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8081828384858687» / 9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空空的教学记录 [复制链接]

831#

    今天在二5班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一课。基于自己的教学实情,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前测。我直接出示了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格,让学生们自己画画看。通过调查发现,班级25个学生,正确23个,可以确定正确的12个同学,原因是试过。余下说,虽然没有这样四个都列出来,但是试过一些,知道只有红、蓝在一起,才能吸引,如果颜色(极)相同,是会弹开的。有两个不知道,但是写完和小组同学交流了一下,认可他们的说法。

       问他们什么时候试过的。有的说家里有磁铁,试过。有的说前面几节课上,试过的。想了一下,是可能的。有一些学生家里有,而且上课时也会带来,我看见过。前面几节课上试过的,应该是有的课上我每组提供的磁铁不是一个,比如第一节磁铁吸引哪些物体,我是四人小组发两块磁铁;学指南针时,指南针每人发一个;做一个指南针,也是每人都制作,也是每组2-3块磁铁。因为组里有两块及以上磁铁,所以有的学生完成实验任务后,多余一点时间,就试着两块磁铁靠在一起,看看有现象。

问清了,顺势引导学生进入了探索阶段,学生很快的就验证了想法,为自己的发现高兴。

     接下来,表扬了学生们善于发现,奖励一个科学挑战游戏(有预案)。给每组两辆小车,一环一条两对磁铁,一磁铁在车上,一磁铁在手上,要求手上的磁铁不碰到小车及其上面的磁铁的情况下,让小车动起来,冲过终点,速度快者为胜。先让小组一起研究,如何才能更快一些。然后进行小组团队PK比赛。最后分享如何让小车动的快,采用什么方式。孩子们玩的好开心。可惜时间不够,只进行了小组间的一轮比赛,没能决出最优组。下节课,可以组织的更好一些。

       因为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较多的认识,调整教学安排。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这个知识进行游戏,既是对知识的运用,也可以让学生边学边玩,更有兴趣。

     顺便说一个认识:低段学生,做测量实验重复三次,学生其实不太愿意,也不太认为有多么重要,有时还要偷懒少做一次,或者第二、第三次不如第一次认真。但是,在今天的游戏中,我让孩子三局两胜,他们是非常乐意的,而且每次都很认真。虽然二者不太具备可比性,但里面反映出来的东西,值得我们思考。


最后编辑空空 最后编辑于 2019-04-01 20:54:42
TOP
832#

                 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在二年级《磁铁》单元已经进行了第6课,马上这个单元的内容就结束了。
      在昨天的205班的教学当中,我发现几乎大部分的孩子都已经试过了,并知道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及同极相互排斥以及相互吸引。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孩子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有过两块磁铁以上的这个经历。因为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只要孩子把两块磁铁放在一起,它必然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排斥或者吸引的现象。这一点已经从多个孩子的实践当中得到了印证。之所以在我的班级当中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我在教学当中尽量给孩子更多的实践机会,虽然上课平时也是4人小组,但是在做实践操作活动当中,如果适合两人小组,我就两个人一组材料,如果一个人很独立可以完成,那么我就让每一个孩子都动手去实践,增加他们实际的机会,增加他们实践操作的时间。孩子是天生的探索者,他们对于有趣的好玩的东西,有着与生俱来的尝试的欲望。所以如果能够提供,丰富的,有结构的材料给他们,那么他们就会发现很多很多的知识,这样的发现和得到的认识,是我们教授下远远达不到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我们教学设计其实应当更加关注到孩子的学习方式跟学习兴趣。在这个单元的教学当中,其实从第1课我非常想进行一个活动,即发给每个学生至少一块磁铁,那么小组当中至少有4~8块磁铁,包括条形的,u形的,环形的磁铁,让他们充分的玩,学生很快就会发现磁铁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会提出问题,比如基本的s和n是什么意思。之后再提供一些回形针给学生,学生就开始用磁铁来吸一回形针,然后慢慢就知道了,磁铁和磁铁之间磁力大小是不相同的,磁铁各部分之间的磁力大小也是不同的。我想如果有了这样丰富的体验,那么在后面的教学活动当中,学生对于关于磁铁的问题或或运用,将更加如鱼得水,因为他们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这个经验之上的猜测、实验与思考,将会更有价值。非常可惜,因为考虑到是第1次教二年级下册,想遵循教材的原设计进行,这样也是对教材整体的一个了解和把握,所以没有实施。但是当到了这一课后,我深深感觉到前面这样的一个想法是可行的。
      当然我把这个想法在三年级磁铁单元进行了实践,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基本上达到了我的预期,甚至略有超出。
      从学生的本体出发,设计并实施教学,胆子可以大一些。
TOP
833#

