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2学年共同体 傅蒋 专帖(六年级) [复制链接]

61#

以项目化学习模式改造六上地球的运动单元 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62453.aspx
TOP
62#

六上《谁先迎来黎明》教具改进及反思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62521.aspx
TOP
63#

傅老师的记录细致,点评到位,知识丰富
TOP
64#

影长的四季变化一课一思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物体的影长是随着四季变化的,了解圭表测量影长的方法及其天文学的意义

这节课有现成的学具,所以圭表不是学生自己制作的。上课到是节省了不少时间,留出来给学生思考了几个问题
1是对比日晷和圭表的测量方式。日晷是测量影子方向,计量的是一天的时间。圭表是测量影子的长度,计量的是一年的时间。
2是思考了日晷和圭表的摆放方位。特别是日晷,应该朝南摆还是朝北摆呢?本节课可以下明确的结论了,朝北摆放,因为朝南的话,会出现日照方向与晷针一至的情况,那样影子长度有可能就没了。

今天在教学开始时,提问学生日照在四季有哪些方面不同。学生说有日照强度不同,日照时间不同,但一直没有学生答出日照方向不同。3个班上课时,我只有最后一个班是这么问的,没人答上来,挺可惜。
TOP
65#

影长的四季变化一课一思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物体的影长是随着四季变化的,了解圭表测量影长的方法及其天文学的意义

这节课有现成的学具,所以圭表不是学生自己制作的。上课到是节省了不少时间,留出来给学生思考了几个问题
1是对比日晷和圭表的测量方式。日晷是测量影子方向,计量的是一天的时间。圭表是测量影子的长度,计量的是一年的时间。
2是思考了日晷和圭表的摆放方位。特别是日晷,应该朝南摆还是朝北
傅蒋 发表于 2022/10/14 23:11:16
我上课让他们做了圭表,原本下课想作为奖品奖励给学生的,他们居然不要。
TOP
66#

地球不圆吗?地球凹凸不平吗?地球公转轨道很椭吗?描述中地球不是正圆到底有多不圆,想象中的椭圆究竟有多椭圆。用更形象的例子阐述地球的圆滑度。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62573.aspx
TOP
67#

其实从卫星拍摄的照片来看,也看不出地球有多么不圆。
TOP
68#

其实从卫星拍摄的照片来看,也看不出地球有多么不圆。
欣然 发表于 2022/10/29 10:41:52
所以本来就很圆啊,说不圆其实是有点吹毛求疵的,要拿着尺子量才能发现不是滚圆的,肉眼整体远观是真看不出
TOP
69#

地球的结构一课舟山听课微信群评课记录
1.以展览馆的趣味形式形式,让学生开启了一场地球知识畅游,学生借助学习单辅助,有目的得自学连接地球相关知识,对大量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概括,归纳,在教师所能提供的相对真实的情景中让学生逐渐构筑起地球的内部结构模型。
2.对大量信息进行综合归纳,并梳理出最接近真实的地球模型建构资料,这是本节课最难的地方,学生在不断汇总发言中,思维得到碰撞,单个学生虽然并一定
傅蒋 发表于 2022/9/27 20:47:16
在相对真实的情景中让学生逐步构筑起地球的内部结构模型——这样的设计很赞!
TOP
70#

地球的结构一课舟山听课微信群评课记录
1.以展览馆的趣味形式形式,让学生开启了一场地球知识畅游,学生借助学习单辅助,有目的得自学连接地球相关知识,对大量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概括,归纳,在教师所能提供的相对真实的情景中让学生逐渐构筑起地球的内部结构模型。
2.对大量信息进行综合归纳,并梳理出最接近真实的地球模型建构资料,这是本节课最难的地方,学生在不断汇总发言中,思维得到碰撞,单个学生虽然并一定
傅蒋 发表于 2022/9/27 20:47:16
学生在不断的汇总发言中,思维得到碰撞,通过相互补充,集体思维,协作学习得到发挥,各种观点纵横交错,形成一张集体论证网——从点评中可以感受到课堂的精彩!
TOP
71#

