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湖州市吴兴区小学科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发展培训专贴 [复制链接]

91#

以下是引用青的颜色在2014/8/22 1:41:00的发言:

一路欢笑着走向理想的彼岸


  八里店小学 王鑫芽


这次的学时培训课程很棒,每位老师都带来了精彩的培训内容。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吴建伟老师带给我们的充实而快乐的一天培训。


其实我早在平时的科学教育论坛中就学习过吴老师的教育理论,而且在优质课视频的观摩中也见识过富有激情、学识渊博的吴老师。当时自己就不免感慨,吴老师如此优秀,是如何做到的呢?


今天的培训一开始,他就通过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经历和感悟,告诉了我答案。他提到自己特别喜欢曾写在省首届新生代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前的话,“教育需要自信,这自信来于我平时对课堂教学的钻研,……”我恰恰就缺乏这种自信,因为深知自己对课堂教学钻研远远不够。总因为教学上这样或那样的琐事,而把我的科学研究本质给遗忘掉,这对于已工作七年的我来说,真是太惭愧了。


很高兴,这次培训能给老师们带来一些启发,让我们一起走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相信我们吴兴区的小学科学教研团队在我们朱老师的带领一下一起会更加强大起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22 6:00:50编辑过]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92#

以下是引用湖州周峰在2014/8/21 22:12:00的发言:
 

让孩子站在教师的肩膀去摘属于自己的“苹果”


仁皇山小学 周峰


       今天,海风为大家介绍了美国科学教育是“STEM”教育。“STEM”教育是指科学,数学,工程,技术的教育。一个神奇的“水桶魔术”解开了“STEM”教育的神秘面纱。将一杯可乐和芬达倒入一个密封的白桶内,你觉得流出来的水会是什么颜色呢?“无色”这是很多老师在第一时间的反应。好,我们来看看,只见水变的无色了。


       接着,海风将一些高锰酸钾倒入了一个塑料瓶中,摇晃均匀,向里面加了几片Vc摇晃,可以看到高猛酸钾溶液变无色了。当做完这个实验后,海风就让大家来猜猜可乐倒进桶里流出的水变成无色是什么原因?


理念的冲突是STEM课程对我们小学科学教育一个很好地启发,周老师的学科知识和想象力都很丰富,必须点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22 6:03:27编辑过]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93#

以下是引用筱斓在2014/8/21 22:45:00的发言:
 

以学致用,用实践领跑教学


爱山小学教育集团  王伟兰


 


每一次的培训都是一次教学新理念的洗礼,今天的主讲人吴建伟老师带来了“STEM”的概念,什么是STEM呢?STEM课程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STEM教育就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教育,也就是说,教育应该是以实践为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等,并将这种在教学中获得的能力运用与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种新理念为我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21 22:45:37编辑过]

老师们都能学以致用,这也是当时我选择这个内容的一个初衷。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94#

 


写在培训之前……


                                             嘉兴市实验小学     吴建伟


记得,接到湖州吴兴区小学科学教研员朱颂伟老师的电话的时候,我人还在四川南充,当时去四川西华师范大学讲课,当时朱老师说他们区准备搞一个小学科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发展培训,让我来821号过去讲讲技术与运用疑难问题解读方面的内容。接到任务后,我认真的做了一些思索,正好我5月份在南京东南大学参加了一个“做中学”高级研修班的学习,了解了一些STEM课程的设计和研究策略,最后决定明天的培训活动上和老师们一起做一些STEM课程的开发和研读的活动,这样的活动主要是全员参与式的一个培训内容,希望明天和吴兴区的科学老师们有一个很好的互动交流。培训应该是大家共同提高的一个过程。当然这样的培训需要前期做非常多的准备工作,各种材料的选购,在淘宝网上、在(嘉兴)义乌小商品市场,自己动手做一些教具等等,虽然材料的准备很辛苦,但也有蛮多的收获,因为经历就是一种财富。期待明天的培训活动……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95#

    吴老师,您甚至会考虑到美化的水彩笔、彩带的实验器材准备,发现您这么重视学员的“制作成就感”,细化到这样,我想我们平时的课堂,也应该是如此考虑到学生的个人成就感与美感!让孩子们用更大的“成就感”,激发无穷的“兴趣”,来陪伴他们的科学课堂。
TOP
96#

 

趣味课堂


爱山小学教育集团  刘道祥


 


今天吴建伟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天的惊喜,上午关于“STEM”课程理论的简单介绍,虽然是理论,但也充满乐趣,用中外教育的对比来突出小学科学目前面临的瓶颈,而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需要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在课堂积极推理、想象、探究、做出合理的解释。


接下来进行的趣味实验更博得大家的眼球,“做弹力球”、“制作纸火箭”、“制作3D眼镜”、“超级肥皂泡”等等,每一个活动大家都主动参与,充满了乐趣。这也引发了我对教学的思考,今天的活动都是简单容易操作的,放在课堂上的话学生也容易操作,兴趣也会很高。另外,这些实验都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现象的延伸,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有时对认知及课堂的提升,在科学课堂中完全可以加入这些趣味实验,将课堂变成趣味课堂。