二下:2-1《观察我们的身体》的教学调整
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观察我们的身体》教学中,探索活动中的第一个活动,观察一个同学,说说我们的身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目的是引出观察从整体到部分,归纳到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这几部分。第二个活动是用纸板遮挡住半边身体,画出身体的轮廓,发现身体有对称性。
第一、二个班的课始调查中发现,学生的对于身体都有一些认识,比如部分头、身体、胳膊、腿等,知道身体内有骨头,且起到支撑作用;知道心脏、胃、肠等器官;知道有血管,还有一些同学知道细胞、肝脏、胆、神经等等。这些知识,来源于日常的阅读,还有一些幼儿园知道的一些内容。
身体对称这个认识,数学课已经学习过。数学二下第三单元的教学中讲到了对称,并且用人体为例子进行讲解;在一、二年级的美术教学中,也有关于对称的认识和学习。因此,学生知道外部左右对称,且内脏不是对称的认识。
基于学生的认知,进行了重新设计。头两个环节进行了时间压缩,节约到后面,增加了一张有挑战性学习任务单。学生们很有兴趣,一些准确度不够,但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
微信图片_20190417135946.jpg (, 下载次数:0)

(2019/4/17 14:16:00 上传)

微信图片_20190417135946.jpg

微信图片_20190417140000.jpg (, 下载次数:0)

(2019/4/17 14:16:00 上传)

微信图片_20190417140000.jpg

最后编辑空空 最后编辑于 2019-04-17 14:16:00
TOP
834#

每节课都记载的很认真啊!
TOP
835#

教学反思,教学调整,用心的老师
TOP
836#

5-17学习随笔
  在今天的培训中,虽然培训内容和时间并不多,但内容还是很精致,因为指向集中,点小深挖,倒给我很大的触动与感悟。
首先是谢小立老师团队的老师上了一节关于《重心玩具》一课。这个内容,曾经在三年前,我们区里一位老师上过这个课,课后她曾经问过我的意见,所以印象比较深刻(难得的是居然来老师也记得)。当时他也是利用前面的研究材料,研究完重心的基本问题之后,然后,让学生做一个纸的平衡鹰。当时我给他的意见,就是把前面的研究重心部分,标准放低一点,让孩子慢慢感受重心与支撑点的关系,只要学生建立起这个基本的认识就可以了,不用再做一个纸质的平衡鹰,那样时间来不及,使得前面的环节也不充分。另一种想法是,展示一个玩具平衡鹰,然后给学生一个简易平衡鹰,利用磁铁来调整重心的位置,在操作中研究,调整重心以达到要求。(当时上的是五年级)
    今天的这节课,通过三个挑战,让学生慢慢感受重心这个概念,并通过调整重心,找到平衡。三个活动是递进有层次的,活动简单、有趣,学生完成的轻松愉悦,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在谢老师的讲座中,也提到了磨课的过程,原有老师也想作一个纸的平衡鸟,结果他认为应该用原有材料进行深入一点的活动,而不是再出示新材料。这一点,说明我以前的那个想法还是对路的。
  当然,对于今天的平衡鸟这一课,我有一个疑惑点。就是,除了找重心的问题之外,其实还关系到另外一个,就是支撑点和重心的关系。当支撑点,低于重心的时候,相对来说,更容易稳。这个其实也是做m型,可以体验出来的感受。我原来的是想法是,让学生在做类似m型的这个过程当中,把学生制作的进行一个比较,让孩子们通过比较来发现什么样的m型更稳定一点,即让学生感受到重心低于支撑点多一些,它的稳定性也会好一些,同时,也能感受到重心点和支撑点在越近一条直线上,越容易平衡。 也不知道这样的想法是否正确?
     在后面的谢老师的报告当中,提出了这样的一种思考,即让学生关注重心点和支撑点的高低问题 。但是缺少实践,看来后面,我可以把这一点,作为一个课例自己上一下,进行实践研究,来检验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
    今天谢老师还讲了一个案例,以橡皮筋动力小车为例,谈了这一课的教学思考,并举了一个教学案例,剖析这一课的问题和并提出解决办法。这种想法其实在三年前,我的日常课堂当中就曾这样改变过,比如《我们的小缆车》一课,我的方式就跟谢老师所举的例子,很是相近,即1.5秒钟使小车行驶50公分。根据时间设定了三个标准。用垫圈的重力来拉动小车,三个偏慢的,而4个垫圈又是偏快的,这两个都会靠近优秀值区间,但一般达不到。当学生反复测试之后,会发现这个问题。进而学生想到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增加几个回形针,或者想到了在小车上放橡皮等重物,还有的学生想到了,是跑到略微粗糙一点,还有的学生想到了,坡度稍微改变一点。整节课学生就是在不断的调整,调试过程当中进行的,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介绍效果,说明方法。当时感觉效果还不错,徒弟在区里上了这节展示课。
       今天难得,谢小立老师居然够认识我,让我惊讶。可能是因为我加入了喻伯军老师的名师网络工作室,成为他的学科带头人。而谢老师是团队的主力和骨干 。今天在听他的讲座过程当中,感受到了他深厚的教学功底,以及独特的一些观点认识,对自己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就如他在报告中最后指出的,教师的定海神针是什么?是远拓和深耕,以此来鞭策自己。
今天省府路小学的种植场参观,感觉很是不错。在以前学校曾经弄过这样的种植园,但不如这般细致,这样有想法。在新的学校,我也将把这样的种植园建立起来,今天的参观,给了我很多的参考。正如我微信上所言,我的学校应该有,我们的孩子也需要这样的学习场地。
今天收获多多,思考多多。
TOP
837#