回复 55楼傅蒋的帖子

傅老师的听课反思很详细,没去现场,也想学习一下。
TOP
72#

回复 55楼傅蒋的帖子

这板书做的好精美啊,看着就很舒心。
TOP
73#

地球的结构一课舟山听课微信群评课记录
1.以展览馆的趣味形式形式,让学生开启了一场地球知识畅游,学生借助学习单辅助,有目的得自学连接地球相关知识,对大量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概括,归纳,在教师所能提供的相对真实的情景中让学生逐渐构筑起地球的内部结构模型。
2.对大量信息进行综合归纳,并梳理出最接近真实的地球模型建构资料,这是本节课最难的地方,学生在不断汇总发言中,思维得到碰撞,单个学生虽然并一定
傅蒋 发表于 2022/9/27 20:47:16
从展览馆来,到展览馆去。。。。。。这个情境创设很适合这节课
TOP
74#

家里的植物一课舟山听课微信群评课记录。
1.家里普通视角的植物到,餐桌上的植物,突破了原先的思维定势,学生的观察视角从植物整体过度到植物部分结构,视角的变化激发了思维方式的变化,从部分能联想到整体,学生还从肉联想到植物。
2.突破定势的发散思维是我们课堂上很难培养的,今天一碗红烧肉不但好吃,更发挥了巨大的思维训练作用。
3.餐桌上的植物,学生从一盘菜推演到有一种植物,学生的论证推理能力也得到
傅蒋 发表于 2022/9/27 20:50:16
从家里的植物到餐桌上的植物,从植物整体到植物部分结构,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
TOP
75#

家里的植物一课舟山听课微信群评课记录。
1.家里普通视角的植物到,餐桌上的植物,突破了原先的思维定势,学生的观察视角从植物整体过度到植物部分结构,视角的变化激发了思维方式的变化,从部分能联想到整体,学生还从肉联想到植物。
2.突破定势的发散思维是我们课堂上很难培养的,今天一碗红烧肉不但好吃,更发挥了巨大的思维训练作用。
3.餐桌上的植物,学生从一盘菜推演到有一种植物,学生的论证推理能力也得到
傅蒋 发表于 2022/9/27 20:50:16
学生自创的绘本故事,一个有趣的项目化学习成果——这节课的亮点好多!
TOP
76#

观察细胞一课舟山听课微信群评课记录。
1.技术的应用不再只是锦上添花,更重要的是借助技术突破困难点?什么难道?本节课要突破的一个困难点就是图画与真实观察的不一致,究竟大家看到的真实图形是什么样子的,有了电子显微镜,就可以把这种真实的情况在全体学生面前展示。
2.一个小想法,可以在学习单中添加一项打钩,你认为观察到的是细胞吗?提前让学生思考细胞的共性特征
3.陈老师对记录单中“描述特点(关键词
傅蒋 发表于 2022/9/27 20:53:25
板书设计,眼前一亮,学习了
TOP
77#

观察细胞一课舟山听课微信群评课记录。
1.技术的应用不再只是锦上添花,更重要的是借助技术突破困难点?什么难道?本节课要突破的一个困难点就是图画与真实观察的不一致,究竟大家看到的真实图形是什么样子的,有了电子显微镜,就可以把这种真实的情况在全体学生面前展示。
2.一个小想法,可以在学习单中添加一项打钩,你认为观察到的是细胞吗?提前让学生思考细胞的共性特征
3.陈老师对记录单中“描述特点(关键词
傅蒋 发表于 2022/9/27 20:53:25
发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有什么补充——三步发言框架
TOP
78#

观察细胞一课舟山听课微信群评课记录。
1.技术的应用不再只是锦上添花,更重要的是借助技术突破困难点?什么难道?本节课要突破的一个困难点就是图画与真实观察的不一致,究竟大家看到的真实图形是什么样子的,有了电子显微镜,就可以把这种真实的情况在全体学生面前展示。
2.一个小想法,可以在学习单中添加一项打钩,你认为观察到的是细胞吗?提前让学生思考细胞的共性特征
3.陈老师对记录单中“描述特点(关键词
傅蒋 发表于 2022/9/27 20:53:25
虽然没能前往现场观摩,但阅读精彩的评课记录也是一种享受!
TOP
79#

