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以项目化学习模式改造六上地球的运动单元 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以项目化学习模式改造六上地球的运动单元 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

我对STEM和项目化学习总是基于一点粗浅的认识,就是为了实现某个目的而制作出一样作品来,然后对做个作品进行优化改进,进而应用于实际。而六上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的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就非常符合这个特点。于是就打算以项目化学习的模式来重新改造这一节课。

对这一节课,我做了以下的一些取舍和修改。
1.舍弃了地球知识的班级记录表。以个别同学发言,教师补充的方式,大致回顾了地球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形状,运动,表面分布,内部结构等。
2.舍弃了橡皮泥制作地球模型,而是提供泡沫小球,让学生用彩笔绘制。
3.舍弃了自转模型中的橙子材料,改用泡沫小球。
4.舍弃了关于地球仪的研讨。
5.强化了教材中“科学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会根据观测的数据或假设,制作初步的模型……”这一段话,增加了一些科学家与模型的合照画面,通过这段话和科学家画面的解读,强化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树立建模思想。
6.强化地球自转模型,自转模型制作材料改用泡沫小球,增加了一截粗铁丝和一段细铁丝的材料,分别用于做地轴和支架。
7.强化了地球模型改进的改进环节,把第2.3课中的改进放到第1课来。首先是关于地轴的改造,地轴实际上是像地球仪中那个倾斜的,用细铁丝做一个小支架将地轴保持倾斜。其次是根据这样制作经验,直接将海陆分布的地球模型添加地轴,做成小地球仪的样子。






最后编辑傅蒋 最后编辑于 2022-09-28 23:04:40
分享 转发
TOP
2#

这节课的基本思路是:
回顾关于地球的知识——了解科学家是怎么研究地球问题的(制作模型并借此研究问题)——给出本节课的任务,制作地球的结构模型,海陆分布模型,自转模型,明确每个模型都要能正确反映它所要表达的知识——小组制作,4人一组,3个泡沫球及其他辅助材料——作品展示,讨论作品改进点——能改进的现场改进,比如地轴的倾斜,比如将海陆模型直接做成海陆地轴二合一模型——课后自行补充改进,限定时间的优秀作品教师给予奖励,如晚托开始前改进完的作品。

最后编辑傅蒋 最后编辑于 2022-09-28 23:02:19
TOP
3#

这节课的一些问题
1.材料费,按每班10组30个小泡沫球记,我买的是5cm的,30个大概4元。两种铁丝的话平均下来再贵一些。算每班不到10元吧。
2.时间上还是不足,学生不可能一拿到材料就立即动手制作,谁做什么,到底怎么做,总要商讨一下,教师催促一下。海陆模型画画会很慢,而且也没法两个人一起画。做地球结构模型小孩子切出一个角也花了不少时间,后面大家汇报分析的环节其实很重要,但时间被明显压缩了。如果想在一节课内较好的呈现,各环节还是精打细算。
3.学生开始对细铁丝的作用比较懵,不知道该怎么用。我开始只告诉他们要想办法把模型架起来。后来又给学生看地球仪的样子,不少学生能够开始尝试制作了。也许我要求高了点,像教材里是处理得非常简单。不过学生作品还是不错的,思考像地球仪一样制作支架并把模型架稳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4.发现学生对地壳厚度的认识还不够,虽然他们也知道地球是最薄的,但不少学生画出来的地球还是有明显的厚度,没有想要画得尽可能薄的想法。虽然是泡沫球,但切一个角还是有点麻烦,而且还切不平。切1/4或一半会更干脆,课件的示范图形要改一改。

最后编辑傅蒋 最后编辑于 2022-09-28 23:00:54
TOP
4#

这节课一些成功的地方
1.结合书中的一段话,并配以中外科学家与各种模型或观测工具的图片,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科学家也一直都是借助模型来研究问题的。并不再是单纯的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制作模型来表达自己掌握的地球知识。而是体验一回像科学家一样根据获取的知识来制作模型并使用模型去研究新的问题。
2.通过自转模型的改进,并于科学家图片中的模型对比,感受到了模型是需要根据新的观测数据不断修正的。观察科学家的图片,发现地球模型一般都是垂直正立的,并不是倾斜的,而实际的地轴是倾斜的。又结合上一单元显微镜的发展,从9倍到270倍再到几千倍再到几百万倍,观测工具的迭代改进是巨大的,地球科学的观测数据也是一样,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用上一单元的知识点,深刻理解了“并根据新的数据,不断地加以修正”这句话。


最后编辑傅蒋 最后编辑于 2022-09-28 22:54:33
TOP
5#





最后编辑傅蒋 最后编辑于 2022-09-28 23:14:06
TOP
6#

第一第二2课整合了一下地球的表面和地球的结构,还加上了自己的思考
TOP
7#

我也觉得直接用泡沫球做三种模型更好,课堂上我只稍改动了这个
TOP
8#

网上有半个泡沫球卖,那个用来展示地球内部模型也不错
TOP
9#

上课的时候学生想把地球内部结构,海陆分布,运动这三个模型进行整合。
TOP
10#

科学家是借助模型来研究问题的,已借用图片,谢谢!
TOP
11#

傅老师,出品一定是精品。   考虑的很细致。受教 ,学习了。
TOP
12#

傅老师真是大家,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TOP
13#

泡沫切割需要专门的刀,美工刀很难切,也难控制方向。
TOP
14#

傅老师的头像就很有科学趣味。
TOP
15#

橙子模型真的不太好做,会弄得很脏,泡沫球干净方便
TOP
16#

做这样的一个模型,还是很费时间的
TOP
17#

球好像工具箱里有,用项目化学习的方法去上值得借鉴,明天刚要上这个内容,很好的学习榜样。
TOP
18#

科学家是借助模型来研究问题的
TOP
19#

《科学实验室》材料盒里有泡沫球
TOP
20#

泡沫球的选择很不错,学生可以不断的改进
TOP
21#

学习了,将课本中的有些活动整合项目化活动,是个好思路
TOP
22#

这个学具很丰富啊,我们的学具箱里只有一批塑料的小球
TOP
23#

地球结构模型我还是让他们用的橡皮泥,但就是切的时候截面会糊
TOP
24#

回复 22楼戚调菊的帖子

我自己买的,学具箱里也就12个泡沫球而已
TOP
25#

有设计,有实践,有成果,感谢分享资源
TOP
26#

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支架很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作出科学的模型。
TOP
27#

回复 1楼傅蒋的帖子

充分地利用了泡沫小球
TOP
28#

工具箱解决了基本材料,看来还是有很大改进空间。
TOP
29#

学生做得模型真不错,老师把两课整合,也非常赞。
TOP
30#

以项目化学习模式改造六上地球的运动单元 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

我对STEM和项目化学习总是基于一点粗浅的认识,就是为了实现某个目的而制作出一样作品来,然后对做个作品进行优化改进,进而应用于实际。而六上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的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就非常符合这个特点。于是就打算以项目化学习的模式来重新改造这一节课。

对这一节课,我做了以下的一些取舍和修改。
1.舍弃了
傅蒋 发表于 2022/9/28 22:50:21
海陆模型不太好画,这个学生画的很棒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