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定海区2020学年王佳娜专贴 [复制链接]

21#

回复 19楼王佳娜的帖子

学习,读书--写作--创课。
TOP
22#

假期之中,充电休息两不误
TOP
23#

       舟山市定海区青年教师研修社在10月18日进行了《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同课异构活动,活动内容精彩分层,与会教师都收获颇丰。
       活动第一项内容是舟山市定海区白泉中心小学的王卓梅老师执教的《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王老师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印刷术舞蹈导入,迅速集中精力让孩子们模拟活字印刷术的过程。实验时间充裕,孩子们的体验感十足。
       活动第二项内容是舟山市育华学校的藤静兵开展的同课异构内容。藤老师尊重印刷术的发展史,从一开始的手工抄书,到雕版印刷术,再到活字印刷术,最后是后续的各种印刷术的介绍。脉络清晰,尊重历史,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
       活动的第三项,是各个与会教师发表对本节课的看法,最后由舟山市教研员陈老师,定海区教研员林老师和特级教师袁老师做总结。
TOP
24#

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TOP
25#

       昨晚学习了周老师的“走进自然,探索奥秘”。受益匪浅,但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为什么要做科学研究工作?科学研究的意义:1、解决一个感兴趣的科学问题;2、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式;3、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4、培养和养成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做中学、学中思、思中悟。从生物科学的教学方面看,其实孩子们是很想走向自然,但是需要大人给他们创设机会。大自然是最好的生物学的课堂,也是最好的科学课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之余,应该多多和家长灌输和大自然亲近的思想,让我们的孩子,在蓝天白云下,感受花开的味道,感受阳光的美好。只有培养出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孩子,我们才能培养出热爱科学的孩子
TOP
26#

       昨晚学习了周老师的“走进自然,探索奥秘”。受益匪浅,但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为什么要做科学研究工作?科学研究的意义:1、解决一个感兴趣的科学问题;2、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式;3、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4、培养和养成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做中学、学中思、思中悟。从生物科学的教学方面看,其实孩子们是很想走向自然,但是需要大人给他们创设机会。大自然是最好的生物学的课堂,也是最好的科学课
王佳娜 发表于 2021/12/16 16:47:33
双减背景下,希望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TOP
27#

“只有培养出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孩子,我们才能培养出热爱科学的孩子”
说的太好了,生命观是最需要培养的价值观
TOP
28#

冬季奥运会的金牌得主“谷爱凌”,在夺金的道理上,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了世人学习的重要性。这次为其两天的网络培训,涵盖了小学科学的热门研究板块和棘手处理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在开学之际,这次培训引领我往更深,更细致的方向去研究自己所教。我印象最深刻,思考最深入的还是关于项目化的实施,现将感悟总结如下:1.项目化学习强调真实情境化: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但真实并不意味着就是生活中真实发生的,而是指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在现实生活中是可以迁移的,要让学生能看到知识和世界的某种联系。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不是说,我们把学生带出去到实践当中去做了多少的活动,而在于我们明白什么让这些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更有力量,这才是真正重要的。完全真实的情境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学生要处理的冗余信息非常多,而真实的项目更多的是指思维的真实。
2.要倡导多元评价,注重过程而非结果。现在在学习方面的问题是,大多数项目仅聚焦在一些认知维度上,而没有突出对素养的重视。项目化学习一旦进入到学科教学,很容易就会把知识点的训练当作主要的目的。那么对于科学素养的培养在哪里?很难看得到。最后依靠纸笔测验中考了多少分这种终结性评价作为学习的目的,而忽视了学生到底会不会用这个知识灵活的运用依据不同的情境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很明显后者对于人的终身发展更为重要和关键。
3.跨学科不一定是要多学科。我们学校目前也在进行项目化学习的探索,比如以让小车运动起来为例,科学老师让学生用不同动力让小车运动起来;语文老师让学生来读一读有关车的课文,讲讲车的故事;美术老师让学生去画一画未来汽车的科幻画;数学老师带着学生去计算……这种类型的设计更多的体现的是“多学科”,学科和学科之间其实是没有关联的。真正的“跨学科”是要通过学科间的联系,共同解决问题,来达到对于这两个学科的深度理解。所以在设计项目的时候,没有必要说一定要和其他的学科产生“关联”,应该把重心放到如何利用驱动任务融合核心知识上面,将现有的知识内容打散、整合,以问题形式提出,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清楚学习是为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并在活动过程中获得意义感、价值感和成就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澄清自己最终的课程目标是什么?核心概念是什么,知识之间,知识与情境之间是怎样的联系?怎样设计更好的驱动性问题,如何通过提问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
TOP
29#

3月24日、25日、26三天,我有幸参加了2022年“以项目化理念推进课堂教学改 进五、六年级科学(下册)新教材”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线上培训,认真聆听了多
位老师带来的精彩分享。三天的学习使我受益非浅,对自己在今后工作中认真上好科学学科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争做一名优秀的科学老师有着深刻的意义。  
经历了三天忙碌而充实的培训,科学名师们带给我太多的感触,我深刻体会到有太多 的知识需要我去学习,有太多的问题值得我去探究。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踏实工作和努 力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做好小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 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
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诸如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师生的交往互动,重视课堂的开放生成,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育大纲指出:科学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取的知识,教师应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知识和应用知识。因此,科学教学过程应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行探求知识的过程,教学所注重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而不是科学知识的本身。
TOP
30#

       昨晚学习了周老师的“走进自然,探索奥秘”。受益匪浅,但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为什么要做科学研究工作?科学研究的意义:1、解决一个感兴趣的科学问题;2、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式;3、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4、培养和养成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做中学、学中思、思中悟。从生物科学的教学方面看,其实孩子们是很想走向自然,但是需要大人给他们创设机会。大自然是最好的生物学的课堂,也是最好的科学课
王佳娜 发表于 2021/12/16 16:47:33
“大自然是最好的生物学的课堂,也是最好的科学课堂”,跟上虞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课程论的表述很类似——“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