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 一课一思


本课根据大家的经验,将取核桃改成了取夏威果仁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取夏威夷果仁”活动,了解生活中的常见工具和技术,知道一种工具可能有不同用法,不同工具使用的技术可能不同。认识到工具和技术之间存在联系。
科学思维:观察和比较同一任务下不同工具的结构和使用情况,通过分析、交流,初步构建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
探究实践:在“取夏威夷果仁”的过程中,合理选择并使用工具,描述使用效果和感受。
态度责任:通过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产生认识工具和技术的兴趣,知道工具和技术是紧密联系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自带了一些工具,我自己也准备了很多工具,有一把剪刀,一把很小的尖头钳,一把小螺丝刀,一个夏威夷果专用工具。上课整体比较顺利,学生操作也很投入。不少学生用一字螺丝刀也完美地打开了夏威夷果。与专用工具一样好用。
用钳子的,有的钳开了,但碎了,有的是拿钳子剪头插入缝隙撬开的,成功了,在老师的引导了感受到工具用不同的使用方法,能得到不同的效果。顺势引入技术的重要性。
活动结束后,花了较长的时间请学生点评各类工具的效果。体会不同工具之间的使用差异。
在工具与技术的关系方面的思考中,感觉应该要及时用板书记录下两者的关系,这样最后就可以汇总补充。板书方面还有明显不足。
TOP
80#

斜面 一课一思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实践活动,知道利用斜面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和从下往上搬运物体都能省力,认识到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
科学思维:能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器材搭建一个斜面,完成特定的搬运任务,并且能以实验数据为证据,说明斜面能省力。
探究实践:通过搭建斜面模拟向下和向上搬运物体,对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和直接提升物体所用力的大小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评价。
态度责任: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具有认识和研究斜面的兴趣,培养好奇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回顾与反思
本节课课本中有三组实验
实验1,沿斜面滑下物体。没有做。
实验2,沿斜面引水。做了演示实验,请三个同学拿了六块斜面,组成一个长斜面,引水下流,结合处没有任何滴漏。
实验3,比较沿斜面提升和直接提升的拉力大小。这个实验最头疼的是弹簧秤的度数。2.5N的弹簧秤是0.05牛一格的,0.5N的弹簧秤又太小,学校没有1N的弹簧秤,给实验造成了一定困难。现已购买新的弹簧秤。
这个实验,但由于使用了新工具箱里的圆筒装的斜面,所以斜面的放置都是学生自己手拿的。发现学生测完一次,斜面就会变化一次。这样每次实验就不能保证一致性了。教师及时介入,提醒学生三次实验的条件需要一致。最后作业本中一个关于螺丝疏密的拓展实验非常有趣,由于近期准备教育均衡化材料,没有准备器材,非常遗憾。下一个班级的课争取补上。
TOP
81#

一课一思 机械钟表  指教戴丹丹
本节课非常重视实验思维发展。
1.重视学生实验前的预测,预测依据,及预测与结果的比较,让学生带着思考进入实验。数数前先提问一分钟钟摆摆几次,预测的理由是什么。明确如何算做摆一次后再次让学生预测并写下预测次数。完成数数后再将学生预测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肯定学生的预测理由。数完钟摆次数多再让学生预测普通摆是否有同样的特点。并通过预测,明确本课核心问题,同一个摆,每分钟摆动次数相同吗?
2.通过实验器材改进,减少实验干扰,提生实验专注力,让学生用心观察,专注思考。观察力是思维能力的源头,一次专注的观察更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展。本课实验选择了较轻的塑料球体作为摆锤,而没有选择铁球或者挂垫片的摆。原因有两点。一是铁球较重,1分钟内摆幅变化较小,不利于学生发现摆幅的变化以及摆动速度的变化。二是摆在摆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自转情况,悬挂垫片型的摆自转时非常明显,这种现象不是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容易干扰学生正常观察。而球体自转时现象不明显,利于学生专注观察实验主要想象。我们还通过加长挂杆,在两段的细绳连接处用铁丝制作悬挂小孔,用回形针制作挂钩,在多个细节优化,使摆动更加顺畅,提升学生实验的观察力。
3.关注实验误差,重视学生的实验数据分析能力,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本节课中将各小组的实验数据都统计在了一张总表上,通过纵向观察,横向比较,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思辨。在纵向观察时,学生发现有些小组三次实验数据一模一样。完美证明了同一个摆每分钟摆动次数是相同。再比较数据只相差1的小组,通过学生的集体思辨,探讨这个相差的1产生的原因,以及这样的数据能否证明预测的结结。最后比较数据相差较大的小组,让学生说一说可能的原因,学生之间自己相互提醒准确操作的要点。最后通过数据的横向比较,发现数据不同的摆,摆长也不一样,为下一课做好铺垫。
4.提供一定的思维支架,让思维力一般的学生也能找到思考方向。“我的发现”是对实验想象和实验结果的重要总结。根据以往的经验,普通学生对书写我的发现有一定的困难,发现的点少而松散,实验的结论无法成形,有的更是没有发现或懒于发现。教师将作业表格中我的发现一栏分成变与不变两格,专注思考实验过程中,有什么是不变的或基本不变:发现每分钟摆动次数不变或基本不变。有什么是发生改变的:注意到摆动幅度,摆动速度等发生了改变。希望通过一段时间不同类型的思维支架提供,最终能让学生自己找到思考的方向。
5.通过特殊处理的微课视频,破解同一个摆每次摆动时间是否相同的思考难点。摆的等时性体现在两点上。一是同一个摆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而是同一个摆每次摆动时间相同。教师先让学生通过已有现象的比较分析,思考这个问题。摆的幅度变小,速度变慢了,但每次摆动的距离也缩短了,那么每次摆动的时间会相同吗?可能会,但又不确定。教师通过将同一个摆一分钟的视频左右画面相互同时呈现,左边呈现摆前面的摆动画面,右边呈现摆最后摆动的画面,通过左右呈现,上下呈现,发现两个画面中摆的频率是一致的,破解了摆的等时性的思考难点。同时在提出这个问题时,也引出了伽利略的故事,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激活学生的科学思维欲望。
TOP
82#