TOP
97#

8月22日:课堂观察与诊断技术介绍(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杨海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22 18:02:41编辑过]

TOP
98#

 

学会课堂观察 提升教师引领力


——“课堂观察与诊断技术介绍”培训有感 


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王露


     我们的暑期90课时集中培训即将接近尾声。这是幸苦并快乐着的6天,也是分享并收获着的6天。今天我们有幸听到了杨海荣老师关于“课堂观察与诊断技术介绍”的专题讲座,尤如一场“及时雨”灌溉了我们青年教师在听评课上的能力空缺。


   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引领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个是毋庸置疑的。课堂观察探讨的是专业的问题,是教师互动参与的一种研究,研究的也是教师的主要阵地——课堂。那么,无论是观察者还是被观察者,都可以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教学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引领力。课堂观察更是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动,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课堂观察是互惠性的,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能受益。而课堂观察合作体的形成与活动的开展营造了一种合作的学校文化,这个在我们今天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也深有体会。  


    杨老师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将课堂观察的内涵和技术娓娓道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课堂观察和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纵观课堂观察的各个程序,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团队合作。复杂的观察分析不能由某一个个体自己完成,在组成的团队中,每一个人都应出谋划策,相互支持,彼此理解合作才能最终得到可靠的数据支持。因此,我们吴兴区小学科学团队的凝聚力,也随着本次培训的不断开展而更加牢固。


总之,我相信今天的培训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杨老师赋予我们的启迪和思路将在我们今后更加认真细致的合作中不断的践行和发扬。

TOP
99#

 

畅游科学,乐在其中


上强小学  吴小荟


我们都说,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很重要,是学生学好并喜欢科学课的基础。这可不是一句空话,得落到实处才行,要做到这一点,光靠教授书本知识是不够的,得充分挖掘科学这门学科自身的潜力。而今天的培训内容让我受益匪浅,对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早上讲到的STEM课程是我未曾接触到的新一个概念,它提到科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有着丰富的外延,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看待科学课不仅仅是只看到它本身,跟更要注重与它紧密相关的其他因素:技术、工程、数学。为了解读这些名词与科学的关系,老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其他网络上的视频或实例,让我们体会和感悟科学的魅力。


各种丰富的动手制作和互动实验环节是今天课堂上的亮点,看似随意和轻松的氛围中,是有大智慧的。“魔术水箱”成功地“忽悠”了现场的所有老师,水箱内部的真实场景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大家无一例外地将一个不能再简单的设计复杂化了;通过现场展示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温度对小球弹跳高度的影响,体现了数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在弹力球的制作中,我们历经数次失败,却仍然无法做出满意的弹球,但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参与这个过程并亲自体会其中的乐趣。此外,人体导电实验、制作纸火箭、制作3D眼镜、超级泡泡等一系列的趣味活动无不深深吸引着我们每个老师。


活动中的种种乐趣让每个老师回味无穷,这些趣味活动是值得我们大家借鉴和学习的,要是学生经常能参与这样的活动,而不仅仅是枯燥的书本知识学习,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爱科学呢?

TOP
100#

 

教育因网络更精彩 学习因兴趣更轻松


月河教育集团 叶佩玉


   在暑假这短短几天培训中,有幸听到很多名师的成长故事。今天嘉兴实验小学吴建伟老师也与我们分享了他的成长故事。他的教育成长之路离不开网络,经过他的简单介绍之后,我发现我错过了很多学习的机会与途径。于是晚上回家就试着打开了《浙江小学科学网》。上面的信息丰富,到处都是优秀的教师与他们优秀的活动,以及其他很多……他的教育因网络而精彩,我相信在这样的氛围中,有吴老师这位榜样,我也能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与动力,


时刻成长着!老师还慷慨地教给了我们他的三个教学秘籍:一、教室上课激情要适度;二、教师教学语言要简练;三、教学设计要松弛有度。这是他在“失败’后,喻头教给他的。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弱点,我需要做到的就是“长善救失”。


下午老师跟我们分享了STE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在这之前,我知道我们课标中也提及过STS教育,但我们课本的设计只有教育家在其中工作,因此并没有完全与社会、工程接轨,导致我们教育出的孩子的科学素养比不过一些国家。我们都意识到我们的科学教育真的不是一项普通的工作,我们担负着巨大的责任。


还沉浸在严迫形式的压力下,经过老师尽心设计的活动,终于有些释然了。老师让我们动手制作了弹力球、空气火箭、3D眼镜、吹泡泡……等。虽然天气闷热,活动时间紧凑,但是由于活动都很新颖,老师们充满兴趣,毫无疲惫感。也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如果我们的课堂也是这么有意思,新鲜有意义,孩子们会不喜欢吗?我们希望孩子们培养的科学素养不就是在这么多丰富的活动中培养的吗?今后的教育中,我们应该落实科学活动,在丰富的活动中,让我们的孩子有兴趣学,学习因兴趣更轻松!


明天还有精彩的内容等着我,养精蓄锐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22 19:57:26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