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2学年共同体 傅蒋 专帖(六年级) [复制链接]

91#

斜面第一个实验我邀请学生做了一下演示实验,活跃一下课堂气氛,
傅蒋 发表于 2022/11/11 17:19:51
每一堂课都当作公开课在上,太厉害了
TOP
92#

http://lt.zjxxkx.com/upload/2022/11/09/17/5220896104094.jpg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62655.aspx



傅蒋 发表于 2022/11/10 9:42:48
实际上了课,觉得直接讲圆心是轴,会绕着圆心转一圈的是轮,这个学生很容易接受。圆这一单元学生正好在学,已经学了不少了。学生对圆,半径,圆心的概念已经很清楚透彻了
TOP
93#

不简单的杠杆积一课一思

科学观念:通过杠杆实验,知道利用杠杆可以帮助我们撬起一些重物,认识到改变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

科学思维:用比较大石块能否被撬动的方法,能区别省力杠杆和不省力杠杆。

探究实践:在用杠杆撬动大石块的过程中,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杠杆装置的使用情况,会分享自己的观点。

态度责任:通过杠杆实验,培养学生对生活中杠杆这一简单机械的兴趣。


本节课修改了教材的授课实验,改用论坛中杭州一位教师的教学设计。虽然看着和他们的视频课感觉很顺畅,但实际教学中却多次碰壁。

第1 杠杆实在是太窄了,石头又大,给学生翘起杠杆产生了很多困扰。

第2 这个0.2一格的弹簧秤度数还是不太方便,有些学生度数写上来末位是单数,明显是读错了。

第3 因为杠杆窄,所有学生在放石块时位置就不准,有的会很靠里,这样当支点在中间时,测量出来的数据就与石块本身的重力相差较多,本想着让学生在C点选择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但结果与我的期望相差甚远,个别班级费力居多,也是非常奇怪。

第4 课件做的很好,但一体机却不给力。PPT里已经设置了不能通过点击切换下一切,因几个学生上来点击的时候,因为衣服之类的,总是容易误触一体机上的下一页按钮,然后画面一下就没了……

第5 学生的思维能力比想象中的弱不少,个本班我的发现只有几个人能举手,也是挺奇怪的,是不是我也得把我的发现一栏写成支点越靠近…… 越…… ,用这样一根句式让学生去书写自己的想法。

TOP
94#

不简单的杠杆积一课一思科学观念:通过杠杆实验,知道利用杠杆可以帮助我们撬起一些重物,认识到改变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科学思维:用比较大石块能否被撬动的方法,能区别省
傅蒋 发表于 2022/11/17 19:34:58
杠杆材料爱牛的比括华的要好
TOP
95#

关于轮轴和普通杠杆的区分,我觉得关键是看轴产生阻力,还是只起支撑作用

工具与技术这一单元也差不多教完了,发现工具出现的多了,轮轴和杠杆确实比较容易混淆。之前也有老师更何况轮轴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杠杆。比如门把手,刹车把手,车把手,他们都有一个可以转动的轴,那么到底哪个是轮轴哪个是杠杆呢?


先说结论,当转动轴产生阻力时,就是轮轴,比如门把手,车把手。

当轴不产生阻力,只起支撑作用时,就是杠杆,比如刹车把手。


接着再按此方法判断,拧螺丝的扳手是不是轮轴呢?此时,螺丝就是轴,明显它是产生阻力的,所以扳手和螺丝的组合就是轮轴。


下面看图示说明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62728.aspx



TOP
96#

回复 93楼傅蒋的帖子

不简单的杠杆这一课,教材应挖到哪一深度,很难处理
TOP
97#

回复 93楼傅蒋的帖子

不简单的杠杆这一课,教材应挖到哪一深度,很难处理
临海虞美莲 发表于 2022/11/23 10:20:14
新教材这一单元上过的老师没有一个不头疼的,希望能重新再改过
TOP
98#

今天考了第三单元试卷,最头疼的一件事是讲了轮轴以及将轮轴与杠杆进行比较以后,不少学生反而认为箭头中间的转轴部分也是轮轴了,他们觉得有个轴,会转,那就是轮轴了
TOP
99#

