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葫芦的工作点滴 [复制链接]

41#

反思小学科学新课标,收获教学新灵感


学习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与2001版的课标有相同之处,但也有很大的区别,尤其以下几点为我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灵感。

一、科学素养

听过很多专家的讲座,时不时有专家提起: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都知道小学科学主要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你们能说出科学素养具体是什么吗?被问到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太一样,有人认为是科学探究能力,有人认为问题解决能力等等,其实也可以说是各种能力培养的综合吧!

所有的学科发展都应顺应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新课标的科学素养结合社会提出的核心素养及自身学科的特点,提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科学观念与应用、科学思维和创新、科学探究与交流、科学态度与责任。明确科学核心素养,尽量让课堂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上面。

二、学习进阶

我发现新课标非常重视学习进阶,学习知识、学习能力、学习方式等都强调进阶。学习进阶重视认知的发展和概念的建构。在科学教学中需要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建构起科学体系,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一个大概念下,每个阶段的学习要求是不一样的。一二年级主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三四年级是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五六年级是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学习方式上,一二年级需要教师的指导,三四年级教师提供引导,而五六年级的学生应该有能力进行自主性学习。

循序渐进,不求拔苗助长,让每个孩子都能够稳步的成长我想这是新课标给我的一个很大的启发。

三、技术与工程

科学的核心是发现,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运用科学、技术和工程,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有机会综合所学的各方面知识,体验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技术与工程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做”的成功和乐趣,并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

我们学习科学知识最终还是为了把它运用到实际,这方面目标的革新,使教师在安排某些教学时,更多的让学生运用工具、了解现代化技术,努力寻找科学知识与前沿科技的连接点,让学生结合实际灵活综合运用科学知识,让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挥科学的真正作用。

四、内容跨学科

新课标提倡跨学科学习方式,STEM学习方式,将科学、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知识不是单独的,是集合体,科学还可以和语文、综合实践等课程相关联,相互动。这对教师的创新及发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平时科学学习中不能把科学知识孤立起来,尽量多方面考虑问题,比如在一些科学观察任务进行中,可以让学生撰写观察日记,不仅是按事实记录,还要考虑语言的描述。

五、多资源利用

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课堂应该打破原有的形式,应该呈现多元化。结合当地文化、学校情况、班级情况、学生情况利用丰富的资源及借助各种技术。

TOP
42#

1.6它们去哪里了 教学反思


本课是让学生通过放一放、搅一搅、看一看去体会溶解的过程。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现象的观察不顾仔细,尤其是刚放进去以后要不去搅它,先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特别是红糖,刚放进去的红糖会沉到水底,红糖的周围颜色会慢慢晕开来,慢慢变深,搅拌了以后则迅速整杯变成一个颜色了。这里还可以让学生红糖多加几次,学生会有一个量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到溶解是看不见颗粒了,但是加进去的物质真的就消失了吗?其实并没有,转变成其他的能体现出它确实还存在于水中,学生也是能够说出来的,说明他们具备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我们要做的就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思维上有所发展,可以使归纳总结,也可以是概念延伸,但都要符合学生现阶段的水平。
IMG_20180426_132418.jpg (, 下载次数:0)

(2019/2/2 10:46:06 上传)

IMG_20180426_132418.jpg

IMG_20180426_132540.jpg (, 下载次数:0)

(2019/2/2 10:46:06 上传)

IMG_20180426_132540.jpg

IMG_20180426_132726.jpg (, 下载次数:0)

(2019/2/2 10:46:06 上传)

IMG_20180426_132726.jpg

IMG_20180427_141314.jpg (, 下载次数:0)

(2019/2/2 10:46:06 上传)

IMG_20180427_141314.jpg

IMG_20180427_142556.jpg (, 下载次数:0)

(2019/2/2 10:46:06 上传)

IMG_20180427_142556.jpg

TOP
43#

1.7认识一袋空气 教学反思

低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在设计观察活动时不能说让学生用袋子装好一袋空气后借助前面学过的方法对这袋空气进行充分地观察,把空气各个方面的特点都说出来,这是完全不可能的。这样的课堂出来的效果是活动热热闹闹,但是学生热闹于如何收集空气,没有认真观察空气的特点,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全面地去观察空气的特点,最终汇报时往往还是只能说出自己原先脑袋中就有的那几点空气的特征,例如无色、无味,能说出透明,却是不明白透明和无色的区别。

