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茶事闲聊(更新:茶又一种分类) [复制链接]

1#

写在楼顶




      期待已久的暑假到了,朱老师在学期结束的会议上,鼓励我们,论坛不能停。
      近日看论坛,已经进入休眠期,帖子都不动了,朱老师给我们支招——看书阅读、兴趣展示开专帖。
      穷则思变,想到近年来我对喝茶的兴趣,对此也有些心得,不妨乘此良机整理一番,与各位科学同仁共享!
      取名为“茶事闲聊”,开辟专帖,话一家之言,权当娱乐,恭迎大家灌水……

后面文章皆为原创,有些论述未经详细查证,请勿转载,确有需求请与本人联系,特此声明!

最后编辑wubin98146 最后编辑于 2020-03-19 23:30:06
本主题由 管理员 金亚军 于 2019/8/12 20:23:46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第一部分

茶之道



TOP
3#

道可道,非常道




      茶道一词来源于日本,中国人现在喜欢把吃功夫茶也称之为茶道,甚至于摆上几个茶壶茶碗就标榜茶道了,颇有出口转内销的意味。其实中国无论从唐或是宋抑或是明,都没有这样的称谓,最多称之为“茶事”,因为中国人对“道”是非常敏感的,越是高明的人,越不肯轻易说“道”。中国的老子在道德经中就立下一个基调:“道可道,非常道。”谁又敢自称比老子更高明呢?你瞧陆羽,从小对茶有独特的爱好,对茶的研究可谓之深,他也有意避开“道”,用茶经来命名他对茶的理解,经和道其实没有多大界限,有的恐怕就是一份陆羽的谦虚,抑或是陆羽的智慧——命为“茶经”而不是“茶道”,避开多少文人的流言蜚语——让这部书流传至今。
最后编辑wubin98146 最后编辑于 2019-07-20 18:47:05
TOP
4#

吴彬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老师,太极、古琴、茶道、书法等等钻研很深!
手释一卷雅书,桌案一杯香茗,室内一曲旋律……此乃读书学问寻真味!
TOP
5#

感谢朱老师的鼓励,抢到沙发了!“手释一卷雅书,桌案一杯香茗,室内一曲旋律”朱老师有意境!
最后编辑wubin98146 最后编辑于 2019-07-18 12:50:21
TOP
6#

“道”的紧箍咒



      无论如何,日本的茶文化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他们没有“道”的紧箍咒,凭着对“道”粗浅的认识(或是不会产生类似中国文人相互攻击的情况),流传到日本的茶文化经过自己民族的加工融合后称之为“茶道”。这个商标从此走向了国际,当下又回转到国内,被中国人广泛接受。为什么此时的中国也乐意接受这个外来词呢?那是因为自五四运动开始,到文化大革命,中国的传统文化系统已经彻底破环,目前大家对“道”的紧箍咒已经没有唐宋明清时期的强烈,况且自己标榜自己懂茶道,多少还是可以有点锦上添花的效果,大家都有,自己没有,岂不是out了吗?其实喝茶与茶道相距何止千万?
最后编辑wubin98146 最后编辑于 2019-07-19 17:16:21
TOP
7#

向吴大师学养生之道!
TOP
8#

给茶立规






      如果说中国有茶道的形成,当在唐代,有陆羽的茶经和法门寺出土发现的一整套错金的茶具(如图)为证。在陆羽的茶经中,对茶的理解已经远远超过茶本身,是带着一种唯美的哲学来给茶立规。唐朝的煎茶法有一整套繁复的仪轨,折射出的中国唐朝雍容有序,自信从容的精神状态。可以想象到在唐朝的茶事中,贵族会盛装而来,司茶人员,打开一件件精美的茶具,操作纹丝不乱,大家静听水沸,取茶焙火,碾茶过筛,一切都不需多言,自然进行。带着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美学追求的茶事,就是中国的茶道。
最后编辑wubin98146 最后编辑于 2019-07-19 17:15:41
TOP
9#

博大精深可圈可点
TOP
10#

回复 1楼wubin98146的帖子

这些照片挺有意境,生活和工作一样需要意境。
吕坚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