回复 96楼临海虞美莲的帖子

以前在杠杆尺上挂钩码的方式挺好的,怎样省力,怎样费力,非常清楚。
TOP
100#

很用心的贴子,认真的老师。时不时来看看,学习
TOP
101#

跨越单元的视角,六上《电和磁》一课用技术与工具的发展思路引导学生研究让小磁针发生更大偏转六上第四单元第3课《电和磁》有两个探究活动,一是让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二是用短路导线和线圈靠近小磁针,使小磁针发生更大偏转。其中第二个是主要的探究活动。那么为什么要做这个探究呢?如何引导学生呢?一般的说法是再现奥斯特的电磁实验,或者是探究电流大小与磁性大小的变化关系。而我今天联合了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用了技术与工具的发展思路引导学生实践这个探究。
在第一单元中,学生经历了单片放大镜,到两片放大镜组合,最后到光学显微镜。这一系列的经历,其实正是光学放大技术与显微镜工具的发展历程。
在第四单元中,学生要经历通电导线产生磁性,再到短路和线圈增加磁性,接着通过增加铁芯大幅增加磁性,最后到实用化的小电动机。这一路下来,学生经历的不正是电磁技术的改进与发展吗?
所以在《电和磁》这一节课中,我给学生对比呈现了显微技术发展历程,借助上一单元工具与技术的发展思路,提出了要将电生磁这一技术逐渐实用化的要求。所以,就要先想办法增大磁力,让小磁针发生更大的偏转。
特别是最初的显微镜才9倍,但现在有几千倍了。而我们最初产生的磁性也只是比地磁强一点而已,还有巨大的改进空间。
在本单元后续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继续沿用这一思路,不断改进我们的电磁技术,再次经历技术与工具的变革与发展。
TOP
102#

傅老师的记录真的好详细也很仔细
TOP
103#

以电磁技术的革新为思路贯穿整个单元,很新颖
TOP
104#

回复 93楼傅蒋的帖子

按照课本上的要求来做这个实验,根本不能成功,只能看小石块与大石块跟支点的距离长短,在什么情况下能把大石块撬起来。
TOP
105#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62798.aspx  链接内有照片

三处比较,两处迁移。《电和磁》一课的课堂实践

《电和磁》一课是六上第四单元开启电磁教学的第一课。这一课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电和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知识,其中也有很多学生较难理解的地方。我通过三处比较,让学生一步一步发现通电导线中的电产生了磁性,这种磁性的磁极类似于环形磁铁。又通过两处迁移,激发学生改进电磁技术的需求,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思考出增大磁性的两种方法。


比较一:

将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的现象与铁和磁铁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导线通电后很可能产生了磁性。——在比较中寻找相似性。

课堂一开始,从磁铁,铁钉,铜导线,哪个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这个问题引入。首先,磁铁既能吸引,也能排斥。然后,又请学生上台演示,铁钉只能产生吸引,即使倾斜放置后,磁针最终会与铁钉平行。两种现象有明显的区别。

当第一个实验结束后,我让学生思考:“小磁针的偏转现象与铁相似还是与磁铁相似?”学生发现,当通电导线平行放置后,导线出现类似“排斥”的现象,与铁完全不同,与磁铁有一些相似。教师提示,如果有一枚磁性很微弱的磁铁放在这个位置,就可能出现类似的现象。通过两种现象的对比,在实验现象不明显的情况下,也很自然地得出通电导线很可能产生的是磁性。

比较二:

将通电铜导线与通电铁导线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是电产生了磁性,而不是铜产生了磁性。——在对比中排除可能性

在得出产生磁性后,让学生思考到底是电发生了变化产生磁性,还是铜改变了性质,产生磁性?怎么去解释这个问题呢?靠现有实验结果,我感觉很难得出明确的结论,万一通电后是铜的性质发生变化了呢?所以我又让学生进行了第二次比较。

我提示学生,当实验中有两个变量时,我们一般可以做……

学生答:可以做对比实验。

问,那么把哪一个材料换掉呢?换成什么呢?

学生答:可以把铜换成铁。

我拿出为学生准备好的铁导线实验器材,请学生上台演示,发现原本只会产生吸引现象的铁,通电后也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出现类似“排斥”的现象了。所以,大家得出结论,是电产生了磁。

比较三:

将带磁性的通电线圈与条形、U型、环形磁铁进行比较,直观认识通电线圈的磁性表现。——在类比中增强直观性

导线通电后虽然产生了磁性,但它的磁极却是种令人捉摸不定的东西。特别是,一般我们总是会错误地认为单根通电导线的两极是在导线的两端,那不是两侧。

在课堂的最后,我再次让学生做了第三次对比。通过形状的比较,学生就能自然地感觉通电线圈与环形磁铁相似。所以它的磁极可能就在两侧。当我们将线圈想象成环形磁铁,中间放上小磁针后,磁针的偏转现象就一清二楚了。我还从线圈中抽出一根导线,告诉它的磁极应该是和整个线圈一致的,这样,整节课中磁针的偏转现象就都能解释了。这个比较,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了电生磁的变化,建立线圈的磁铁模型,也为后面电磁铁的磁极学习做好铺垫。

两处迁移

迁移一:

    迁移工具的改进与发展,感受发现技术到制造工具的过程与需求。

完成第一个实验发现小磁针偏转现象后,为什么要做另两个实验,只是为了让实验现象更明显吗?我认为这可以理解为一项技术的发现到实用化工具制造的过程,特别是结合后面电磁铁一课,磁性从微弱,到明显,再到能吸铁,从一项技术逐渐发展成一种可以实用化的工具。所以我将显微镜工具的进化过程迁移到此处,让学生对探索增加磁性,使小磁针发生更大偏转产生实际的需求。

最早诞生的显微镜只有9倍,无法观察微观世界

——通电导线最初诞生的磁性也很微弱,没有任何实用价值。

显微镜经历一系列的改进与发展,进化成能放大数千倍甚至几万几十万倍的工具。

——电生磁的技术也需要不断进化,所以首先要想办法增大磁性,让小磁针发生更大偏转。

迁移二:

迁移显微镜增大倍数的两种方式,自然地引出增大电流和叠加导线的两种方法。

增大磁性可以通过短路和线圈的两种方式。短路也许教师少许提示,还有学生能回答出,但类似线圈的方法想要学生自己想到确实很困难。但真的没有办法引导吗?

