同行的高中地理老师相比真算是门外汉,所以很多自己很感兴趣的东西,不敢开口讲,还有很多听不懂的专业用语,不敢问。因此在我们的职后培训中,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一定要有较多的储备和积淀,在此基础上的培训和实践才能起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作用。


我思考了——探究≥知识


“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探究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但是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去实验,很多时候在小学科学课中的体现更明显。因为年龄的特点,小学生有了一些认识能力,对他们科学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的要求也不高,再加上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完全沉浸在好奇的世界里,所以教师的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较为容易,探究活动的效果也易体现。在初、高中的理科教学中,考试分数压力下对知识技能的达成要求高而准确,常态课堂中探究活动的开展容易造成教学任务完不成,习得效率差等情况,再加上学生此时对学习思辨有了一定的准确性,也不屑于动手之后去获得知识经验。


程远会老师在育才中学执教的一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复习课上,他用“”老师教我自学——“学会自学——“与知识树共成长等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自主质疑、自我建构知识的机会,这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且涉及模拟实验的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和探究活动的展开都有明晰的线索贯穿着。直面高考的压力,我觉得敢于挑战常规教学,已是新课程改革走向深入的一种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实行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一定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这是判断课改成败得失的一条根本标准。我们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将会有更高层次的提升。


我听懂了——学习∴快乐


我还是一个普通的老师时候,总觉得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只教不学的状态,感觉到有些时候有点跟不上教学理念的步伐。教育部颁布加大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后,省、市、区的中短期培训也如火如荼的展开了,这时我想学习的机会终于来了。因此在忙完学科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申报参加各级的培训,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和周围的老师都有一种感觉:每个人都要在工作时间培训,无疑是教师间调、换课挤出时间来参加。如果再为了学时,选择或安排的培训内容不合老师们的口味,那这完全成了工作中的一种负担。现在我刚刚走上学科教研、教师培训的岗位,角色的转变给了我很多思考和想法:教师们需要学习充电,但应该是一种主动参与、快乐的学习方式。


首先,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参加培训就是一种学习,是当一回学生。既然是学生,那么就像学生一样要有学习的兴趣,要有学习的氛围,要有学习的时间。这些都是组织培训者需要考虑的。


其次,要让教师在培训中要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老师才会主动学习。如果是一种任务,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增添压力。


由此,我在思考:成人教育较之基础教育相比,有其特殊性,组织管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更为复杂,更难运行和操作。如果我们的培训的主题更明确些,更贴近多数教师的需求些,如果在学前进行学员学情调研、梳理,提出更明确的培训教学问题,以便让我们在问题情境中启动学习,在探讨火种碰撞思维,在案例模拟中演练技能,我们培训的品味和实效会更高,学员的学习会更快乐!


总之,培训是教师岗位上再学习的好途径,让老师们主动、快乐的来学习才能发挥培训的真正作用,才能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TOP
106#

朱老师的感受使我这个看感受的人感受颇深,记得师范时期我们的老师曾经告诉过我们:你们是用昨天的知识去教育明天的学生,因此自身的学习非常重要。初出茅庐,以为小学就那么点知识,还用学习吗?然工作十余年后,觉得当时有这种想法显得很天真幼稚,尤其是加入科学教师这个队伍,越来越感觉自身存在的不足。尤其是面对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等不断地变更,作为小学科学老师,我们还有好多事情好做!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107#

朱老师的培训心得,连续更新了好多个。


我们的“头”这样以身作则,真的鼓励我们区的共同体组员们更加要学会积淀、学会反思。


有反思,才会有进步。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108#

以下是引用微风虎在2013-11-10 23:56:00的发言:

  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


 


1.一堂好课,落实新课程理念的程度要到位。


2.一堂好课,教师的角色定位要准。


3.一堂好课,应是教师自身优秀素质的完美展示。


4.一堂好课,应有好的导入。


5.一堂好课,应体现出较强的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6.一堂好课,教学程序应十分顺畅。


7.一堂好课,在时间上应是“收放自如”。


8.一堂好课,活动应“有声有色”。


9.一堂好课,应充满“情”字。


10.一堂好课,课堂应是“和谐”的。


11.一堂好课,应是“真善美”的体现。


12.一堂好课,应是充满“动感”的课堂。


13.一堂好课,应有深刻、独到、广博、启发、绝招体现。


14.一堂好课,教学方法要灵活、适宜。


15.一堂好课,应有自己的特色。


16.一堂好课,应是开放的、生成的课堂。


17.一堂好课,手段要丰富、先进,而且关键是实用。


18.一堂好课,应是不出错的课堂。


19.一堂好课,应是充满反思的课堂。


20.一堂好课,应是有效的、高效的课堂。


l   


好课的标准是在孩子们的眼睛里。

TOP
109#

      10天的培训结束了,感受了华中师范大学深厚的学术底蕴,也亲历了大武汉的博大与喧嚣。回到自己的岗位,好好回味,细细思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13 20:39:06编辑过]

TOP
110#

朱老师真是一个值得我来仰视的科学老师


 


认真学习你不懈努力的精神

TOP
111#

敬仰之情啊!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112#

凌晨了,查找资料中~~~~~~~~~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113#

认真看了朱老师的心得,深深地佩服!还有陈老师的2篇课堂实录,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尤其是103楼的“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让人不禁反思自己的课堂。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114#

以下是引用微风虎在2013-11-11 22:20:00的发言:
 


113——1112日有幸参加了华中师范大学开设的“国培计划(2013)”——培训团队研修项目班的学习。为期10天的学习,在华中师大的老师和同学们的精心组织和热心服务下,已圆满完成的培训任务,在此对这几天的培训做如下总结:

看到了,朱老师的培训心得已是精华,必须好好学习哦!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115#

把国培心得及时共享,这样的做法值得提倡。
TOP
116#

好活动,好认真,好效果,好材料,好共享。
TOP
117#

以下是引用喻伯军在2013-11-17 16:23:00的发言:
把国培心得及时共享,这样的做法值得提倡。

嗯,嗯。


我替我们老大,感谢老大的老大赞扬!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118#

以下是引用何树德在2013-12-8 21:41:00的发言:
好活动,好认真,好效果,好材料,好共享。

谢谢何老师的关注!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119#

本学期的第二件大事。撰写气象案例。


具体写作方案和内容已经传达,希望能赶在1月中旬,第一部分的初稿能顺利交出。


 


参与编撰名单:


 


黎作民   何建红   陈熊蜂   杨玲   邱伟云   沈旭冬  周峰  


 


陈秀芬   王伟兰   肖金花  沈祯珍  张晓霞  王怡华   王露 


 


杨敏洁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120#

 



气象案例的编撰已经接近尾声,目前录取的篇数约8篇,最后几天,继续努力。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