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郭建军
道载于茶中
茶之所以能成为茶道,茶德与“道”有很多相通之处。道载于茶中,以一种“半遮面”的姿态引发茶人去探索茶背后的“道”。中国为何不由茶去探索“道”,是因为早在唐朝以前的上古时代到战国时代,已有哲人对“道”深入的探讨。从《易经》到《道德经》,以老子为代表的智者,对“道”的阐述已经非常完备。“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与道(《道德经》第八章)。”老子从对大自然的观察中已经悟道,后来的文人也没有必要再从茶和茶事去探索“道”。所以在中国的很多古画中经常看到逸者隐士煮茶图(如图),煮茶者也非自己,往往是有专门的司茶童子,文人逸士并不关注复杂的煎茶过程,或许只是茶的某些特性与他悟的道有很大的契合度吧。可见在中国,“道”先于茶事(唐朝煎茶法),是“道”影响着中国方方面面的事,包括茶事,也包括宋朝的禅宗。禅宗虽然属于佛教,却是与中国道教结合后产生的佛教新形式,禅宗中很多修行方式与原先的佛教向左,反而与道教高度一致,最明显的就是不立文字。宋朝的敬茶仪式中不经意地就浸染着“道”。用现在的话讲就是“道”来指导“茶事”。而对日本来讲,过程正好相反,他们作为一个落后的野蛮名族(相对于当时的唐朝,并无贬义之意),从唐朝开始才开始向中国学习,学习的东西也是少之又少,对“道”这个玄之又玄的东西在刚开始无从学起,能学的就是具体的做法,到了宋朝随着传到日本的中国东西慢慢增多,通过这些一件件的具体的事例,日本民族慢慢感悟到中国“道”的味道,这就引发了日本民族对“道”的探索,恰好,中国宋朝的浸染着“道”的茶事就在此时传播道日本,迅即引发日本民族的极大热情,由“茶事”中探索“道”的路的从此拉开序幕。
道载于茶中 茶之所以 wubin98146 发表于 2019/7/28 23:22:43
茶之所以 wubin98146 发表于 2019/7/28 23:22:43
回复 34楼儒衣飘飘的帖子华东兄,回了吃茶,喝茶,品茶。6个字,不知有何深意?吃茶,的说法一般特指我们南方人,吃酒,吃茶、吃粥,一般北方人喝字开头的,南方一般是“吃”开头。但南方并非没有“喝”。如“老酒喝(音如嗨 wubin98146 发表于 2019/7/30 11:41:04
朱钻飚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茶道热剧《长安十二时辰》很不错,导演很用心,技术也不错。茶在这部戏中只是背景而已,但仍看得出导演很用心的去考证,实质上很多细节都是如此,才让这部戏精致而广受欢迎。我截取几张煎茶图,与大家分享。其实画面是一掠而过的,不仔细观看可能就被忽略过去了。这 wubin98146 发表于 2019/8/5 10:02:48
回复 55楼四季桂的帖子
普洱茶熟茶是1973年出现的。大家记住这个时间,如果出现这个时间以前的熟普则都为假冒。熟普是在生普的基础上,就是再杀青结束后,进行渥堆发酵(所以称为后发酵),完成后压成饼,然后放到茶仓库里再自然发酵。这个工艺很负杂,弄得不好,开仓后一仓茶都酸掉,霉掉,这就是劣质茶,好的话,就发一笔小财。就像赌石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