在这个环节中,鼓励学生大胆的想法,但我也想让学生自己能得出需要的结论。所以我将第一单元中显微镜增大倍数的方法迁移到此处。

显微镜增大倍数的方法一:将一枚镜片的放大倍率打磨到极致。列文虎克用一枚镜片实现了两三百倍的放大倍率。

——将电路短路,让经过一根导线的电流增大到极致。

显微镜增大倍数的方法二:通过叠加镜片,达到更大的放大倍率。

——思考,想要增大磁性,还能叠加什么?

开始有的学生想到叠加电池,但这仍旧是增加了一根导线的电流。

很快,有的学生想到可以叠加导线,将很多条导线缠绕起来,放到小磁针附近。于是,线圈的雏形就自然而然地在学生脑海中诞生了。



TOP
106#
TOP
107#

跨越单元的视角,六上《电和磁》一课用技术与工具的发展思路引导学生研究让小磁针发生更大偏转六上第四单元第3课《电和磁》有两个探究活动,一是让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二是用短路导线和线圈靠近小磁针,使小磁针发生更大偏转。其中第二个是主要的探究活动。那么为什么要做这个探究呢?如何引导学生呢?一般的说法是再现奥斯特的电磁实验,或者是探究电流大小与磁性大小的变化关
傅蒋 发表于 2022/11/28 10:40:17
利用孩子前面学过的显微镜的发展牵引到奥斯特实验的重要性,非常符合孩子的思维过程。
TOP
108#

实验教具创新改进的探索与实践上虞区共同体品质研修组交流内容转帖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62909.aspx
TOP
109#

有深度有思考的帖子
TOP
110#

来来来,好多鱼,数数鱼缸里有几条鱼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aspx?topicid=62911&forumpage=1&typeid=-1&page=1
TOP
111#

去年教了六年级,今年再看傅老师的帖子,发现去年自己教的思考不够深入,学习中。
TOP
112#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62798.aspx  链接内有照片[size=14
傅蒋 发表于 2022/12/2 23:22:00
显微镜的放大原理迁移到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因素,学生更容易理解了。
TOP
113#

回复 110楼傅蒋的帖子

这个标题好逗,数不清哦
TOP
114#

傅老师对课程的思考既有深度,又有广度,非常值得学习,通过老师的帖子反思到自己的很多不足
TOP
115#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62798.aspx  链接内有照片[size=14
傅蒋 发表于 2022/12/2 23:22:00
谢谢分享学习了。
TOP
116#

去年教了六年级,今年再看傅老师的帖子,发现去年自己教的思考不够深入,学习中。
博文王梦婧 发表于 2022/12/25 19:19:39
确实,傅老师的思考真的又透彻又深入,值得学习
TOP
117#

童心向党 · 传承红色基因 ——记《三面特殊材料制作的国旗》一课从材料、环境等角度分析了国旗的使用,一次科学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的有益尝试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aspx?topicid=62984&forumpage=1&typeid=-1&page=1

TOP
118#

一课一思 1.各种形式的能量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1)通过寻找身边的能量形式的交流与探讨,知道自然界存在声、光、电、热、磁等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认识到能量存在不同的形式。
(2)通过对让汽车运动起来的方法分析,知道机械能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认识到能量可以让物体发生变化。
2.科学思维:运用分析和推理的方法,寻找能量存在和相互转换的证据。
3.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分析公园图片中能量形式的活动,得出能量有多种形式,且可以引起物体发生变化的结论。
4.态度责任:通过对物体的能量及能量转化现象的分析,感受能量形式的多样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激发探索自然界不同形式能量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推理,知道能量有各种各样的形式。
难点:通过分析推理,找出能量转化的证据。

学生对化学能特别陌生,尤其是生物能的本质其实也是化学能,学生感知不了,需要增加更多的辅助概念加以理解,老教材中还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新教材中已经印象不深了
TOP
119#

影长的四季变化一课一思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物体的影长是随着四季变化的,了解圭表测量影长的方法及其天文学的意义

这节课有现成的学具,所以圭表不是学生自己制作的。上课到是节省了不少时间,留出来给学生思考了几个问题
1是对比日晷和圭表的测量方式。日晷是测量影子方向,计量的是一天的时间。圭表是测量影子的长度,计量的是一年的时间。
2是思考了日晷和圭表的摆放方位。特别是日晷,应该朝南摆还是朝北
傅蒋 发表于 2022/10/14 23:11:16
方向不同是 比较难回答的。
TOP
120#

来来来,好多鱼,数数鱼缸里有几条鱼

http://lt.zjxxkx.com/show......
傅蒋 发表于 2022/12/25 10:42:21
有趣的数鱼活动可以留给学生很大的探究空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