回复 53楼傅蒋的帖子

这个板书好精致
TOP
83#

一课一思 机械钟表  指教戴丹丹
本节课非常重视实验思维发展。
1.重视学生实验前的预测,预测依据,及预测与结果的比较,让学生带着思考进入实验。数数前先提问一分钟钟摆摆几次,预测的理由是什么。明确如何算做摆一次后再次让学生预测并写下预测次数。完成数数后再将学生预测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肯定学生的预测理由。数完钟摆次数多再让学生预测普通摆是否有同样的特点。并通过预测,明确本课核心问题,同一个摆,每分钟
傅蒋 发表于 2022/11/4 10:49:29
我的发现变一变,降低了难度,   这样的处理真好。
TOP
84#

傅老师的帖子就是课堂实录,学习了
TOP
85#

回复 79楼傅蒋的帖子

充分的研讨,了解学生的所思所学,感觉自己的课堂缺少这一关注,总是急匆匆地在走流程。
TOP
86#

回复 81楼傅蒋的帖子

感觉学生的实验思维发展确实是一个难点,我在讲课的时候感觉还是有很多学生不能充分理解,需要多次重复,慢慢训练
TOP
87#

灵光一现,新教材里的轮到轮轴的演化,大概就这么去讲了,

TOP
88#

关于斜面这节课教材的一些理解新教材工具与技术这一单元,与老教材有了很大的差别,原先研究的斜面,主要研究的是从下网上的拉力变化,而且还要研究不同斜面角度的变化区别。新教材斜面的引入却是从竹管引水引入的,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运动,并不是平时所研究的自下而上的省力情况。我个人的感觉,这一节课中,新教材里很多内容已经不能严格地用N的大小变化来判断是否属于省力了,而是从方便,轻松,简单等等更感性的词汇来描述斜面等工具的作用。
比如从上往下运动,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省力,但确实把事情变简单,变方便,变轻松了。
再比如楼梯是斜面吗?不管是平缓的楼梯,还是陡峭的楼梯,虽然从力的角度,最终都没有省力,因为力是直上直下的。但如果是爬山的楼梯,你会选择陡峭的楼梯上山呢还是平缓的楼梯上山?毫无疑问肯定选平缓的,所以平缓的楼梯是不是比陡峭的楼梯更轻松呢,从这样的角度去理解问题,楼梯也是简单的斜面应用。
TOP
89#

斜面 一课一思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实践活动,知道利用斜面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和从下往上搬运物体都能省力,认识到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
科学思维:能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器材搭建一个斜面,完成特定的搬运任务,并且能以实验数据为证据,说明斜面能省力。
探究实践:通过搭建斜面模拟向下和向上搬运物体,对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和直接提升物体所用力的大小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评价。
态度责任:愿意倾听
傅蒋 发表于 2022/11/2 16:38:51
我也是第一个实验没有做,螺丝疏密可以让学生剪一剪这两个三角形,在笔上绕一下
TOP
90#

斜面第一个实验我邀请学生做了一下演示实验,活跃一下课堂气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