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湖州市吴兴区小学科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发展培训专贴 [复制链接]

81#

 


“自主探究”是科学课与其他课的本质不同


湖州市湖师附小教育集团      施娟


 


嘉兴市南湖区研训中心的阮老师,给我们吴兴区的小学科学老师讲了生动了讲座,下面我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聆听阮老师的心得体会:


上午,阮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关于《从指令性活动走向自主探究活动的科学课》和《学与教方式的变革》的生动一课。阮老师风趣地和我们一起从“科学老师的幸福感”谈起,慢慢带我们跨入了科学课堂上的有效探究的大门。深入浅出地从“学生的活动参与状态、学生的活动空间、学生的交流研讨及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四个方面,让我们在座老师了解到“指令性活动”与“自主探究活动”的本质不同,更深层次地为我们解析了“自主探究式学习”在本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和核心意义。


阮老师不仅在理论上提升了我们在理论上的认识,同时他更以他丰富的教学经验联系教材,通过“月相变化”、“100毫升实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两个经典常识探究的课例,生动地为我们阐述了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设计上如何体现给学生思考空间,给学生活动空间,活动时间,进行的“有效自主探究”。大到整个教学设计的框架,教学设计的缘由,小到像月相变化中的三份看似相似却效果迥异的“月相记录单”,食盐一课中食盐的不同准备带给学生思维高度和思维深度的不同跨越,都让我们在座的老师深受启发。


下午,阮老师将一些天文现象,天文奇观以故事的形式,将原本枯燥的天文学发展史和天空的星座,描述得生动有趣,其中也穿插了许多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和中外传说。让我们感叹,阮老师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性,你阮老师教学风格的风趣幽默,也由衷感叹阮老师知识的渊博,更感叹科学的无止境。


[此贴子已经被海风于2014/8/22 5:50:24编辑过]

TOP
82#

 

让孩子站在教师的肩膀去摘属于自己的“苹果”


仁皇山小学 周峰


       今天,海风为大家介绍了美国科学教育是“STEM”教育。“STEM”教育是指科学,数学,工程,技术的教育。一个神奇的“水桶魔术”解开了“STEM”教育的神秘面纱。将一杯可乐和芬达倒入一个密封的白桶内,你觉得流出来的水会是什么颜色呢?“无色”这是很多老师在第一时间的反应。好,我们来看看,只见水变的无色了。


       接着,海风将一些高锰酸钾倒入了一个塑料瓶中,摇晃均匀,向里面加了几片Vc摇晃,可以看到高猛酸钾溶液变无色了。当做完这个实验后,海风就让大家来猜猜可乐倒进桶里流出的水变成无色是什么原因?


       杨老师的儿子猜测是中间横着一块木板,可乐倒入后将木板压下来,木板下的水被压了出来。


       后来很多老师也猜测了,有猜测试渗透膜的作用,有猜测内部有 很多紧密的结构,有猜内部有一个塑料袋,有猜测内部有海绵……。


       我也猜测了,我想了很复杂,我说管口有一个海绵,内部有很多的Vc泡腾片。很多的想法,我们也很会想,但是当真相揭开的时候,我有点惊讶,原来是那么的的简单,管子底部套了一个大的塑料袋,桶内装了清水。当可乐倒入管子后流进塑料袋内,袋子变大了,水被压了出来。很简单的一个实验装置,让我反思,为什么我们会把它想的那么难,也许,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会高于学生的思维起点,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服下身,倾听学生的需求,从学生角度去思考,为学生设计活动。这个活动,也让我意识到,科学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不是学习很多高深的科学知识,而是让学生遇到问题后,自己能够去利用一些方法,给予这个问题最佳的解决方式,同时又能够有所创新。创新不是我们教师能够去交给孩子的,而是需要孩子自己去创造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21 22:15:14编辑过]

TOP
83#

周老师是一个很有思想的科学老师,赞一个!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84#

以下是引用小书匠在2014/8/21 21:54:00的发言:

角色转换,体验式培训有感


90学时开班的第4天,我们有幸听到嘉兴名师吴建伟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讲座。吴老师在简短的个人成长经历介绍后便毫无保留地介绍了他成长的关键助手—网络研修,当我们还在抱怨学校教研队伍薄弱,找不到知音时;当我们还在感叹磨课过程中没有指导老师,为了一次研讨来去奔波时,我们都忽视了我们身边最好的桥梁——网络。依靠这个信息纽带,我们不但能随时与“大师”们进行交互研讨,更能行走到在国各地同行们为我们铺好的宽阔大道上。


吴老师今天引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词STEM,科技、工程、数学这几方面本来就是融会贯通的学科。我们也了解到这个词是当今世界比较前沿、热门的一个项目。当然,对于STEM我们理解起来是有困难的,而吴老师早有准备。一只神秘的小水桶的登场引吸引了所有老师的目光、激发了大家的思维。这只是“体验式”培训的开始,通过这个例子,大家便对STEM有了大致的了解。


接下来,诸如做弹球、设计喷气式火箭、制作大泡泡等一系列的活动更加使得老师们乐开了花,参与率达到了100%。与传统的讲座式培训相比,我认为参与式培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是参与的热情,白看不如一试,这是我的切身体会。就比如做弹力球,吴老师手中的弹力球一出示,我想在场的老师没有一个不想亲自试试的。但是整个过程是一个开放式的探究过程,需要探究两种材料以及水的配比;如何使得两种材料混合均匀;如何使色素染色均匀,看似简单,却花了我们不少时间。学员们有快有慢,有老师真切体会到我们平时上课真不该催学生。


这种“体验式”培训不仅能让老师们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更能体现出探究的“魅力”。


                                                                                                                                       飞英 余文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21 21:55:00编辑过]

参与式培训的优势就是老师们能在体验或者中领悟一些东西,在国外教育培训中是非常流行的一种方式。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85#

 

以学致用,用实践领跑教学


爱山小学教育集团  王伟兰


 


每一次的培训都是一次教学新理念的洗礼,今天的主讲人吴建伟老师带来了“STEM”的概念,什么是STEM呢?STEM课程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STEM教育就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教育,也就是说,教育应该是以实践为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等,并将这种在教学中获得的能力运用与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种新理念为我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发散思维,探究未知


一个“魔术水桶”实验,极大地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可乐进去,出来的是清水,这是怎么回事呢?培训的老师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可见在正式教学中时,如果我们也以学生的好奇心为出发点,我们也可以获得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热情,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未知问题的能力。


激发兴趣,乐在其中


“魔术水桶”实验仅仅是个开头,接下来,吴老师还为我们带来了“制作弹力球”、“小钢珠轨道”、“制作纸火箭”、“制作3D眼镜”、“超级肥皂泡”等实验,可以说每一个实验都抓住了参与活动的老师的兴趣,大家纷纷动手制作,乐在其中。今天吴老师带来的几个实验,基本都是课本内容之外的,但是又对课本内容有一个延伸,这些活动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更能让学生通过已经学习的能力来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


今天的培训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科学课可以这么上,原来综合实践课真的可以丰富多彩。吴老师带来的这些小实验在操作方面已经很成熟了,非常适合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中,我打算以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实验为主,从实践主题出发,备好每一堂综合实践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21 22:45:37编辑过]

TOP
86#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21 23:06:37编辑过]

TOP
87#

 

让“海风”多到湖州吹吹,因为我们都还想做您的学生


——听吴建伟老师的讲座有感


湖州市湖师附小教育集团      施娟


 


从自己第一次踏上教师岗位起,我的师傅刘海霞老师就告诉我,我们小学科学有浙江小学科学网和浙江小学科学论坛。从此我便越来越喜欢在论坛里找宝贝,下载课件,提出疑惑等等。其中很多课件下载来源记得是“陈建秋”老师和一位“海风”老师。去年在湖师院的一次培训中见到过陈老师的风采,那一直就在等亲眼见到传说中的“海风”。今天,在我们吴兴区教研员“朱颂伟”老师精心安排的90学时培训中,终于得偿所愿。也见到了传说中的海风——吴建伟老师。


