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葫芦的工作点滴 [复制链接]

21#

三上年级易错字梳理


植物单元:


树、树印、涂擦起、水、粗木质茎、金鱼、叶、叶叶、度、


动物单元:


牛、角、门、

材料单元:


料、性、热、绝展性、伦、瓷、土、


水和空气单元:


液面、占

最后编辑胡璐佳 最后编辑于 2016-12-22 16:13:23
TOP
22#

开学已经一个星期,上了两节新课,对于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有些思考,在此做个整理。首先,学生对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点都不陌生,摩擦后、干燥的天气这些都是跟产生静电现象有关的条件,但是对于产生静电现象的原理是不知道的,这其中涉及到正负电荷、电荷相抵、电荷流动形成放电。一下全都教给学生,学生是比较难理解的。一堂课的时间是短暂的,这么多的内容可以分两课来上,第一课时主要认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第二课时学习静电现象产生的原理,这样学生接受起来会稍微容易些。
在认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中,闪电也是一种静电现象,这个有较大一部分学生一开始会不大理解,其实闪电是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或者云体内各部位之间的强烈放电现象(一般发生在积雨云中)。通常是暴风云(积雨云)产生电荷,底层为阴电,顶层为阳电,而且还在地面产生阳电荷,如影随形地跟着云移动。正电荷和负电荷彼此相吸,但空气却不是良好的传导体。正电荷奔向树木、山丘、高大建筑物的顶端甚至人体之上,企图和带有负电的云层相遇;负电荷枝状的触角则向下伸展,越向下伸越接近地面。最后正负电荷终于克服空气的阻障而连接上。巨大的电流沿着一条传导气道从地面直向云涌去,产生出一道明亮夺目的闪光。我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来帮助理解,顺便去理解避雷针是如何发挥避雷的作用的。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在避雷针的顶端,形成局部电场集中的空间,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
另一个问题就是在探究正负电荷问题时,教材是采用毛皮分别摩擦两个气球,再将摩擦过得两个部分相互接触,观察现象。这里由于气球表面积较大而且很轻,且用细线吊着很会旋转,操作起来较困难,这里可以将这个实验进行改进,将气球换成吸管,习惯也很轻,且表面比较集中,摩擦起来就能使整个面都带上静电,要使两根吸管相互接触就会容易操作很多。经过试验,丝绸摩擦吸管和塑料袋摩擦吸管可以使他们带上不同种的电荷,操作时只要一根悬挂着,拿另一根去接触就可以了。最终得到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规律。对于这句话的理解让学生类比三年级学过的磁铁,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TOP
23#

《地球脉动》(这一部真是老少皆宜,现在有两季,第一季能找到国语配音的,第二季目前好像只有英语配音带中文字幕的),第二部是法国的关于昆虫的3D动画小短片《微观小世界》,第三部《旅行到宇宙边缘》稍难,可能适合大一点的孩子。
TOP
24#

写的很真实,娓娓道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期待后面的精彩!
TOP
25#

在《大树和小草》一课,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一根树枝和一株小草,发现这批三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积极的,每位学生都带了自己能带的植物。其实科学课只要学生积极性高,能认真准备好自带的材料,教师的负担会减轻很多,课堂的效果也会好很多。这课的知识点并不多,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大树和小草认识到他们之间的区别,知道草质茎和木质茎、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另一个活动就是认识一些常见的小草。书本上只涉及到狗尾草、黄花酢浆草、蒲
胡璐佳 发表于 2016/9/20 13:22:02 真是用心,原来是宝葫芦那!
TOP
26#

三上年级易错字梳理


植物单元:


树、树印、涂擦起、水、粗木质茎、金鱼藻[/b
胡璐佳 发表于 2016/12/21 8:42:22

感觉特别用心!向你学习!
TOP
27#

向胡老师学习,打算从这周开设专贴
TOP
28#

三年级下册《水结冰了》中有一个实验,让试管中的水结冰。在实际实验中,往烧杯的冰中加入食盐,一开始加的比较少降到-2℃,又加了几勺,冰的温度降到-4℃。试管中的水温也开始下降,一开始降得比较快,后来降到5℃以后就比较慢了,最终停留在2℃就无法继续降了。放置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液面最上端试管壁上有一圈冰。这个实验能做出效果来,但是实验数据跟理论有差距。我自己分析了一下,可能有这两个原因:1.可能跟我放的是比较大块的冰有关,如果把冰块弄得再碎一些,温度可能会有些不一样,还可以再试试。2.在测温度的时候温度计放的位置也有关系。同样的还有下一课《冰融化了》,实测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2℃,并不像理论上的0℃。
那学生在写作业的时候就矛盾了,实验数据的记录肯定是测到什么记什么,那总结呢?理论上肯定是说水与冰之间的转化临界温度是0℃,可对于学生来说肯定是实际做过的让他们印象深刻,在课堂上我就发现学生记住了2℃,对0℃完全没什么印象。这就让我很矛盾,你说这样的实验是做好呢,还是不做好?做出来与理论不一样要不要与学生解释呢?怎么样解释他们会比较容易接受?我知道温度会不是0℃这是跟大气压强有关的,只有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才是0℃,那我们所处的这个环境的大气压强肯定会略有差异,可是跟学生讲大气压强又不恰当,他们会听不到,所以我当时是说由于我们所处环境的不同,具体测出来的数值会略有差异,你只要学会这种方法,做题的时候记住是0℃就行了。
不知道其他老师有没有更好的建议!
TOP
29#

         证明摆具有保持摆的方向不变的特点


书本中的模拟实验:铁架台上挂一个摆,将铁架台和摆一起放到一个圆底盘上。先让摆前后来回摆动起来,再缓慢而平稳地转动原地盘。
可以观察到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岁着圆盘的转动而转动,而是基本不变。但是这样光靠眼睛也没什么参照物的判断其实并不十分准确。

改进后的实验:可以用带沙的漏斗做摆锤,摆动起来,看沙的痕迹,始终是一条线,就可以了。
TOP
30#

         证明摆具有保持摆的方向不变的特点


书本中的模拟实验:铁架台上挂一个摆,将铁架台和摆一起放到一个圆底盘上。先让摆前后来回摆动起来,再缓慢而平稳地转动原地盘。
可以观察到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岁着圆盘的转动而转动,而是基本不变。但是这样光靠眼睛也没什么参照物的判断其实并不十分准确。

改进后的实验:可以用带沙的漏斗做摆锤,摆动起来,看沙的痕
胡璐佳 发表于 2017/5/25 16:34:41
这个实验已经有好多老师改进过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