    今天在二5班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一课。基于自己的教学实情,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前测。我直接出示了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格,让学生们自己画画看。通过调查发现,班级25个学生,正确23个,可以确定正确的12个同学,原因是试过。余下说,虽然没有这样四个都列出来,但是试过一些,知道只有红、蓝在一起,才能吸引,如果颜色(极)相同,是会弹开的。有两个不
空空 发表于 2019/4/1 20:51:10

前测用心,分析合理,为认真的空空老师点赞!
TOP
838#

          班级综合课学习氛围的建设

学生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是他成长的重要因素。成绩好坏也是习惯好坏的一个表现方式。如何养成好的习惯,好多理论大家都知道。习惯是从细节开始养成的,因此,家长和教师在教育时都要注意细节上下功夫。不说理论的东西了,举两个例子说明吧。
班级学生对综合课不认真,作业少做或应付,班主任应该怎么办?多数会在班级中教育一回综合课的重要性(学生听了百遍以上),然后说出“再听到上课教师到我这说不好,我就*******处罚”之类的。好一些的教师会和同学谈天、讨论,为什么不做或少做?我们应该如何?
我曾用过一个方法,交流一下:
师:我们希望的课堂学习应该是怎么样的?
生:教师有知识有点小幽默,课堂有趣,教师喜欢我们,最好成绩都是优。
师: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能做什么?
生:做好作业,认真听讲。
师:为什么不做或做不好,有时不认真听讲。
生:教师上课很凶,不笑容,我们不喜欢。
生:作业太多。
生:教师讲课没有趣。
师:老师为什么没笑容?
生:有的同学听课不认真。
师:为什么作业多?
生:也不全多,只是有的错了,订正或重写,就多了。、
师:如何错的少,是老师的作业太难吗?
生:不难的,有的没听。
师:老师为什么不笑容,是天生就不喜欢笑吗?
生:。。。。。。,不是吧,其他班好的,我听说在另外一个班上课就很喜欢笑的。
师:为什么我们不没笑容?
生:不喜欢我们班;我们成绩不好;作业完成不好;课堂纪律不好。。。。。。
师:同学们,我们希望我们班的成绩能提高,希望我们的学习能快乐而有效。但是,现在我们发现老师好象不喜欢 我们,从而导致了我们希望的课堂没有了。通过刚才 的分析发现,这种局面的形成并非是教师一个人的原因,我们做的也不好。下面有两条路,一是继续下去,被动的等待,等待学校换一个老师(可能还是如此);还有一条,就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种状况。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来完成我们希望得到的。你们选择吧?
生:第二条
师:人和人之间的喜欢很多是相互的,父母爱你们,你们爱父母,你喜欢你的好朋友,好朋友也喜欢你,那么我们希望老师喜欢我们,我们是否喜欢老师呢?如果我们先表达我们的喜欢,那么相信她一定能喜欢我们。你们说对吗?
生:对。
师:我给你们一个建议,第一,两周之内,作业认真完成,上课认真听讲,即使老师不笑,作业偏多,我们也要坚持下来,用我们的真诚感动她。可能两周内有一定的困难,请克服下来,这总比我们现在的样子要好过。你们说呢?能做到吗?
生:能
师:有困难不要轻意放弃,有需要来找我。
然后我去找任课教师谈一下,达成共同的认识,趁机改变班组学习习惯和状况。我用了这个方法,目标是两个月内,让所有的教师都喜欢 们班。结果,一个学期下来,我们班的所有综合课成绩都是年级第一名。