初见吴建伟老师,就觉得人如其名,像一整清爽的海风从脸颊上吹过。吴老师先和我们在场的吴兴区小学科学老师分享了他的个人成长经历,又和我们叙述了他和“网络研修”的不解之缘。让我们了解到网络的研修交流对教师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优化了教师的个人教学设计,集思广益,有更多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研讨。


2、优化了教师的个人教学自信,听取专家前辈的教学建议指导平时的教学有助于教师的成长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建立。


3、优化了教师的个人课后反思,课后及时反馈,与全国各地的科学老师多维互动,兼收并蓄。这样的反思其实就是一种个人的成长记录册,抓住自己稍纵即逝的灵感,说不定下一届公开课,比武课用到的点子就是在某一课后的突然涌上来的灵感与教学后记。


吴老师用自己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几次公开课的赛课的体会,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他对教学设计的细节关注,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他必定设计过很多遍并自己动手操作过,他的教学设计是在研究了学生,研究了教材,研究了教学方法的优质高效课堂,并他以与他人共同分享为乐,同时又在浙江小学科学网上感受全国各地老师带给他来的快乐。


吴老师在下午的讲座中,从一个“神秘水桶”开场,在我们的所有老师自己动手实验中,为我们带来了《美国“stem”教育与小学科学教育的融合》为我们诠释了何为STEM课程,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四大融合。让我们了解到新一代美国科学教育标准(K-12)制定的几个指导性原则即:儿童是天生的研究者; 关注核心概念和实践;学生对科学的理解随时间而加深;科学和工程既需要知识,也需要实践;科学教育与学生兴趣和经验的结合;提升教育公平性。


同时,吴老师让我们老师自己亲自参与了“伽利略轨道”、“弹力球的制作与配比”、“纸火箭的制作”、“3d眼镜的制作”、“超级泡泡”的制作等等。让我们亲自做一回“主动探究的学生”,我想我们的孩子们的每一堂科学课,也是这样的,孩子们真正喜欢的不是课件做的多么优美,语言多么华丽的课堂。而是真正让他们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制作、自己感受探究乐趣并能有所思的课堂。


如果把,我们今天的讲座比喻成一节小学科学课,那么,看看课表,下一节吴老师的科学课,我这个“学生”已经在期待了。最后附上今天学习中的随拍(*^__^*) 嘻嘻……





[此贴子已经被海风于2014/8/22 5:45:20编辑过]

TOP
88#

记一阵清新的“海风”


湖州市月河小学教育集团 谢忠杰


     今天又是轻松愉快的一天培训。来给我们培训的是嘉兴实验小学的吴建伟老师。网名“海风”的他果真给我们带来的一阵清新的海风——STEM课程。


    吴老师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STEM课程,通过简单的示意图就让我们知道了STEM课程中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紧密关系,通过介绍美国的STEM课程和科学教学大纲,让我们知道了STEM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千方百计,将学生们置于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当中,以加深他们对STEM知识的理解,并提高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知道了STEM课程怎么能不亲身实践一下呢?接下来就是丰富大餐了。


   魔术水桶倒进去可乐、芬达,出来的却是清水,是什么原理激发着大家科学思维。渗透膜?维C还原反应?物理挤压?大家的回答有的也是和我猜想一样,还有的则让我们这些非科班出身的科学老师又长了见识。


   人体导电实验中,全班学员围成一个大圈来测试能否导电让装置发光,让我们体会到了合作探究的乐趣。即使是下课了,大家还拿着装置在那儿变着花样地进行各种实验。中间隔着水行不行?隔着地板行不行?大家不自觉地就开启自主探究模式了。


   制作弹力球和纸火箭更是考验着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作弹力球是硼砂和PBA材料按什么比例才能弹得更高?在一次次失败、尝试,再失败、再尝试的过程中,我们吸取失败的教训逐步改进方案,掌握了其中的奥秘。纸火箭怎么才能飞得高?套在发射管上是紧一些好不是松一些好?尾翼是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随着一枚枚纸火箭发射升空,有的直插“云霄”,有的放了“哑炮”大家的心中都有了各自的答案。