因此,教师要对空气特征的观察进行分块活动呈现,把针对空气特征的一个个小活动串起来,可以采用任务挑战式一个个展开,也可以利用自编绘本故事串联活动,让学生有较强的代入感,那么他们的注意力就能一直保持下去。这里要注意情境的设置一定要首尾呼应,不能虎头蛇尾。

一般我们进行观察活动就是先教方法,再让学生根据方法去一步步观察,按部就班,索然无味。一年级的孩子根本提不起兴趣。学习兴趣缺失,学习效率也就大打折扣,公开课上学生还能勉强打起精神,要在平时,早就小动作做做,思绪飞到哪里去都不知道了。因此要尽可能得让活动变得有趣,对小孩子的胃口。他们喜欢玩,尤其喜欢夸张的、明显的一些玩法,那就让他们在玩中学,比如用不同造型的彩色气球充气放飞去感受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和空气会流动。在命名和描述这些活动的时候也要用符合这一年龄段孩子的语言,要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孩子们玩过的一些游戏更好,他们会更有认同感。在其他内容的教学中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演一演)、比一比、火眼金睛(找一找)等方法。

一年级的孩子词汇量较少、书写能力较弱,如果仍旧采用文字记录的话:一容易导致词不达意,二则是要花费较多时间,因此要采用多种方式记录。观察探究课中多数采用画图的方式将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像观察空气这一课则多是采用贴一贴的方法,将多个描述物体特点的词发给学生,让学生从中挑选恰当的进行粘贴,方便又快捷。但是这一方法会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他会局限于教师提供的这些特点,不去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特点。

低年级的课堂孩子十分好动,提供多种材料,开展多种活动的科学课更是让孩子们欲罢不能,控制不住内心和身体的那份兴奋劲。因此,教师就需要采用一些适合一年级孩子的评价方式,让孩子能够在该静下来时安静下来。

我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课前形成一些课堂常规的约定,可以用固定的音乐提示要安静下来交流了,也可以用手势或者口号,或者说在开学初就建立起这样的约定,并有一定的奖励措施,做得好的给予小红花、大拇指等奖励,到多少个可以兑换小奖品等。

2.一个活动结束后,要把材料收回,学生手中没有东西了才能够静下来倾听,对于做得快做得好的小朋友要多表扬,表扬的话要指向学生具体的行为,这样其他孩子就会模仿形成良好的课堂倾听习惯。

3.小组评价的方式可以结合整堂课设置的情境来设计,比如说如果是运动会的情境,那么就可以用等高高摘小旗的方式;如果是丰收节的情境就可以用集果实的方式进行小组评价。当然不同的情境还有很多不同的评价方式,有待在教学中去创新和实践。

在材料的选择上,也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特点:

1.材料要便于操作。一年级的孩子动手能力较弱,有些动作在我们看来是很简单的可是对于他们来说却不容易,因此选择的材料要尽可能的简单易操作。这里可以改进,用透明的塑封袋。

2.材料要外显夸张一些。人是感官动物,视觉上的刺激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用普通的透明塑料袋收集空气和用不同造型的彩色气球收集空气,学生肯定更愿意选择后者。

3.不同组可以材料不同。小组之间可以有结构的提供有差异的的材料,使得一个实验出来的结果更为丰富,一个实验解决多个观察点。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更有层次感。

IMG_20180503_134947.jpg (, 下载次数:0)

(2019/2/2 10:52:09 上传)

IMG_20180503_134947.jpg

IMG_20180428_100316.jpg (, 下载次数:0)

(2019/2/2 10:52:09 上传)

IMG_20180428_100316.jpg

IMG_20180503_135003.jpg (, 下载次数:0)

(2019/2/2 10:52:09 上传)

IMG_20180503_135003.jpg

IMG_20180503_135123.jpg (, 下载次数:0)

(2019/2/2 10:52:09 上传)