家长可以延用这个方法。比如有的孩子偏科,语文成绩好,数学差之类的,很多孩子是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而不喜欢 这个学科的,有的时候,老师不是家长能改变的,最好通过沟通,双方面的努力。在这里,不要只是家长和老师沟通,应该教育孩子也参与其中,为良好关系的建立,付出劳动。这也是积极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一个态度。
先写到这!
                                                                                                                                                                                              2013.11
TOP
839#



                       无        奈
                                      2007
孩子的无奈: 我们喜欢玩,自然的玩,去跑去跳去游戏,去尝试新奇的东西。可是我们很无奈,我们没有时间,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坐着学习;我们没有玩的地方,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教室或卧室;我们没有自由,我们的生活已经被父母和老师安排好了。唉!

家长的无奈: 我们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希望他们能轻松愉快的学习各种知识。可是我们很无奈:不逼孩子读书,就考不出好成绩,上不了好的学校,就会失去到好的大学里学习的机会。我们也知道,考试好,不代表将来就有出息,但我们更知道,现在的社会形式是,考不好,就可能影响到孩子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我们改变不了社会,只能顺应。我们也想做好通情达理、让孩子喜欢的父母,孩子可是我们做父母的全部啊,我们多想让孩子快乐的成长,会玩,会自我管理,不近视,愿意和父母分享他们奇妙的想法,展现他们的无以伦比的创造力,可爱的在我们面前撒撒娇,调调皮。可是我们有什么办法呢?

老师的无奈: 我们是搞教育的人,家长和孩子心理,我们当然清楚,也很想少或不考试,少或不留那么多作业,有时间多带孩子进行一些学习和活动,让孩子在玩(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体验人生发展,自然的建构知识体系。可是我们也无奈,考试是考量学生的标准,也是考量学校和教师的重要标准,我们能不顺应吗?就算我们不在意自己的工作和学校的名声(现在是以成绩论学校),少留或不留作业,不进行一定的应试教育,可学生们仍然需要啊,没有成绩,就上不了好的中学,对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影响。作为教师,我们能拿学生的前途来进行尝试吗?我们不想留作业,给学生留一份,我们就要批改几十份,试卷考一张,我们要批几十张,唉!

基层JY部门的无奈:我们是执行部门,决定不了教育的发展方向。作为行政的一个部门,我们也需要完成任务。况且,在找不到更适合的更好的教育方向和教育体系成立之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考入更多的优质学校,也是考量我们JY部门的一个重要标准。这么做,也是对家长和孩子负责。
~~~~~~~~~~
也许还有无奈。
无奈从哪来?
如何解决这些无奈?
谁来解决这些无奈?
   我们了解一些比较深刻理解这些无奈的,但是他们都把孩子送到国外了。我想送,没钱,无奈啊~~~!
TOP
840#

很认真哦,向你学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