   超级肥皂泡的实验,随着一个又一个大肥皂泡飘在空中,大家发出了一阵又了一阵“哇哇”的尖叫声,又让我们又体验了一次儿时的欢乐。


   可见STEM课程如此受到科学老师的欢迎,更何况是学生们呢。虽然受教材、评价机制等各种因素的限制SETM课程还难以进入我们日常的科学课堂,但是我想STEM课程可以在科学社团、科技节活动中加以推广,给学生创造一个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科学第二课堂。


[此贴子已经被海风于2014/8/22 5:47:16编辑过]

TOP
89#

一路欢笑着走向理想的彼岸


  八里店小学 王鑫芽


这次的学时培训课程很棒,每位老师都带来了精彩的培训内容。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吴建伟老师带给我们的充实而快乐的一天培训。


其实我早在平时的科学教育论坛中就学习过吴老师的教育理论,而且在优质课视频的观摩中也见识过富有激情、学识渊博的吴老师。当时自己就不免感慨,吴老师如此优秀,是如何做到的呢?


今天的培训一开始,他就通过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经历和感悟,告诉了我答案。他提到自己特别喜欢曾写在省首届新生代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前的话,“教育需要自信,这自信来于我平时对课堂教学的钻研,……”我恰恰就缺乏这种自信,因为深知自己对课堂教学钻研远远不够。总因为教学上这样或那样的琐事,而把我的科学研究本质给遗忘掉,这对于已工作七年的我来说,真是太惭愧了。


   培训的第二部分是关于《小学科学教育与STEM教育的融合》的专题讲座,也让我感触颇深。这是我第一次听到STEM课程这个概念,据吴老师介绍,STEM课程是一种跨学科的、应用型的方法,它蕴含了动手做的基于问题的学习。这不正是我们理想中的科学课吗?吴老师通过让大家分析“魔术桶”、“一块小海绵”、“导电实验”和“小钢珠轨道”实验,让我们感受到了STEM课程的魅力。一个小小的“魔术水桶”让大家想了很多的可能性,在分析纠正中,思维一次次地碰撞,直到最后揭晓答案,大家还是热烈地讨论着魔术水桶。吃完午饭回到教室,很多老师顾不得休息,又开始做起了弹力球,只因早上做得不够好,想再试试看,这一组想着水是不是加得少了,那一组讨论是不是硼砂和PVA粉这比例不对……这样的热烈场景,在培训中恐怕是不多见的。这不正是STEM课程的魅力吗?具有吸引力、启发性和创造力。


   一天充实的培训很快就结束了,让人感觉意犹未尽。我想如果能真正的将STEM课程应用到科学教学中,科学老师必将成为孩子心目中喜爱的老师。当然,要想将STEM课程在小学科学课中灵活应用,还得靠我们科学教师自身的修炼钻研。最后套用吴老师的话,让我们“一路欢笑着走向理想的彼岸”吧!


[此贴子已经被海风于2014/8/22 5:39:47编辑过]

TOP
90#

以下是引用白蕊在2014/8/21 23:33:00的发言:
 

让“海风”多到湖州吹吹,因为我们都还想做您的学生


——听吴建伟老师的讲座有感


湖州市湖师附小教育集团      施娟


 


从自己第一次踏上教师岗位起,我的师傅刘海霞老师就告诉我,我们小学科学有浙江小学科学网和浙江小学科学论坛。从此我便越来越喜欢在论坛里找宝贝,下载课件,提出疑惑等等。其中很多课件下载来源记得是“陈建秋”老师和一位“海风”老师。去年在湖师院的一次培训中见到过陈老师的风采,那一直就在等亲眼见到传说中的“海风”。今天,在我们吴兴区教研员“朱颂伟”老师精心安排的90学时培训中,终于得偿所愿。也见到了传说中的海风——吴建伟老师。

很高兴能受邀到吴兴区和大家做这样一个stem课程的培训活动,在这样一天活动中,大家的热情参与、思维冲击,让我也学到了不少,希望下次有更多的机会和大家作交流。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