IMG_20180503_135123.jpg

最后编辑胡璐佳 最后编辑于 2019-02-02 10:52:09
TOP
44#

在上《认识一袋空气》这一课时,在材料上我有一个小小的改进,让学生用糕点店扎袋子的金属丝来扎紧收集了空气的保鲜袋,因为这样的金属丝学生是很熟悉的,只要扭一扭就可以了,学生操作起来很容易。学生收集好的空气还放到一块展示区用图钉扎起来,学生看着这些一袋袋的空气一目了然。从中可以发现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这一特点。
TOP
45#

2.1我们知道的动物 教学反思


为了方便准备材料,用的是实验室的动物标本和动物卡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物的身体结构发现动物的特征。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说出来的一大部分是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来的,学生的观察也是无序的,什么是最明显的特征往往就是他们最先看到的。我们教学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的观察变得有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可以观察得更加全面、详尽。这一课也是可以很好的训练学生表达的,让学生来介绍一种动物,学生是很乐意的,但也是说不全面的。另外一种表达的方法就是画图,学生常常是看一眼画一下,通过画图学生能观察得更仔细。最后让学生把动物与玩具熊进行比较,发现动物的特征。


欣赏着自己画的鸡,在沾沾自喜。










认真观察图片,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最后编辑胡璐佳 最后编辑于 2019-02-02 11:11:25
TOP
46#

3月6日,新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动,有个不一样的活动——教师参与式活动,老师们变成学生参与STEM项目学习。我们新蕊的项目是疯狂过山车,用弹珠模拟小车,让弹珠在搭建的轨道上滑落、旋转进入一个小碗。很新鲜也很兴奋。虽然我没有动手去参与,但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边看边拍照,也让我有很多的感受。
这样的活动形式很新颖,虽然stem的提出和实践已经有较长一段时间了,但是我觉得在我们萧山真正在研究的还是很少一部分人,当然有客观原因的存在,主观上来说我觉得还是不太敢去尝试。这次让老师们作为学生参与到项目研究中,指导老师任务布置下去后,一开始老师们都还是比较拘谨的,有些无从下手,整个教室还是比较安静的。后来,慢慢地通过提出方案、初次尝试、改进方案、尝试再改进,几次三番,老师们开始找到感觉,交流讨论变得越来越激烈,好不容易的一次成功会让老师们像孩子一样高兴地拍手欢呼。搭起来调试的过程中,老师们也会因为几次连续的失败而叹气焦急。通过这样的过程我想真正参与在其中的老师获得了最最真切的感受,获得成功时的那种成就感我想也是十分强烈的。老师们如此,学生定也是一样的。可见STEM项目学习在培养孩子核心素养上的意义是很大的。
我认为STEM项目的活动要结合生活实际去创建项目,贴合生活,或者是直接做生活中就需要的东西,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参与度也会更高。让学生以问题解决的方式去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学生就能将知识运用起来,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逐渐提高。
下午姚伟国特级教师的讲座通过一个个教学的实例传授给我们很多教学的经验,也引发了我们对于教材、对于教学、对于学生更多的思考。他的讲座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姚特是一位爱较真的科学老师,碰到问题了,碰到学生提的问题他一下回答不了的时候,他就一定会想方设法去钻研,哪怕可用的条件很少,他也会去寻找多种多样的方法去探究,最终把问题给解决,然后把他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告知学生,学生就会特别“服帖”。“服帖”这是姚特说的最多的一个词,我想让学生特别“服帖”的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应该就是偶像一般的存在的,那么他的课堂学生也定是特别喜爱思考,乐于学习的。
这样的一次活动,丰富了我们的经验,开拓了我们的视野,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让我们在科学教学之路上边思考边前行。
TOP
47#

回复 42楼胡璐佳的帖子

要想让小孩子自觉的不去搅拌,有难度,可以实施材料分批下发,或者奖励的模式逐步推进,实现每一步的脚踏实地。
TOP
48#

回复 47楼风之灵动的帖子

恩,好的,谢谢老师指点!
TOP
49#

向胡老师学习!!!
TOP
50#

2.1我们知道的动物 教学反思


为了方便准备材料,用的是实验室的动物标本和动物卡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物的身体结构发现动物的
胡璐佳 发表于 2019/2/2 11:07:43

胡老师的教学思考很深入,向你学习!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很重要,赞!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